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分期:當代運動訓練模式變革的新思維 - 國家體育總局

2020-12-13 國家體育總局

  訓練分期理論以及與之緊密關聯的「板塊分期」一直是運動訓練計劃的主要模式,被譽為世界運動訓練由盲目到科學、由無序到規律的分水嶺。但近年來,尤其是進入東京奧運會周期之後,運動訓練全面進入數位化時代,以奧運會為核心的世界競技體育也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訓練實踐的發展對訓練理論的創新提出了巨大挑戰。無論是經典分期理論,還是板塊分期的「解謎」能力都愈顯不足,國際國內都亟須新的理論思維和理論創新來指導訓練實踐,提升運動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在此情況下,整合分期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將從更為客觀系統全面的視角論析整合分期模式的淵源、形成和未來體系化發展趨勢,探討整合分期模式對我國運動訓練實踐意義,為形成極具國際體育科學水準和中國體育實踐特色的整合分期模式作出應有貢獻。

  1.整合分期模式的基本要義

  現代分期理論先驅圖德·邦帕定義為:運動員不僅僅需要技術、身體和戰術訓練,同時還需要在周期中整合心理訓練和營養計劃,將所有訓練要素納入一個綜合性年度訓練計劃的分期模式稱為整合分期。

  西班牙學者穆繼卡定義為:將所有訓練要素整合為一個整體,並根據生物運動能力訓練的周期進行匹配,從而決定最適合給定訓練階段(周期)的膳食營養和心理策略。因此,為了優化運動員不同周期內的訓練質量和運動表現,整合分期的內容包括訓練分期、恢復分期、飲食分期、心理機能分期、技術分期等多個分期因素。

  邦帕、布盧門施泰因等定義為:考慮到運動員競技複雜性需求而提出整合分期方法,將生物動作能力訓練與負荷安排組成的訓練方法、營養計劃、不同心理策略綜合起來並分期計劃實施和完善。

  綜上述,我們將整合分期定義為:根據「應激理論」原理和「體系」工程方法,將原本零散而明顯割裂的諸要素,如生物動作能力、訓練負荷、運動心理、運動營養等,通過數位化交叉、滲透、融合,形成更加動態、開放、自適應的一體化分期模式。其精髓是去單個要素最優化,重視各要素的權衡與平衡過程,以「湧現」新特性。

  根據我們對整合分期定義的研究,整合分期模式應包含以下四個核心要義:

  ①訓練過程的時間維度的分期是前提。整合分期依據運動員自身狀況和訓練任務目標安排,具有明顯的階段化、專項化、個體化特點。這一點基本繼承了經典分期理論的內核,核心本質與經典分期理論接近。

  ②訓練績效的空間維度「體系」化管理是根本。核心內容由「一體兩翼」組成。「一體」指由生物動作能力訓練與訓練負荷安排有機組合而成的訓練方法,「兩翼」指與訓練方法同時展開的運動營養和運動心理等要素的權衡與匹配。「體、翼」調和,平衡發展是組織運動訓練的依據。

  ③前饋性調控是整合分期的重要指導原則。整合分期強調運動員訓練參賽的系統長期的過程規劃,以完成前期必要的經驗積累,使其在訓練參賽實戰中具備一定心理認知的可預見性、可控性,以及「賽練未至,營養先行」的主動積極適應與恢復防控方式。

  ④基於現代數據科學的訓練負荷、生物動作能力、運動心理和營養參數的數位化信息整合是其得以實現的關鍵。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如不同於傳統算法的機器學習等算法已成為迄今為止應對複雜性問題的秘鑰。

  2.整合分期模式的基礎支撐理論

  2.1訓練分期理論的元理論

  2.1.1 「計劃經濟」周期的深刻影響。蘇聯馬特維也夫及其團隊於1962年提出的訓練分期理論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5年計劃經濟模式」,其依據源自1911年泰勒的《科學管理原則》和1921年波格丹諾夫「組織科學與經濟的計劃性」報告。他們都提出「將整個過程分解為一系列明顯集中的順序單元,隨後結合數學來計算順序,通過排列這些單元來控制和管理未來的結果」的思路,馬特維也夫借鑑並試圖將訓練過程劃分為更小、更易於管理的階段,最終目標是在本賽季主要比賽中實現最佳成績。

