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開始,國內車市遭遇低谷期,不過這僅限於燃油車市場,新能源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逆勢增長的速度引發不少關注。而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政策補貼之下,購買電動車似乎成為一種更為划算的選擇。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買電動車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呢?別急,我們來算一筆帳,答案就清楚了。
為了讓大家有一個更為清晰明確的對照,我們以同平臺的軒逸燃油版和軒逸純電版為例,從各個方面計算比較一番,看究竟是燃油版更划算,還是電動版更划算。
一、用車成本:油費VS電費
首先應該明確,燃油車和電動車在用車成本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油費與電費的區別。假設兩輛車均是在最理想的路況下行駛,那麼根據軒逸燃油版6L/100km的平均油耗,92號汽油價格按6.8元/L,如果一天走50-60km的裡程,那麼一個月的油費差不多600多元。
而軒逸純電版的理想百公裡綜合電量為13.8kWh,以家用充電樁電費0.8元/度來計算,同樣一天走50-60km的裡程,那麼一個月下來電費僅需165元左右。比起油費來說,確實省了不少錢。當然,若是在家充電不方便,那麼以公共設施充電電費2元/kWh來計算,一個月電費則需414元。比起油費來說,雖然省錢的幅度較小,但顯然也是更為划算的。
二、後期保養維修費用
保養方面,電動車由於需要保養的零部件比較少,因此保養費用也更低。
以軒逸純電為例,保養流程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車輛檢查為主,包括三電系統、轉向、底盤、輪胎等;另一種則是常規的更換保養,由於電動車不存在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等三大件,因此保養項目中可節省不少更換件,常規更換件一般是空氣濾芯和空調濾芯。
整體算下來,軒逸純電版6萬公裡下來的常規保養成本僅需1826元。假設一年開一萬公裡,那麼平均一年的保養費用才304元。
而軒逸燃油版首保裡程為5000公裡,保養間隔周期也是5000公裡,每次費用最低也是三四百,那麼6萬公裡內共需花費3600元左右,假設一年開一萬公裡,那麼平均一年的保養費用大概600元。從後期維修保養費用來看,純電版比起燃油版的優勢還是比較巨大的,能夠節省將近一半的費用。
不過還有一點必須明確,雖然電動車一般都有電池質保服務,但這僅限於自身的質量問題,如果是由於車主使用不慎造成電池損壞而無法使用,那麼電池的更換費用就比較高了,甚至幾乎佔據了整車七到八成的價格。
三、保值率
很多人不願意買新能源車,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新能源車保值率太低,甚至有網友戲稱「電動車開一年虧一半」。不同於動輒十幾年車齡的燃油車,由於新能源車市場發展歷史較短,現階段流通的新能源二手車基本在4年以下,而超過4年的新能源車基本不具備流通價值。
之前曾有二手車交易平臺表示,一輛僅開了一年的比亞迪秦,新車指導價為18.5萬元,而現在的出售股價卻僅有9萬元左右。
而同樣以軒逸為例,軒逸燃油版的保值率就很高了,從二手車網的報價看,2012-2016年的軒逸二手車價格基本在6-9萬元區間,貶值率不超過30%。而軒逸純電版如無意外則會跟其他電動車一樣遭遇高貶值率的命運。
總結:
買電動車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
我們從軒逸燃油版和純電版的多方位對比不難看出,電動車在用車成本、後期保養費用方面存在較大的優勢,而在貶值率方面卻存在劣勢。當然,這一對比在其他品牌的電動車與燃油車身上同樣適用。
因此,對於不用搖號的消費者來說,燃油車或許仍然是最佳之選。因為電動車雖然用車成本和保養費用更低,但二手殘值率卻有點耍流氓。除此之外,還得忍受裡程焦慮、充電便利性、電池安全等問題,或許隨著電動車市場保有量的增加,以及電池技術的成熟,電動車才會成為日常之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