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濟南鄉師《國學講義》啥內容 這本教材上還有學生筆記

2020-12-11 齊魯壹點

【按】濟南鄉師,1929年8月在濟南北園白鶴莊(今明湖中學校)創辦,初稱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1934年改稱山東省立濟南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35年遷址濟南黃臺桑園,1936年改稱山東省鄉村建設專科學校附設鄉村師範學校。1937年秋,日本侵略者進逼山東,學校南遷,途中停辦。1929年11月,被譽為「摧不垮的戰鬥堡壘」「白色恐怖下的一顆紅星」「白區裡的一所紅色學校」的中共濟南鄉師支部建立。

多年前,在淄博張店的舊書攤上,我淘得一冊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國文講義》。之所以購買這冊《國文講義》,因在「中共濟南鄉師黨史陳列室」(濟南明湖中學校內),我未見到類似的物件。近日,重讀這冊《國文講義》,確知它為當年舊物,從中可得到一些歷史信息。

圖1.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1932年《國文講義》封面

這冊《國文講義》封面,寫有「雨村」的字樣,鈐「張克霖印」;扉頁鈐「張克霖」印。張克霖,何須人也?中共濟南市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中共濟南市天橋區委委員會編《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收「濟南鄉師學生名單」,在「三級一班」中,有「張克霖,別號雨村,性別男,籍貫桓臺」。濟南鄉師創建於1929年8月,「三級」是1931年錄取的學生。自1930年「二級」開始,濟南鄉師的招生對象為初中畢業,學制四年,其中預科一年。「三級」共錄取學生73名,分兩個班,「三級一班」37人。結合封面「1932」的字樣,這冊《國文講義》,是1932年濟南鄉師「三級一班」學生張克霖使用的課本。

圖2.「張克霖印」和「張克霖」印

圖3.《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濟南鄉師「三級一班」學生名單

有關張克霖的經歷,尚不得而知。在《國文講義》裡,金署海「我的書亡」後,有著鋼筆寫上去的一段文字:「我每次看著這篇信,總是流著很酸的眼淚。因為樸君的境遇,多少和我的境遇相仿,所以很自然的起了共鳴作用。但我只是流眼淚,而沒有樸君的勇氣,在此我不能不自慚形穢。不過處此這樣的社會裡,大部分人還不自覺。一個人終於是犧牲的,然而還能等侯等著社會自己改變嗎?凡一社會之創造,總免不了犧牲的。樸君這樣的人,現正需要著呢!1935.7.11,識」。這段文字,沒有署名,但從這冊《國文講義》寫上的其他字跡來看,當為張克霖所「識」。「我的書亡」是我(樸君)寫給朋友金君的信。信中講述了樸君的故事。樸君試圖通過拼命勞作來改變家庭的困境,在屢屢碰壁後,加入到了改變社會的隊伍。從張克霖這段文字來看,他的家境似乎與樸君相仿。他雖欣賞並贊成樸君的志向,卻「沒有樸君的勇氣」。關於張克霖的家境,《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鄉師學生每月可領取津貼五元,用於下一個月的夥食還可略有結餘……家長是農民的佔84%,不少學生家境貧寒」。張克霖等濟南鄉師學生的家境貧寒,應該是相對的。濟南鄉師招收的是初中學歷的學生,當年能夠供得起子女完成初中學業的家庭,恐怕多少是有點餘錢的。

圖4.1935年,張克霖在《國文講義》「我的書亡」後,寫的一段文字

這冊《國文講義》,為石印本,筒子頁線裝,印有文字的共129筒,內頁書口印有「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共收詩文、劇本21篇。

圖5.《國文講義》目錄之一

圖6.《國文講義》目錄之二

《國文講義》所收篇目為:

1.華漢著《文藝思潮的社會背景》。華漢(1902-1993),即陽翰笙,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

2.朝鮮崔署海著《我的書亡》。未標註譯者,文後有「1930.2.23,譯」。

3.楊邨人著《兩個典型的女姓》(獨幕劇)。楊邨人(1901-1955),太陽社主要創建人之一。

4.郭沫若著《我們的文化》。

5.何大白著《中國新興文學的意義》。何大白(1895一1979),即鄭伯奇(鄭隆謹),1921年加入創造社。

6.日本林房雄著,林伯修譯《繭》。

7.馬彥祥著《<西線無戰事>序言》(三級一、二用)。馬彥祥(1907-1988)。小說《西線無戰事》,德國雷馬克著。

8.匈牙利拉慈古著,沈雁冰譯《復歸故鄉》(二級一、二用)。

9.馮鏗著《樂園的幻滅》(三級一、二用)。馮鏗(1907-1931),女,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左聯五烈士之一。

