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信仰 致敬堅韌篤行的醫者

2020-12-20 中安在線網站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醫生,在面對生死時,永遠不分地點、不論時間、不看對象。人們看到的,永遠是他們急匆匆的腳步,忙碌的身影和冷靜的叮囑。但人們所看不到的是他們為了患者的健康,而不肯一絲懈怠的決心。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讓我們走近醫生群體,感知醫者仁心。

  張金哲:行醫70載對患兒始終滿懷愛與慈恩

  張金哲25歲成為醫生,32歲參與北京兒童醫院籌建,成為新中國小兒外科重要創始人。2000年,他獲得國際小兒外科最高成就獎——英國皇家學會丹尼斯·布朗金章,至今亞洲獲此殊榮的僅為三人,他是中國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

  已是耄耋之年的張金哲院士,行醫70年始終保持一個習慣:只要病人就診,他都會起身迎送。這種尊重,或許無法用言語準確表達。

  張金哲院士的胃部被大部分切除,肺部有兩塊陰影,心臟也裝上了起搏器。用同事的話說,他如今完全靠「機械」生活。即便如此,他依舊每周兩天查房,兩次出診,無數次行走,無數次起身迎送病人……

  「醫生和病人共同跟疾病作鬥爭,醫患是朋友的關係,而且是交命的朋友。」稍作停頓,表情十分嚴肅地說:「你想啊,孩子的命都交給你了」。

  70載行醫,張金哲始終對患兒滿懷愛與慈恩。翹首百年,張金哲院士有個最大的期盼:在醫生的不懈努力下,讓人類永遠告別癌症!

  李濟仁:國醫大師不宥門規傳後學

  「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已退休19年的國醫大師李濟仁,至今仍堅持每周四坐診。按照往常慣例,早晨6點起床,晨練、看報、吃飯……然後徒步十分鐘去安徽蕪湖弋磯山醫院出診。

  「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在傳統醫學界,包括「張一帖」在內的眾多新安醫學世家,每一支每一脈或多或少都存有祖傳下來的獨門絕技,或叫看家本領。看家本領一般來講是秘不外傳的,這是古代保護「智慧財產權」的一種方式。

  但為了中醫藥事業的明天,李濟仁以寬廣的胸懷、高瞻遠矚的視野,不宥家族師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無私傳授自己的心術。「我們的技術再高明也還是要為人民服務,讓更多的人學會看病不是更好嗎?」

  作為當代中醫藥教學的開創人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一帖」傳人,李濟仁懸壺近70載,以濟人濟世之情懷,親身傳播中醫國粹的精華與智慧,廣施仁愛,惠及四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我國現代中醫的振興之路。

  莊仕華:小小手術臺架起民族團結友愛連心橋

  84歲的達汗老人和女兒花了半年多時間,用39000粒綠豆大小的彩珠,給武警新疆總隊醫院名譽院長莊仕華繡了一面「三十九載魚水情,心系牧民一家人」的錦旗。這是醫院肝膽外科的走廊牆上,一萬多面錦旗中的一個。

  「醫生功夫是患者之福,也是社會之福。」在莊仕華的手術紀錄中,上有104歲的老者,下至1歲的幼童,無論手術風險有多大,莊仕華總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46年來,莊仕華始終堅持苦練技術,把手術臺作為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的「主陣地」。

  「我深知作為一名醫生,就要秉持初心、忠誠使命,全心全意地服務邊疆群眾,多做實事、多解難事。」莊仕華,這位在新疆工作46年的軍醫,用行動表達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邱海波:災難面前的「逆行者」

  「重症患者就像是徘徊在懸崖邊上,重症醫學科是他們最後的希望。竭盡全力讓患者轉危為安,是我們的責任所在。」這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邱海波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竭盡全力讓患者轉危為安,是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的責任所在。

  玉樹抗震救災時,一位30多歲的重症患者出現高熱、休克和腎臟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時進行搶救,很可能性命難保。邱海波親自上陣,為病人進行床邊血液濾過治療,生命垂危的患者病情得到緩解。不料三天後,患者病情再度惡化,邱海波教授立即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緊急搶救,堅持守候在病人床邊,及時調整救治方案,歷時兩周後終於把病人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20多年來,邱海波教授始終懷著對醫學的赤忱之心,在人民和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先後參與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樹地震、2014年「8.2」崑山爆炸事故和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搶救工作,並多次擔任國家醫療專家組組長,成功挽救了一個又一個生命。

