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上好日子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新區同富社區青莊安置點搬遷戶馬...

2020-12-27 天眼新聞

像我這樣在山裡住了大半輩子的農村人,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這樣漂亮又寬敞的新房子。

我叫馬興梅,原居住在平壩區樂平鎮架布村大箐口組。架布村地勢偏僻,交通不便,去鎮上一趟,要走很遠的林間山路才能坐上車。

村裡山多地少,我們靠種地很難維持生計,為了生活和方便孩子上學,我帶著全家人到鎮上租房居住,靠做點小生意維持全家人生活。

由於文化低、見識少,在鎮上做生意一年下來,除了房租,基本只能維持全家人溫飽,隨著孩子長大,上學的費用增加,加上房租的逐年上漲,無法繼續在鎮上生存,無奈之下,只好打算再搬回原地居住。

2014年7月攝於馬興梅舊屋

然而,回到老家後讓我沒想到的是,家裡的老房由於多年沒人居住,無人管護,早已破敗不堪,無法居住。不得已,我帶著全家人只好又回到鎮上租房居住,心想這一輩子只能是當無房戶的命了。因生意難做,一家人生活困難,我被評為了貧困戶。

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和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實,像春風一樣吹進了我原來居住的架布村,也讓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我的包保幹部焦仁勇第一時間將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告訴了我,並教我寫搬遷申請報告,按照規定我順利通過了審核。

如今,我搬到了樂平新區同富社區青莊安置點,新家有100平方米,三室一廳一廚一衛,家電家具齊全,小區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而且這裡生活方便,就連看病也方便多了。

馬興梅的包保幹部到家裡走訪

活了大半輩子,要不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我這個山裡人根本不可能在鎮上住上這麼好的房子。

住進了新房,可我還是擔心,離開了原有賴以生存的土地,現在鎮上生意也不好做,一家人的生計要如何維持。

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為生計犯愁的時候,我的包保幹部又找到了我,在他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報名學了駕照,有了一技之長後,我應聘客運駕駛員,現在正在跑樂平至貴陽的客車,每個月6000元的固定工資。我的妻子買了一個流動推車,在樂平街上賣早點,生意還不錯,每月也能掙1000-2000元,基本滿足家裡面的日常開支。