10.俄國高爾基著,張友松譯《二十六個男子與一個少女》(三級一、二用)。

11.魯迅著《雜感》(三級一、二用)。

12.郭沫若著《中國社會的歷史的發展階段》(選自《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三級一、二用)。

13.華維素著《給某夫人的信》(詩)(三級一、二用)。華維素(1901—1931),即蔣光慈,太陽社主要創建人之一。

14.俄國葉賢林著,郭沫若譯《變形》(詩)(三級一、二用)。

15..俄國呵裡辛著,郭沫若譯《逢衣人》(詩)(三級一、二用)。

16.日本森山啟著,陳白水譯《短命的女兒》(詩)(三級一、二用)。

17.日本中村正立著,陳白水譯《謝謝小姐的眼淚》(詩)(三級一、二用)。

18.王森然著《文學由象牙之塔到十字街頭》(三級一、二用)。王森然(1895-1984),名樾。

19.馮至著《烏鴉》(三級一、二用)。馮至(1905-1993)。

20.菊池寬著,田漢譯《父歸》(三級一、二用)。

21.趙景深著《文學與情感》(三級一、二用)。趙景深(1902—1985)。

註:(1)「三級一、二用」「二級一、二用」,是用小字印在內頁邊欄處。(2)《烏鴉》《父歸》《文學與情感》,篇名在「目錄」中為用筆添加,內容頁碼亦獨立編排。

圖7.《國文講義》中,華漢《文藝思潮的社會背景》

圖8.《國文講義》中,馮至《烏鴉》

張克霖在《國文講義》上,留下不少筆記(疑多為課堂筆記)。其中在郭沫若《中國社會的歷史的發展階段》一文的頁眉間,有二「筆記」。其一,「列寧說:『標語死板,意志當清』。」其二,「卡爾(馬克思)說:『區分種種時代工具的,不在於製造甚麼,乃在於怎樣(生產方式)用怎麼的生產工具去製造。生產工具不僅是人類的動力之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在其中實行勞動社會關係之指示器』。」「筆記」其一,不知現譯為何。「筆記」其二,現譯為:「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麼,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麼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藉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

圖9.《國文講義》上,張克霖「筆記」其一

圖10.《國文講義》上,張克霖「筆記」其二

1932年的這冊《國文講義》,為什麼會收錄如此內容?為什麼會岀現上述兩段「筆記」呢?事出是有因的。

據《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1929年11月,中共濟南鄉師支部建立。1929年8月至1932年7月,鞠思敏(1872–1944)任濟南鄉師校長。鞠思敏「是山東省著名的教育家,他熱愛國家,思想開明,治學民主,愛護學生,後人譽他為『山東的蔡元培』」。1932年7月錢振東繼任濟南鄉師校長(至1935年1月),「繼任校長思想正統保守,秉承反動政府的意旨行事……但仍有田佩之、武新宇、吳天石等一批進步教師先後應聘來校……在1932年冬的全校演講比賽上,入學不久的趙建民同學仍可以暢述他的進步觀點……鄉師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了鞠思敏校長從建校之初創立的民主治校風氣」。

我想,如果把這冊1932年的《國學講義》影印發行,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它不僅能為了解當年的濟南鄉師有所幫助,其中的一些文章現在也不易找到了。至於這冊的《國學講義》歸宿,我已經想好了,如果「中共濟南鄉師黨史陳列室」需要,就捐給它。

【附】一冊1933年入學的學生使用的濟南鄉師《地學通論》

此《地學通論》,為石印本,筒子頁線裝,印有文字的共60筒,內頁書口印有「地學通論」和「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封面用毛筆寫有「地理通論」。

圖1.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地學通論》封面

圖2.山東省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地學通論》內頁

此《地學通論》,封面寫有「王瑞璞」,頁內鈐「王瑞璞」印。據《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所收「濟南鄉師學生名單」,在「五級二班」中,有「王瑞璞,別號琢璧,性別男,籍貫鄆城」。「五級」是1933年錄取的學生。「五級」共錄取學生72名,分兩個班,「五級二班」37人。可知,此《地學通論》,是1933年入學的濟南鄉師「五級二班」學生王瑞璞使用的課本。

圖3.「王瑞璞」.印

圖4.《堅強的戰鬥堡壘——中共濟南鄉師支部》濟南鄉師「五級二班」學生名單

此《地學通論》,為「自然地理學」,有:緒論,第一章天界地理學,第二章陸界地理學,第三章海洋地理學,第四章氣候地理學,第五章生物地理學。

又,此《地學通論》,封面鈐有「福(?)所得金石之印」,不知何人所鈐。

圖5.「福(?)所得金石之印」

2020.4.2

(文/圖 壹點文史研究院特邀專家 郇起鴻)

