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2020-12-20 瀟湘晨報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 , 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 ? 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 …… 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 , 基於上述優點 , 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 , 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 " 刷步數 ", 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 , 和我們平常 " 壓馬路 " 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 ,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 暴走 " 的正確姿勢。

塑膠步道最合腳 運動前後別忘熱身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 成年人每周應至少完成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 特別是有規律地進行健步走 , 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 還幫助控制體重 , 並促進心理健康。不過 , 健步走也不是抬腳就走 , 準備工作你都做好了嗎 ?

場地選擇 健步走地點可以選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園 , 塑膠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其中塑膠步道具有彈性 , 對膝關節的反衝力較小 , 且沒有車輛 , 更加安全 , 是健走的理想場地。同時 , 我們還得提防新冠病毒的出沒 , 可以選擇相對空曠的場所 , 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 , 避免聚集。

穿著講究 健步走時要選擇合適的衣物 , 衣服最好透氣。健走時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鞋 , 鞋底要有一定的穩固性 , 不宜太柔軟 ; 要有一定的 " 流暢性 ", 可以有效緩解踝關節和足底筋膜的疼痛 ; 要有良好的緩衝性 , 因為一雙緩衝性好的鞋子 , 可以解決走路導致的腰疼問題 ; 另外 , 健走與登山等戶外運動不同 , 鞋子還是以輕便的最好。

熱身活動 健走前 , 要進行熱身準備 , 比如活動膝關節和腳腕、原地慢跑等 , 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機體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提高關節的靈活性 , 最大限度地預防運動損傷 , 尤其是慢性損傷 ;

健走後 , 不要立即停止活動 , 應逐漸放鬆 , 可以進行身體的拉伸或重複運動前的熱身動作 , 可以使身體的肌肉、韌帶、神經得到放鬆 , 增強身體的柔韌性 , 降低肌肉的硬度 , 有助於緩解運動疲勞。

健走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 16 字秘訣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介紹 , 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 , 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 , 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

健走姿勢的基本要領有 16 個字 :" 身體直立、曲臂擺動、中軸扭轉、合理步幅 "。

身體直立 : 指頭頂百會穴上提 , 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轉子在一條直線上。簡單點說 , 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 , 抬頭挺胸、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

曲臂擺動 : 雙手放鬆如握空拳 , 肘部自然彎曲 90°; 雙臂以肩為軸 , 前後自然擺動 ; 擺動手向上擺時不超過肩 , 向下擺動時不超過腰部。

中軸扭轉 : 伴隨著擺臂 , 軀幹以身體中線為軸自然扭轉。中軸扭轉的目的是加強腰部的鍛鍊、減小腰臀比。

合理步幅 : 邁步時腳後跟先著地 , 逐步過渡到腳尖 ; 腳尖朝前 , 大腿肌群主動發力帶動小腿跟上。比較合理的步幅 = 身高 ×0.45。比如說 : 身高 1.6 米的人 , 步幅最好在 72 釐米 ; 身高 1.7 米的人 , 步幅最好在 77 釐米。

用力過猛反傷身 " 刷步數 " 別超 1.5 萬步

專家表示 , 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 , 總量要在科學範圍之內。每天健走總量控制在 10000 至 15000 步為宜 , 過多的話反而容易出現損傷。特別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 , 更不能盲目追求步數。此外 , 健步走在速度、強度和鍛鍊時間上也都有講究 :

健走速度 不經常運動或體力稍差的人 , 可以根據自身情況 , 走得稍慢一些 , 步頻最好能夠達到 80 至 100 步 / 分鐘 , 等身體適應後逐漸提高健走速度 ; 對於身體能力比較好的人 , 為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 可以走得稍快一些 , 也就是說步頻控制在 110 至 130 步 / 分鐘左右。

健走強度 以自身的主觀判斷為準。如果健走時心跳加快、呼吸有點喘、微微出汗 , 不能唱歌 , 但還能和同伴聊天 , 那這對您而言就是適宜的中等強度了。

健走時間 如果利用碎片時間健走 , 每次健走時間應至少在 10 分鐘 , 才能達到鍛鍊效果。一天當中 , 如果能有一次性持續健走達到 30 至 60 分鐘 , 將更有利於提升您的心肺功能 , 並消耗脂肪。

