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對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再現瓷都「千年窯火」

2020-12-22 澎湃新聞

景德鎮因瓷而生,因瓷而名。

大概全世界沒有哪個城市可以像景德鎮一樣,依靠陶瓷,從唐宋到現在,一千多年間一直窯火不斷。有著六十餘年歷史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用「集中國古瓷之精華,匯天下名瓷之大成」評價這裡的收藏與展示並不為過。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綱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專訪時談及如何在當下呈現景德鎮的「千年窯火」與歷代瓷器,「我們在臨展和專題展的策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旨,那就是要用展覽的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陶瓷文化,用展覽的語境感染和打動每一位參觀者。」

元代 青白釉瓜稜形執壺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外景「昌南自昔號瓷都,中外馳名譽允孚」,千百年來,景德鎮以其悠久的制瓷歷史,精湛的制瓷技藝,美輪美奐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一直享譽世界。據《陶記》、《景德鎮陶錄》等古籍記載,景德鎮製作陶瓷始於漢代,唐至五代,景德鎮不僅生產青瓷和白瓷,還有晶瑩剔透的青白瓷。宋代,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埏」。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製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業的千年繁榮都凝固在展廳的一件件流傳至今瓷器上。

趙綱館長對澎湃新聞介紹說,1955年至1965年,在博物館初建的時候,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文管會、景德鎮市公產整頓委員會曾調撥文物918件。「目前我們博物館正在努力推行策展人制度,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先從部門開始,從原來由部門主任做主要策展工作到每個人都開始策劃展覽。」

2015年10月,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開始對外開放,總佔地面積5.9萬平方,建築面積3.2萬平方,展廳面積從老館的800平方米左右增加到1萬多平方米,其中常設陳列展廳約6000平方米。博物館隱於兩山之間,正立面外形中間圓形建築仿若一件精美的陶瓷器型,兩側建築如一雙大手,寓意「拉坯成型」;玻璃幕牆外鋼護網成冰裂紋狀,與陶瓷裂紋釉相似。

走進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四層,往左轉,進入博物館「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瓷業及城市發展史陳列」基本陳列展廳,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窯文化彩陶罐、隋唐時期的唐三彩雙峰駱駝、北宋時期的青白釉瓜稜形盒、元代的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明代的三彩鴨形香薰和清代的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等國家級文物在這裡依次呈現。

從裝飾上分,這裡的陶瓷藏品有影青、青白釉、卵白釉、青花、五彩、粉彩、色釉瓷等;從造型上分,有碗、盤、杯、碟、壺、瓶、罐、雕塑等;從工藝上分,有拉坯、印坯、鑲坯、注漿、機壓等。

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在這裡一一可見,博物館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示了中國陶瓷和千年瓷都的歷史輝煌。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瓷業及城市發展史陳列」基本陳列展廳澎湃新聞:可否先介紹下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館舍規模及歷史沿革?2015年開館以來,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重要展覽主要有哪些?趙綱:從2015年新館開館至今,我們策劃了近80個展覽,其中既有配合國家領導人出席G20、金磚峰會的「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這樣的國際巡展,也有「盛世之器-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特展」、「珠山瓷韻-景德鎮清末民國瓷畫名家珍品展」這樣在國內博物館之間巡迴展示並形成品牌的國內巡展,還有很多由我們展陳團隊自命主題、自行策劃、在館內展出的原創展覽,這些展覽都具備了很高的展覽水平和社會價值、研究價值。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趙綱回溯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歷史,我們的前身是景德鎮陶瓷館,1953年3月文化部決定興建,1953年3月15日成立景德鎮陶瓷博物館籌建處。1953年7月11日,景德鎮陶瓷博物館改為景德鎮陶瓷館。景德鎮陶瓷館於1954年1月1日對外開放,當時館址是臨時設在市區中華北路301號的天主堂內。展廳設有古瓷、工業用瓷、成交樣品瓷和新中國瓷四個陳列部分,陳列展品四千多件。