  2.1.2 Selye「應激理論」的重要支撐。「Selye應激理論」是分期理論的重要元理論基石。無論是經典分期理論研究者如普拉託諾夫,還是板塊分期模式集大成者伊蘇林,抑或圖德·邦帕等都一致認為Selye「應激理論」是分期理論最重要的支撐。此外,幾乎與馬特維也夫提出分期理論的同時,美國也湧現出一位裡程碑式的運動訓練理論學者——康希爾曼,他在1968年出版的遊泳訓練「聖經」——《遊泳的科學》,該書同樣將「應激理論」作為重要的遊泳訓練科學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經典分期理論及其衍生發展而來的多分期訓練模式和板塊分期訓練模式相應地解決了不同時期運動訓練與競賽實踐需求中的一些問題,但也依然各有局限,元理論最新演化發展為完善分期理論提供了學理啟示。

  2.2 訓練分期理論元理論的演化更新

  2.2.1 由「一般系統」到「複雜自適應系統」再到「體系」的啟示。運動訓練組織過程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人體更是一個典型複雜自適應系統,運動訓練與競賽的複雜性可想而知。一個典型的複雜適應系統是由無數個個體成分或因子組成的,其所表現出來的特性與它的組成個體簡單相加所表現出來的特性存在很大不同。這些得益於複雜系統的自組織和湧現行為,以及根據不斷變化的外部條件進行自我適應和進化的能力。科學家將類似屬性的複雜系統稱之為「複雜自適應系統」,並提出綜合性、系統性、跨學科的求解思路和研究方法。然而,現實世界由變化的環境與不確定性所主導,導致需求難以預測,複雜自適應系統有時也難以應對,由此「體系(系統的系統,Systemof Systems,SoS)」的系統工程新思想新方法應運而生。

  運動訓練體系包括訓練、營養、心理、醫療、恢復等系統,為實現其體系目標必須藉助學科交叉、系統之間的權衡與平衡的系統交互集成整合方法。

  2.2.2 應激理論由「特異性」反應模型向「非特異性」反應模型的演化發展與啟示。應激理論可定義為「對穩態的威脅,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暗示的。」在歷經100多年的實踐驗證,先後由「刺激」模型向「反應」模型、再由「特異性」反應模型向「非特異性」反應模型演化。限於應激理論演化發展的歷史階段性,對運動分期理論影響也呈現特定歷史印跡。

  第一階段的應激理論「刺激」模型對於運動訓練的指導最為及時、也極具特性。運動訓練負荷類型,包括力量、速度、爆發功率、靈敏、耐力等生物動作能力、量度、強度、密度、複雜度等,它們正是「刺激模型」中重點關注的刺激及其分類,目的是尋找刺激與反應之間數量關係的物理學規律。就「分期理論」而言,其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生物動作能力及其負荷量與強度等訓練方法的波動安排,有人甚至將分期化描述為「重複次數與組數背後的科學、每周訓練負荷漸進的方法」,都歸屬於對訓練負荷刺激分類與時序安排的研究。然而,隨著理論與實踐的檢驗發現,訓練刺激與反應的對應關係愈發難以明確量化。

  第二階段的應激理論「GAS反應模型」是當前經典訓練分期理論的重要理論基石。基於GAS的非特異性規律,將GAS中的警戒、抵抗(適應)、衰竭等三個時序響應階段等同於運動員對訓練負荷刺激的反應規律,並依此來劃分時期、序列組織不同的訓練方法,以優化訓練質量,促進訓練適應。然而,反應模型的非特異性規律、偏重響應結果等特點,往往導致運動訓練分期的指導方法過於籠統、模糊,且忽視了個性化、過程化訓練方案的價值,存在訓練質量效應共識不一,爭議不斷等弊端。我們認為,當前運動訓練分期理論認識依然處於前兩個階段。

