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開學的季節,曾經青春年少的光影是否又重回腦海呢?
作為一個在學校呆了很長時間的人來講,這個記憶不曾磨滅,愈發新奇,從農村小山村一路走來一路風景,記憶中滿滿的快樂和收穫,特別是開學時的新鮮和好奇,以及對未來的憧憬,都時刻浮現在腦海中。
開學季的記憶
「我生在一個小山村,那裡有我的父老鄉親。鬍子裡長滿故事,憨笑中埋著鄉音。。。。。。」我就是生活在一個很偏的小山村,那裡有個已經停辦的小學,而我卻在那裡度過了六年快樂的時光。也許有人會問,不是從幼兒園開始嗎?對啊,我也納悶,後來很多人都談論幼兒園的快樂時光,而我們村當時沒有幼兒園,所以直接跳入了小學的記憶。
記得小學一年級開學時是我哥哥帶我去報到的,那是一種大手牽小手的感覺,只是這個大手稍微比小手大一點,畢竟哥哥只比我大一歲多一點。當時的爸爸在廣東打工,媽媽忙著在地裡幹農活,所以開學的領路人就由哥哥擔任。從此以後開學都是自己去報到。好像那個時候很少有家長去接送小孩這個說話,當然那都是放養的年代,跟如今不可同日而語。
開學季的記憶
初中學校是在我們鎮上的,當然也是自己去報導的。開學第一天,背上背著新書包,兜裡揣著媽媽給的學費,跟著同學一路歡笑一路歌,順利完成了初中的入學報導。後來父母雖然也來過我讀書的學校,但都是媽媽平時農閒有空或者爸爸打工回家順便回來看望一下。讀初中從家裡到學校大概十二三裡路程,那時交通還是不很方便,最多騎自行車上學,有時走路去。在初一時學校不讓住校(初二允許,初三強制),當時家裡只有一輛自行車,首先分給哥哥騎,有時我騎。當沒有自行車騎的時候,必須早晨四點多起來自己做早餐吃,然後在五點四十左右就得出發走一百分鐘的路程才能趕在七點半前到學校早讀,從那個時候起就養成了吃飯快走路快的優點,同時也為後續腸胃不好留下了不好的烙印。當然從那個時候開始睡眠是的沒法保證的,身體也就沒法長高,只有在初三住校那年長了十釐米,從此定格在168CM,成了所謂的二等殘疾。
開學季的記憶
高中是在四中讀的,高一第一次坐車去學校,由於交通事故翻車看到流血的場面暈血就留下了心理陰影,後面兩年都是走路回家,當時實行五天半的學習制,但我們高中採用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中午吃完中飯後開始回家,一般要走四個小時左右,前面十幾裡有幾個同學同行,說笑嬉戲無比快樂;後面十幾裡都是山路,而且都是穿越墳山,夏天還好,下午四五點太陽還老高的,路上還會偶遇走親戚的行人,相對來講,心裡比較安心。而冬天則不一樣,下午五點不到就天黑啦,當走到墳山時,一片風聲鶴唳,鬼哭狼嚎的,特別是當路邊留有新墳時,一般背著書包只敢往前趕路,眼睛斜看的膽子都被如封神榜中姜子牙作法一樣的蕭瑟怒戾所震懾,只恨腳下沒有孫悟空的跟鬥雲和大理段譽的鱗波微步,趕到家時一般家裡都亮起了燈光。看到媽媽準備好的晚餐,心中湧現一種回家的感覺真好。
開學季的記憶
後來到重慶交通大學讀了大學,同寢室遇到了很友好且很有個性的幾個同學,有葉狗、BB和鳥鵬,記得晚上臥談會時,他們說我如果背個小書包像個小學生,背個中書包就像個中學生,我很激動問道:「是不是背個大書包像個大學生」時,他們很悠然的說,「不,像個打工仔」。當然,大學覺得沒學到什麼東西,以一種不爭饅頭爭口氣的精神,開始了五個月多月的考研歲月,前面沒怎麼想考,也沒什麼目標,所以很不規律,後來確定報考的目標後,開始集中精力,特別是最後兩個兩個月,每天早晨五點半就起床了,晚上十二點後才回寢室睡覺。在一波三折中進入了華南理工大學讀研。
開學季的記憶
讀研時跟著我有三十幾年情誼的兄弟一起到了廣州學習,報到時是讀初中的幾個美女同學來接我們,看到我那兄弟,個個詫異,好帥的小夥;看到我後,私下說了句,小杜還是像個土包子 。當然在讀研時遇到很多很友好很有幫助的同學和師兄弟,也很感謝教育指導我的研究生兩位導師悉心指導和幫助,同門的二少爺和大小姐都混得很好,因為回家鄉工作和學習,平時碰面少,有七八年沒見過啦。
開學季的記憶
研究生畢業後就來到了企業,也開啟了職業生涯的旅程。一直學的是機械專業,從事也是機械行業,有工作的快樂和辛勞,但總是感覺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不安份的心又在工作五年後跳動,通過招考到了一個二本院校(現在已為一本)做了一名老師。本想安心教書育人,奈何一個小碩文憑在高校這種大海中太過渺小,又不得不重新加入考博的行列中,幸運總是在不經意間垂青這顆不服輸的心,很感謝我初次報考的戴老師和現在錄取我的喻老師。
有趣的是在九月份開學時,負責志願接待我的同學看到我來報到,問了下:「您是自己來報到還是幫小孩來報到?」這時我憂傷的回了句:「因為小孩還小,所以暫時我先來報到」。從此開啟了「苦逼」的博士生涯的學習和生活。
開學季的記憶
好了!我的開學記憶就分享這些了,你有什麼好的記憶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