南宋 青白釉瓜稜形盒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景德鎮陶瓷館的新館於1955年9月正式落成,館址座落在蓮社北路21號,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展廳面積528平方米,館名由郭沫若先生題寫。為充實該館藏品,1955年至1965年,南京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江西省博物館、江西省文管會、景德鎮市公產整頓委員會曾調撥文物918件。由於歷史原因,該館於1969年11月劃撥江西省陶瓷公司管理,直到2002年8月,重新劃歸文化部門。2001年8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景德鎮陶瓷館冠名為「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2013年,博物館重新選址建設。2015年10月,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落成,正式對公眾開放。

唐代 河南鞏縣窯三彩雙峰駱駝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

宋代 瓷傭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這些年的展覽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展覽是我們在2017年為紀念現代景德鎮肖像瓷板畫陶藝家吳康先生所策劃的「吳康陶瓷世家作品展」,開展當天他的夫人一百零三歲的老人坐著輪椅來看展覽,當看到我們將吳康先生用過的文具、寫過的書信作為一個單元展示出來的時候,老人家竟然站起來扒著展櫃好認真的看,周圍都驚呆了。她家人告訴我們老太太坐輪椅都三四年了。還有我們在做「百年青花獨一人-紀念王步先生誕辰120周年作品展」也讓我很難忘,離展覽開幕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就先後接到了臺灣、新加坡、日本的觀眾電話,詢問展覽情況,如何組團來參觀,有沒有研討會,有沒有出書等問題,這也是我們團隊第一次遇到展覽還沒有開展就得到海外觀眾追捧的情況。澎湃新聞: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有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珍品五萬餘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600餘件,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其藏品體系是如何構建的,「鎮館之寶」又有哪些,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趙綱: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館藏瓷器涵括從古至今各個歷史時期、各產瓷地區的名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建館以來從各大博物館調撥過來的文物之外,還包括上世紀50年代打土豪、分田地收繳的文物、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發掘出土並修復的完整器以及這些年來國內外收藏捐贈、館內購買、文化交流等方式收藏的陶瓷文物。

元代 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我們的館藏精品很多,這裡我主要介紹三件鎮館之寶,第一件是元代的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小口,豐肩,收腹,器身至上而下繪五層紋飾。肩上覆蓮瓣紋,內繪八寶紋,腹部繪纏枝牡丹,下腹繪仰蓮瓣紋。青花色澤濃豔鮮麗,青料濃厚處有凹入胎骨的黑色疵點,並有金屬般的光澤,是元代使用了波斯進口的蘇麻離青而產生的典型色調,而且胎骨細膩堅緻,釉色明淨瑩澈,白中微閃青色,造型端莊,工藝精湛,為元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明代的三彩鴨形香薰第二件是明代的三彩鴨形香薰,體形優美完整,造型寫實生動,胎薄體輕,極富觀賞性。分上下兩截,上半截為蓋子,下半截用於盛裝香料,與子母口相合。腹部合縫處有6個巧妙的隱孔,這樣可以讓空氣從隱孔進入鴨腹,與張開的鴨嘴對流,鴨頸中空與口相通,鴨足與中空的方形底座相連,底座四壁開光鏤空,撇足,底部有青花雙行雙框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方形款。官窯燒制的產品主要是專門供朝廷御用。明代在江西景德鎮設置窯廠,專門為皇家生產御用瓷器。據文獻記載,官窯燒制100件相同的瓷器,一般只有4件是貢品,為了防止落選的御瓷流入民間,其餘的96件以及即使只有微瑕的次品都必須全部打碎,並就地掩埋。這件明代鴨形香燻周身有多處裂紋,就是工作人員從大量出土瓷器碎片中細緻篩查、精心粘接而成的產物。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曆代陶瓷標本第三件是清代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這件粉彩八蠻進寶圖瓶是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登峰造極之作,它的層次鮮明、豐富、精細。在色地上用金彩勾劃輪廓,看上去如銅質琺瑯彩器一般富麗堂皇,器物集壓印、剔劃、繪畫、堆塑、描金多種工藝為一體,用色濃豔,整個構圖和內容把瓷瓶裝飾得渾然一體,是一幅完整的集工藝圖案、山水風情以及線描充分結合在一起的作品,而且在當時工藝下燒制近1米高的瓷器也是非常難能可貴。