【來源:見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超20萬人挑戰「萬步走」 送你「刷步數」的注意事項
    2020年11月7日,由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指導、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辦,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五屆「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總結會暨第六屆主辦城市評選會在懷柔區舉行。 大賽自8月啟動,包括精英賽和拓展賽兩大模塊。
  • 別盲目追求每天1萬步,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教你「健步走黃金6大...
    塑膠場地、草地最好一定要選擇視野開闊、安全的場所,避免在人煙稀少、車流量大的馬路上進行。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選擇塑膠場地或草地,因為柏油路、水泥路面太堅硬,對膝蓋和腳踝衝擊力較大。如空氣不好,甚至有廢氣等汙染物,反而使運動效果適得其反。四、怎麼走?健步走的正確姿態:抬頭:視線平視,頭與地面垂直即可,下巴收回來。
  • 人一天走多少步才不傷膝蓋?不想膝蓋受傷,不妨這樣走路!
    的確,走路也是一種鍛鍊方式,若你能夠長期堅持一下來,也能夠起到強健身體的好處。但我們在走路時,多少都可能會讓自己的膝蓋受到損傷,畢竟走路時間所用到的膝蓋次數也比較多。 隨著年紀不斷的增長,身體也會開始慢慢出現老化,一些中老年人經常會感到自己的膝蓋疼痛,其實主要就是因為平時走路太多了,膝蓋受到了磨損所導致的。
  • 科學研究發現:健康不需一萬步,這個步數最佳
    1健康不需一萬步,每天7500步足夠多走沒用!你是不是羨慕過朋友圈裡那個微信步數排行第一的人?你是不是為了登上微信步數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走了不少「冤枉路」……那麼,從今往後,你不必在意這些了,因為——發表在《JAMA·內科學》上的一篇文章告訴我們:也不非得走到10000步,7500步就夠使了。哈佛醫學院的I-Min Lee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測量了16741名平均年齡72歲的女性每天的行走步數,統計了她們的行走強度和全因死亡率。發現,每天7500步就足夠了!
  • 膝蓋不好,怎樣運動才健康?一組漫畫告訴你:不同運動的正確姿勢
    「膝蓋殺手」的爬山姿勢 膝蓋基本就完了 爬山的正確打開方式 走路 作為最常見的運動 走路看似人畜無害 然而姿勢不對,損害也很大 還真有! 比如這些奇怪的走路姿勢 看起來不僅彆扭 長期還容易引發各種關節疾病 另外 平常不運動的人 一下子暴走,也十分傷膝 走路的正確打開方式 球類運動 這兩個經典畫面
  • 走路多導致膝蓋受傷?老年人每天走路控制在這個數,不傷膝還健康
    其實走路是一項非常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但是很多老年人在走路的時候,沒有注意控制好步數,不知不覺中讓膝蓋受到了傷害,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年紀比較大的人,每天走路多少步比較好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年紀大的人每天走路多少步,健康又不傷膝蓋?
  • 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
    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春日裡人們紛紛走出家門鍛鍊身體,約著組團刷步數。走路作為一種簡單易行的鍛鍊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和運動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互相比較每日步數漸漸成為了朋友圈中的新時尚。
  • 每天走路萬步和走路六千步,哪個對身體好?最合適的步數是多少?
    人們對於每天走路一萬步和走路六千步,一直存在爭議。沒想到隨著網絡的普及,走了幾十年路的人,竟然不會「走路」了,十分令人尷尬。專家說,「日行萬步會傷膝蓋」,是真的嗎?專家的說法肯定沒錯,至少不會害人,錯的其實是人們對「日行萬步」的理解。
  • 微信步數最多能刷多少步 微信步數每天最高顯示上限
    近日,一條北大博士半天走98800步的新聞上了熱搜,很多人好奇微信步數最高能刷多少?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微信步數每天的上限。  微信步數最多能刷多少步  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作為優秀博士生代表的莊方東發言表示由於微信運動的限制,98800步只是他半天的步數。
  • 微信刷步數真的好嗎?一天走多少步才是最佳?
    每天看到很多人都在曬自己的步數,越來越多的微信刷步數神器,同時各種記步數外掛,越來越火,很多年輕的小哥哥為了追求養生,也開始在朋友圈曬起了自己刷步數的圖片。 那麼大家知道,一天走多少步數算是正常的嗎?真的像大家說的,微信步數越多越好嗎?