  朱蘭:家庭醫生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她跑到哪裡我跟到哪裡。」「她的思維反應很快,就像一個快姑娘。」被患者稱作「快姑娘」的叫朱蘭,是上海市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家庭醫生。

  朱蘭語速快,在社區裡是出了名的,因為一天下來,她要看50多位病人,不能錯失任何一位。快速處理,那是因為19年來,朱蘭對這些老患者的情況瞭然於心,有時哪怕多問一句,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陳阿姨一家和朱蘭已相識11年,是朱蘭籤約的第一批患者,因為有遺傳的家族高血壓病史,陳阿姨一家四代都找朱蘭看病。8年前,陳阿姨的母親在生命垂危彌留之際,一直在呼喚的正是朱蘭的名字……

  19年來,朱蘭曾多次有機會做回她的心內科本行,但她卻從未動搖過,因為她堅信社區醫生才是患者最需要的。2014年,朱蘭被授予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中國醫師獎」也讓她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社區醫生。這個社區裡的「快姑娘」領跑的不僅是百姓健康的腳步,更是中國未來醫療的新模式。

  賀星龍:鄉村行醫路足以繞地球10圈

  行程40多萬公裡,騎壞7輛摩託車,用爛12個行醫包……在足以繞地球10圈的行醫路上,賀星龍,一位普通的80後,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卻用他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行醫17年來,不管是大雨泥濘、暴雪封山,還是寒風凜冽、酷日當空,賀星龍總是在準備著出診,或是行走在出診的路上。?

  這些年來,經賀星龍治療過的470多位留守老人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戶五保戶,這些人無依無靠,無經濟來源。賀星龍就主動承擔起這13戶五保戶的醫療費用,過年還給他們送米送面,大年初一又叫到家裡吃頓團圓飯,每人給買件新衣服,而賀星龍卻連續6年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過年時就穿件開摩託車店同學送的工服。

  自己吃了無數的苦,給了鄉親最多的甜。這是賀星龍的人生答卷。17年來,他醫診患者4600多人,出診次數達165000人次,免收出診費35萬餘元,為五保戶患者免費貼藥達4萬多。回首當年從城市到鄉村的「逆行」,賀星龍說不後悔:「錢是沒掙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鄉親,值!」

  陳偉蓉:醫者大愛無國界

  2013年,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附屬眼科醫院白內障專科主任醫師陳偉蓉帶領醫療隊第一次來到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首都維拉港。當醫療隊到達駐地,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特別的引人注目:碩大沉重的身軀和輕柔的話語以及空洞的眼神。老人因白內障致盲已很多年,還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心臟病等,其他國家援助醫療隊都拒絕給她做手術。

  通過充分評估,為了滿足老人有生之年再看看子孫的念想,陳偉蓉帶著中國醫生的自信和精湛醫術,為老人施行了手術。術後第二天,老人重見光明。

  第二年到萬那杜,陳偉蓉遠遠看到一個熟悉的老人坐在輪椅上向她招手。原來老人聽說中國醫療隊要來,早早到診所門口等候,老人把一面帶有萬那杜國旗的手帶送給陳偉蓉,表達萬那杜人民對中國醫生的感激之情。

  2015年,第三次來到這個島國,歡迎醫療隊的是老人的女兒,她告訴陳偉蓉老人去世了,她是帶著微笑離開的,因為她看見了的子孫,看得見去天堂的路。

  陳偉蓉勇擔重任,連續5年帶領醫療隊投身醫療外交事業。在援外醫療途中,她有好幾次因為高強度工作導致健康透支,但她總說自己很幸福。這幸福源於當地醫生的信服,源於收穫了海外的友誼,更源於患者復明後舉著大拇指,對她說:「中國醫生,very good!」