清代 粉彩八蠻進寶圖雙耳瓶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澎湃新聞:作為國內第一家陶瓷專題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每年在臨展和專題展上的策展主題和展覽規劃方面是怎麼樣的?館內的展覽策劃制度是怎麼樣的?趙綱:我們在臨展和專題展的策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旨,那就是要用展覽的語言來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陶瓷文化,用展覽的語境感染和打動每一位參觀者,達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所以我們在臨展的展覽上也分了幾個系列展覽,一個是以展現景德鎮文化傳承和創新為主的「文化繁榮工程系列展」,比如我剛剛介紹過的「吳康世家作品展」、「百年青花獨一人-紀念王步先生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藝海求真-王錫良先生從藝80年瓷畫展」等;還有一個系列是展現景德鎮與世界交流對話為主的「與世界對話系列展」,比如展現景德鎮洋景漂藝術家的「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景漂國際陶藝展」、「中國十年·天高地厚-美國陶藝家瑞恩作品展」、「和平:母親的呼喚美國陶藝家黛安娜·威廉士個人展」以及現在正在展出的「摺疊·記憶和塑型-羅馬尼亞藝術家阿薩作品展」等等。

此外,還有剛剛我介紹過的策應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多次配合國家領導人高訪的「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這個展覽從2017年至今已經在德國、南非、丹麥、克羅埃西亞、希臘先後展出,取得了非常好的國際影響力和讚譽,作為我們中國陶瓷文化的宣傳展示窗口,也多次得到了中宣部、文旅部和駐外使館的高度肯定。

「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國際巡展(希臘站)展覽現場

「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國際巡展(克羅埃西亞)展覽開幕現場目前我們博物館正在努力推行策展人制度,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先從部門開始,從原來由部門主任做主要策展工作到每個人都開始策劃展覽,這是一個不小的變革,這意味著每個人的都力將被提升,壓力也隨之增大,過程雖然艱苦點,但是目前已經有成績顯現出來,再下一步,我們館的策展將覆蓋全館的專業職稱人員,只要你有合適的主題,有詳細的展覽實施方案,都可以嘗試進行策展。我認為策展人制度也將是未來博物館行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另外,我們也在朝著打造立體展覽的方向努力,一個好的展覽,除了展覽本身精彩之外,還要更多的活動來配合,比如一系列受歡迎的社教活動,一本圖錄,一場學術研討會以及和展覽緊密呼應的文創產品,當這些全部齊備的時候,這就是一個精彩的、立體的展覽。澎湃新聞:除了陶瓷文物的徵集、收藏、保護和展示之外,陶瓷研究也是它的一項重要職能,能否介紹一些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目前開展和參與了哪些學術及交流活動?

趙綱:從2015年至今,我們已經結合展覽舉辦了多場學術研討會,比較重要的包括「蔣祈《陶記》暨景德鎮宋元窯業國際學術研討會」、「明清官窯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古代外銷瓷研討會「、「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等。

「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南宋時期蔣祈所著的《陶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關於陶瓷生產的專文,記述了瓷用原料,胎釉製備,成型技術,裝飾方法,裝胚燒造,瓷器運輸以及瓷器交易等諸多方面的精彩內容,為我們清晰地描繪了中國古代制瓷手工業的歷史風情和窯業製作的基本知識。我們在2015年舉辦的「蔣祈《陶記》暨景德鎮宋元窯業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了海內外100百餘專家學者,包括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前東方部主任、英國東方陶瓷學會前會長柯玫瑰,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林業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徐天進等參會,並在會議上公布了學界研究景德鎮陶瓷的最新成果,破解景德鎮宋元時期制瓷業中許多謎團,為中外陶瓷研究專家學者進行學習、探討、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彝鼎留芳——宋元時期米黃釉瓷器國際學術研討會」是我們今年7月舉辦的有一個重要的學術會議。2012年景德鎮湖田窯考古出土了一批國內外罕見、品質最好、器型豐富的米黃釉瓷器標本,近年來湖田窯考古證明,景德鎮存在多處燒造米黃釉瓷器的窯場。在這次會議上,十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基於近幾十年的考古發掘、沉船出水、科技分析、以及收藏和文獻資料方面的新發現,對宋元米黃釉瓷器的窯口歸屬、工藝發展、產品特色等問題進行交流探討。此次會議的召開也為學術界推動米黃釉瓷器的研究提供更多學術參考與借鑑。

