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醫者仁心呼喚「和諧醫患」

2020-12-19 中國經濟網

  據報導,此前被砍傷的北京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於5月13日恢復出診。今年1月,陶勇醫生出診時,被診治過的患者崔某砍傷。這起惡性傷醫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陶勇的救治情況也牽動人心。但誰也沒想到,出院僅1個月,他回來了,這回是以醫生的身份。陶勇用「內心平靜又感動」形容了自己自受傷以來,第一天出診的感受,「來找我看病的患者,不是拎著水果,就是帶著鮮花。」

  看到陶勇醫生重新回歸工作崗位,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祝福和感謝:「希望他今後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那個溫柔的人又回來了,一定要守護好他。」從留言的字裡行間中,我們讀出了心疼、讀出了欽佩,更讀出了人們希望通過語言傳遞給陶勇醫生最大的善意和力量。而網友們所傳遞的這種力量,何嘗不是受到陶勇醫生的豁達態度和醫學信仰感染呢?

  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在面對自己救治的患者向自己揮來的刀時,陶勇醫生難道沒有感到一分心寒、難道沒有生出一絲恐懼?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傷後,陶勇也曾表示自己變得膽小了。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陶醫生看來,雖然自己遇到劫難,但他也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之中。如此「脆弱」的一面,讓他的堅守更顯難能可貴。

  醫病醫人,更要醫心。過去的陶勇,是在手術臺上操刀治療眼疾的救死扶傷者,而今,他無法再重拾手術刀,但卻以可貴人格樹立起一個榜樣,通過可敬言行療愈著更多「醫患之心」。可以看到,他心中關於「醫學」的認識——「醫學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人與人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社會的平衡,只有這種平衡達到了,我們才有可能減少疾病」似乎正逐步照進現實。

  在醫學信仰面前,陶勇醫生選擇了以德報怨。我們在感動之餘,更應思考的是何以報德?要為薄弱的醫患關係作出診療,開出「藥方」,還得摸清病灶、拔除病根。在以法律手段保護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同時,像陶勇醫生一樣的仁心醫者應該被更多人看到,讓更多病患也能夠聽到醫生的心聲,理解醫生的難處。如此,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有助於醫患關係這一複雜課題得到妥善解決。

(責任編輯:李焱)