  這七個故事,遠遠不能描摹出醫者的全貌。面對人生的很多選擇時,人們都難免猶豫、糾結,但醫生這個職業只有被需要,很少可以去選擇。他們唯一能夠選擇的,就是出現在最需要他們的地方。醫者之所以堅持,或許是因為相信「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醫生不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信仰。(綜編/張恪忞)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師節致敬醫生的話 8.19醫師節朋友圈感恩醫生的說說
    醫者仁心,也請照顧好自己!8月19日,第2個中國醫師節。善待醫師就是善待生命,多一份理解,道一聲感謝!醫師節到了,向所有的醫生致敬。  妙手丹心是他們的承諾,救死扶傷是他們的使命,甘於奉獻是他們的信仰,大愛無疆是他們的責任。感謝醫路有你,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 這首歌,獻給他,也致敬所有的醫者!
    「每個醫者的胸膛,都藏著一顆愛心,對誰都用心,對誰都是一樣的親...」當歌聲響起的時候,每個人的眼裡都飽含著淚水,今天上午9時,我院發布紀念歌曲《醫者》,以緬懷國家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我院王磊同志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也同時致敬在「戰疫」中捨生忘死、守護蒼生的白衣戰士。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丁仲禮副委員長在致辭中說,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能有一個公益活動將醫者聚在一起,很了不起,意義重大。這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構建和諧文明醫患,傳播尊醫重衛風尚的正能量舉措,更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致敬。在這次戰疫中,人民要為你們的擔當鼓掌,人民要向你們的努力道謝,人民要向你們的堅守致敬!
  • 致敬醫者仁心——滿莊一中組織收看戰「疫」公開課活動
    公開課以四名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的戰「疫」故事為主要內容,師生們聆聽白衣戰士感人故事,接受思想感情的洗禮,更加深刻體會到大愛無疆、醫者仁心的最生動詮釋就在身邊。相信大家齊心協力抗疫,勝利指日可待!  此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白衣天使的艱辛與偉大,開學在即,同學們紛紛表示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時,更應學會感恩,接力奮鬥,致敬醫者仁心
  • 2020中國醫師節,致敬每一位醫者仁心!
    年對於醫務工作者而言是特別的一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廣大醫師白衣執甲、逆行出徵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醫生宣言」的崇高精神2020年「中國醫師節」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 8.19中國醫師節 感謝有你 醫路平安
  • 教師節|致敬是醫者也是師者的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務人員
    所謂醫師亦醫亦師為醫,救死扶傷為師,教書育人一個言傳身教、醫身醫心一個授業解惑、塑造靈魂擁有雙重天職的他們用大愛與神聖詮釋著醫者仁心和師者良心追根溯源,作為歷史名院同樣也擁有悠久的教學歷史,為了培養湘西地區的醫療衛生人才,1950年,湖南省衛生廳同意在洪江成立衛生技術學校,定名為「湖南省第四衛生技術學校」。
  • 百利集團致敬南方醫科大學抗疫歸來的仁心醫者
    4月29日下午,為向從湖北歸來的抗疫英雄致敬,由廣東省南方醫科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廣東獅子會主辦,廣州市家具行業協會協辦,「感恩南醫·致敬逆行者」捐贈儀式在南方醫科大學楓林堂春光廳召開。      致敬最美抗疫者!
  •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致敬逆行者(明德書院)
    扶危渡厄,醫者擔當!他們放棄與親人的團聚,毅然返回崗位;面對疫情,他們選擇了「逆行而戰」。截至2月15日,國家衛健委共派出醫療隊217支,25633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省的醫療救治工作。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遂在《背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中所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醫者精神」中的「仁」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
  • 致敬醫師節:讓我們一起傾聽醫者的心聲
    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逆行者」,疫情面前挺身而出;他們是「守護者」,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是「攀登者」,夜以繼日地攀登醫學高峰,他們是奮戰在醫療服務一線的白衣戰士。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在這個榮耀的日子裡,讓我們走近醫者,傾聽他們的心聲。 01.
