論人體內器官的位置與作用,詳論三焦.

2021-02-12 豬木朗馬峰

本來,我今天是想寫把脈的,標題都擬好了:中醫僅僅用3根指頭把脈,是如何判斷您有沒有病的?

 

但寫著寫著,就寫成人體內器官的位置與作用了。那就先發這篇,把脈的以後再寫,文章也不改了,在這兒做個說明,讓大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吧。

 

以下才是正文。

 

 

以前,在我沒自學中醫的以前。

 

我一直好奇:您說那老中醫,僅僅把3個指頭,按在我的手脖子上,過了一會,就能告訴我身體哪塊有毛病。

 

太神了,太神了。比醫院的這掃描那機器的神多了。

 

為啥?

 

當時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當然現在也不是很懂,只能說,稍微知道點皮毛。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只是個中醫基礎掃盲文章,高手飄過。

 

在說哪個指頭能判斷哪個臟腑有沒有病之前,我先大概說下人體內有哪些臟腑。沒辦法,處女座就是這麼的仔細,啥事兒必須得給您頭講起。

 

咱們平常經常說,五臟六腑啥的,但讓人說說,都指的是啥?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張嘴就來。

 

如果按照中醫的說法,應該是六髒六腑(也有說是七髒六腑,七髒中加上命門。),它們分別是:

 

六髒(所謂髒,就是實心的):

 

心包(又叫心主,又叫羶中dan zhong,包裹在心臟外面的膜及絡等)

 

六腑(所謂腑,就是中空的):

 

膽  (同時也是6個奇恆之腑之一,其它5個是:腦、髓、骨、脈、子宮及附件)

大腸

小腸

膀胱

三焦(上面這些器官都長在人體的體腔內,這個體腔,就叫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分,此為一說。另一說,三焦根於腎臟,上生膈膜為上焦,中生板油為中焦,下生連網油膜為下焦)

 

 

再補充一句啥叫奇恆之腑:它們同是一類相對密閉的器官,卻不與水谷接觸,似腑非腑。具有類似五臟貯藏精氣的作用,似髒非髒。

 

我再大概說一下它們生長的位置,因為接下來說脈會用到。

 

如果把人體腔分成3份,假設叫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住的是肺與心臟,其中心臟一般人長的偏左一些,佔了左側胸腔的地方比較多。所以,肺主要在右邊,左邊也有一小部分。

 

這兩個器官非常的重要,古人用官位來打比方的話,把心比喻成君主,皇帝。把肺比喻成宰相,丞相。

 

因為比較重要,所以,在上焦與中焦之間,有一層肉膜,把上焦與其它器官相隔開。防止中下焦的濁氣,幹擾到上焦。

 

後背的膀胱經上的隔俞,指的就是這個肉膜。多說一句,既然心肺同在上焦,為什麼後背的肺俞在下,而心俞在下。

 

因為如果用天地人來比喻人體的話,上部法天,中部法人,下部法地。心肺同法天,而肺又主氣,天空中的氣肯定是要在最上面的。

 

還有什麼比天氣更高的呢?所以,肺俞在上,心俞在下。

 

再往下來是中焦,主要包括肝膽脾胃胰臟。

 

其中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現在得肝病的人很多,大家也應該都挺了解。

 

主要是儲存血液,平躺的時候血就會回到肝臟,如果有病了,人就會無力。肝臟器官長在人身體的右側,但肝氣卻是隨左側的脾臟上升的。中醫書中說到肝,一般指肝氣言,位置也是按左側說的。

 

所以,清代大醫黃元御的圓圈理論就說:肝隨脾升,膽隨胃降。

 

說到了肝,就得說一下膽,豬膽想必大家都見過,不大,跟小點的蘋果差不多吧。我猜想人的也差不多少,附著在肝的下面,膽汁可以促進消化,一般膽有病的人,消化多半不好。

 

胃主要在身體的正中偏左,與脾一起。胃大家都很熟悉了,水谷之海,食物都要先進入到胃,經過胃酸的腐蝕,再經過膽汁、胰腺、脾的消化,然後才能由小腸吸收養分。

 

