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舉世聞名,僅簡單4句話,說透人生,寫盡孤獨

2020-12-12 大偉歷史觀

《百年孤獨》舉世聞名,僅簡單4句話,說透人生,寫盡孤獨

在世界文學中有一本書始終散發著不朽的魅力,即使在今快文化盛行的時代,當人們撫閱它的時候也會再次發現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它便是文學界的一股洪流——《百年孤獨》。偉大的巨作也必將有一位靈魂獨特的巨匠——馬爾克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哥倫比亞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內,爆發幾十次內戰,外來者對拉美地區的精神與文化有著嚴重的歧視與排斥,而被孤立的文明是不會在大地上出現第二次的。而作者馬爾克斯希望在書中用魔幻的筆觸表達自己的憤懣,期望著拉美的人民團結起來,一起努力走出被外來者孤立的文化孤獨。

在書中馬爾克斯也用著尖銳的語言闡述著自己的內心,道出了孤獨的人必將是強大的,人生也將是走向孤獨。讀了很多遍《百年孤獨》這本書,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加之年齡的增長,對書中表達的思想也逐漸的清晰。隨著年紀的變化,從畏懼孤獨到習慣孤獨,再到享受孤獨,也正如書中所說「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人們在成長中找尋派遣寂寞的方法,漸漸地不再需要他人在自己周圍嬉笑喧鬧,而是更加享受獨處的時光,讓思緒隨自己內心而漂浮,活在自己的秘密世界中。

「越孤獨,越文明」孤獨的永遠都不代表著應該被歧視排斥。

01「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獨。」

馬孔多在大地上存在了百餘年,在百餘年裡歷經了七代人,代代都因孤獨而死,孤獨各有不同但又不是毫無聯繫,人人都有怪癖之處,與當時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從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的落後、與世隔絕格格不入,使其精神失常被綁在一棵樹上直至死去;到最後一代長著豬尾巴的嬰兒被螞蟻吃掉,無一不使人感到窒息和惋嘆。馬孔多這個小鎮從空白中被建立,又在百餘年後隨著最後一代人死去後消失在颶風中,誕生在孤寂之地,也只留下一片孤寂

在馬孔多生活的七代人都無法逃離孤獨,就如詛咒一般,每一代人都是第一代人和第二代女性的人格延續和發展,雖為同一家族的精神延續,但卻如同不長枝芽的樹枝,源於同根卻除此之外毫無交叉,也無絲毫綠意沉浸著死氣,整個家族沒有精神層次的實際溝通,充斥著疑慮和不了解,整本書多遍讀下來仍會有濃重的孤獨感,甚是沉重,但也無法完全領悟其中沉重的感情。

人們生來被賦予異於他人的人格精神,生來他人便不解自己的內心,也於內心的孤獨中死去。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從生到死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要走,他人不明吾之悲歡,亦無須苟求,人也將是生死存於孤獨之中。

02世界萬事不過是身外之物

人既然生死於孤獨之中,那為何不去沉溺於孤獨之中,與其和解,去享受孤獨呢?

生來不帶何物,也在生命末尾孑身離去,世間的萬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開始時追求欲望,老去後又在燦爛中離去。這幾乎是生命的定律,那我們必將要忍受生命裡可怕的孤寂嗎?答案是面臨孤獨是必然的,但它未必是可怕的。人們本能的追求外界事物的豐富多彩,也漸漸地習慣了喧鬧的世界,從而畏懼獨自一人,獨處的時候總會寂寞感來襲。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學會接受孤獨,學會處在自己內心的世界中,去找尋自己的精彩。習慣獨處將會成為強大的,如同獅子永遠不屑於獵狗。

可是在環境的訓化下,人們本能的喜歡群居,總認為獨處的自己是弱小的,需要群體保護,這樣的想法沒有對錯可說,畢竟在人類演變的過程中長期群居抵抗外來危險。我們又該如何「馴化」自己去接受孤獨呢?