  第三階段開始關注特異性應激反應是一種範式的變換,是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重要變革。新範式指出,應激源與應激之間的過程變量對運動訓練的影響同等重要,注重生理學、心理學、腦調控(身心腦)在此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如遺傳基因、經驗(早期的生活事件、生活方式、與健康相關的行為和應激的經歷、社會衝突和社會等級)等對運動訓練帶來過程化和個性化調節功能。整合分期目標是更好地實現事前預測、主動控制「未知的訓練與競賽壓力」,我們認為這是分期理論之元理論演化發展對分期理論和訓練實踐的一次革命性推動。

  3.經典訓練分期、板塊分期與整合分期的特徵比較

  一是元理論特徵。三者都是基於系統論和應激理論發展而來。不同在於經典分期理論是一般系統論和反應模型;板塊分期模式是簡單控制系統和刺激模型;而整合分期模式則是複雜適應系統、體系和刺激、過程、反應的全過程模型於一體。

  二是應激源特徵。經典分期和板塊分期都是訓練方法(力量、爆發功率、速度、耐力、靈敏等生物動作能力及其負荷安排等),而整合分期則是訓練方法、心理、膳食營養等的集成融合。

  三是分期的特徵。經典分期表現為1至3個高峰、突出大周期,然後逐層嵌套(奧運周期、年度周期、中周期、小周期);板塊分期是多個高峰、突出小周期(2至3周的板塊周期,6至10周的板塊訓練階段);而整合分期則兼容並包,根據訓練目標、成績目標靈活劃分。

  四是負荷的特徵。經典分期是訓練強度遞增的同時訓練量遞減,形成全面訓練刺激;板塊分期是大強度集中負荷訓練刺激;而整合分期則是依據訓練目標、訓練營養心理的平衡發展需要、恢復適應速度等來靈活設計負荷強度與量度。

  五是能力發展特徵。經典分期是多種動作能力混合發展;板塊分期是1至2個動作能力集中發展;而整合分期則是依據客觀訓練目標和發展能力的可預測性和可控性來靈活設計。

  六是訓練適應特徵。經典分期是長期訓練適應的最優化,以及反饋性恢復與適應(根據訓練反應採取的心理、營養等策略促進恢復與適應);板塊分期是短期訓練適應的最優化,以及反饋性恢復與適應(根據訓練刺激與反應採取的心理、營養等策略被動促進恢復與適應);而整合分期則是基於心理營養訓練各系統平衡、調和發展基礎上,兼顧短、長期恢復與適應,以及前饋性恢復與適應(全程性主動促進恢復與適應、促進自組織與自適應,心理方面強調基於已有經驗的訓練可預測性和可控性、營養方面突出訓練前的營養策略)。

  七是適用對象特徵。經典分期主要適用於一般水平運動員、速度型與爆發性高水平運動員,如短距離、跳躍、投擲等;板塊分期主要適用於高水平運動員;而整合分期適用於所有運動員。

  4.整合分期模式對我國運動訓練實踐的啟示

  4.1充分認識運動訓練各要素是普遍聯繫不容分割

  運動員的成長極為複雜,貫穿全年的任何時段都需要科學專業和精準個性化的攻關服務,個性化和科學化不僅需要運動訓練科學家關注具體訓練目標來設計和劃分訓練周期安排,更要求訓練各要素的有機組合和平衡調和,而非孤立推測。原訓練分期是以年度訓練為基礎的計劃,按照時間段具體劃分為不同訓練階段,其本質是將年度劃分為更小的、更便於管理的訓練階段,管理的核心是波動變易訓練方法和負荷。然而,就每一個訓練階段或周期而言很難被線性或波動。由此認為,不存在線性或波動變易負荷的分期本質,分期是根據運動項目差異和每年競賽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訓練周期或階段的串聯。