脾是挨著胃,圍曲在胃的外邊。有人說是像拳頭狀,有人說像長條鞋底狀。它能分泌甜汁,與膽汁等來消化食物。脾與膽、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它們之間是相通交匯在一起的。

 

再說一下胰臟,它挨著脾胃和十二指腸,是人體很重要的一個腺體,主要作用是分泌胰島素,當人體中的糖分上升,它就會釋放出胰島素,血糖就會下降。

 

它如果病了,病人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身體內,因為胰臟壞了,糖份沒有被中和,也沒有被吸引利用,而是慢慢沉澱到身體下部。

 

所以,到最後腳腿部截肢的多,而且由於糖份太多,身體有點傷口也不容易癒合。

 

這是其中一個壞處,還有可能失明,當然,如果是男的,就會陽痿。

 

古代稱消渴病,由侵害不同的器官而分成上消、中消、下消。

 

上消侵肺,總是渴。一杯接一杯的喝也還是覺得渴。

中消侵胃,擅飢。飯量變得特別大,還總是餓。

下消侵腎,小便多。感覺沒怎么喝水,小便也是一次又一次。

 

剛得的好治,年頭多的不好治。

 

民間有用豬的姨髒,治好過糖尿病的例子。吃啥補啥,我覺得應該是對的。

 

道理很簡單,萬物都是由五行的多少而變化來,同樣的是姨髒,按五行的分類來說,應該都是差不多的物質。缺啥就多吃點啥。

 

有的人愛說,中藥有毒,不能亂吃。啥叫有毒?就是吃的這個東西中,木火土金水的含量不同。你缺啥,多給你補點啥,讓你的身體平衡了。

 

如果都跟大米白面似白,那咋治病?

所以說,有沒有毒這話都是廢話。中藥治病,不就是利用萬物的偏性嗎?

 

 

還接著往下說器官。下焦主要是腎,大小腸,膀胱,子宮。

 

人體內的器官,好像都只有一個,唯獨腎有2個。看新聞有人賣腎換錢買手機,我一看這種人就生氣,就這虎B你來世上幹啥?

 

咱不說你要像古人一樣,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連頭髮都好好愛護。頭髮啥的也無所謂了,腎你都敢賣!

 

還有的醫生說,人有2個腎,割一個沒事兒.我看他純屬放屁!

 

造物主造人是有講究的!沒用能長嗎?別說這麼大個玩意,就是闌尾,還是人體的哨兵呢,腹腔發炎啥的它第一個告訴。

 

中醫認為,左腎屬水,右腎屬火,也就是命門。也有人說是二腎之間的那節脊椎是命門,「所謂:14節中有小心」。

 

艾灸中,有書告訴說,命門在肚臍眼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可以拿著一個杆子立在地面上,量一下肚臍到哪,做個記號,再用這個記號去後背脊椎量一下,記號處就是命門。

 

但實際上這是不準確的,如果是瘦人還差不多。如果是胖人,大腹便便,有的肚臍都噹啷到前陰那兒了,根本不可能準。還是以脊椎為記,比較準。

 

腎主要有2大功能,一是泌尿,一是生殖,所謂做強之官。

 

現在補腎之風盛行,我覺得不一定對。我記得曾看過一本小說,男主人公非常有錢,但就是不太行,買了很多藥很多補品都不行,後來,無意中,吃了一款安神補腦的保健品,竟然非常行。

 

可後來呢,這個保健品由於銷量不好,停產了,把這個主人公急壞了,到哪也買不著了。後來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找到了這個保健品的原來老闆,給了一大堆的好處,反正就是要喝這個保健品。

 

把保健品老闆整的,即感動,又蒙圈。尋思說我這產品還有這麼忠實的用戶啊!看來沒做好真是我能力不行啊。

 

其實主人公如果沒事兒關注一下我的公眾號,他可能就會知道,行不行不光是腎決定的,跟心包經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內經上說,心包經是負責娛樂的:所謂「喜樂出焉。」

