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民:詮釋一位醫者的責任

2020-12-23 央視網

韓德民:詮釋一位醫者的責任

小患者在韓德民耳邊說悄悄話

央視網消息:韓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為一名醫者,他是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領軍人物。他也是一名醫院管理者,曾擔任北京同仁醫院院長12年。這期間,他曾因對醫院發展的諸多前瞻性想法備受關注。現在,他的頭銜又多了,他是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的會長。「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加強學科建設」是韓德民對目前核心工作的闡釋,而這項工作有個響亮的名字--華佗工程,這也使韓德民成為推動細分領域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的「吃蟹人」之一。

醫者:新技術讓患者耳聰鼻通咽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一直是外科中最難的領域之一。我國目前大概有2800萬聽力障礙人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僅耳科就5000萬左右患者。「我們這代人有幸趕上學科技術蓬勃發展,學成回國後進入學科黃金髮展期,帶回了許多國外的技術。」韓德民說。

抗夢雯,是中國首例人人工耳蝸兒童植入者,為她做手術的正是韓德民。夢雯出生後不久被診斷為雙耳失聰(聽損120分貝),家人為了孩子的治療跑遍了全國大小醫院,嘗試各種治療均告失敗。她的名字「夢雯」,也是父母希望能夠在夢裡聽見(聞)聲音。 1997年,韓德民主刀為三歲半的小雯完成了全國第一例人工耳蝸兒童植入手術,術後效果良好,目前她就讀於加拿大艾米麗卡爾藝術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正在為能夠成為一名珠寶設計和婚紗設計師而努力。

作為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領軍人物,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德民先後引進了鼻內鏡診療技術,提出了鼻內鏡外科技術概念,推動我國傳統手術進入到現代鼻內鏡外科時代,其發明的Han-Uppp手術具有國際領先地位。他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帶動了神經性耳聾的治療。

公益:促成王永慶老先生價值40億捐款

如果只是做到業務上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就是一位醫者執業生涯的全部,或許小覷了這位醫者的仁心仁術。一直以來韓德民非常重視公益事業的開展,力所能及的組織開展各類幫扶經濟條件困難的醫患群體活動。

「我曾經五次去臺灣同王永慶老先生進行交流,最後王老先生同意向大陸捐贈一萬五千例人工耳蝸,當時市值40億人民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來臺灣向大陸捐贈的最大一筆善款。以此為始,國家關注並積極開展了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當前每年為三到五千例病患買單,大量經濟困難的患兒得到及時的康復治療」。

2000年受國家衛生部門委託,時任同仁醫院院長的韓德民組織眼科專家制定國家防盲計劃,2003年「青藏高原光明行計劃」正式啟動。韓德民回憶道:第一次義診活動是到林芝,醫院走廊裡、大禮堂裡滿滿的全是病人,有許多病人是帶著氈房舉家過來看病,因為病房不足,做完手術後藏民就在氈房裡休息調養,漫山遍野的白色氈房,十分壯觀……

在以韓德民為首的一批優秀醫生的帶領下,「光明行」公益活動一做就是十幾年,從青藏高原光明行到國家百萬白內障復明工程,最終變成覆蓋亞太地區、南部非洲的光明行活動……無數眼疾患者因為這項公益活動獲益。白內障手術得到極大推廣,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醫務人員……2012年韓德民院士被授予聯合國「南-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獎」,全球第一位醫生獲此殊榮。

責任:把成熟的技術帶到基層去

韓德民說,當前我國醫療領域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分級診療制度的建設和實施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將「常見疾病控制在基層」的美好願望很難實現,因病致貧、返貧成為了醫療領域非常大的壓力。在貧困縣和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返貧的的比率佔到40%~65%。如何把常見病、多發病病人固定在基層,使他們足不出戶在縣級醫療機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中國醫促會考慮的重點。縣級醫院覆蓋的人群佔9億,如果這部分人群的健康得不到保障,這實際就是一句空話。因此醫改的深化一定要面向基層、面向9億人口。

