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的「喜喪」是何意思,國家要取消,盡孝方式換一換吧!
相信生活在農村或者看過古裝和鄉村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至今為止在農村依然流行土葬,所以說要想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禮儀制度,就要回農村,畢竟在這裡我們才能看到保存最完整的風俗習慣。
另外關於葬禮,恐怕全世界都沒有中國的農村禮數要求多,就連至今農村難以接受的火葬,都是出於不想對死者不敬的觀念,大家普遍認為入土為安才是對死者的尊重,將他們的屍體焚燒視為不孝。
並且為了顯示孝心,農村還實行了一種「喜喪」,這種情況都是死者年齡已經很大,最後還是自然死亡,這時兒女們都會認為老人是凳了極樂,大家應該為她感到高興,所以就把場面辦的極其熱鬧,歡歡樂樂的為老人送行,這種行為和心態其實很好,可是卻也有一些負面影響,比如大擺筵席,有錢人家甚至還會擺上流水席。
所以這種不好的行為得到國家的重視,為此還下發了文件,內容主要有三點:
一是火葬將全面代替土葬,其實近年來已經有不少農村開始接受火葬,但是也僅僅是一部分,要想全員接受必須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潛移默化。
二是早年農村的土葬都是集中在密集的範圍內,整個家族加起來其實是很浪費土地的,而且為了旺後人,還都會耗費人力財力尋求一個風水寶地,並且現在農村立墓碑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所以林林總總加起來還是很佔地方的。
三是禁止鋪張浪費,就像上面說的大擺筵席,不僅僅是影響不好,同時這種大肆浪費的行為也影響到了農民朋友的收入和生活。
所以綜合以上種種,農村葬禮改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逝者已矣我們只要從內心尊重,並且生前沒有遺憾,後世其實不必拘泥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