澎湃新聞:景德鎮有豐富而全面系統的文博資源與瓷器資源,你們與其他民營或相關博物館如何相互依託或進行合作?

趙綱:正如你所說,我們博物館依託景德鎮豐富而全面的文化和歷史資源,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景德鎮和其他產瓷區最大的不同是從唐代晚期到現在一千多年間窯火不斷,景德鎮目前已經發現了52處,151個古窯址。這些年我們博物館採取「對外積極參與,對內主動擔當」的思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對外積極參與的意思就是我們博物館積極參加很多國家級的行業組織、協會組織,提升自己的行業內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展現我們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這些年,我們先後成為全國工業博物館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單位、工藝振興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江西省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博協絲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博協展覽交流專委會成員單位,在這些組織協會裡,我們展示博物館形象,積極配合組織工作,發揮成員作用。對內主動擔當的意思就是在景德鎮地區要做好領頭羊的角色,發揮好旗艦的作用。2019年下半年我們在市文廣新旅局的指導和支持下,成立了「景德鎮博物館聯盟」並成為理事長單位,搭建聯盟構架,起草聯盟章程。為景德鎮地區文博行業的發展貢獻,包括我們組織國內外專家來景德鎮授課,組織博物館參加我們的外展,指導各博物館申報定級,加強和民營博物館的對接,推薦其文創產品參加重要展覽,請專家上門指導民營博物館的運營等。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瓷業及城市發展史陳列」基本陳列展廳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藏陶瓷標本澎湃新聞:當下中國的博物館在數位化和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方面呈現顯著的發展趨勢,比如利用館藏資源開發文物衍生品,數字博物館建設在疫情期間呈現出的「線上展覽」、博物館直播熱等,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在此期間做了哪些工作?趙綱:我覺得越來越多的線上展覽、直播參與到文博當中來是一件好事,博物館不能給人冷冰冰、太專業的感覺,容易拒人千裡之外,我想博物館是積聚人類歷史精華的聖殿,它應該是有溫暖的,帶著人性和理性的光輝。這些新媒體的加入,能讓更多的新元素融入到博物館的血液中,讓博物館更貼近大家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生活中,讓青少年從心裡願意和樂於被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所包圍。