  • 每天8000步死亡風險降一半!一個標準算出你的有效步數
    他們平均佩戴加速度計(可記錄身體活動的設備)5.7天,每天14.4小時;94%的參與者每天至少佩戴10小時(即有效佩戴),至少佩戴3天;14%的參與者輸入了步長數據。參與者平均每天走9124步。在平均10.1年的隨訪(加權)中,有1165人死亡,其中406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83人死於癌症。
  • 高校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 有人買搖步器刷步數
    原標題:廣外新規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微信步數每天過萬」成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這學期的難題。一個月來,不少學生反映每天10000步有點難,為完成「任務」有同學買「搖步器」刷步數,運動步數排行榜上甚至出現了七八萬步的作弊高分。
  • 別盲目追求步數 健走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健走姿勢的基本要領有16個字:「身體直立、曲臂擺動、中軸扭轉、合理步幅」。身體直立:指頭頂百會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轉子在一條直線上。簡單點說,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抬頭挺胸、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曲臂擺動:雙手放鬆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彎曲90°;雙臂以肩為軸,前後自然擺動;擺動手向上擺時不超過肩,向下擺動時不超過腰部。
  • 快走也要講究正確的姿勢,朋友圈曬步數的人都該看看
    身為IT工作者的趙女士因為長期工作壓力,飲食不規律體重直飆70公斤在同事的推薦下,玩起了健身運動,開始「曬步數」。每天下班即使再晚,仍舊要在小區內走上幾十圈,將步數保持在2萬步以上。  「每天我都把步數曬到圈裡面,現在我已經穩定在前三名,月度第一名。」趙女士頗有成就感。到今年4月份,苦走3個月的趙女士體重減到63公斤,效果還算是明顯。  但同時,趙女士感覺自己的膝關節有些隱隱作痛,來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她的右側膝關節腔內出現少量積液,也就是滑膜炎。
  • 每天39999步佔領幾百個好友微信運動封面 搖步器刷出的步數名利場
    近日,成都市民蘇先生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他的朋友程式設計師老趙每天都靠39999步佔領了他微信運動的封面。老趙還在「封面」圖上留著「本廣告位長期招租」的字樣。  「他上班兩點一線,哪裡有時間每天都走那麼多步?」蘇先生很疑惑,好奇地詢問了老趙,老趙告訴他,自己使用了一種可以修改微信步數的軟體。
  • 女子為步數排行每天暴走萬步 3個月後膝蓋出問題
    (原標題:女子為步數排行每天暴走萬步3個月後膝蓋出問題)南寧市民何女士向記者反應,她今年受朋友圈曬走路步數排行的影響,開始加入走路運動健身之列,每天走路上萬步。有時為了佔領朋友圈封面,她還拼命走到兩萬多步。
  • 高校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 有人買搖步器刷步數
    「微信步數每天過萬」成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這學期的難題。  這源於廣外為鼓勵學生課外鍛鍊提出的新要求:每天鍛鍊步數達10000步(微信運動)以上,或當天在裝有藍牙發射器的體育場館鍛鍊不少於40分鐘;每周鍛鍊需達標五次,至少有一次在體育場館練習專項內容不少於40分鐘。未完成者扣除體育成績的10%。
  • 每天一萬步能養生?全世界的人都被日本商家騙慘了
    而且自從有了「微信運動」,朋友圈裡每天走個2萬、3萬,甚至4萬、5萬的,大有人在。似乎不少人都在堅持著一個信念——走得越多就會越健康。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把「每天10000步」當成了養生健身的金標準。那你有沒有思考過,每天10000步能養生的理論從哪來?為什麼是一萬步而不是更多或更少,偏偏「10000」?
  • 跑步、跳繩傷膝蓋?醫生教你一套護膝操!
    不要再用傷膝蓋來逃避運動啦!一說到運動鍛鍊,很多人都擔心傷到膝蓋。那麼究竟哪種運動最傷膝蓋呢?答案久坐不動才最傷膝蓋!下面我們就對常見的運動的「正確姿勢」逐一盤點~01爬山/樓梯傷膝風險:★★★★☆上山(樓梯)時膝蓋會承受自身體重約3倍的重量。
  • 84萬網友瘋狂刷步數,以步易折,每一步都划算
    據不完全統計,微博端,目前話題閱讀量超 9000 萬,共計產生7. 5 萬次討論。其中,官方概念視頻播放量,總計超過 1300 萬,由官方概念視頻衍生出的微博端UGC視頻,播放量累積達到了 520 萬次;抖音端#每一步都划算 挑戰賽自 17 日發起到現在,已累計產生了 750 多萬次播放,外加向外輻射的部分,合計超 1000 萬次播放。梨視頻發布暖心步數故事收官視頻,幸運兒可樂狗狗和主人採訪視頻發布後超過 320 萬次播放,與自媒體轉載產生的播放量總計超 430 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