如何把中國醫促會各個學科形成的專項技術固化下來,做成標準模式推廣到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加強學科建設?韓德民說,通過「華佗工程」,希望能夠把華佗精神傳承下去,用他「懸壺濟世、走街串戶、為黎民百姓解病除難」的精神和責任感培養一大批「當代華佗」,把成熟的技術帶到基層,讓9億基層民眾共享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醫學之進步。

相關焦點

  • 《愛在婦產科》女性視角詮釋醫者
    《愛在婦產科》女性視角詮釋醫者
  • 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來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指導考察
    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與韓德民院士一行舉行座談會(敬志剛 餘順堯供圖)四川新聞網南充4月27日訊(孫丹 羅曲)4月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一行專家來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就實施
  • 市立醫院白衣天使為愛擼袖,詮釋醫者仁心
    市立醫院白衣天使為愛擼袖,詮釋醫者仁心 2020-08-01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年度盛典,馨月匯獲頒社會責任獎!
    (原標題:「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年度盛典,馨月匯獲頒社會責任獎!)11月27日,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報告廳內,閃爍的燈光和華麗的樂章聲交織在一起,偌大的報告廳座無虛席,更襯得這場盛典莊嚴肅穆,在眾多醫者和媒體朋友們的期待中,由夥伴醫生聯合環球時報、生命時報主辦的「敬佑生命·榮耀醫者」2019第四屆活動年度盛典隆重舉行。
  • 【道德力量】楊娟:用敬業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道德力量】楊娟:用敬業奉獻詮釋責任擔當 2020-12-20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原標題:《愛在婦產科》雲南衛視將播 女性視角詮釋醫者仁心   由芒果影視出品,朱丹、何晟銘、孫堅、魏千翔等聯袂主演的行業劇《愛在婦產科》即將在明晚(5月20日)登陸雲南衛視黃金檔。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賴興國醫生: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_綜合_江西...
    他用最樸素的醫者情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為廣大帕金森、腦梗死、腦出血後遺症、腦萎縮疾病患者的健康積極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不僅僅是治病,還要「治」心。
  • 馬寧惠:紮根鄉村 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
    作為一名村醫,她始終銘記父親對她的教誨:「行醫必有德」,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在村民王秀萍的家裡,馬寧惠在給王秀萍癱瘓在床的婆婆測量血壓。「每逢農忙時,馬大夫經常來給我們檢查身體,我們沒時間拿藥,她還給我們送藥,可熱心了。」王秀萍說。「我們主要為轄區內65歲以上慢性病、糖尿病、精神病、高血壓患者提供一年4次面對面隨訪,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門服務,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工作。」
  • 我市抗疫題材微電影《家》榮獲一等獎 生動詮釋醫者仁心
    影片將醫護人員的真性情置於戲劇矛盾衝突中,讓新時代下醫護人員的職業形象更為跳脫和豐滿,生動詮釋了醫者心中「小家」與「大家」的關係。據介紹,為最大程度地還原故事現場,醫療隊隊員們把出徵湖北時的隊服和旅行箱全部從家裡帶過來,還請來了當時送行的家屬。在大家的努力下,康聰夫婦難捨難分、相擁而吻;陳瑤家兩孩子現場深情贈畫等「出徵」當日的動人場景均被一一還原。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活動,也只是拉開了「尊醫重衛」大幕的一角,要在社會上呈燎原之勢,還需要我們獲獎的優秀醫生能夠帶動整個醫學界,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懈怠、持續奮戰,以精湛醫術、高尚醫德、優良醫風,繼續當好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健康中國的推動者、醫者仁心的踐行者。作為傳播者,人民日報、生命時報還需要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鼓與呼,為提升醫患關係做出更大努力,讓尊重與關愛播散於社會每一個角落。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這部紀錄片站在理性、尊重的認知角度上,通過一個個具體感人的故事,對當前醫療體制下醫患之間的矛盾痛點答疑釋惑,為醫者仁心的詮釋寫下生動註腳。紀錄片中,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朱良付樸實的話語道出很多醫生遭遇到的現實矛盾,「天天就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就擔心有時候我會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家庭的責任沒有盡到,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
