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03萬元的處罰能以儆效尤嗎?
「只需一天,牙齒就真的白了。」9日,上海市工商局披露,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這也是我國目前針對虛假違法廣告的最大罰單。(3月10日《北京青年報》)
虛假廣告對消費者的侵害不言而喻,達到了睜眼說瞎話、「吹牛不上稅」的程度,老百姓深惡痛絕,只是苦於自己不是權威專業人士,取證難,取證成本高,難於揭穿其騙人把戲,只能寄希望於工商等執法部門。如果工商等執法部門遲遲不「亮劍」,打擊虛假廣告就只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永遠都不能四腳落地。因而,此次上海工商部門對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處罰603萬元,為廣大消費者伸張了正義,吐出了心中長期積壓的「悶氣」。
不過,對於佳潔士牙膏的廠商來講,603萬元的「最大罰單」相比其豐厚的利潤,恐怕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不傷元氣,能否罰到疼痛難忘的程度,能否對所有企業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待於觀察。
需要提及的是:此次處罰只涉及涉事企業,而沒有觸及虛假廣告的代言人和虛假廣告的播出平臺,這與消法的規定精神不符。消法規定:名人明星所代言的商業廣告如涉及虛假宣傳,將與商家一起承擔連帶責任。播出虛假廣告的平臺,對虛假廣告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難辭其咎,也應承擔連帶責任。工商執法部門應當補上這一課,在依法治國的語境下,誰都沒有特殊的「豁免權」。要通過嚴肅執法,讓代言廣告的明星和播出平臺明白:代言廣告的錢不是那麼好拿的,要承擔法律的風險。
文/於文軍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