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舉世聞名,僅簡單4句話,說透人生,寫盡孤獨
在世界文學中有一本書始終散發著不朽的魅力,即使在今快文化盛行的時代,當人們撫閱它的時候也會再次發現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它便是文學界的一股洪流——《百年孤獨》。偉大的巨作也必將有一位靈魂獨特的巨匠——馬爾克斯。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哥倫比亞在長達百餘年的時間內,爆發幾十次內戰,外來者對拉美地區的精神與文化有著嚴重的歧視與排斥,而被孤立的文明是不會在大地上出現第二次的。而作者馬爾克斯希望在書中用魔幻的筆觸表達自己的憤懣,期望著拉美的人民團結起來,一起努力走出被外來者孤立的文化孤獨。
在書中馬爾克斯也用著尖銳的語言闡述著自己的內心,道出了孤獨的人必將是強大的,人生也將是走向孤獨。讀了很多遍《百年孤獨》這本書,每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感悟,加之年齡的增長,對書中表達的思想也逐漸的清晰。隨著年紀的變化,從畏懼孤獨到習慣孤獨,再到享受孤獨,也正如書中所說「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人們在成長中找尋派遣寂寞的方法,漸漸地不再需要他人在自己周圍嬉笑喧鬧,而是更加享受獨處的時光,讓思緒隨自己內心而漂浮,活在自己的秘密世界中。
「越孤獨,越文明」孤獨的永遠都不代表著應該被歧視排斥。
01「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獨。」
馬孔多在大地上存在了百餘年,在百餘年裡歷經了七代人,代代都因孤獨而死,孤獨各有不同但又不是毫無聯繫,人人都有怪癖之處,與當時的環境顯得格格不入。從第一代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的落後、與世隔絕格格不入,使其精神失常被綁在一棵樹上直至死去;到最後一代長著豬尾巴的嬰兒被螞蟻吃掉,無一不使人感到窒息和惋嘆。馬孔多這個小鎮從空白中被建立,又在百餘年後隨著最後一代人死去後消失在颶風中,誕生在孤寂之地,也只留下一片孤寂。
在馬孔多生活的七代人都無法逃離孤獨,就如詛咒一般,每一代人都是第一代人和第二代女性的人格延續和發展,雖為同一家族的精神延續,但卻如同不長枝芽的樹枝,源於同根卻除此之外毫無交叉,也無絲毫綠意沉浸著死氣,整個家族沒有精神層次的實際溝通,充斥著疑慮和不了解,整本書多遍讀下來仍會有濃重的孤獨感,甚是沉重,但也無法完全領悟其中沉重的感情。
人們生來被賦予異於他人的人格精神,生來他人便不解自己的內心,也於內心的孤獨中死去。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從生到死都有自己獨特的道路要走,他人不明吾之悲歡,亦無須苟求,人也將是生死存於孤獨之中。
02世界萬事不過是身外之物
人既然生死於孤獨之中,那為何不去沉溺於孤獨之中,與其和解,去享受孤獨呢?
生來不帶何物,也在生命末尾孑身離去,世間的萬物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在開始時追求欲望,老去後又在燦爛中離去。這幾乎是生命的定律,那我們必將要忍受生命裡可怕的孤寂嗎?答案是面臨孤獨是必然的,但它未必是可怕的。人們本能的追求外界事物的豐富多彩,也漸漸地習慣了喧鬧的世界,從而畏懼獨自一人,獨處的時候總會寂寞感來襲。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就學會接受孤獨,學會處在自己內心的世界中,去找尋自己的精彩。習慣獨處將會成為強大的,如同獅子永遠不屑於獵狗。
可是在環境的訓化下,人們本能的喜歡群居,總認為獨處的自己是弱小的,需要群體保護,這樣的想法沒有對錯可說,畢竟在人類演變的過程中長期群居抵抗外來危險。我們又該如何「馴化」自己去接受孤獨呢?
希望和群是人們的本能也是習慣,當我們把獨處變成習慣後也能讓其變成本能。習慣的養成總是從微小的事情開始,我認為最好的養成方式就是閱讀,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會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書中的情感也由自己體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雖是獨自一人卻不會孤寂,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靜下來正視自己,審視內心。
除此之外,習慣孤獨也不應該活在過去中,如書中所言「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在過去中找不到獨處的環境,讓人內心紛亂,過去的美好與不快都是緬懷熱鬧,孤獨的人更適合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擁有的,接受當下沒有的,畢竟過去的只是回不來與得不到的。與沉溺回憶相反的當然是審視未來,思考在未來的道路上要如何行走,不在固有的原地徘徊,去找尋新的意義,在找尋中不斷成長,不斷地適應孤獨。
03孤獨的意義遠大於所預想的
人活著就一定要學會獨處,人生的道路中總會有需要自己獨自探尋的地方,它將是不易的,害怕孤獨必將是失敗的。具備接受孤獨的能力讓自己不會畏懼漫漫前路無人陪伴,能夠享受一個人的清歡。獨處不是一個人呆坐著,而是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審視自己的內心,回歸自我。獨處的人生是一個人的燦爛,不會留下喧鬧後的空寂,能讓我們的人生在何時都能很好地度過,無畏生命中外界的各種聲音。享受孤獨的人有自己的清歡,雖不熱鬧但也燦爛。接受的過程是痛苦的,但之後定是烏雲散去見暖陽。
04鑑一本受益一生的書
《百年孤獨》這本書雖有廣有盛名,加之其書名讓人感覺有種不明而來的沉重與威嚴,讓人感覺它只可遠觀,其實不然,雖然他表達的內涵深邃,但是書中的內容卻不乏趣味,這是一本帶有濃重魔幻色彩的書,作者用了大量的神話參雜其中,把現實和虛幻結合起來,真真假假讓人浮想聯翩,有著濃烈的藝術效果,所以就算不領其意,作為一般的讀物也未嘗不可。若有興趣對其鑽研也會發現很多受益匪淺的東西,本文中也引用了一些頗有良意的句子分享給大家,若親自撫閱將會發現書中更多引人入勝的地方。而且紐約時報也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可見其地位之高,價值之大。而且讀這本世界名著的價值遠勝於用這些錢去消遣娛樂,娛樂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快感,而讀書不只是閱讀時的寧靜和愉悅,還有對人生的思考,對自己的審視,終是受益一生。
讀書是改變人生的一大途徑,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書中能找尋自己渴求的,也能找到自己所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案,就算拋開這些人生大道,閒來無事讀一本良書又何嘗不是一件趣事呢。這本《百年孤獨》同樣值得你去品味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