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出行人群消費能力顯著回升。無論從出行意願還是機票價格來看,國慶大假對於出行人群消費能力的帶動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但假期過後的出行意願下降以及境內外疫情的反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節後消費能力指數的上漲空間。從數據來看,10月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上漲1.44點,上升至89.24點。
10月,旅客行為偏好指數維持高位。商務艙與頭等艙選擇率與9月接近,仍處於近一年的歷史最高位。多類型客戶對於兩艙偏好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截止到2020年10月,行為偏好指數表現穩定,為127點。
▼
中國航空常旅客出行指數簡報
(2020年10月)
發布機構:普益標準、Travel-X
研究員:魏驥遙
一、 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10月,國慶大假帶動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上漲
圖1:2020年10月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
數據來源:Travel-X;普益標準整理
相較於9月,作為影響出行人群消費能力的重要因素,10月中常旅客整體出行頻次有明顯上漲,隨之帶10月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明顯回升,環比上漲1.44點,至89.24點。[1]
具體來看,國慶大假對於出行人群消費能力的拉升有顯著影響。10月國慶大假迎來了超6億的出行人群,全國民航共計運輸旅客1326萬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國慶假期的91.07%。
需要注意的是,從機票價格變化來看,在黃金周機票價格觸及波峰以後,民航業將迎來一段較長的淡季,機票價格也呈現出顯著的下滑趨勢,或將造成出行人群消費能力的回落。同時,隨著冬季的來臨,病毒傳播更為容易,新冠疫情有較大反彈的可能性。尤其是近期歐洲地區新冠新增病例增速的逐步失控以及境內青島地區疫情復發的情況出現,都將顯著影響居民的出行意願。
在國慶大假居民出行需求得到滿足、疫情出現反彈趨勢的大環境下,預計11月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可能出現小幅下滑的情況。
二、 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10月,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沒有顯著變化,兩艙選擇熱情不減
圖2:2020年10月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
數據來源:Travel-X;普益標準整理
從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的變化趨勢來看,10月出行人群偏好指數基本與9月持平,仍處於127點高位。從調研人群的具體行為偏好變化來看,偏好商務艙與頭等艙的客戶數量沒有出現顯著變化,其原因主要與疫情出現反彈趨勢,出行人員對於出行安全性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選擇空間更大,私密性更強的商務艙或頭等艙無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性。另一方面,雖然節假日中,通出行人群和商務出行人群佔比呈現趨近變化,但從數據結果來看,普通出行人群對於兩艙的偏好也有顯著增長,促使整體指數並未顯著下滑。同時隨著節假日結束,普通出行人群數量顯著降低,商務出行人群中更為穩定,也更高的兩艙客戶佔比促使行為偏好指數整體變化不甚顯著。隨著民航業進入淡季,預計短期內出行人群比例將不會出現顯著變化,後續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仍將保持相對平穩的走勢。
三、指數構建說明
▌編制說明
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持續增長以及航旅費用的親民化,航空已經成為無數人出行的主要選擇之一。而航旅過程中產生的數據能夠較為清晰地反映客戶的出行軌跡、行為偏好、消費習慣等,對於逐步重視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客戶分析的金融行業來說有較大幫助。目前,航旅數據在金融風險控制和營銷場景都有了相對成熟的應用,後續,隨著航旅數據挖掘的進一步升級,這部分數據將可以應用至更多的場景。
在此背景下,普益標準攜手戰略合作夥伴Travel-X構建了「中國航空常旅客出行指數」,本指數於2020年8月首次發布,後續按月發布。Travel-X是中國領先的、垂直於旅遊消費場景的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其通過海量的數據合作夥伴,整合了航班出行場景下的用戶畫像和行業數據信息,為金融機構、旅遊零售等企業提供商業智能、數據分析、營銷中臺等解決方案。
該指數通過隨機抽樣,每月隨機篩選10000名常旅客[2],根據其消費習慣及行為偏好,構建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與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通過多類指數的刻畫,該指數報告能夠綜合、連貫地反映常旅客的行為特徵,為針對此類客戶的深度分析提供參考素材。
▌指數構建
出行人群消費能力指數考慮了出行頻次、出行平均金額、對摺扣率的敏感程度等維度,綜合反映常旅客在12個月內的航旅費用支出程度,指數越高表示旅客總消費能力越強,反之則總消費能力越弱。
出行人群行為偏好指數考慮了乘坐兩艙頻次、飛行總路程等維度,綜合反映常旅客在近12個月出行時對航旅舒適性的偏好程度,指數越高表示客戶越重視航旅過程的舒適程度,反之則說明旅客對舒適程度的重視程度偏弱。
▌分析對象
由於該指數採用隨機抽樣的方式獲取數據,為保證數據的穩定性,因此分析對象限定為常旅客,即近12個月內有3次以上往返飛行記錄的旅客。
注: [1]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2]近12個月內往返乘機量超過3次的旅客被定義為常旅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普益標準。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