在疫情期間,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博物館服務公眾的形式,博物館堅持「閉館不閉展」,在疫情期間,精心推出「智慧文博鼓士氣踐行初心抗疫情-中瓷博在行動」線上活動,通過微信公號、抖音、媒體視頻、VR看展覽等方式,將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展覽、社教、講解、日常活動呈現在大家面前。國內各大文博平臺對我館開展的線上展覽活動進行及時轉發。其中文博中國以《應對疫情博物館邀您在家看展覽》,專門推出了我館開展的外銷瓷展覽活動;國家文物局在官方微信平臺推出了我館常設展覽的有關信息;手機江西臺、中國博物館協會、文旅中國官方平臺報導了我館開設線上展覽活動信息。廣大媒體的廣泛關注,較好地提升了影響力和公眾參與度,通過線上展覽平臺的開通,公眾可以足不出戶,在家體驗網上看展覽、賞文物和聽故事,豐富了人民群眾居家防控的文化生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景德鎮:瓷都窯火
    燈火裡的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園旖旎妖嬈,仿佛一件隱身於歷史深處的巨型青花瓷,守護著一座千年古鎮的如花往事。街區裡遊人如織、店鋪中瓷器琳琅滿目,高大的煙囪以寶藍色的天空為冠,在池水間幻成嫵媚的光影。  誰能想到,它前身竟是建於1958年的宇宙瓷廠。
  • 逛盛世瓷都,賞千年窯火,「四個關於」帶你玩轉景德鎮
    青花瓷製廣告牌「千年窯火」青花瓷製廣告牌「盛世瓷都」趁端午小長假,攜侶「窮」遊,與景德鎮來一個美麗的邂逅,根據所聞所感記錄一二,僅供小夥伴參考。御窯廠一、關於瓷器景德鎮號稱「瓷都」,來景德鎮想必都是衝著瓷器來的。景德鎮跟瓷器的關係無須贅述,這裡為大家介紹幾個看陶瓷的好地方。
  • 到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看千年瓷都「蛻變」
    9月19日,「蛻變——中央美院當代四大家作品聯展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開幕展」在江西省景德鎮御窯博物館正式開幕。此次展覽由景德鎮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景德鎮陶文旅集團主辦,朱鉳建築事務所承辦。展覽以「蛻變」為題,首先是向中國陶瓷的「千年藝術之都」景德鎮致敬。舉辦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中央美院當代藝術四大家徐冰、隋建國、劉小東、朱鉳進行作品聯展,濃縮體現了中國當代藝術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思想觀念和藝術方法論的嬗變與更新。
  • 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工藝美術制高點
    景德鎮古窯民俗陶瓷歷史博物館在江西省景德鎮市瓷都大道盤龍崗、位於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內,館區內有古窯建築群和清代民居建築群。古窯作坊內,有瓷工進行手工制瓷技藝表演,燒制仿古瓷;清代民居建築內,有景德鎮陶瓷發展史和書畫展覽。這裡青山環抱,溪流潺潺,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明閭"、"清園"兩組古建築群布局有致,白牆青瓦,雕簷翹角,環繞翠綠竹古松。
  • 千年瓷都景德鎮,我們待會見
    景德鎮市位於長江以南長河的一條支流上,曾被譽為中國瓷都。這座城市位於黃山山脈和鄱陽湖平原之間,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由河流和丘陵組成。全市總面積5200平方公裡,人口140萬。目前,景德鎮是江西省旅遊飯店最多的城市。全市有準五星級酒店一家,四星級酒店兩家,三星級及其他普通等級酒店多家。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位於江西景德鎮城外的盤龍山脈。盤龍的意思是「捲曲的龍」,博物館的位置是中國陶瓷生產的一個古老遺址,它利用山坡建造了所謂的龍窯。
  • 「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 名家作品展」南山博物館開幕
    9月23日上午,由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聯合承辦的「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名家作品展」在南山博物館隆重開幕。
  • 陶溪川-陶瓷愛好者的天堂,來自瓷都景德鎮的最美「遇見」
    提到景德鎮,很多人都知道這裡有著瓷都的美譽,但是如果說到陶溪川,估計很多人就不清楚了。其實這裡是景德鎮最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地方,是中國第一座以瓷文化為主打造的創意園區。今年特意在「春秋大集」開幕的時候趕來,畢竟這可是陶溪川全年的誠意之作。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展覽入圍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朱嘉明報導:記者從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處獲悉,日前,由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初評結果揭曉,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瓷器
  • 瓷都「景德鎮」,參觀「陶瓷民俗博物館」
    江西省的景德鎮市,別稱「瓷都」。景德鎮陶瓷民俗博覽館於1979年籌建,1984年10月1日正式開放。館區內有古窯建築群和清代民居建築群。 現場看到瓷工進行手工制瓷技藝表演,燒制仿古瓷;清代民居建築內,有景德鎮陶瓷發展史和書畫展覽等等。
  • 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在海口開展