  進而,將焦點定位於每一個具體的周期或階段,在某一階段上除了需要根據運動員的準備狀態和階段任務優選訓練方法,還需要極具針對性的運動營養計劃和心理指導策略與之平衡配套。整合分期模式強調同等重視訓練方法、營養和心理等才能高效促成運動訓練質量和運動成績增長。

  4.2主動加強對運動訓練適應全過程的控制

  起初,人們將訓練負荷「刺激」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尋找「刺激與反應」之間的對應關係,研究訓練負荷的內容類型及其量度、強度、密度、複雜度等來優化運動訓練質量,提升運動表現,從聚焦「刺激」的體能訓練佔比中可見一斑。隨著人們認識到運動負荷刺激與反應的關係的錯綜複雜性,開始將焦點轉移到應激過程的末端「反應或響應」,將中心後移至「提高機體適應,防止衰竭」而有效避開了訓練負荷刺激的複雜性問題,強調提高運動員機體之於運動訓練負荷刺激的「恢復與適應」。

  不過,此時大多是基於運動員機體的生物學反饋特徵開展「事後」調節幹預。事後調節的代價在於「治已病」,事前可預測性調控在於「治未病」,其付出的代價也有明顯區別。

  由此,提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應激過程控制,是對已有應激理論的一個重要補充完善。應激理論的中間過程調控對於運動訓練觀念轉變和方法手段的運用表現為:一方面突出了運動訓練與競賽相關屬性「應激源」的經歷經驗和基因組一樣影響運動訓練質量和運動表現,前者是心理意識與腦調控的作用,屬於後天因素;後者是身體運動功能的作用,屬於先天因素;另一方面「事前」防控好於事後彌補,現代運動營養觀念「吃以促訓」即如此,是對傳統「練而吃補」觀念的補充與升華。應激「前、中、後」三個階段是一個互相彌補、不容割裂的應激反應全過程。

  4.3高度重視對運動訓練適應的個性化調控

  整合分期模式在運動訓練過程整體中把握不同周期(階段)、學科與要素之間的動態變化,共同關注運動訓練的整體優化及其與局部適應之間的時空關聯機制,這種整合的全程性和多元化特性只有在個性化的基礎上才能指導訓練實踐。

  空間上,同樣的訓練內容,一個運動員與另一個運動員的訓練適應可能不同。特定訓練內容的適應性響應受到「基因遺傳、環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訓練歷史,以及負載的訓練應激參數等」的影響。生物體對潛在應激事件的反應存在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它與人們如何看待事件的變化以及他們如何在情緒上對事件做出反應的程度有關。

  時間上,同樣的訓練內容在運動員個體的不同成長時期也表現出不同適應性響應。因此,需要從「應激源到應激的前、中、後」全過程來促進運動訓練恢復與適應。此外,應變穩態相關調節的重要特點是對短期具有保護效用,長期而言,如果有許多不利的生活事件或激素分泌失調,持續的應變穩態所導致的應變穩態超負荷就具有損害機體的後果。因此,不能做到個性化實施訓練計劃,個體即便產生短期適應也並不代表就能長期適應。

  4.4切實加強複合型訓練團隊結構的優化

  房子的質量不僅取決於建築師或建築計劃,還取決於磚的質量和瓦工的質量。在競技體育的舞臺上,永遠會有明星教練,但任何明星教練要想取得成功、特別是要想取得持續的成功,將越來越依託於他背後的強大團隊。當今的運動訓練,正在從「專項技戰術教練員『個體』包打天下、統管一切訓練要素和訓練過程」的傳統訓練方式,向「專項化、個性化、精細化、數位化、可視化、集約化訓練所需求的教練員『團隊』分工統籌、流水線作業」等一系列產業化工業模式轉變。

  整合分期模式認為運動訓練方法專家、運動心理專家、運動營養專家和數據分析專家是打造運動訓練複合型團隊的標準配置。各路專家圍繞同一個訓練參賽重大問題來精心設計、精密部署而形成的多元異構變量之間的平衡調和控制模式共識,基於整合分期模式進行複合型訓練團隊結構優化升級是形成這一共識的必由之路,在權衡和平衡的整合集成前提下,努力打造成智識多元、協同作戰的訓練智囊團。

