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玄與道】程獻忠:人體三焦並非有名無實,運用現代科技可以明證?

2021-02-23 大道中合盛亦華
  編者按:東西方學術的優劣,近代以來,一直是社會熱點話題。程獻忠覺士厚積薄發,點明中國文化的來源是天啟聖傳。所謂「天啟」,就是「天垂象」,聖傳則是前人仰觀俯察明於宏微之變,傳諸後世的大道絕學。然而,絕學又豈是淺智之輩,所能深入了知的呢?不因師指,其事難明!欲窺門徑,只能從0開始,歷盡艱辛,窮其一生,或還在門外徘徊。

  遠的不說,「五臟六腑」、「三焦」的說法人盡皆知,可它們具體是什麼內容,你真清楚嗎?本文是程獻忠覺士《華夏文明與天學淵源》文的第一部分,後續內容敬請期待。

文:程獻忠 圖:慈天元 編輯:慈天元  王巖林

  原標題:五臟六腑與五音六律

 

關鍵詞:五臟六腑  五音六律  五運六氣  中宮與四象  道顯象示

  在研究《內經》時,稍具邏輯(當然不是所謂的辯證邏輯)應當有一個明顯的疑惑,即其中的五六不侔,在經中,多簡六為五,或析五以應六。

  如王冰補入的運氣學七篇中,王冰將五運都歸到太陽系五行星上,如在《素問·氣交變大論》中言歲木、火、土、金、水之不及、太過,皆言上應五行星云云。

  但是,在《六微旨大論》中,因為三陰三陽為六,數不與五合,居然將少陽、少陰同歸火運而云:「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此為簡六為五;相應的,子午之歲與亥戌之歲同配熒惑(火星),即析五應六。

  而《素問·天元紀大論 》中:「寒暑燥溼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 也是火重用而湊數,但是生、長、化、收、藏仍然只五非六而不侔。

  湊數的情況還發生在《素問·陰陽系日月論》篇之論手十經與足十二經論,以應十天與十二幹地支,漏掉「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而不論:

  「黃帝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為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其於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陰中之少陰,肝為陰中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難道古代只有五行?《尚書》中為什麼有「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之論?最近出土的湖北荊州胡家草場西漢墓竹簡「醫方簡」中,表八個方位除木火土金水外,還有雷、石、鬼!為什麼一直未有傳承?

  又,五臟陰陽屬性,按照陰陽規律,既然有陰中之至陰,為什麼沒有陽中之至陽

  《靈樞·邪客篇》有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靈樞·經別篇》亦云:「 黃帝問於岐伯曰:餘聞人之合於天道也,內有五藏,以應五音、五色、五時、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應六律,六律建陰陽諸經,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節、十二經水、十二時、十二經脈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應天道。」

  為什麼應六府之六律分陰陽律呂,而應五藏之五音沒有?為什麼不能有十月、十辰、十節、十經水、十時與十經脈?但是為什麼其他篇章又有五音(宮商角徴羽)分太少(相生)而為十音,一如十二律呂分陰陽?

五音建運太少相生圖

  還有,為什麼十二正經都是與臟腑相連的,但奇經沒有相連的臟腑,彼此也沒有表裡配合(但是命名陰陽維與陰陽蹻又有關聯)的關係,真的是因為它們「別道奇行」,故稱為「奇經」?

  如《難經·二十八難》云: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還周,故十二經亦有不能拘之。」

  同樣,《靈樞·寒熱篇》將陽蹺歸之足太陽,《靈樞·脈度》將陰蹺歸之足少陰。

  難道奇經八脈還低於十二經脈?但是,為什麼又雲「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而「衝脈為十二經脈之海」?豈非自相矛盾?

  而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在「陰蹺脈」條目下引《張紫陽八脈經》云:「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炁衝開,故能得道。」

  如此,奇經八脈怎麼可能是十二經脈附屬?但是,《內經》又有八脈描述,凡人仍通!

  又《黃庭經》有「七宮」之說,曰:黃宮、命宮、嗌宮、心宮、丹宮、玄宮、脧宮,它們又是什麼?有奇經八脈,又有奇恆之府,真的沒有關係?

  其實,從經脈如「肺手太陰之脈」等經典命名可知,藏府為本,經絡為標。那麼,如何高於正經的奇經八脈卻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醫為什麼對腦脊神經的描述很稀缺?而道家描述甚為詳細。如《紫清指玄集》云:「頭有九宮,上應九天,中間一宮,謂之泥丸,亦曰黃庭、又曰崑崙、又名天谷。」又《黃庭經》雲「泥丸九節皆有神」、「主諸神匯集之地」、「腦為元神之府」等。不過《內經》中殘存有一小部分內容,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

  「諸陽之神氣皆上會於頭,諸髓之精氣皆上聚於腦,頭為精明之府。」

  《素問·五臟別論》即雲方士認為腦、腸為藏或/和府(為什麼又不統一?):

  「餘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故。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

  其中,府者,本庫藏之意,與藏(zang)之藏(cang)義相同,皆藏而不瀉!那麼如何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等「傳化物而不藏」卻命名為「六腑」?

