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秘三焦的秘密

2020-12-17 隱士申子源

在十二經絡中,三焦經對應亥時,是一天經絡中氣機循環的最後一站。

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其實和三焦經的經絡不通有直接的關係,比如三焦積熱型肥胖。

這是那種食慾旺盛的肥胖患者的第二階段,被稱為三焦積熱肥胖,不但是整個消化器官處於異常興奮的狀態,身體的代謝功能惡化,只能吸收熱量卻無法將其排出去,最終導致肥胖,上述症狀繼續惡化,就會出現尿量減少,便秘,甚至有時還會長痔瘡,所說的"實胖"病人常有此類病症。這一階段的人需要消除胃火、擬制興奮、並改善代謝功能。需要把聚集體內的多餘能量轉化為體熱排散出去。出現以上症狀時,如有高血壓、興奮、焦躁、失眠等,說明不僅是胃、而且胸部也積了很多內火。這種人往往臉大脖子粗,小腸不通,脖子的淋巴不通,這些是現代醫學的觀察結果。

我們知道五臟六腑共計十一個器官部位,它們都有實體的器官。

五臟:心、肝、脾、肺、腎;

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

唯獨三焦是一個概念,有經絡循環對應,但是三焦卻沒有實體器官對應,在這醫學上乃至道家等和人體修煉有關中,是千古的奧秘。

三焦本無物,三焦是一個宏觀的概念,三焦顧名思義有三個部位,分「上焦」,「中焦」和「下焦」。

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 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 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腎並提)。

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佈作用),「中焦如 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並包括腸道的排便 作用),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 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洩廢料。

三焦的「焦」字,有「熱」的 含義,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 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 附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並咽以上,貫膈而佈胸中。……中焦亦並 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

《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 始創言三焦之形,雲」有脂膜如掌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 於腦,……「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 謂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內自臟腑,無巨無名,無細無目,其於腔腹周圍上 下全體,狀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內一層,形色最赤,象如六合,總護諸陽,是 非三焦而何?「

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總名三焦,……其體有脂 膜在腔子之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

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古作[月焦]( 按:這是一個字),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