  4.5 積極順應運動訓練模式數位化革新

  伴隨信息新時代新觀念新技術的發展,無處不在的普及計算已經被各行各業所認同、推動和普及。當代運動訓練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產業化工業化系統訓練模式」與個體運動員的「個性化信息化數字訓練需求」之間的矛盾。時下,很難僅憑主觀經驗的定性判斷收穫高效的運動訓練調控方式,基於數位化開展科學、智能、精準的運動訓練成為必由之路。整合分期模式將數位化視野聚焦到一個合理的理論框架之內,為算法選擇和優化提供了理論參考。

  當代運動訓練已經逐步從單一要素、簡單系統向多元要素、複雜巨系統、體系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模式的改變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我們必須認清使命、大膽創新探索。因此,提升運動員競技表現的體系,要求我們在探求新的發展模式之時,要將核心工作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整合分期模式通過長時段的歷史時間和大範圍的要素空間,在理解時下複雜的影響人體適應要素與解釋其分期形成之間建立關聯,為全局性理解、解釋和數位化優化運動員訓練提供策略,正是創新驅動主導下的一種積極嘗試。(轉自11月9日《中國體育報》07版)

相關焦點

  • 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研究與實踐
    而正是經典分期理論的「系統組織性」優勢使得蘇聯許多國家隊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展示賽季最好成績的比例達到55%~70%, 高於西方國家運動員的指標3~4倍。值得一提的是,訓練分期理論之所以產生於蘇聯,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5年計劃經濟模式」,而「5年計劃經濟模式」的理論依據源自1911年泰勒出版的《科學管理原則》一書,和1921年波格丹諾夫「組織科學與經濟的計劃性」報告。
  • 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蒞臨北體大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調研科技助...
    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蒞臨北體大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調研科技助訓工作 發布時間:2020-11-27 來源:北京體育大學 字體: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關於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訓練...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關於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訓練、康復治療器材採購的公開招標公告 公告信息: 採購項目名稱 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體能訓練、康復治療器材採購 品目 貨物 採購單位 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與GoMore獨家技術合作:制定與推廣運動...
    2019年12月9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與GoMore北京攻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科研所會議廳舉行技術合作關係籤約儀式。總局科研所副所長馮連世、副所長楊傑、科研所科技成果轉化處曲偉銘及GoMore董事長兼總經理郭信甫等出席籤約儀式,以今年發布體育強國的建設策略為考量,強化發展體育科學研發的推動,共同制定運動科學相關產品開發標準以及全民運動促進方案。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
    >專家做主題報告,組織workshop ,講授利用生物力學方法指導運動康複評估與訓練的具體實踐與應用。 會議地點:11月17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五樓報告廳(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11號) 參會人員:各運動隊,體育院校、醫療系統、各社會運動康復機構、體能訓練機構等的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體能教練、隊醫
  • 現代運動訓練理論熱點研究 - 國家體育總局
    近年來,世界訓練理論的發展十分迅速,傳統的訓練理論受到了挑戰和質疑,一些新的訓練理論和觀點已經廣泛被運用於訓練實踐,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國運動訓練理論的發展狀況與體育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運動訓練基礎研究的薄弱導致了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的訓練理論體系,缺乏對國外訓練理論發展的深入了解,致使我國訓練理論的主體仍然是對20世紀60~70年代原蘇聯訓練理論的簡單繼承。
  • 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到廣西調研攀巖等項目
    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16日電 9月12-15日,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登山協會副主席王勇峰,八一男籃主教練王治郅,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新項目部部長李文茂等一行10人,到廣西考察調研攀巖項目開展情況,並開展體育公益扶貧工作助力活動
  •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關於舉辦國際運動康復認證課程培訓班...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關於舉辦國際運動康復認證課程培訓班的通知 發布時間:2018-09-21 來源:體育科學研究所 字體:
  • 小小特工國際運動成長空間接受國家體育總局李穎川副局長一行調研...
    (原標題:小小特工國際運動成長空間接受國家體育總局李穎川副局長一行調研獲好評)
  • 河北體育學院2020年運動訓練專業(冰雪運動)招生簡章
    重點說明:體育專項考試滿分100分,體育專項考試各分項目採用全國統考的模式,由國家體育總局委託院校負責組織實施,執行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體育專項考試方法與評分標準(2020版)》。