 

那個保健品,主要的藥物應該是交通心腎的,原意是想讓人吃了不失眠,沒想到歪打正著。

 

沒關注我公號的人,你們損失大了。唉,這麼好的文章,按理說都應該收費啊!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環境中,這文章,絕對是名譽出品,良心品質了~。

 

 

再接下來說小腸,一般人的小腸約5米,恐怖不?因為人體主要吸引營養的器官,就是小腸,它的位置,應該就在肚臍與陰毛之間。

 

因為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而它的位置,基本上就在這個中間的位置。如果以它為圓點的話,小腸是一圈一圈的盤在肚子中的。

 

這也是為什麼灸關元穴,對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好處,如果小腸吸引好了,那其它器官得到的營養也就更多了,人體也會越來越好。

 

上面都是我的猜想,不一定準。有書說關元穴是元陰元陽,所以特別重要。

 

小腸如果要按段細分的話,還分好幾種,我就不細分了,感覺大同小異,再說分太細我也不懂了。

 

然後它的外面是大腸,大腸把小腸圍在裡面。一般人的大腸約1.5米左右。大腸能吸收的,主要是水分,再一個功能就是儲存大便。

 

有的人便秘,但排出來的大便,並不乾澀,實際上吃很多通便的藥並不對症。是推動的力量不夠,它呆在那兒沒法出來。

 

再往下是子宮和膀胱,膀胱在下前方,子宮在後方,也很好理解,子宮裡住的是小生命,肯定得放在中間,最安全的地方。

 

子宮與肝經、脾經、腎經,衝脈、任脈、督脈、帶脈關係密切。

 

男子沒有子宮,女子的子宮,就是男子的精室(又名氣海),存儲精子的地方,而並不是在睪丸處。

 

在道家,稱此處為下丹田。

 

中丹田是二乳之間的羶中,上丹田是二眉之間,又稱「泥丸宮。」

 

衝脈起於胞中(子宮或精室)。

任脈起胞下。

督脈起於腎,下至胞室,然後出長強而後循脊上腦。

 

 

衝脈導先天腎氣上行,以交於胃。

 

任脈導後天之血下行,以交於腎。

 

督脈導腎中所生天一癸(gui)水至胞中。

 

 

在女子:

 

督脈癸水的陽氣不足,則月經遲到,而且多日不淨。

衝任的陰血不足,則月經很淡很少。

 

在男子:

 

精清,血不足。

精不射,氣不足。

精少,氣血均不足。

 

人體中,陰經最長的,是足厥陰肝經。陽經最長的,是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在很多朝代,人們一直以為,膀胱是沒有上口,只有下口的。後來隨著解剖學的發展,人們對身體的認識加強了,知道三焦就是膀胱的上口。

 

人喝的水,首先進入胃。在胃的外面,有許多的微絲管,可以出水。

 

這個水入膜膈,走肝膈,入腎系。

 

腎主水,從腎出來,往下走到了連網,我們要是看過殺豬也知道,器官與器官之間,除了很多管子相連,還有很多膜啊、網啊、油脂啥的相連。

 

膀胱上面有許多的連網,這樣,小便就由連網上進入膀胱,但此連網入口,在動物死後即收縮而不可見。

 

人的鼻子吸入的氣是天陽之氣,與心臟的火力一起,可以蒸發膀胱的水分,水蒸汽可以灌溉到肺及內臟及皮膚等。

老年人火力不足,所以尿多,皮膚乾枯。

年青人火力足,所以尿少,皮膚也好。

 

 

再說下三焦。身體內的許多膜網脂一類,就是三焦。

 

三焦的發原地,在二腎之間,也就是命門。有一條油膜。

 

從焦原出來有三路:

 

1、 上焦:上邊一路連胸前的膈、心包絡、肺系上咽,最後直到手背和胸前。這是上焦。

 

2、 中焦:中間一路從板油連及雞冠油、到小腸,最後到腰腹。這是中焦。

 