馬興梅的新家

我如今不僅住上了新房、脫了貧,更讓我開心的是,通過這幾年的拼搏,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了大學,一個上了中專,每學期還能享受到國家的教育扶貧政策,孩子的教育有了保障,全家人的生活也越過越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張恆新 通訊員 焦仁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幸福來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同富...
    我叫田明秀,今年36歲,是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安置點同富社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戶。4年前,我家還住在樂平鎮偏遠的本固村,一家4口人擠在上世紀80年代建的小木房子裡。木房破爛、潮溼,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生火做飯,濃煙嗆鼻。
  • 易地搬遷戶唐海娥:「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過去是過苦日子,在外租房子打工度日,現在過上了好日子,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享受扶貧政策的各種『紅利』吶。」雙峰縣甘棠鎮企石村易地搬遷戶唐海娥,在家裡對上門走訪的工作人員激動地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2017年,唐海娥一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考慮到其老屋已倒塌多年,無法住人,經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研究,報鎮易扶辦同意,將其定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018年村裡的易地集中安置點建好後,當年5月1日入住。」縣人大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朱強介紹,「整個集中安置點共安置19戶55名無房貧困群眾居住,大家安居樂業。」
  • 樂平鎮青莊安置點舉行廚師培訓班結業儀式
    7月16日,由區人社局、區扶貧辦、樂平鎮人社中心主辦,貴州大正培訓學校承辦的「中式烹調師」技能培訓班結業儀式在樂平鎮青莊安置點舉行。本次廚師技能培訓為期15天,共有124人參加,培訓對象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建檔立卡貧困難戶。
  • 易地搬遷戶 融入新社區
    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芮城縣民政局全方位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加強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管理,讓752戶2098位搬遷農民住進幸福家園,過上高質量生活。提高站位,黨員先行,突出基層黨建引領。為了讓搬遷戶儘快融入新社區,芮城縣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遷入地鄉(鎮)黨委配合,民政局督促指導,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黨員進行全面管理,成立安置點基層黨支部和群眾服務中心,建立公開欄並實行「三務」公開,建立臺帳,成立(掛靠)24個黨支部。
  • ...的是對群眾的真切關懷丨安順市平壩區水利工程管理處副處長馬武忠
    回憶起以前吃水的情景,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引子渡村村民皺著眉。「如今通上了自來水,擰開水龍頭就有清亮亮的水流出來。」看著譁譁流出來的水,村民們臉上樂開了花,我也跟著笑了起來。我叫馬武忠,現任平壩區水利工程管理處副處長。1989年,我來到馬場鎮水利站工作,2005年考調到平壩區水務局工作。
  •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展示(五)
    鬱山鎮白馬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鬱山鎮白馬社區集中安置點位於鬱山場鎮中心區域,建築面積2400餘平方米,新建安置房6棟,安置貧困搬遷戶32戶92人,來自 9個村的搬遷戶全部入住。
  • ...為4600餘戶新居民發放清潔禮盒丨蹲點新家園·昭覺縣沐恩邸社區①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王代強 文/圖)「沐恩邸社區,1428戶;轎頂山社區,708戶……」7月24日上午,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廣場熱鬧非凡,工作人員們將一輛貨車上的紙箱、紙盒卸下來,清點、分發。
  • 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昌果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見聞:搬進新房子...
    從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驅車出發,十分鐘不到,佔地面積近192畝的南木林縣南木林鎮昌果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就出現在眼前。一排排藏式二層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乾淨寬敞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戶,屋頂上,一面面嶄新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搬了新家,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幹啥都有勁兒。」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平泉市易地扶貧搬遷讓群眾走上小康...
    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平泉市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標誌性工程,始終被放在突出位置率先突破。目前,全市新建集中安置區15個,已完成搬遷安置並報帳1862戶6143人,建檔立卡戶已全部搬遷入住,超額完成了國定建檔立卡人口的搬遷入住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帶領苗家鄉親脫貧致富丨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掛多...
    他們也曾夢想過有一天,徹底改變貧困的面貌。作為一名常年在機關單位工作的人員,我從未想過會與這樣的一個地方結下緣份。我叫孫建明,是安順市平壩區民族宗教事務局民研室主任,2019年6月,在接到區委派駐到掛多村任駐村第一書記的通知後,我便開啟了人生中的別樣篇章。
  • 「我的脫貧故事」就業培訓讓我過上了好日子丨烏當區下壩鎮新桃村...
    2019年6月,我家搬遷到烏當區東風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雲錦尚城社區2-403。全家5口人,我和愛人、1個哥、1個弟,1個兒子,哥哥精神殘疾需要人照顧,孩子出車禍至今不能就業,還需要做第二次手術,之前家庭經濟收入主要靠夫妻二人務農和打零工,由於沒有技能,在外打工經常有一天無一天的,生活極其困難,我的家庭於2017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為打好易地扶貧搬遷這場硬仗,三都縣中和鎮黨委政府首先在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選址上就「別有心思」,因地制宜的選用雪花洞周圍原本貧瘠荒蕪、凹低不平的荒地,藉助其地處S206省道一旁的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利用,通過統一設計和規劃,讓劣勢資源變活,荒地變熱土,激發移民安置點的發展新動力。
  • 搬遷入住「旅遊景區」——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見聞
    這響亮的話語並不是某地產開發商的廣告,而是三都縣中和鎮雪花湖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真實寫照。建築結構採取居商分離建設模式,共有門面674個,為搬遷群眾搭建自主創業平臺。截至目前,完成搬遷任務1217戶5832人(低保209戶750人,已脫貧879戶4264人、未脫貧338戶1568人)已搬遷入住。一串串數據,搭建起了當地廣大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安置點內遇到的每一位移民群眾,談及自己的新家,都笑得合不攏嘴,喜上眉梢,搬遷群眾楊勝開便是其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既要人駐 更要心駐丨安順市平壩區羊昌鄉...
    然而,通過一個多月的走訪,從沒有過駐村工作經驗的我才發現: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部分特殊困難群眾的生活依然十分艱辛,孤寡老人、殘疾人、大病戶,依舊在貧困中掙扎,生活條件還是比較艱苦。第一個讓我牽掛的貧困戶是黃土橋組王曉華戶。
  • 岑鞏大榕安置點:「菌」家300崗位 讓易搬群眾「站穩了腳」
    近日,記者來到岑鞏縣大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貴州貴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雙孢菇生產基地,邁進車間,只見工人們熟練的操控著生產機械,上料、送料、覆土,一氣呵成。「現在廠都開到家門口了,工作環境也不錯,每月還能拿到3500到4500元左右的工資,家裡家外都兼顧,很滿意。」
  • 隆林鶴城新區:「安置房」變成了「學區房」
    ——隆林鶴城新區搬遷貧困生圓了社區就學夢9月1日,作為隆林各族自治縣鶴城新區配套公共教育設施的羅湖幼兒園、新州第六小學如期開學,羅亞德三兄妹和他們的爸爸一起走進第六小學報名,看到嶄新校園環境,羅亞德三兄妹臉上洋溢這幸福的笑臉,搬出大山的孩子們踏上新的求學路。「這個學校很大,也很美麗。」
  • 易地搬遷讓東川人民過上好日子
    2016年實施整村易地搬遷以來,東川區銅都街道的魯嘎箐村、嘎德村共587戶村民陸續搬遷到東川區碧谷街道洗尾嘎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新房裡,從此過上了好日子。因為生活條件艱苦,兩個女兒只能擠在一張床上睡覺。看著女兒們一天天長大,萬有金迫切想改變現狀但又無能為力。如今,在洗尾嘎易地搬遷安置點的新房裡,三室一廳的房子明亮寬敞,女兒們有了自己的臥室。小女兒萬富蓉的房間裡放著一張乾淨的長方形書桌,幾本高二的課本整齊擺放在書桌上,她笑著說:「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寫字檯。
  • 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打破界限 從單家獨戶邁向產業規模化
    迎著春天的陽光,走進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青莊壩區,寬闊平坦的大壩春耕鏖戰正酣,挖掘機、拖拉機轟鳴聲不絕於耳,挖溝、修路、耕地、鋪地膜、種香蔥火熱進行。   青莊壩區的發展,源於平壩區高標準蔬菜示範建設的戰略布局。
  • 梵瑞社區:讓搬遷群眾搬出「山窩窩」,圓了脫貧夢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解決的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十三五」期間,江口縣深入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2808戶11933名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搬出深山,擺脫了貧困,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 2017貴州固達電纜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
    近日,2017固達公益行走進安順市平壩區特殊教育學校活動,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舉行。貴州固達電纜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浩傑、安順市平壩區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長黃光俊、安順市平壩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楊曉春等領導出席活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2/373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