相關焦點

  • 跟雅思考官Simon學,視頻+講義+教材!
    (授權書,鴨圈雅思為Simon老師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合作夥伴)(前雅思考官Simon Corocoran關於本課程的自我介紹,如果你能聽懂這段話,那你不必擔心聽不懂課程)下面鴨圈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整個課程的架構
  • 國學教材緣何遭「冷遇」
    中關村二小五年級的一位學生則告訴記者:「我覺得國學就是四書五經吧,書法、國畫應該也算在內。」   作為國內高校比較流行的國學教材,《國學通論講義》將國學定義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和「學術」。臺灣三民出版社出版的《國學導讀》則認為國學就是中國的學術,它是針對西洋的學術稱為西學而言的。
  • 北京大部分高校不統一訂教材 學生帶電腦上課(圖)
    >專家稱符合高等教育規律大學課堂講義PPT搶課本風頭百人階梯大教室,三尺講臺上,戴眼鏡的老教授手捧教科書,一邊講一邊手持粉筆在黑板上揮舞;講臺下,密密麻麻坐滿學生,一邊聽講,一邊在自己的教科書上做筆記……這是大學給我們的最初印象之一,然而開學近一個月,記者發現,這種現象正消失在大學課堂中
  • 魯迅「醫學筆記」是「失而復得」嗎——對仙臺講義問題的考辨
    醫學筆記:《關於魯迅的「醫學筆記」》(《魯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期)、《從魯迅醫學筆記看醫學專業學生魯迅》(《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1期)等。原因是,初中語文教科書中《藤野先生》一課的注釋,採用此名(詳下),為時大約持續30年(1980年代至2010年代)。其不確在於,在魯迅博物館珍藏的「這講義」中,解剖學筆記僅為其一種,不是全部;以此名統稱,屬於以偏概全。以「醫學筆記」為其名,見於國內專文的,可能始於1997年(見上引篇名),嗣後學界多採用。
  • 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時代終結!聯著實業「國學e站」助力...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這是教育部春節前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可靠信息。  2017年秋季學期起,教育部統編教材正式走進課堂。
  • 【記筆記之我見】一份手寫講義的「述說」
    這就是理學院物理系副主任張宇教授的《電磁學》講義,翻看著這本厚達6釐米、近400頁的講義,記者仿佛聽到它在述說著什麼——  一本講義一本書,手寫講義述說對教師這份神聖事業的敬畏——  「小環節」的千錘百鍊  記者仔細翻看了手寫的《電磁學》講義,只見這份用格紙背面寫就的講義字跡工整、圖文並茂,
  • 2021年浙江大學考研傳熱學833真題答案筆記講義資料+浙大複試題
    7、【2021考研最新添加】浙江大學本校《傳熱學》筆記!獨家最新收集!(手寫紙質,內部,保真,參考價值高!)最新添加,本店獨家! 三:浙大本科上課講義,課件,作業,重點8、浙江大學《傳熱學》授課視頻,獨家提供,浙大本科上課視頻,浙大考研複習必備!
  • 臺灣國學教材首次大規模進入內地課堂(圖)
    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攝  一個月前,包括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下簡稱「華師附中」)在內的一批知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用上了來自臺灣的國學和傳統文化教材——由中華書局引進的臺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臺灣國學教材首次大規模進入內地課堂。  在廣東,除華師附中外,還有新豐縣第一中學「嘗鮮」,在學校選修課上使用這套教材。
  • 內地中學引進臺國學教材 教育部支持學校不願直接使用
    據媒體報導,這套教材是由中華書局引進,今年秋季在全國多個省份的30所中學進行試點推廣。這30所中學中,包括鄭州五中、復旦附中、深圳中學等學校。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對《法制晚報》記者表示,受教材內容、教育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這套名為《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臺灣必選課教材,在部分試點學校中,作為課餘讀物,教育部持贊同和支持態度。
  • 有這本講義就夠了!
    不了解卡米老師的人可能會質疑這本講義的質量。首先澄清一下,這本講義是卡米老師正在進行的 「原版精讀指導叢書」 編撰計劃的第一本,而還在撰書過程中,某知名出版社已有意出版這套叢書。這裡再放上部分購書者的反饋。2017年完書後,曾宣傳出售過一波(後來因為個人生活變動和精力原因沒有繼續了),用「好評如潮」來形容大家對卡米老師這本講義的反響可能還不夠:開售後,不少購書者又多次回購,還有不少在職教師直接把這本講義選作了輔導教材 ---- 比如在澳門某中學教授英文的一位朋友在閱讀課上就使用了這本講義,並且推薦給了她的同事。
  • 臺灣國學教材進京後大幅修改 編入感動中國人物