3、 下焦:下面一路從板油、到大腸、前連膀胱、中連胞室、小肚子、最後到屁股、大腿、小腿處。這是下焦。

 

 

身體內的器官位置,今天就說到這兒。如果按醫學標準的話,說的不夠仔細,比如哪些臟腑都與哪臟腑,有多少條通路相連什麼的。

 

但做為普通中醫掃盲的話,我覺得也夠了。

 

因為今天字數超了,9條中醫簡訊今天就不貼了。

 

 

………文章完………

喜歡中醫,關注我。

歡迎長按 (掃描) 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豬木朗馬峰

覺得文章有收穫,長按下圖二維碼讚賞(蘋果手機用戶)

公號的其它部分文章:

淺談艾灸的幾種方式

中醫僅僅用3根指頭把脈,是如何判斷您有沒有病的?

中醫的發展之-夏商周秦二漢時期,及八會穴與八脈交會穴的區別

河南醫聖張仲景墓及祠堂遊記,傷寒雜病論序及翻譯。

我是誰?我能為這個世界提供什麼價值?

相關焦點

  • 搞懂了人體「三焦」,所有疑難雜症,都迎刃而解!
    所謂「部位三焦」說,認為三焦並非是一個獨立的臟腑器官,而是用以劃分人體部位及內臟的特殊概念。三焦通行元氣之說,首見於《難經》。元氣根於腎,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達於五臟六腑,故稱三焦為元氣之別使。因為三焦通行元氣於全身,是人體之氣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氣化的場所,故稱三焦有主持諸氣,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的功能。如果元氣虛弱,三焦通道運行不暢或衰退,就會導致全身或某些部位的氣虛現象。《素問〃金匱真言論》稱三焦為六腑之一,《素問.五藏別論》稱三焦為傳化之府,其具有傳化水谷的功能。
  • 千古之秘三焦的秘密
    我們知道五臟六腑共計十一個器官部位,它們都有實體的器官。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唯獨三焦是一個概念,有經絡循環對應,但是三焦卻沒有實體器官對應,在這醫學上乃至道家等和人體修煉有關中,是千古的奧秘。
  • 「三焦」到底是什麼?
    關於三焦,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焦是「有形」還是「無形」。而持有「有形」說的人,對它的「形」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三焦歸屬於藏象,那麼三焦之論就要符合藏象理論的構建習慣。藏象的構建習慣是什麼?從臨床出發;重功能,重氣化,重意象。
  • 把握氣機規律 學好兩手託天理三焦(二)
    二、兩手託天理三焦的功法內涵解釋根據功法意旨,兩手託天理三焦的「兩手託天」是指功法動作的外形及定勢時的意念活動,「理三焦」則是指其動作的作用功效。其意思是通過兩手託天的外導內引動作,起到調節、暢通三焦的作用。
  • 【科玄與道】程獻忠:人體三焦並非有名無實,運用現代科技可以明證?
    湊數的情況還發生在《素問·陰陽系日月論》篇之論手十經與足十二經論,以應十天與十二幹地支,漏掉「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而不論:  「黃帝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說明三焦府也是通利作用。  而腸者,暢也!吻合「六腑以通為用」(傳化功能)之命名原則!  或有人認為《內經》與《難經》都雲「三焦有名無形」,為虛構之府,其實是偏狹之見!
  • 人體三焦: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
  • 中醫基礎理論:六腑——三焦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二)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氣: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
    3月2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 三焦相輔相成,中醫治溼氣要三管齊下
    三焦的作用而這多個臟器,在中醫的說法裡面就是「三焦」,我們常說的「三焦不通」,也是一樣的說法。三焦是六腑之一,和五臟相對應。三焦不是一個區域,而是三個區域,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焦和六腑一樣,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維持臟腑各氣的平衡和水液的運行,使得機體上下疏通。而一旦三焦不通,身體內的水液和諸氣無法平衡,體內的毒素排洩不出去,溼氣、寒氣以及各種淤毒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三焦相輔相成致溼氣因此,溼氣的產生和三焦功能失常關係密切。
