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收到一位媽媽的來信:
四年前,我把兒子送出去英國留學,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孩子爭氣,在學校表現不錯,我一直以他為傲。
為了供應他上大學,這四年裡,我們兩口子花了30多萬,幾乎把兩口這一輩子的積蓄都用完了。
但前一段時間,他打電話跟我和他爸商量:「在英國找了一份工作,感覺還可以,不想回國了,想在英國發展。」
接了他的電話,我和老伴心裡一直不舒服:按理來說,他只要能找到好工作,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可以,但我們只有這一個孩子,他要不回來,我們這一年到頭都見不到這孩子,想起來你心裡真是......寡落落的。
我該怎麼辦呢?
回信:
阿姨好,感謝您對我的信任。
我可能沒有辦法給您提供具體的建議,但我現在正在思考跟您一樣的問題,想把我的心路告訴您,希望能夠對您有一些正面的啟發。
我是一位遠嫁的女兒,也是一位孩子的媽媽。
當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我看著小小的他,心裡想:「如果有一天,你會像我一樣遠走他鄉,甚至比我走的更遠,比如出國了,我該怎麼辦?」
隨著他一天天長大,我感覺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了:在我們的培養下,他的英語格外好,對外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尤其喜歡研究星球上的事物。有時候,看著認真研究宇宙的他,我甚至會忍不住想:萬一將來科技發達到一定程度,他去太空居住了,我該怎麼辦?
經過幾經思考,我的答案是:儘管他很有可能出國居住,也有可能去外太空搞研究,但無論怎樣,現在的我,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盡我所能地教育他,託舉他到達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第一、 如果孩子將來想留學,在我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會同意他出國留學。
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地球村。
現代的父母也不得不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我的孩子想出國留學,該送他出去嗎?
我的回答是:送!
儘管我不舍地讓孩子遠離我,但孩子成人後已經是獨立的個人,他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會告訴他:「媽媽捨不得你走太遠」,但他如果依然決定出去看看,為娘也只會做「他背後的女人」,用盡全力託舉他去往他想要的「詩和遠方」。
第二、 我希望孩子學成後可以回國,這樣我可以經常見到他。
如果孩子出國留學了,我希望他可以在外努力打拼,不要受到外面不好的影響,保持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即使出去了也不要忘本。我會經常給他講講國內的變化,講講父母在家的情況,希望他能夠惦記故鄉,惦記父母,學成後可以回國。
這樣的我,有私心:我想經常見到我的孩子,我捨不得他走太遠。
第三、 如果孩子不回國,我只有拼了老命去追隨他了。
如果孩子真的出國留學後,由於各種原因真的回不來了,我該怎麼辦?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
經過幾番痛苦的「預想」,我的答案是:我會努力提升自己,跟他一起到國外生活。
我是一個努力的媽媽,有獨立的生活能力,我相信即使到了晚年,我依然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即使不跟孩子同住一個屋簷下,我也想跟他同住一個城市,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離得不算近,更不要太遠,彼此相互照應。
結語
從他出生那刻起,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此生再也不可能跟這個小生命分離。
我們愛他,想要用儘自己的全力讓他生活地更好;
我們尊重他,希望他在我之外能有自己獨立的事業和家庭;
我們不想遠離他,我想跟他保持彼此獨立而又互相聯繫。
但是,當他選擇遠方時,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他:「孩子,媽媽希望你能夠留在我們身邊。這是我們的想法。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你可以留在我們身邊。但如果你覺得在外面發展更適合你的話,那就去吧。」
這種別離多麼讓人傷感,但生命不過就是由各種別離組成的,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