希望和群是人們的本能也是習慣,當我們把獨處變成習慣後也能讓其變成本能。習慣的養成總是從微小的事情開始,我認為最好的養成方式就是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會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書中的情感也由自己體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雖是獨自一人卻不會孤寂,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靜下來正視自己,審視內心。

除此之外,習慣孤獨也不應該活在過去中,如書中所言「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在過去中找不到獨處的環境,讓人內心紛亂,過去的美好與不快都是緬懷熱鬧,孤獨的人更適合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擁有的,接受當下沒有的,畢竟過去的只是回不來與得不到的。與沉溺回憶相反的當然是審視未來,思考在未來的道路上要如何行走,不在固有的原地徘徊,去找尋新的意義,在找尋中不斷成長,不斷地適應孤獨。

03孤獨的意義遠大於所預想的

人活著就一定要學會獨處,人生的道路中總會有需要自己獨自探尋的地方,它將是不易的,害怕孤獨必將是失敗的。具備接受孤獨的能力讓自己不會畏懼漫漫前路無人陪伴,能夠享受一個人的清歡。獨處不是一個人呆坐著,而是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審視自己的內心,回歸自我。獨處的人生是一個人的燦爛,不會留下喧鬧後的空寂,能讓我們的人生在何時都能很好地度過,無畏生命中外界的各種聲音。享受孤獨的人有自己的清歡,雖不熱鬧但也燦爛。接受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之後定是烏雲散去見暖陽。

04鑑一本受益一生的書

《百年孤獨》這本書雖有廣有盛名,加之其書名讓人感覺有種不明而來的沉重與威嚴,讓人感覺它只可遠觀,其實不然,雖然他表達的內涵深邃,但是書中的內容卻不乏趣味,這是一本帶有濃重魔幻色彩的書,作者用了大量的神話參雜其中,把現實和虛幻結合起來,真真假假讓人浮想聯翩,有著濃烈的藝術效果,所以就算不領其意,作為一般的讀物也未嘗不可。若有興趣對其鑽研也會發現很多受益匪淺的東西,本文中也引用了一些頗有良意的句子分享給大家,若親自撫閱將會發現書中更多引人入勝的地方。而且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可見其地位之高,價值之大。而且讀這本世界名著的價值遠勝於用這些錢去消遣娛樂,娛樂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快感,而讀書不只是閱讀時的寧靜和愉悅,還有對人生的思考,對自己的審視,終是受益一生。

讀書是改變人生的一大途徑,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書中能找尋自己渴求的,也能找到自己所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就算拋開這些人生大道,閒來無事讀一本良書又何嘗不是一件趣事呢。這本《百年孤獨》同樣值得你去品味鑑賞。