  五臟六腑真的是心肝脾肺腎與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手厥陰經脈真是後人依據十二地支構建(杜撰)的?一如《靈樞·陰陽系日月論》根本就不論此經?那麼,心主、羶中、心包絡又是什麼(其實筆者上篇文章已述)?怎麼會構建如此複雜而難知的概念?

  而六腑在《難經·三十五難》卻云:

  「小腸謂赤腸,大腸謂白腸,膽者謂青腸,胃者謂黃腸,膀胱者謂黑腸。」

  而《素問•靈蘭秘典論》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靈樞?本輸》也說:「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說明三焦府也是通利作用。

  而腸者,暢也!吻合「六腑以通為用」(傳化功能)之命名原則!

  或有人認為《內經》與《難經》都雲「三焦有名無形」,為虛構之府,其實是偏狹之見!《靈樞·論勇》明云: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長衝直揚,三焦理橫……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其焦理縱。」

  如此有縱橫之物豈是虛構?又《靈樞·本藏》徑直云: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麤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如此有厚、薄、緩、急、直、結如膀胱者,能是虛構之物?

  其實,前文已經介紹過,「心主」與「三焦」(廣義)相表裡,心主指免疫系統之白細胞系,分中性粒細胞系(嚴格而論叫小噬細胞系,包括嗜酸性粒細胞與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系與淋巴細胞系三類,相應的府即「三焦」——即結締組織,分別就是緻密、疏鬆與網狀結締組織三部分!

  而上焦行衛氣、中焦行營氣(《靈樞·營衛生會》篇云:「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出中焦,衛出上焦」),即緻密疏鬆結締組織(分別以糖蛋白之膠原纖維與蛋白多糖之透明質酸為主)為中醫所講的「經脈」!

  其中,疏鬆結締組織以透明質酸為中心的水合蛋白粘多糖,因為是陰離子型乳化劑,形成膽甾相棒狀膠束此即《靈樞·營衛生會》所云「營氣獨行於經隧」之「經隧」!而緻密結締組織以膠原纖維為主伴行於經隧形成所謂的「脈外」——實際上為經隧外結構,只是膠原纖維之間都有細小的分支連接而整體呈現網狀而已。

  所以,最終的狹義三焦府只是廣義三焦之下焦——以網狀纖維為主的網狀結締組織!而此又以膈肌下腹部「胃腸網膜」為主,所以,才有《靈樞·經脈》所云:「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

腸繫膜

  關於,胃腸繫膜被認定為人體獨立器官,在英國《柳葉刀·腸胃病學和肝病學》雜誌載,愛爾蘭利默裡克大學醫學院教授卡爾文·科菲從2012年,通過精細的電鏡檢查發現腸繫膜事實上擁有連續結構;在過去4年間,他們又持續收集了證明「腸繫膜」是獨立器官的進一步證據。全球最著名的醫學教科書《格氏解剖學》也已經更新了這一最新定義。其實,不止是腸繫膜,還有胃繫膜,也就是大網膜,它們是一個整體。

  所以,相應的「藏」也只是其中的淋巴細胞系(也零散表現為心包絡,也即淋巴結),而形成明顯的器官就是——即作為中樞免疫器官的胸腺羶中,此即《內經》所云「羶中者,心主之宮城也」,此即T淋巴細胞發育場所-血胸屏障,與保護腦的「血腦屏障」一樣重要。因此,也可以說羶中是狹義心主)!但是,真實的功能「輸送」在心包(纖維性心包)上,所以才有《靈樞·經脈》所云的「三焦手少陽之脈……布羶中,散絡心包。」

廣義與狹義之心主與三焦

  而膠原纖維主要運行衛氣——膠原-H⁺H⁺,陽離子生物電場;以透明質酸為中心的膽甾相液晶體膠束為經隧則行營氣——乙醯基π電子負載的「近紅外線」;而網狀結締組依然以膠原纖維為主,負載由ATP水解產生的「遠紅外線」——由膠原纖維幾乎100%運載傳輸(費倫教授有專研論證)。而實際上,膠原纖維遍布三焦,此所以《難經》謂「三焦為原氣之別使」,《內經》雲「少陽(三焦)為相火遊行之地」,此相火即原氣(陽分),不是少陽本氣之「火」,以網狀結締組織以膠原纖維為主,故云「別道」。而《千金方》言三焦之功曰:「主五藏六腑,往返神道,周身貫體。」又曰「息氣腸胃之間」,豈非合若符契?