三焦有上中下三個部分,有一種焦的功能在推動。這是整體的印象,注意到十二經中,三焦配手少陽經,為三陰三陽中少陽經的手部相對應。

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在少陽這裡面尋找一些端倪。

在《黃帝內經》中,諸多金玉良言中,有這麼一句,少火生氣,老火食氣。生命的推動力就是依靠少火來推動的,少陽就具備少火的特徵,這是其一。

其實,在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少火老火的的運用也是倍兒溜的。

用文火煮出來的食物,鮮美味薄,老火湯,有下氣消氣的功效。

三焦經,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三焦通百脈。

三焦經在十二經絡中的重要性,可謂是重中之重,非常特殊,做一個比喻,三焦經好比十個數字中的10,

在道家的修煉人中間,三焦經的秘密一種是密而不傳的一個內容。

相關焦點

  • 學術 | 李時珍從「內」取「難」辨三焦
    李時珍既確認三焦有實體,復又謂「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為出納腐熟之司。」(卷三十·胡桃)「上焦主納,中焦腐化,下焦主出。」(卷五·生熟湯)這一觀點是承襲《內經》並發揮《難經》而來的。臟腑各有其不同的功能特點,所謂「其氣各異」。上焦輸衛,中焦輸營,下焦滲液。若三焦輸運失職,則胃亦不能納化矣。如「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
  • 畫為至靈之物,差之毫厘失之千裡,豈有不以窺千古之秘為心!
    或者說對於真正的藝術家而言,沒有當代標準,在他的全部的心思中,只有千古之秘或稱之為規律的東西,只有如何不計成本、不息努力,順著這秘訣所示的路,達到最高的境界、極限的完滿,與以往第一流的大師在那裡會合,並等待未來大師的加盟。他清楚當代標準是怎麼一回事,也清楚自己所要的不是這個。他的識見超越時代,當代人未必能識。
  • 此物辛香清爽,溫通三焦,服之可除一身之溼,使人三焦通暢
    暑熱難耐之時,體內容易溼邪壅滯。而溼邪多有粘滯之性,蘊結於內常使人倍感疲乏,一身不暢。此時最適宜用一些辛散溫通之藥,方能使人一身溼邪消散,三焦通暢無阻。對於體內溼邪阻滯、三焦不暢等情況有較好的緩解作用。白豆蔻從入藥開始便被醫者視為上品之良藥,《本草綱目》之中說到,白豆蔻入藥善「除寒燥溼,化溼行氣」;《本草求真》之中則說,白豆蔻有「辛香清爽之氣,其味辛溫香濃,流入三焦,溫暖脾胃」。
  • 八段錦教學之雙手託天理三焦
    今天接著給大家分享八段錦第一式:雙手託天理三焦。八段錦的動作非常簡單,大家要有信心能學好練好。雖然簡單,卻包含了中國傳統健身功法的基本元素,比如調神、調息、調形的層次,以意導氣,以氣導形的原則,呼吸與動作協調一致的要求。簡單的動作裡蘊含了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出入,調節五臟六腑功能的方法。
  • ...智慧財產權法院:「維秘」商標無效 與「維多利亞的秘密」構成近似...
    受訪單位供圖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吳文詡、謝昊)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近日開庭審理「維秘」商標無效宣告請求行政糾紛一案,一審認定訴爭商標「維秘」與引證商標「維多利亞的秘密」構成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本案原告朱某於2011年提出「維秘」商標(訴爭商標)的註冊申請,並於2012年獲準註冊。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三焦是什麼?三焦是人體的六腑之一,是人體的氣之通道,每一焦裡都蘊含著一種人體的「生命之氣」。人體氣的來源有三種:自然之氣、水谷之氣、先天之氣。自然之氣來源於呼吸,水谷之氣來源於飲食也就是吃喝,先天之氣來源於父母。這三種氣匯聚體內,就是我們的真氣,也被稱為正氣、一身之氣。一身之氣分布於三焦,在上焦為宗氣,上焦宗氣的失調與心肺之病有密切的關係。
  • 「三焦」到底是什麼?
    關於三焦,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三焦是「有形」還是「無形」。而持有「有形」說的人,對它的「形」是什麼,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三焦歸屬於藏象,那麼三焦之論就要符合藏象理論的構建習慣。藏象的構建習慣是什麼?從臨床出發;重功能,重氣化,重意象。
  • 中醫總是說「三焦不通」,三焦到底是指什麼?如何打通三焦?
    三焦不通,是中醫常說的詞彙,但三焦到底是什麼,一些患者摸不著頭腦,也不知道是什麼病。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三焦,看看它到底是指什麼,三焦不通有啥危害,又該如何打通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和五臟相對應。六腑和五臟不同,五臟幾乎都是實心的,六腑都是空心的。胃、膽、大小腸、膀胱都是如此,六腑的作用源自於空,承擔的功能主要就是疏洩。三焦則是六腑中最重要的一腑,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其他六腑,都能從現代醫學中,找到與之對應的器官,只有三焦特殊,完全就是個虛擬的存在,是指所有臟腑之間的間隙。