  • 體育總局:2021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管理辦法
    體育總局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11月17日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管理辦法 第一條 普通高等學校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招生考試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一部分
  • 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名單
    劉元福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重點項目871SS06003體育倫理學體系建構研究劉湘溶湖南師範大學重點項目872SS06004國家運動隊備戰2008年奧運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楊一般項目892SS06024運動訓練的思想與方法研究鄧運龍八一軍體大隊一般項目893SS06025奧運會主辦城市稅收管理體系研究楊 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一般項目
  • 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
    各參賽單位,技術官員,有關人員:  經體育總局批准,2020-2021賽季全國短道速滑錦標賽和冠軍賽將於2020年12月27-29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和天津市薊州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所有參賽人員抵達薊州區後需再次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檢測單位為薊州區人民醫院,屆時將到錦江之星(天津市薊州人民西大街店)取樣。  3.核酸檢測樣本採集結束後,到接待處領取證件等比賽相關資料,到錦江之星(天津市薊州人民西大街店)賓館前臺辦理入住。
  • 專訪國家體育總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馬文廣主任(圖)
    個人資料:馬文廣,男,出生於1956年8月9日,祖籍山東,在代表團身份是領隊,現就職國家體育總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運動簡歷: 1972年 進入山東省舉重隊;1973年進入國家舉重隊;1988年退役。2001年 山東省運動技術學院副院長、黨委書記、院長;山東省體委副主任  2001年至今 國家體育總局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中國舉重協會主席;亞洲舉重聯合會副主席;亞洲舉重聯合會金質獎章獲得者。
  • 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 - 國家體育總局
    完善國家隊競爭和獎勵機制,建立符合運動項目實際的複合型國家隊訓練管理團隊,完善《國家隊訓練質量管理評估辦法》,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益。加強運動訓練基地建設。認真組織好全國綜合性賽事和承辦的國際賽事的籌辦工作,做好重要國際賽事的備戰參賽工作。
  • 國家體育總局2018年度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公告
    國家體育總局公告 第44號   2018年度,按照財政部批覆的預算,國家體育總局本級使用彩票公益金298700萬元,用於開展群眾體育工作和資助競技體育工作。國家體育總局依據體育彩票「來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按照面向基層、面向大眾、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科學合理、講求實效的原則,堅持公開、公正、透明和嚴格按程序審批,將2018年度國家體育總局本級體育彩票公益金的70%用於開展群眾體育工作,30%用於資助競技體育工作。
  •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十)教育、體育部門整合學校比賽、U系列比賽等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建立分學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跨區域(縣、市、省、國家)的四級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利用課餘時間組織校內比賽、周末組織校際比賽、假期組織跨區域及全國性比賽。
  • 北體大運動康復專業基地落戶先農壇體校 - 國家體育總局
    北體大運動康復專業基地落戶先農壇體校 發布時間:2012-05-07 來源:總局政府網站 字體: 大 中 小
  •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權威運動技術等級|你的馬拉松成績屬於幾級?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權威運動技術等級|你的馬拉松成績屬於幾級? 《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是由國家體育總局自2010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標準,代替了國家體育總局2005年10月1日頒布的《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標準中規定了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申請條件、審批程序等。
  • 國家體育總局令
    國家體育總局令第 19 號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決定》已於2014年7月1日經國家體育總局第,國家體育總局對現行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了清理。經清理,現決定:  一、廢止下述12件規章和規範性文件  (一)關於授予「體育工作榮譽獎章」的規定  (1989年9月22日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令第8號公布)  (二)個人業餘無線電臺管理暫行辦法  (1992年9月23日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公布,(92)體訓競一字261號,(92)國無管字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