相關焦點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四句精華,寫盡孤獨,說透人生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寫盡了孤獨,說透了人生,能讓我們的境界高上幾個層次。接下來一起讀讀這本世界名著裡的4句精華,更近距離的體會《百年孤獨》的魅力與智慧吧。如果你現在活得非常吃力,人生很迷茫,十分排斥孤獨,更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 26萬字的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濃縮成4句話,寫盡生活,說透人生
    在我看來,這本書是寫盡了孤獨,說透了人生,能讓我們的境界高上幾個層次。接下來一起讀讀這本世界名著裡的4句精華,更近距離的體會《百年孤獨》的魅力與智慧吧。如果你現在活得非常吃力,人生很迷茫,十分排斥孤獨,更要認真讀完這篇文章。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經典話語,僅15字,卻說透人生孤獨
    這本書我至少讀了5遍,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僅15個字,卻說透了人生孤獨,顛覆了我的認知,讓我開始懂得享受孤獨,如果你對人生感到迷茫,對孤獨感到厭惡,這句話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啟發。這句話便是:「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用寂寞來償還」燦爛是短暫的,寂寞、孤獨才是永恆對任何人來說,燦爛都是短暫的,寂寞、孤獨才是永恆。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最經典的4句精華,說透人生,寫盡孤獨
    《百年孤獨》被稱為文學界的龍捲風,曾經有一句話這樣形容它:」如果一生只看一本書,一定是世界名著《百年孤獨》」這本書莫言讀了20年,這本書開篇的寫作方式影響了中國幾代文人,更是被評為:最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如果把《百年孤獨》的讀者聚攏成一個國家,那裡的人口可以排進全球前20名。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仍然讓人覺得震驚:茅盾獎獲得者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如果把《百年孤獨》的讀者聚攏成一個國家,那裡的人口可以排進全球前20名。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仍然讓人覺得震驚:茅盾獎獲得者麥家曾說:「二十世紀後半葉,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作家,就是馬爾克斯;如果只有一本書,就是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
    《百年孤獨》濃縮成僅僅8個字,卻寫盡了世間的所有的人生孤獨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入勝;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
  • 人生就該讀一次《百年孤獨》,讀懂這4句話,便再也不怕孤獨
    《百年孤獨》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它有價值。歷經時間的洗禮與沉澱,影響了幾代人的青春與年少。人生該讀一次《百年孤獨》:寂寞是一種苦難,而孤獨則是享受。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人生就該讀一次《百年孤獨》,讀懂這4句話,便再也不怕孤獨!
  • 《百年孤獨》十句話概括一生,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寫盡人生孤獨
    很多人說讀不懂《百年孤獨》這本書,也有很多人是一生一定要讀一次《百年孤獨》,我第一次讀的時候覺得這是一部咬文嚼字十分晦澀難懂的小說。幾年後的今天我又拿出來,再翻開我悲哀的發現,我看懂了,所謂的百年孤獨就在這個大家族每一個人的心裡。
  • 《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不足10個字,卻寫盡人生孤獨
    而《百年孤獨》的藝術魅力正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因為幻想與現實的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引人人勝;馬孔多人心酸了百年的孤獨之旅令人心碎;埋藏在作者內心深處的悲憤之歌使人振奮。《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世界巨著《百年孤獨》中最深刻的一句話,短短35字,寫盡人生孤獨
    短短35個字,卻顛覆了我們的固有認知,寫盡了人生孤獨。從出生到死亡,孤獨始終如影隨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孤獨是一件讓人感到煎熬的事情,並且無關年齡。不管處在哪一個年齡段的人,他最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擺脫孤獨。
  • 《百年孤獨》經典的傳世名句,不足10個字,卻說透一生孤獨
    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非常經典的一句傳世名句,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讓無數人拍案叫絕,寫透了人一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而這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馬爾克斯說:除了孤獨,我一無所有!對於社會而言,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對於國家而言,社會是孤獨的;對於世界而言,每個國家是孤獨的;對於宇宙而言,何嘗不是孤獨!百年人生,百年思考,最終還是孤獨離去。
  • 《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
    《百年孤獨》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百年孤獨》最戳心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說透孤獨的本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 《百年孤獨》中的這十句話,揭示了不一樣的人生真諦
    說起《百年孤獨》,相信大家也都讀過,對此也有自己的一些見解,這本書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中所蘊含的對於人生的見解,從中領略不一樣的風景。今天呢,我們大家就一起走進《百年孤獨》,看看這本書中多彩的世界,去品味書中的精華,看看書中給我們帶來哪些真理?
  • 《百年孤獨》到底多偉大?濃縮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建議讀讀
    如果現在中國還有書店沒有《百年孤獨》。大概類似於,一家超市裡居然讓人連礦泉水都買不到。但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一件作品如能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無數智者的檢閱,還能保持相當之高的口碑,絕不會沒有道理。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
  • 《百年孤獨》:10句話道盡人生孤獨,生命中的燦爛,終要寂寞償還
    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憑藉這一巨著,馬爾克斯直接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1984年,當莫言在王府井看到盜版《百年孤獨》的時候,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活著》的作者餘華說 :「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15字,寫盡人生悲歡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這本書對我來說,讀的時候有些過早了。我的母親是位很愛讀書的人,關於我中小學時期的全部記憶,現在僅剩的大概就是每周末雷打不動被母親帶著去圖書館的時光。
  • 《百年孤獨》:諾獎力作,一本寫盡孤獨的書
    今天介紹的《百年孤獨》,就是一本能讓人驚豔的書。01內容介紹孤獨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百年孤獨》這本書,通過一個家族百年的興衰,寫盡了孤獨。來源網絡《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力作,奠定了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堅實基礎。想要知道究竟是怎麼個「魔幻」法,那就隨著作者的文字,一起走進這個魔幻的故事世界吧。
  • 豆瓣評分9.2的《百年孤獨》:趨行在人生中,除了孤獨,一無所有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在《百年孤獨》裡面,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還不到10個字,但是卻被奉為經典,寫進了人生的孤獨,戳痛了無數人的人——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10句話道出孤獨的真諦,值得我們讀
    我聽說《百年孤獨》是中學時代的事情,隱約還記得老師對他的評價「魔幻現實主義」、「拉美版紅樓夢」,「諾貝爾獎唯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沒有之一」後來,又聽到過這樣的評論,其它作品因為諾獎而生輝,而百年孤獨讓諾獎實至名歸。評價不可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