  所以,《難經》所謂的「心主與三焦相表裡,俱有名無形」者,乃無顯著的定形而已,不是虛構的無形之物!而且實際上還是分別有較為明顯的第六藏羶中-胸腺與第六府三焦-胃腸繫膜的!所以,上面關於五臟的陰陽屬性就可以補充:羶中者,陽中之至陽

古人沒有細緻的解剖學,無法細緻分辨(大體分析完全沒錯)其中層次情有可原,今人尚囫圇吞棗而不辨析,甚至於臆測「三焦」為虛構的哲理,豈非誣古聖而惑後賢?

大道中合盛亦華公眾號二維碼

聯繫人微信號:wyl666125

  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淨毒立言】 前期推薦項:

     1、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落後於西方(毒言推薦:陳大漓)

     2、中國古代相比西方,缺乏科學精神(毒言推薦:陳大漓)

     3、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封建統治(毒言推薦:王巖林)

     4、封建地主、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有地主階級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等(毒言推薦:王巖林)

     5、中國古代欽天監、司天監系統的觀象授時,是巫師們的封建迷信活動(毒言推薦:慈天元、韋寧

     6、農民起義導致了古代的改朝換代,反抗與推翻統治階級的是一次次的農民革命(毒言推薦:王巖林

     7、中國人沒有信仰,華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思想混亂和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喪失信仰(毒言推薦:慈天元  王巖林

      8、基督教的經典譯作《聖經》(推薦理由:佛經、道經、儒經皆沒有自推為「聖經」。 聖賢之道,沒有宣鬼神為'聖教'之理。 建議:改譯作《耶經》或《神經》。立言人:慈天元

      9、士人,是大道中華的文明之心。(立言人:王巖林)

      10、中國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戰士,是政黨組織條件下的一代新士人。(立言人:愛愛

      11、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毒言推薦:程奉獻忠  立言: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12、全面重建與高揚中華士人文明話語,是奪回自身歷史解釋權至為關鍵的一步。(毒言推薦:王巖林

      13、中國人不講邏輯,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毒言推薦:慈天元)。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自有一套根本關聯著自然、大道的整生羅緝(立言人:薛英俊

      14、對中國史前研究證明,不是簡單的「石器時代」;而應是金屬時代之前,先後有一個「木石前盟」複合工具時代和火技術陶器時代(淨毒立言人:陳明遠、金岷彬

      15、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名不副實,未能愛全部的智慧,更沒有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淨毒立言人:王巖林