    王子謙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1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陶瓷中國—景德鎮當代陶瓷藝術作品展」19日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20餘位當代優秀陶瓷藝術家所創的130件陶瓷作品。這些作品以多元的陶瓷藝術形式、技藝、精神內核,呈現了當下景德鎮陶瓷藝術旺盛的生命力。圖為參觀者欣賞瓷板畫。
  • "窯"望千年,浴火重生——陶瓷名窯的"變"與"不變"
    爐火扶搖的古窯裡,匠人打磨的陶瓷器皿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千年前,一群聰明的人巧妙地發現了火與土的奇妙反應,在他們手中,普通的泥土變身為生活中離不開的瓷碗陶罐,絲路上也走出一件件與國同名的精美名片。千年時代變遷,窯火漸次熄滅。當工業化機械化產品衝擊著傳統工藝,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大浪淘沙的背景下,老祖宗留下來的獨門手藝該如何傳承發展?
  • 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
    原標題:南窯遺址:盡顯瓷都輝煌 「可以看出,南窯處在古代中國東西南北交通大動脈的中樞,受到了長沙窯、越窯、魯山窯陶瓷文化的輻射,在洪州窯青瓷文化的引領下,抓住了洪州窯青瓷類型窯場衰落等有利時機,使得南窯窯火熊熊燃燒。」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說。
  • 世界瓷都,千年古鎮,江西景德鎮最值得遊覽的六個旅遊景點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地處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城市之一。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中國四大名鎮。在這裡,巨幅的瓷壁畫勾勒出瓷都氣派,連大街上的路燈柱、紅綠燈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而琳琅滿目的瓷器店更是富麗堂皇,走進去,即便什麼也不買,也覺得很有收穫,像參觀了一回瓷器展覽一般。
  • 了解中國,從景德鎮開始,這是國際化的打開方式
    唯有這樣一座城市,自帝王年號命名以來,笑看時代更迭,魅力始終不減,不論是在歷代戰火中還是在機械化的今天,牢牢佔據著瓷都的地位,稱霸天下,成為世界仰望的陶瓷高地,海內外頂禮膜拜的陶瓷聖地,更是世界聆聽中國聲音和中國表達的最佳載體,正是通過景德鎮陶瓷讓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中國陶瓷到達的邊界就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邊界,世界也因為陶瓷而認識中國。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重見天日:打開塵封的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初,適逢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啟動和景德鎮編撰文物志工作開展,以陶瓷考古專家劉新園為代表的老一輩陶瓷考古工作者在勘探中發現,景德鎮市郊南河、小南河、東河流域分布著大量晚唐至宋元時期的瓷窯遺址,揭示出景德鎮千年窯火不斷的歷史面貌。同時,在配合當時景德鎮市政府的一個工程項目的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一批官窯瓷片。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在這裡領略陶瓷之美
    中國什麼東西最出名?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一定少不了景德鎮。要快速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那裡的博物館看看,尤其是像景德鎮這種以瓷器聞名的地方。位於昌南湖畔的景德鎮陶瓷博物館的前身景德鎮陶瓷館,是國內第一家陶瓷專題博物館。「昌南自昔號瓷都,中外馳名譽允孚」,史上的景德鎮瓷器,享譽世界。
  • 千年瓷都 青春常駐(解碼·城市味道)
    景德鎮陶溪川夜景。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味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china成了瓷器的英文名字,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China就成了中國的英文名稱。 景德鎮是聞名世界的千年瓷都,素以「匯天下良工之精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而著稱。郭沫若詩曰:「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景德鎮以瓷業主撐一城,歷千年而不衰,引舉世之矚目,迄今仍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無與倫比的文化象徵性與影響力。
  • 中國陶瓷史半部出自景德鎮
    景德鎮是全世界唯一的單一手工業城市,秉承著先人最初的信念,千年窯火不斷,千年來因為堅持而舉世聞名。曾經有一個匠人說過「景德鎮是勞作者的天堂」,但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大都是一些王侯將相,風流人物,而景德鎮卻不同記錄著每一代匠師的故事。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
    我國第一家專題性陶瓷博物館是景德鎮陶瓷館,成立於1954年1月。21世紀初,重新選址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新館),於2015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內佔地5.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是一家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陶瓷專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