  • 為了信仰 致敬堅韌篤行的醫者
    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醫生群體,感知醫者仁心。  張金哲:行醫70載對患兒始終滿懷愛與慈恩竭盡全力讓患者轉危為安,是我們的責任所在。」這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邱海波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竭盡全力讓患者轉危為安,是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的責任所在。  玉樹抗震救災時,一位30多歲的重症患者出現高熱、休克和腎臟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時進行搶救,很可能性命難保。邱海波親自上陣,為病人進行床邊血液濾過治療,生命垂危的患者病情得到緩解。
  • 這首歌,獻給他,也致敬所有的醫者!
    「每個醫者的胸膛,都藏著一顆愛心,對誰都用心,對誰都是一樣的親...」當歌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眼裡都飽含著淚水,今天上午9時,我院發布紀念歌曲《醫者》,以緬懷國家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我院王磊同志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也同時致敬在「戰疫」中捨生忘死、守護蒼生的白衣戰士。
  • 陳國強院士寄語醫學院新生:國有大疫,更有大醫!你們趕上了一個醫者責任重逾泰山的時代
    你們趕上了一個醫者責任重逾泰山的時代,國家從來沒有如此信任、如此重託又如此尊敬你們即將從事的行業。此刻站在我面前的你們,在報考志願上提筆寫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眼前一定閃過很多抗疫醫生的名字,一定閃過連夜出徵的逆行天使的面龐,正是他們,「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才能讓共和國重歸安寧祥和,讓你我今天平安相見。我堅信,你們的名字,也終有一天,會同樣熠熠生輝。
  •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連貫動作一氣呵成,有力有效,專業;治病救人無暇他顧,用心用情,專注。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西城紅場室外,一名男子突然倒地,身體抽搐,自主呼吸和脈搏停止。哈醫大附屬第三醫院醫生項丞剛好路過,立即上前施救。
  • 醫者情懷—記承德縣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付曉輝
    這就是一位醫者的情懷。她是承德縣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婦產科主任助理付曉輝。3月10日上午9點,手術室4號間的手術臺上,付曉輝正聚精會神地為左附件畸胎瘤患者做腔鏡下畸胎瘤剝除術。僅一牆之隔的3號手術間,另一臺手術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接受手術的患者正是她的父親。付曉輝的父親,今年92歲。因左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致敬逆行者(明德書院)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遂在《背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中所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醫者精神」中的「仁」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
  • 以醫者仁心堅守雪域高原
    2018年至今,他克服環境和生活上的不適,主動擔當作為,傾心盡責,用一顆醫者仁心詮釋了責任與堅守。初到德格,張杰就挑起了醫院五官科的大梁。很快,關於新來對口支援的張醫生看病很厲害的消息不脛而走。「張醫生今天在嗎?」「我就是知道他在才來的……」慕名來求醫的,除了縣裡十裡八鄉的群眾,還有鄰近的白玉、甘孜等縣,甚至西藏都有不少患者不辭路途辛勞,專程前來找他看病。
  • 健康中國醫者名片·醫生筆記徵集活動開始啦!
    選擇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今後會繼續奮發向上,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踐行敬佑生命、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這是摘自一位醫生的醫生筆記。為了更好的讓患者走進醫生,讓患者了解醫生,健康中國APP聯合小荷健康發起健康中國醫者名片·醫生筆記徵集活動,傳播科普知識,傳遞醫生大愛。
  • 《醫者仁心》熱播 引發醫學專業人士關注
    謝君豪  從藝之前當過男護士  據了解,為拍攝《醫者仁心》一圓當醫生的夢,謝君豪一連推掉兩部戲,從藝之前當過男護士的經歷和對美劇《實習醫生格蕾》的情有獨鍾令他全情投入到《醫者仁心》的拍攝。  觀眾反饋  《醫者仁心》:  我看到了久違的崇高感  電視劇《醫者仁心》,看得讓我心動。我問自己,《醫者仁心》到底哪裡感動了我?是僅僅因為它正面描寫了醫院裡醫患之間的矛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