    從1956年開始,臺灣地區高中課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屬於必修科目。臺灣地區現有48%所學校、5.3萬高中生在使用該教材。該教材選用四書中的經典章節,涉及做人、處世、內政、世界觀、群體觀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雖非四書全選,但涉及內容非常全面,內容量比以往國學教材增加了五到十倍」。
  • 如何讓國學經典親近現代兒童?《弟子規》入教材存爭議
    2016年6月8日,在北京115中學舉辦的端午文化活動上,學生身穿漢服,將傳統文化經典內容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出來。  這套包含了《弟子規》、《論語》等在內的系列圖書在豐臺區不少小學被採用,除了國學小書院系列之外,一些學校還會使用北師大出版社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按年級涵蓋了古詩、論語等不同內容。在使用過程中,一些學校的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對學習生活有指導意義的內容。
  • 首部京版小學國學教材改版完畢 經典國學教材透出濃濃京味兒
    近期全國多個省份都開始了地區傳統文化教材審定工作,均提出地區版教材必須包涵地區文化的內容,而北京版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材「京味」文化濃鬱正是其特色之一。即將送審的十二冊小學「國學」教材,在原有國學內容的基礎上,分別添加了十二種北京元素。
  • 費用數千到上萬 這些國學培訓班到底學些啥?
    連日來,記者走訪市區多家培訓機構發現,國學培訓已經成為僅次於「閱讀」的熱門課程,一些專業國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走俏。據調查,在這些專業機構,學一套完整的國學課程需要6年,平均每年學費在1萬元左右。萬元培訓班到底學些啥?哪些孩子在學國學?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調查國學課到底學些啥?
  • 將學習筆記編成電子教材,這本「學霸筆記」有了升級版!同學們都搶...
    《Hadoop、Spark大數據框架搭建&實戰學習》,聽起來很專業,而編寫這本書的人卻不是哪位專業教師,而是浙江財經大學數據與科學學院2017級大數據班的學生李溢科。他花了4個月的時間,結合導師劉磊老師的意見修改了7次,梳理整合自己《大數據技術》的課程筆記,逐漸積累成了70餘頁的教材,不僅介紹了搭建和使用大數據平臺的方法,列舉了典型案例,還介紹了初學者怎樣養成良好的大數據思維。通過他自己編的教材,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進行自學。
  • 2021年高三物理複習講義及對應課後練習(word/教育機構專用)
    講衡水中學高中各科學霸手寫筆記分享衡水中學初中各科學霸手寫筆記分享2021高一化學全國最新月考及聯考2021高中物理最新月考試卷及2020新高考期末試卷2021高中數學學霸必刷100題系列2020-2021年10-12月最新高三優質月測試卷集合2020-2021第二次月考數學試卷合集第一屆新教材地區高一期末測試卷及答案集合
  • 1932年朝鮮教科書事件(上)
    筆者在查閱韓國國家記錄院(國家檔案館)的檔案時,發現1932年間中國與日本在朝鮮曾因教科書發生爭執,這一事件對於理解當前的日本教科書問題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據此報告,總領事館下轄三個學校:漢城華僑小學校(1910年創辦,設於中國總領事館內)、仁川華僑小學校(1914年創辦)、仁川魯僑小學校(1930年創辦)。課程設置與訓育方針基本與國內是一致的,朝鮮華僑學校的教師也基本來自國內。當地的日本當局對於華僑學校並無幹涉之事。有份檔案資料稱,華僑學校教職員、學生乘車船減價問題,得與日本人受同等待遇。可見,日本當局認可華僑學校及師生的同等地位。
  • 大學教材靈活選定受歡迎 看書還是筆記成問題
    七門課只發一本書,大學教材靈活選定受學生歡迎  看書還是筆記?這是個問題  新學期開學以來,教材的事情讓不少同學搞不懂,有的專業7門課只發了1本教材,而有的一學期就要學16本「大部頭」教材。老師們選教材,究竟有何標準?
  • 趙璟,張樹劍|民國時期針灸教材體例及內容特點
    中期教材不僅引入西醫病理生理等知識升華內部知識理論體系,還不斷嘗試與臨床實踐契合,加入新式針灸器具和刺灸術內容,並通過針灸醫案的形式,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和掌握針灸知識,注重針灸臨床實用性。在刺灸術方面,革新毫針、引入和創製溫灸器,重視針具的保存與消毒,更新針刺手法。
  • 多地開始編寫中小學國學教材 廣東領跑全國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教育部於2014年已頒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傳統文化作為「課程」進入中小學課堂,並已明確提出中高考應增加傳統文化考試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內涵基礎。2016年10月教育部又正式公布了「傳統文化進高考」的新政策,這無疑是大量學科教材湧現的原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