  • 中醫總是說「三焦不通」,三焦到底是指什麼?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和五臟相對應。六腑和五臟不同,五臟幾乎都是實心的,六腑都是空心的。胃、膽、大小腸、膀胱都是如此,六腑的作用源自於空,承擔的功能主要就是疏洩。三焦則是六腑中最重要的一腑,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他六腑,都能從現代醫學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器官,只有三焦特殊,完全就是個虛擬的存在,是指所有臟腑之間的間隙。
  • 三焦「如霧」「如漚」「如瀆」,實可看作一焦之中氣化的上、中、下相互作用的呼應.
    關於三焦,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焦是「有形」還是「無形」。而持有「有形」說的人,對它的「形」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三焦歸屬於藏象,那麼三焦之論就要符合藏象理論的構建習慣。藏象的構建習慣是什麼?從臨床出發;重功能,重氣化,重意象。
  • 三焦不通,該如何調?打通三焦經,中醫有4個簡便之法
    可見,「焦」是「水」、「域」的名字,而「三焦」指的是通達水道的臟器。中醫裡所說的「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三者所處部位不同,但互相協調和促進,起著通達水道的作用。《素問》中認為,三焦是「決瀆之官」,也就是「三焦是水道管理者」的意思。因此,三焦負責著全身水液運行,統領著水之上下行。
  • 張效霞:三焦真原(三)
    3.三焦當是由三塊中間有溝瀆的「不實之肉」所構成的器官 關於三焦的名義,巢元方說:「謂此三氣,焦幹水谷,分別清濁,故名三焦
  • 人體內有哪些器官,即使拿掉,也不影響生存?你知道幾個?
    人體內有很多個器官,每個器官各司其職,共同維持多項生理機能正常運轉。在大部分人看來,人體內每個器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缺了哪一個,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但其實,人體內有很多「沒用」的器官,及時拿掉,也不會影響生存,人還能正常生活,如果必要的話,大家無需太猶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漲漲知識,看看你猜對了幾個?扁桃體的作用受到很多人的爭議,有人說能防止細菌入侵咽部,也有人說扁桃體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動不動就會發炎,影響健康。
  • 把握氣機規律 學好兩手託天理三焦(一)
    本文以兩手託天理三焦為例,從中醫角度運用氣的運動原理對其理法進行詳細研究,以探討兩手託天理三焦的功法內涵和鍛鍊要旨。一、氣的運動知識中醫認為: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源。古人以升、降、出、入四字來說明氣的運動規律和具體表現形式。
  • 三焦不通病上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
  • 三焦,臟腑間的通道
    現代中醫學認為,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一是六腑三焦,指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為六腑之一,體內唯三焦最大,與五臟無表裡配合關係,故有「孤府」之稱,通常可以理解為臟腑之間的空隙,為人體物質代謝的通道。
  • 三焦不通死得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通過三焦而輸布到五臟六腑,充沛於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所以說,三焦是元氣運行的通道。氣化運動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三焦能夠通行元氣,元氣為臟腑氣化活動的動力。
  • 三焦不通,慢病纏身
    總觀三焦,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橫膈以下到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臍以下至二陰為下焦,包括肝、腎、大小腸、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來說,應劃歸中焦,但因它與腎關係密切,故將肝和腎一同劃歸下焦。三焦的功能實際上是五臟六腑全部功能的總體。元氣(又名原氣)是人體最根本的氣,根源於腎,由先天之精所化,賴後天之精以養,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學術 | 李時珍從「內」取「難」辨三焦
    李時珍既確認三焦有實體,復又謂「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為出納腐熟之司。」(卷三十·胡桃)「上焦主納,中焦腐化,下焦主出。」(卷五·生熟湯)這一觀點是承襲《內經》並發揮《難經》而來的。臟腑各有其不同的功能特點,所謂「其氣各異」。上焦輸衛,中焦輸營,下焦滲液。若三焦輸運失職,則胃亦不能納化矣。如「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