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全國學校就將正式開學,在我們感慨這久違的開學時,學生乘坐校車出行也再度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因為校車相比其他車輛不僅安全性更高,也更能保障乘車學生的安全。隨著近些年社會對於學生交通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使得家長和學校都希望孩子能夠乘坐安全的校車出行。
當前,每到上下學高峰期,中小學、幼兒園的門前總會聚集眾多的私家車。浩蕩的「接送大軍」不僅將學校附近的道路堵得「寸步難行」,也讓孩子們上下學的必經之路變得險象環生。而對於那些沒有專車接送的孩子,與成年人一起擠公交車則成了每天上下學的「必修課」。因此,校車的出現必然會讓家長和孩子安全感增加。
校車需求逐步興起,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目前,校車安全正處於「風口浪尖」,有超載的、有撞車的、有開下河的、有悶死人的……這樣的噩耗頻頻傳來,我們在痛心疾首的同時也該進行反思,為何校車事故依然未見減少?
首先,車輛本身未達到專業。儘管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在專業校車設計和生產上並不落後於美國,國內多家主流客車企業都已製造出符合國家標準的校車產品。但畢竟「好車價也高」,在利益面前,不少購車單位常常會「委曲求全」而購置一些不符合標準的校車來接送學生,有的乾脆就用改裝車、二手車、農用車,甚至三輪車來接送孩子,為安全隱患埋下了「伏筆」。
其次,監督管理不專業。雖然校車的推廣已成社會共識,但時至今日,相關政府部門並沒有出臺有關「校車營運管理辦法」和相關的規範性法規,眾所周知,與校車及校車營運有關的國家部門著實不少,但校車一旦發生事故,很多部門又都推脫責任,形成了「誰都在管,誰都不管」的尷尬。可見,當前校車安全監管還處於真空階段,需逐步完善。
所以說,要徹底解決中國校車目前存在的問題,必須從校車製造、安全運營管理、加強監管力度三方面著手,做到「三手抓,三手都要硬」。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從調查發現,多數家長沒有選擇校車,是處於他們對校車的安全不放心,而已經選擇校車的家長也常常是將心提到嗓子眼兒。有孩子家長表示,「孩子是包車上下學,每遇到下雪天,我都會提心弔膽,生怕會出什麼事。為此,送孩子時,我每次都都特意跟司機聊上幾句,囑託司機路上慢點開車。」
可見,安全已成為家長和學校選擇校車與否的決定因素。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校車的作用幾乎不可替代。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全國大約有4350萬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學生,其中54%坐校車上學,人數為2350萬。且美國相當重視校車的研發,其採用的是客車外形,大貨車的構架,曾有以彪悍著稱的悍馬越野車撞上校車後整車基本報廢,可見美國校車製造工藝的精良。
當然,我國生產校車的部分企業也逐步認識到校車安全的重要性。如今,宇通、金旅、安凱、恆通、一汽、長安等企業所推出的校車在安全性以及質量上已經不亞於美國的校車。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2.33億中小學生,有9000萬名學生需要乘坐校車,校車的市場容量將超過100萬輛,每年的更新規模也將達到10萬至15萬輛。可見,校車市場潛力巨大,但校車較高的運維成本常成為校車規模化的「攔路虎」。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往往會出現學校買得起,但用不起校車的現象。
所以要從根本上開發校車的市場潛力,關鍵還得靠各級政府的介入,儘快將校車普及,儘可能減輕運營成本和部分家庭因乘坐校車而帶來的負擔。只有這樣,校車才能真正安全、順暢地駛進全國各個校園,為孩子的教育——祖國的未來保駕護航!
聲明:本文言論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引用類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