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老人去世,有些喪事被稱作喜喪?看完就你就明白了

2020-12-24 三農的高度

導語:生、老、病、死概括了人生的全部,通常每個人的新生,從家人的喜悅中來,如果能夠在喜喪中去,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為,農村有些人去世能夠被稱作喜喪,是有一定條件要求,並不是每個老人離世都能被稱作喜喪。每個時代由於人均壽命不同,對喜喪的概念也有所區分。按照我們當地現在的模糊說法,村裡老人能夠長壽到八十歲以上,安詳去世,通常被稱作喜喪。如果按照我們當地老傳統講喜喪:老人生前為人和善,子女孝敬,老人又沒病(長久臥病在床)沒災,長壽老人自然而亡,才能被稱作喜喪。

失去親人本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那麼為何又有人離世叫做喜喪?「喜」從何來?第一次聽說喜喪,是小時候村裡同學八十出頭的爺爺去世。那天老人正吃飯,突然發病,來不及送醫院就離世了。參加弔唁的村裡人們都說這位老人有福氣是喜喪。長大以後又聽過村裡老人們念叨,真正的喜喪太難得了!喜喪主要有「三喜」——離世老人的喜、孩子們的喜和鄉親們的喜!

第一喜是長壽的老人不受罪!長壽的老人,在離世前,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吃嘛嘛香。自然而然離世又乾脆利索,不會忍受病痛的常年折磨。人壽到了,在家自然而亡,對於每位長壽臨終的老人來說,不啻為一「喜」,作為普通人,真是死得其所!

第二喜是孩子們的喜!孝敬的孩子們,並不是說孩子們不悲傷難過,而是從側面反映這家基因優良。以前雖然沒有清晰的遺傳科學,但是人們對家族遺傳基因還是有模糊的概念,知道長壽老人的後輩通常會繼承優良「血緣」。現在我們知道按照遺傳學來說,長輩的優良基因,有很大的概率會遺傳給後輩。想想吧,人一輩子不患大病,而且長壽,對於家族遺傳來說,長輩長壽的遺傳基因非常珍貴,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鄉鄰們為後輩們繼承老人的「優良傳統」喜。

第三喜是鄉鄰們的喜!老人一生與人為善,熱心腸和鄉鄰廣結善緣。那麼,鄉鄰們並不是說為了老人離世而高興,而是老人生前和鄉鄰與人為善,關係融洽。那麼,不用說老人離世後,鄉鄰們絕大多數都會去弔唁。村裡去幫忙的人多,人氣旺,熱熱鬧鬧哀思老人,為一喜。反之,欺壓鄉鄰,或者與人為惡,為老不尊的老人,村裡人少去弔唁,多數熟人不認可的喜喪,喜從何來?

我們當地傳統意義上的喜喪要具備這三條,比善終,更高一個人生檔次,實際上並不是僅僅說壽命長的人離世都能夠叫喜喪,所以只有部分人夠「資格」,才能被大家公認為喜喪。好比說一個人久病幾十年離世,那麼,疾病的折麼,對於病痛的老人和家人來說,有什麼值得可喜的呢?或者說老人年輕時候是人渣敗類,危害鄉鄰,這樣的老人離世誰去給他「喜」,不背後罵他都不錯了。所以你看,老人離世,真正意義上的喜喪,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一個稱號,需要老人身體健康長壽,還有生前為人處事的延續!