  • 專家醫訊|婦產科李新菊主任: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醫生是一個職業,  也是一份情懷,更是一種信仰;  在疾病肆虐的危急關頭,  他們義無反顧,不離不棄;  在命懸一線的緊急時刻  他們挺身而出,無怨無悔;  時光荏苒,醫路漫漫,  無論白晝黑夜,  他們默默堅守,以己之術,  滿懷仁心,不負生命重託。
  • 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
    奮進在新時代新徵程,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廣大幹部要切實增強修煉自我的自覺性、主動性、能動性,在細照篤行中涵養政治定力,堅守精神追求,嚴守廉潔自律底線,做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好幹部。 在細照篤行中涵養政治定力。
  • 「白衣戰士」守初心擔使命踐行醫者仁心
    顯然是怕的,但是他們有他們的信仰,有他們的初心,有他們的使命,有他們的堅守,所以,他們也是不怕的,勇於在疫情的一線行走,勇於在危機的時刻披上「鎧甲」,走上戰場,用行動去踐行他們的醫者仁心,為生命護航。懷揣「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聽令出徵」。對於醫生而言,哪裡有患者,哪裡就是戰場。疫情的出現,患者的出現,呼喚更多的醫護人員。成千上萬的白衣戰士緊緊集結在各級黨組織的旗幟下,聽令出徵!
  • 向「生命火種」傳遞者致敬
    但是,這幾天筆者的朋友圈裡,被刷著同一條信息,朋友們在轉發時點評:「崑山第50位」「你是同齡人的好榜樣」「醫者仁心」……無數人轉發的這條信息,說的正是崑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脊柱外科的主治醫師陳偉捐獻骨髓的故事。2004年,剛工作的陳醫生就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今年7月,陳偉接到來自崑山市紅十字會骨髓初配成功的電話,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答應可以捐髓救人。
  • 作文素材打卡丨2020關鍵詞素材積累與範文指導——「醫」
    字成為高頻熱詞,疾病纏身,需要醫治,讀書可以醫愚,篤行可以醫懶.一個簡單的「醫」字,有深藏的苦痛與追逐,有美好的希望和期許,更有堅定的責任與擔當,有無限的感激和敬意...對於「醫」字,你又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
  • 以醫者仁心呼喚「和諧醫患」
    而網友們所傳遞的這種力量,何嘗不是受到陶勇醫生的豁達態度和醫學信仰感染呢?  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面對自己救治的患者向自己揮來的刀時,陶勇醫生難道沒有感到一分心寒、難道沒有生出一絲恐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傷後,陶勇也曾表示自己變得膽小了。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致敬最美醫者,助力英雄武漢!《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
    楚天都市報12月14日訊(記者 林楚晗 攝影記者 蕭灝 視頻剪輯 軒逸瑤)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公益晚會,這是一個致敬英雄的盛典。12月14日晚,武漢琴臺大劇院內星光璀璨、座無虛席,2020常春藤·旭輝《風雨同行路 我們在一起》公益晚會如約而至,晚會圍繞「致敬最美醫者,助力英雄武漢」的主題,兼顧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傾情上演了歌舞、小品、詩朗誦等形式多樣的節目,為武漢市民們獻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藝術盛宴。
  • 巾幗志願服務展播 | 醫者仁心 志願傳愛,讓善心善舉溫暖人間
    巾幗志願服務展播 | 醫者仁心 志願傳愛,讓善心善舉溫暖人間 2020-12-17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暴力傷醫事件,是什麼動搖了我們對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信仰?
    每名醫生在投身這個行業前,都會莊嚴地作出承諾:把我的一生奉獻給人類,我將首先考慮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和尊嚴;我要保持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尊重;我不會考慮病人的年齡、疾病或殘疾、信條、民族起源、性別、國籍、政治信仰
  • 《產科醫生》湖北開播 佟麗婭王耀慶致敬最美逆行者
    4月14日起,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播出醫療題材電視劇《產科醫生》,通過講述發生在醫院產科的一個個驚心動魄的病例,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的產科醫生形象,他們妙手仁心,攻克一例又一例疑難雜症,為產婦和新生兒帶來生的希望,該劇在謳歌醫務工作者的醫者仁心的同時,也向始終奮戰在戰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醫者仁心》熱播 引發醫學專業人士關注
    成都商報記者 徐雲霄 為您報導  本期聚焦·《醫者仁心》  導演:傅東育  編劇: 徐萌  主演: 尤勇、謝君豪、潘虹、陳瑾、謝鋼、戰菁一、陳西貝  劇情簡介:仁華醫院副院長武明訓雄心勃勃即將接任院長,為了管理好這家醫院,趁去美國出差的機會拜訪老同學鍾立行,而鍾立行將自己因車禍腦死亡的妹妹的心臟移植到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