相關焦點

  • 《醫者仁心》熱播 引發醫學專業人士關注
    醫患關係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正在CCTV—8熱播,由傅東育執導,謝君豪、尤勇、潘虹、陳瑾等主演的電視劇《醫者仁心》堪稱國內首部真正意義上的醫療劇,為觀眾揭開了醫生的神秘生活。而在此之外,該劇直面醫患關係這一社會熱點話題,不僅在普通觀眾中,在醫生中也掀起了收視熱潮。
  • 別以「醫者仁心」對醫生進行道德綁架
    視頻一出便引起了部分網友的不滿,更有網友嘲諷:「胃口真好」「醫者仁心」「直接去服務區吃點火鍋多好」。(11月18日 鳳凰網)與這條新聞相似的還有前幾天醫生做完手術後「豪飲」一瓶葡萄糖水的視頻。同樣,大量質疑聲紛紛湧向這瓶葡萄糖水的費用歸屬問題。
  • 社會呼喚更多好醫生好護士
    醫生護士是保障全民健康的守護神,是服務社會大眾的核心群體,古時便有「懸壺濟世、醫者仁心」之說,醫學不但能治世救人,還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一部分,因而弘揚傳統醫學,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是全社會的共同心聲與使命。   作為一名優秀的醫護人員,必須始終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高尚的職業操守以及良好的醫德醫風,才能被患者接受,才能為人稱道。
  •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
    紀錄片《中國醫生》——醫者仁心的情感書寫■尼瑪澤仁  張 林作品不僅是向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白衣天使」致敬,還在醫患之間連接起相互理解、信任的情感紐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共鳴。紀錄片《中國醫生》採取跟拍、採訪的方式,近距離描摹了真實感人的中國醫生群像。
  •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
    四川新聞網宜賓11月4日訊(記者 周瑜原)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培訓班現場醫者仁心 大咖親臨指點迷津據悉,本次培訓是宜賓市醫學哲學和人文專委會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全市醫務人員醫學人文繼續教育內容之一。
  • 「白衣戰士」守初心擔使命踐行醫者仁心
    顯然是怕的,但是他們有他們的信仰,有他們的初心,有他們的使命,有他們的堅守,所以,他們也是不怕的,勇於在疫情的一線行走,勇於在危機的時刻披上「鎧甲」,走上戰場,用行動去踐行他們的醫者仁心,為生命護航。懷揣「醫者仁心」的職業信仰「聽令出徵」。對於醫生而言,哪裡有患者,哪裡就是戰場。疫情的出現,患者的出現,呼喚更多的醫護人員。成千上萬的白衣戰士緊緊集結在各級黨組織的旗幟下,聽令出徵!
  • 「只有8毛錢治好高燒的醫生才是醫者仁心」?表達敬意時更要尊重科學
    8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這才是醫者仁心》一文。 8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這才是醫者仁心》本身就是在向公眾傳遞一個糟糕透頂、非常不負責任的邏輯:只有8毛錢治好高燒的醫生才是醫者仁心,只有「不打針的醫生」才是醫者仁心。   如果按此邏輯來看待天下醫生,估計能達到此標準的良醫估計只有個位數,或者就壓根沒有,那天下的病人都是誰救的呢?
  • 武漢又有兩名醫生被患者家屬打傷,醫患關係又現,還能學醫嗎?
    無疑的醫學是人類延續必不可少的一件利器,而學醫的人也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和值得尊敬的。古代有神農嘗百草治病救人的佳話,也有扁鵲醫者聖心的流傳,今日也有鍾南山院士懸壺濟世的豪情。從古至今這些醫者憑藉著自己的高超醫術遊走於全國各地,不斷的造福百姓。因為有了這些醫者我們的生活才有了堅固的保護傘,因為有了這些醫者我們才能如此幸福的生活才能安居樂業。
  • 以醫者仁心,承生命之重!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丁仲禮副委員長在致辭中說,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能有一個公益活動將醫者聚在一起,很了不起,意義重大。這是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構建和諧文明醫患,傳播尊醫重衛風尚的正能量舉措,更是對廣大醫務工作者辛勤工作的肯定和致敬。在這次戰疫中,人民要為你們的擔當鼓掌,人民要向你們的努力道謝,人民要向你們的堅守致敬!
  • 華潤三九 醫者仁心鑄就健康中國
    堅守「以人為本」的中草藥文化內涵,融合精準製藥管理體系與匠心工藝,華潤三九全力保障藥品質量安全,提供適合中國人的醫藥產品;同時,以醫者仁心搭建醫學人文平臺,華潤三九不斷開拓醫療信息溝通渠道,探索智能化、便捷化的「自我診療」方式,以「有溫度的醫藥服務」,觸碰大眾消費體驗,營造舒適、安全、高效的醫藥消費環境。
  • 宜昌最美家庭 |顏家娥:醫者仁心 夫妻攜手比翼飛
    宜昌最美家庭 |顏家娥:醫者仁心 夫妻攜手比翼飛 2020-01-13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
    【有種精神叫醫者仁心】連貫動作一氣呵成,有力有效,專業;治病救人無暇他顧,用心用情,專注。 近日,黑龍江哈爾濱西城紅場室外,一名男子突然倒地,身體抽搐,自主呼吸和脈搏停止。哈醫大附屬第三醫院醫生項丞剛好路過,立即上前施救。
  • 懸壺濟世「寶芝林」醫者仁心「黃飛鴻」
    說起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這八個字也許是對行醫之人最高的評價了吧,所謂懸壺濟世意思就是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何為醫者仁心意譽為醫技普濟眾生世人之功。所有人都知道黃飛鴻的武術造詣算的上是出神入化了,但是黃飛鴻的醫術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也是很厲害的,當時被成為「忍者仁心」這也是對他醫術的最高評價。黃飛鴻自認也是受之無愧。
  • 原創評論 醫者仁心 大愛情懷——歌曲《等我回家》賞析
    前兩節都以一聲呼叫「親」開始,親切自然而又感人肺腑,聽者很容易入境;然後再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不矯情不做作,真情流露出馳援者臨行前對父母的愧疚和對愛人的不舍。「原諒我剪去長發」的細節真實而又生動,富有畫面感,讓聽者無不為之動容,為之流淚;最後直抒胸臆「馳援武漢我們逆行南下,白衣天使心繫國家」「醫者仁心就是愛灑天涯,生命衛士情滿華夏」,強烈表達出小女子,大情懷,即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境界。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醫者仁心,吾輩頓首》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中學組徵稿展示:作品:《醫者仁心,吾輩頓首》作者:王一彤  臨沂第三中學高一四班指導教師:任治蘭醫者仁心,吾輩頓首僅太平不易之元,桃花紫荊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弟子於家中,僅以流水之源,群山之巔,沁芳之泉,其三者雖微,聊以達誠中信,以此文示在外戰之醫護,致聖敬。
  • 青島即墨:一張住院押金條彰顯醫者仁心
    工作人員小心地接過這張既是感謝信又是押金條複印件的A4紙,感覺沉甸甸的:這是一名醫生對患者的「初心」,也是一名患者對醫生的「真心,」這是一份醫患之間的「真情」。因為,我們相信醫者仁心,我們相信,救死扶傷、大愛無疆,是醫者的本分。返回半島網首頁>>
  • 2020年度回顧 | 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醫衛事業, 向來是造福人類的崇高事業、充滿愛心的光榮事業。 翻開中華民族的醫學史, 「醫者仁心」「醫道無私」的理念世代相傳。
  • 「小說連載」醫者仁心——前言
    我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小說題材,如今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能入小說,事事都能寫成小說,而作為讀寫人家自媒體平臺的學生作者陳奕凡最近完成了小說醫者仁心寫作,獨家授權通過讀寫人家發布,希望大家喜歡,並能提出寶貴意見。
  • 大醫精誠 醫者仁心 專訪濱醫煙臺附院婦科主任劉國紅
    編者按:為了讓煙臺市民更好了解本地名醫,加深市民對身邊醫生的了解,搭建和諧醫患關係新橋梁,山東廣播電視臺煙臺記者站特推出「名醫在身邊」系列專訪,訪煙臺名醫,展現名醫背後的故事。本期,記者採訪到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婦科主任劉國紅。
  • 惜醫者仁心 願蒼生無恙
    惜醫者仁心願蒼生無恙——全國醫務工作者歡度首個「中國醫師節」光明日報記者金振婭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醫者,總是懷著非凡的愛做著平凡的事情,陪伴人之生、老、病、死。張雁靈介紹,一方面,醫生面臨工作超負荷的生理壓力;另一方面,醫生也面臨著職稱晉升、考試、科研、論文和醫患關係帶來的心理壓力。中國醫師協會連續幾年對醫生執業狀況進行的調查指出,醫生高強度工作導致的健康問題,應當引起關注和關心。在我國,「中國醫師節」是繼護士節、教師節、記者節之後,經國務院批准的第四個行業性專屬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