      16、西方所標榜的「市民社會」,不是自由民主的象徵,而是資產階級專制統治的體現。(淨毒立言人:愛愛

【開設了一個「構建中國新時代話語」投票區。歡迎投票。在此謝過。】 

相關焦點

  • 「科玄與道」程獻忠:五運六氣有著非同尋常的天學淵源
    編者按:一兩篇文章,未必能夠全面講清人體與中華古老天學之間的聯繫和規律;然而程獻忠覺士通過還立體河圖與平面洛書、五運經天真實圖等,進而系統揭示中醫理論奧秘的努力,卻是非常值得讚賞和尊敬的。如此這般嚴肅且求真的探索,希望能啟發更多同仁。編註:本文為程獻忠先生《華夏文明與天學淵源》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 人體三焦: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到底是什麼?
    元氣根於腎,由命門之火溫蒸腎精所化生,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及五臟六腑,這就是「元氣之別使也」。《難經·三十八難》又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那麼,三焦不但是元氣之別使,更能主持諸氣。如何主持諸氣?
  • 搞懂了人體「三焦」,所有疑難雜症,都迎刃而解!
    三焦具有通行元氣、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發揮是以一定的形質為基礎的。但此形質並非是一個具體的確定的臟器組織,而是對一些臟器組織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三焦是無形之說,形象地說,「三焦」其實就是人體軀幹的一個大通道。經絡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雙向兩車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體的軀幹上走的是雙向八車道。
  • 千古之秘三焦的秘密
    唯獨三焦是一個概念,有經絡循環對應,但是三焦卻沒有實體器官對應,在這醫學上乃至道家等和人體修煉有關中,是千古的奧秘。三焦本無物,三焦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三焦顧名思義有三個部位,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 三焦不通病上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不通,慢病纏身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不通死得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中醫基礎理論:六腑——三焦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一)三焦的解剖形態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唯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關於三焦的形態,作為一個學術問題,可以進一步探討,但是,這一問題對髒象學說本身來說並不是主要的。
  • 三焦,臟腑間的通道
    現代中醫學認為,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的一個特有名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一是六腑三焦,指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為六腑之一,體內唯三焦最大,與五臟無表裡配合關係,故有「孤府」之稱,通常可以理解為臟腑之間的空隙,為人體物質代謝的通道。
  • 三焦「如霧」「如漚」「如瀆」,實可看作一焦之中氣化的上、中、下相互作用的呼應.
    元氣根於腎,由命門之火溫蒸腎精所化生,通過三焦別入十二經脈而及五臟六腑,這就是「元氣之別使也」。《難經·三十八難》又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那麼,三焦不但是元氣之別使,更能主持諸氣。如何主持諸氣?
  • 三焦,元氣的通道!三焦堵塞的人,體胖、多痰、發脹
    昨天,我寫了一個小文說,介紹了中醫理論下衝脈和人體十二正經的關係。我在文章裡強調,養衝脈,就是養人體十二正經,就是個身體的氣血銀行「存錢」。 除了衝脈之外,還有一個養生的大問題值得介紹。這就是關於我們的三焦。 可以說,三焦是除了血管之外,我們體內的第二條生命線。
  • 三焦不通老病纏身,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論人體內器官的位置與作用,詳論三焦.
    (上面這些器官都長在人體的體腔內,這個體腔,就叫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分,此為一說。 再說一下胰臟,它挨著脾胃和十二指腸,是人體很重要的一個腺體,主要作用是分泌胰島素,當人體中的糖分上升,它就會釋放出胰島素,血糖就會下降。 它如果病了,病人就是糖尿病。糖尿病人的身體內,因為胰臟壞了,糖份沒有被中和,也沒有被吸引利用,而是慢慢沉澱到身體下部。
  • 八段錦教學之雙手託天理三焦
    今天接著給大家分享八段錦第一式:雙手託天理三焦。八段錦的動作非常簡單,大家要有信心能學好練好。雖然簡單,卻包含了中國傳統健身功法的基本元素,比如調神、調息、調形的層次,以意導氣,以氣導形的原則,呼吸與動作協調一致的要求。簡單的動作裡蘊含了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調節五臟六腑功能的方法。
  • 夫妻一旦有了這些表現,那你們的婚姻基本是有名無實了,放手吧
    夫妻一旦有了這些表現,那你們的婚姻基本是有名無實了,放手吧。彼此都不說話任何人之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和交流,如果誰也不理誰,彼此都不說話,只會影響感情,導致最後過不下去。隱瞞事情,開始沒有信任和忠誠夫妻之間最不能有的就是隱瞞,發生事情及早說出來,可能兩個人還可以一起解決,如果隱瞞的話,性質就變得不一樣了。忠誠和信任同樣重要,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的話,又談何婚姻,已經不再真誠對待彼此,違背當初誓言,這樣的關係早已經名存實亡。
  • 養生文化:詳說三焦以及疏通方法
    三焦理周身之氣,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首領。經現代醫學研究,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是一個統管全身的大系統,通過氣血、經絡密切相連,形成一個大循環。下面就讓我們近距離走近三焦,看看它的神奇之處吧!一、什麼是三焦?
  • 三焦是什麼?都有什麼功能,三焦不通會如何?一文告訴你,收了吧
    我們的元氣、宗氣、衛氣、臟腑之氣,就是以三焦為通道來進行運轉、升降、出入的。第二個,就是運行水液。我們一身的津液在體內不停地周流、運轉、代謝,以三焦為通道。《難經》上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明確地說明三焦是人體元氣(原氣)升降出入的道路,人體元氣是通過三焦而到達五臟六腑和全身各處的。
  • 「大道中華」程獻忠顛覆性質疑:孔子的「東夷化」,一手造成了華夏...
    文\程獻忠 題首圖\網絡 文中圖\程獻忠 編輯\王巖林 原標題:華夏文明與東夷文化華夏上古文明,究竟是什麼時候失傳或被篡改的呢?所幸,我們首先可以期待王子朝不見冢的發掘來驗證,甚至於最終也可能可以期待秦始皇陵墓的高科技發掘!所以,還原華夏上古文明與文化真實的歷史與宇宙觀與人生觀極其重要!這也是在下為什麼不厭其煩、焚膏繼晷而孜孜以求三十餘年的緣故(具體可參拙作《天人蘊奧》)。
  • 溫病辨證(二)三焦辨證
    其以三焦為綱,把衛氣營血的分證方法貫穿其中,使溫病的辨證更加完整,補充了衛氣營血辨證的某些不足之處。(一)三焦辨證產生的理論依據三焦辨證的產生也是源於《內經》的有關論述。《靈樞·營衛生會》說:「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把三焦看作人體上中下三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