相關焦點

  • 在農村有的老人去世稱為「喜喪」,喪事為何還會「喜」呢?
    那什麼樣的喪事可以稱之為「喜喪」呢,首先就是年齡,年紀輕輕就去世的人肯定不可能稱為喜喪,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怎麼也得八九十歲,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一般沒有什麼大的心思了,兒女早就成家立業,子孫滿堂。不存在什麼未了的心願,去世的時候比較安詳,可以稱為「喜喪」。
  • 農村老人辦喪事,有的稱之為「喜喪」,啥是「喜喪」?答案來了
    其實這也就是我們民間遇到的一種喪事一樣,叫做:喜喪。對於喜喪的條件是模糊的,並沒有具體的規定,可以說是多方面考量之後,才會被認定為喜喪。喜喪自然是很容易理解,熱熱鬧鬧地舉辦喪事,悲痛氣氛遠沒有那麼的濃烈,也有人說這跟辦喜事一樣,過去有種說法是老人年歲比較大的,辦喪事可以按照喜喪舉辦,但這個年齡大,多大才算大?
  • 農村不是所有的喪事都能辦成「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農村死人的事,是大悲之事,稱之為喪事。那麼,「喜喪」是怎麼回事呢?喪事只有悲情,喜喪難道死人是高興的事情嗎?哪有喜事,喜從何而來?在我國古代就流傳了一種「喜喪」習俗。
  •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 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被稱之為喜喪,喜喪是指什麼呢?在農村辦理紅白喜事時候,有的喪事被稱之為喜喪,也叫做白喜事,辦理白喜事雖然並不是真的喜事,但也確實有幾分喜事的模樣,都是什麼樣的情況之下被稱之為喜喪呢?其實這個還真的沒有什麼年齡確切的規定,只有一些地方風俗習慣,只要達到這些標準之後,很多都是按照白喜事來操辦的。
  • 農村辦喜喪,3個條件必不可少,缺一不算
    農村辦「喜喪」的並不少見,那種場面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唱歌跳舞又是禮花炮,這樣的喪事一般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辦喜喪,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所謂喜喪是有條件的,如果不滿足3個條件這喪就不能算是「喜喪」!據了解:喜喪的第1個條件就是亡人需滿80歲或以上,即便是最低也要超過「古稀」70歲,但這也只能算是勉強,亡人的年齡越老就越符合「喜喪」。那麼第2個條件就是亡人的家族一定要人丁興旺,已經是一個大家族,而亡者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 農村老人過世,哪種情況下才能算是喜喪?除了年齡還有三個標準
    農村老人過世,能不能稱為喜喪,在以前是有嚴格的標準的。這個標準雖然年齡佔了最大的比重,但並不是唯一的,還有其他的標準在這裡面。像是我爺爺奶奶雖然都是在百歲之後,才走的,但是他們要是按傳統的要求來講,其實並不能稱為喜喪。
  • 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為啥要穿壽衣呢,有什麼講究嗎?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有很多的規矩也是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傳承下來了,在農村裡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婚喪嫁娶了,這些也是農村裡比較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農村裡的喪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不管在什麼時候,村裡的喪事也是一種墨守成規的事情,一旦有人去世了,那麼可以說是有來往的或者是能說上話的都會去幫忙,這個就是農村的一個規矩,那麼對於在農村,有人去世時要穿壽衣買壽材都是農村裡的一個規矩
  • 為什麼有些農村辦白事很喜慶?老農:情感上說不過去,但這是風俗
    雖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但按照一般人的觀念老人的離世是一件悲痛的事,那麼葬禮的氛圍應該比較沉痛才對,可是在有些農村辦白事的氛圍卻異常的喜慶,有些地方甚至敲鑼打鼓非常熱鬧。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年輕人表示不能理解,因為這顛覆了葬禮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那麼當地的老年人怎麼看待這種事情呢?
  • 百歲老人喜喪花16萬,事後兒子將債務推給女婿,稱:是他在管帳
    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少地方對於喪禮儀式進行了簡化,避免鋪張浪費,但在部分農村地區,喪禮辦得濃重被視為是有孝心的表現,因此會大力操辦喪禮。近日,家住衡陽的百歲老人吳奶奶去世了,由於吳奶奶是喜喪,家人都想辦的濃重一些,於是為給百歲老人辦喜喪,一共花去了16萬元,這在當地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原本幾家人商量決定按照農村的老規矩,辦喪禮的錢由兩個兒子承擔,但是事後兩個兒子卻都將債務腿給了吳家小女婿劉剛,並稱都是劉剛他在管帳。
  • 老人去世,辦喪事的六大禁忌!
    家有喪事禁忌有哪些:辦完喪事以後禁忌做什麼古時候,家裡有喪事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所以講究的事兒也多,生與死,是人生最關鍵的兩件大事。生,是生命的起始;死,是生命的終結。人們把這兩件事看得都很重,而迷信的人認為除了人間以外,還有一個死人去的地方,即陰間。活人看不見陰間,但陰間的鬼魂對活人的世界卻看得一 清二楚。
  • 在農村,家裡的老人去世後,子女會把生前衣服燒掉,為什麼?
