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女,2004年12月畢業於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獲應用語言學碩士學位。現任海南大學旅遊學院院長。曾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在專業學術刊物或國際會議發表論文14篇,主編參編教材5部。主要研究領域或方向:雙語教學、社會語言學、跨文化交際、旅遊文化等。
「這次論壇的規格非常高,邀請的嘉賓包括國際知名的旅遊業界專家學者,多個國家旅遊局局長,還有一些名人、富豪都有可能參加。」昨天,王琳教授在暢談博鰲國際旅遊論壇的兩個小時裡,多次提到這一點。
論壇「一箭三雕」
「博鰲國際旅遊論壇有三方面的作用。」採訪剛開始,王琳教授就開門見山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她認為,第一,論壇是對海南的一次有效的形象宣傳。「你知道北方戲劇嗎?」王琳教授給記者打了一個比方,「這次論壇是國際旅遊島建設這臺大戲的一個開場鑼,戲越大,開場鑼越要重量級。」
她認為,本次論壇是對海南各個方面的一種展示,通過邀請各界高端人士,讓世界知道海南,了解海南。同時,王琳教授表示,這種展示對海南而言也是一種壓力,有壓力才會產生動力,海南各方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步伐就會走得更加堅實和謹慎。
「第二,對海南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王琳教授說,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在世界上這種例子已經很多,比如奧運會。她認為,論壇對海南區域經濟的帶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硬體的提升。海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加快步伐。目前海南已經建設的輕軌,計劃中的中部機場等,都是這種變化的體現。另外是軟體方面,主要是島民人文素質的提升。當海南成為世界的焦點,海南的主人們就會越來越關注到自己的形象,而國際化的加深也會使得市民們的視野更加寬闊。
「第三,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導向作用。」王琳教授說,博鰲國際旅遊論壇設置的一系列主題、探討的方向,正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發展方向的體現。同時,這也是一個政策的試水,在論壇中通過討論交流的方式,把建設國際旅遊島中的一些想法透露出去,通過外界的反應進一步進行調整。
關注旅遊新業態
「建設國際旅遊島,海南的旅遊產品必須要轉型和升級。」王琳指出,目前我國傳統的旅遊模式主要還是觀光旅遊,但是這種旅遊模式含金量太少,遊客消費能力有限,對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作用很小。而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如果只是停留在觀光旅遊上,那是肯定不行的。
「目前,各方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逐漸開始利用海南的優越條件,發展遊艇、高爾夫、博彩等新興旅遊業態。但是這種新業態新產品究竟會如何發展,這在國內還沒有先例。」王琳告訴記者,旅遊產品新業態也是她此次在論壇中最關注的內容。希望能通過和世界各地的有經驗的業界人士的交流,對海南的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有所借鑑。
海南缺遊艇人才
「海南的旅遊教育目前在全國還算是比較領先的,但是和建設國際旅遊島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學院也在研究如何在建設國際旅遊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王琳表示,下學期學院將調整培養模式,大幅度提高學院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在課程安排方面、教學模式方面逐漸培養學生的主動性,邀請一些業界人士講課,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多接觸業界人士,開闊視野。另外,學院還將和多家國外學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進行師資和學生的交流學習。
王琳教授告訴記者,目前省內遊艇、高爾夫方面的教育人才,尤其是科研人才太少。海南大學目前正在積極引進人才,和業界進行合作,比如計劃在今年5月份開設高爾夫管理培訓班等,希望能在新業態方面為國際旅遊島輸出所需要的「特種」人才。
記者 羅婷/文 李雪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