  • 三焦,元氣的通道!三焦堵塞的人,體胖、多痰、發脹
    到底什麼是三焦啊?這個三焦,中醫理論下有三種含義。一個是六腑之一的三焦,一個是人體部位的三焦,一個是辯證時候所談到的三焦。我們在這裡說的,就是六腑之一的三焦。
  • 三焦,臟腑間的通道
    《靈樞·本輸》記載,「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認為三焦為六腑之一,其分布從頭至腳,無處不管。《難經》明確提出三焦的分布為「上焦者,在心下,下隔,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者,當膀胱上口。」
  • 三焦不通病上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黃帝內經:三焦主全身之氣,三焦不通百病纏身!
    「 三焦 」 到底是什麼東西?中醫把它當作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個容器腔,腸也是一個腔,三焦就是把五臟六腑都包括在裡面的大腔。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張效霞:三焦真原(三)
    人法天地,所以亦有三元之氣,以養人身形。三焦皆有其位,而無正髒也。」後世醫家遵此者甚眾,如虞庶云:「天有三元,以統五運,人有三焦,以統五臟也。」[4]張介賓曰:「所謂三者,象三才也,際上極下之謂也。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謂也。」[5]陳修園也說:「三焦之說,古今議論不一,但以字義求之則得矣。夫所謂三者,取象三才,其腔腹周圍上下全體包羅無遺也。所謂焦者,火之象也,色赤屬陽之謂也。」
  • 四味藥物組成的千古名方,大部分人竟不知到它的用處!
    ,就是說藥方的組成全部是苦寒之品或者主要的藥物苦寒,而其他性味的藥物極少。很多朋友也許要問了,苦寒藥物容易傷陰液,熱病本來就耗傷津液,如果用再單純用大劑量苦寒藥來洩熱,豈不是攻邪傷正了嗎?這麼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疾病變化多端,特別是當邪熱毒邪充斥全身時,情況緊急只能「急則治其標」,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苦寒直折瀉壯火」。今天就帶大家好好學習這個方子。
  • 三焦不通死得快!快看看你的三焦堵到什麼程度''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三焦不通,慢病纏身
    對三焦解剖形態的認識,歷史上有「有名無形」和「有名有形」之爭。即使是有形論者,對三焦實質的爭論,至今尚無統一看法。但對三焦生理功能的認識,基本上還是一致的。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一般認為它是分布於胸腹腔的一個大腑,惟三焦最大,無與匹配,故有「孤府」之稱。正如張景嶽所說:「三焦者,確有一腑,蓋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髒象類》)。
  • 溫病辨證(二)三焦辨證
    其以三焦為綱,把衛氣營血的分證方法貫穿其中,使溫病的辨證更加完整,補充了衛氣營血辨證的某些不足之處。(一)三焦辨證產生的理論依據三焦辨證的產生也是源於《內經》的有關論述。《靈樞·營衛生會》說:「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把三焦看作人體上中下三個部位。
  • 深扒李佳琦小S同款玥之秘防曬噴霧爆火秘密
    玥之秘專注防曬31年Re:cipe玥之秘是韓國進口品牌,所屬公司最早是源於1989年設立的SK生命科技研究所,玥之秘致力於研發各種類型的防曬產品,為了處於不同環境與不同皮膚苦惱的消費者,而提供最理想的防曬護理。因此,玥之秘專注做防曬已經有31年,水晶防曬噴霧更是成為屈指可數的防曬噴霧鼻祖之一。
  • 馬天明:簡析溼熱之三焦與衛氣營血辨證在皮膚科的應用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的題目是簡析溼熱之三焦與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論治在皮膚科上的應用。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對於溼熱之邪的認識:第一,溼熱之邪有外感和內生之分;第二,溼熱之層次有氣分溼熱和血分溼熱兩種,從衛氣營血辨證角度來看所佔的比例更多為氣分溼熱和血分溼熱;第三,溼熱的部位有上焦溼熱、中焦溼熱、下焦溼熱之分,從三焦辨證來看;第四,從臟腑辨證來說以脾胃溼熱、肝膽溼熱相對居多,在病例裡面也有。
  • 三焦不通,該如何調?打通三焦經,中醫有4個簡便之法
    在地鐵上,妙姐無意間聽見一位女生和朋友聊天時說起「三焦」的問題。民間常說五臟六腑,可大多人掰著指頭數:心、肝、脾、肺、腎是五臟;膽、胃、小腸、大腸、膀胱是五腑,那還有一腑去哪兒了呢?其實,這另外一腑就是三焦。三焦不通,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不適,那麼,怎麼才能疏通三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