    和城裡人相比,農村人其實更加注重傳統的文化,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一些風俗和禁忌,比如說喪葬這一方面。在農村人的眼裡,家裡邊有老人去世是很大的事情,各種的風俗和禁忌非常多,而且必須得嚴格的遵守。在很多農村地區,喪事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家裡的老人去世之後,子女要將他們生前穿的衣服都燒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有什麼說法?看完你就懂了。1、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古代的人看來,結婚和生孩子都是非常喜慶而且非常吉利的事情,可是如果生病或者死亡的話,就是非常不吉利的。
  • 卡點剛剛撤銷,村子裡老人去世主家要大辦喪事,安全嗎?看完懂了
    生老病死是人間常情,在農村還封閉時,村子裡有老人去世,主家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匆匆將老人下葬並不舉辦酒席,但是現在村子卡點已經撤銷,村裡老人去世要大辦喪事,這樣做安不安全呢?對於卡點剛剛撤銷,村子裡老人去世就要大辦喪事,個人覺得這樣是很不安全的。下面說一下我個人的觀點。目前疫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說,現在村子解封,只是恢復農民的自由出行,讓人們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農民可以正常耕作,也可以外出務工來增加收入,但是並不代表著現在已經處於安全環境中,相反在各個地區卡點撤銷後,危險才真正開始到來。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在寒冬臘月期間,因為天氣比較寒冷,有些年歲比較大的老人,就會因為適應不了寒冷的環境而一病不起,情況嚴重的還會撒手人寰。在農夫的村子裡,從臘月到今年春節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有5個老人先後去世了,其中在春節期間也有兩個老人去世,村裡人也是都去幫忙了。關於老人去世以後,首要就是辦理身後事了。中國人講究的是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在多數農村地區依然還是採用土葬的方式。就算有些人在城裡買房子了,也依然會在農村裡辦理喪事,然後如果本家族有墓園,那就會安葬在自家的墓園裡。
  • 農村老人過世,事主會大擺宴席,這是啥講究呢
    喪事之後擺筵席,主要是出自三個原因,具體是哪三個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享一下:農村擺各種酒席,其實都有相關的名稱與習俗,比如:結婚請人吃喝擺酒叫喜酒,給小孩滿月慶生,叫滿月酒,如果是百日慶生又叫百日宴;農民搬新家擺酒叫喬遷酒;老人過壽又叫壽酒。
  • 為什麼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的話,三年不能貼對聯?村民說出原由
    為什麼在農村有老人去世的話,三年不能貼對聯?村民說出原由   相信在農村裡面長大的小夥伴們應該都知道,如果村裡面有老人去世的話,那麼該家庭三年不能貼對聯兒。
  • 老父親去世,貧困戶辦喪事三貼告示拒收禮
    「家父生病不幸去世,幫忙者淡飯招待;舅父、妹妹及妻子娘家,只能送20元花圈和30元鞭炮,其他錢物一律拒收;不設禮房,拒收其他親朋好友任何錢物,如有強行送錢送物者,視為譏笑和諷刺……」白紙黑字,這一紙告示有些不合常理。
  •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腦筋急轉彎
    高老太爺喜喪,司儀講笑話,逝者嘴張開,這叫什麼?---請您猜一腦筋急轉彎如果是老爺,那說明他是一個老人。老爺當中加了一個「太」字,那就不得了,那就表示這位老人已經很老了,德高望重,在家族中很有地位。人死了就要辦喪事,如果這位老人是在九十歲以上去世的,走的時候很安詳,那是可以辦喜喪了。喜喪上親屬不會像一般葬禮上的親屬一樣哭哭啼啼的,表現得很輕鬆,甚至還可以笑出來。當然,也不能過分開心了,那不好,畢竟是親人過世嘛,也會傷心的。嗯,能上九十歲的老人很少,活夠了,這輩子值了,沒有什麼好遺憾的了。
  • 農村給老人辦「喜喪」,為了讓老人有面子的走,要花多少錢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也許有人會以為,生活在農村的風俗應該都是差不多的,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因為各個地方的習慣不同,也就意味著風俗也是大不相同的。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喪葬」的習俗呢?這樣的做法,一方面能夠減輕現在農村農民們的負擔,另一方面又能夠把古代的文化與現在相結合,所以非常受到農村人們的喜愛,不過喪葬的行為,無論什麼原因,都不應該被取締,有些迷信的可以取消,但是傳統文化可以保留。
  • 農村辦喪事,賓客隨禮後,主人為啥要回贈白毛巾呢?看完明白了
    在農村,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這也被稱之為三裡不同規十裡不同俗,尤其是辦白事,大體上雖然相差無幾,但很多細節卻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去距離自己村子稍微遠一些的地方參加葬禮,很多時候都會遠遠的先停在遠離村子的路口,先找人去村裡打探一下這兒辦事的規矩之後,才會前去參加葬禮,這也是各地的習俗
  • 農村辦喪事四種不能做的事
    尤其是在農村,保留下來的傳統習俗更多,這在農村人辦婚喪嫁娶等人生大事時,體現得尤其明顯。比如說農村的白事,風俗就跟城裡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幹啥事講究的就是熱鬧,尤其是喜事喪事,親友鄰居都會來幫個忙,從這些事裡都可以看出來一家人的人緣、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