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

2020-12-27 四川新聞網宜賓頻道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素養培訓班在宜賓市一醫院開班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04 10:04

四川新聞網宜賓11月4日訊(記者 周瑜原)弘揚醫學人文精神,構建和諧醫患關係。11月2日,2018年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素養培訓班在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順利開班。據悉,此次培訓由宜賓市醫學會主辦、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承辦,旨在提高全市基層醫務人員醫患溝通技巧與醫學人文素養。來自宜賓七縣三區以及鄰近昭通、涼山地區的300多名醫務工作者參加了此次培訓。

培訓班現場

醫者仁心 大咖親臨指點迷津

據悉,本次培訓是宜賓市醫學哲學和人文專委會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全市醫務人員醫學人文繼續教育內容之一。培訓時間為11月2日、3日一共兩天,邀請到全國知名醫學人文專家,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袁鍾博士及原華西醫科大學人文社科部副主任、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四川大學政治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兼醫學倫理教研室主任蘭禮吉教授為學員們授課。這次培訓內容非常豐富,有《契合積極心理學技巧的醫患溝通對醫者人文素養的養成與表述》《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者——醫務人員的職業幸福》《法律視野下的人文關懷》《青年醫師臨床思維培養》《基於醫師心理健康需求的人文思考》《醫療質量典型案例PDCA循環案例分享》等課目,內容涵蓋醫德醫風、醫患溝通技巧、相關法律法規等。

培訓中,袁鍾教授就怎樣做醫者、如何對患者、怎樣理解時代和文化帶給醫生和醫院的變革這三者該怎樣去協調和互融共通等問題,為廣大醫務工作者釋疑答惑、指點迷津。既開拓了醫務工作者的視野,增長見識,同時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和諧醫患關係中的積極作用,加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

人文關懷 醫患關係面臨新課題

為什麼要舉辦這樣的培訓?在2日的開班儀式上,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謝明均博士的一席話道出了當前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面臨的新課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老百姓對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要求越來越高。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對醫院和病患來說固然重要,但醫務人員具有良好的哲學水平和人文素養,將會提升對病人的人文關懷和溝通能力,這將極大地改善醫患關係,可以讓病人得到心靈上的安慰,對疾病的康復也大有益處。於是,如何把病人治療好、服務好,就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謝明均院長認為,開展此次培訓,就是要讓我市以及周邊地區的醫務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汲取到先進的醫學人文知識與人文理念,並能將專家們的培訓內容和寶貴經驗運用到實際醫療工作中去,最終目的是要通過人文素養的構建,提升全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宜賓和周邊地區的老百姓足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快捷、舒適的醫療衛生服務。

獲益良多 學員感嘆「醫者溫度」

豐富的課程安排以及專家們精彩的講解,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們受益匪淺,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既有理論指導性又有實際可操作性,對提高醫務工作者的人文素養有很大的幫助。

來自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的施燕飛感慨地對筆者說,聽了兩天的課,她感受非常深刻。「通過聽課,我懂得了什麼是好溝通、學會怎樣把話說好,就如同在醫患關係間加了一味潤滑劑。醫患是同一個戰壕的盟友,是面對疾病、戰勝疾病的命運共同體。這種良性的醫患關係對雙方都有利。同時,說話的藝術也真的很重要,良好的溝通不僅有助於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也利於團隊的協作。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各業務科室打交道,溝通協調工作,這樣的課程對我非常實用,對我的工作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我將把學到的知識細細咀嚼消化,融會貫通到我今後的工作中去。」

 參會嘉賓合影

凝聚人心 熔鑄醫院文化靈魂

「一個人生了病,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要關心的不僅是病,還要關心是什麼人生了這樣的病。」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黃薇向筆者坦言,過去,不少地方注重對醫生的技能培訓,忽視了對醫生人文素養方面的培訓。近年來,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不少醫院把提升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擺到了重要位置。而醫學哲學與人文專委會就是致力於推進醫生的人文素養的培訓。在臨床工作中融入人文醫學的理念和執業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醫生和患者的關係比以前更加融洽了,醫生會更多地從患者的立場著想,而一些患者也慢慢變得理解醫生的工作和付出,這不僅利於提升醫務人員的溝通、服務能力,更好地服務患者,對增強整個醫療團隊的凝聚力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像這樣對醫務人員人文素養培訓的專題班,宜賓從2012年開始至今,已經舉辦了四屆。她希望通過這樣的培訓,讓廣大醫務人員真正把對病人的關心關愛融入到工作的骨子裡去,從而把醫療服務工作做得更好。

據了解,近年來,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高度重視人文知識的宣教工作,以及對醫務人員人文素養的培養。該院副院長黃薇在四川省醫學哲學與人文專委會中任常委、宜賓市主委,不僅每年要組織學術和培訓活動,同時還牽頭為提升醫護人員的人文素養、構建醫院的人文氛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以文化建設為主題,進行了三年的系列創建活動,帶動了該醫院的服務能力、美譽度的提升,促進了醫院事業的發展。

今年,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被四川省醫學哲學與人文專委會評為2018年「人文醫院」創建先進單位;由黃薇副院長撰寫的論文《某三甲醫院318例醫療投訴分析》還被四川省醫學會醫學哲學與人文專委會評為「優秀論文」。

近些年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乃至宜賓的醫學人文素養得到了不斷的積累沉澱,醫患關係正向著和諧的方向發展,社會認可度和患者滿意度逐年提高。良好的醫患關係推動了宜賓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也為老百姓帶來更好的醫療環境,更為醫生營造了良好的作業環境,充分調動了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正在為宜賓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揚鞭策馬、奮力作為。(宜賓市一醫院供圖)

 

相關焦點

  • 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原標題:構建更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 □本報記者閆一菲 「近幾年,醫療環境已經有了不少改善,尤其是2017年醫改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後,百姓看病成本有所降低,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緩解。」 尹梅委員認為,之前醫患關係緊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生和患者之間溝通不到位,她說:「曾經有被投訴醫生表示,他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因為不善於溝通,讓患者有了反感的情緒」。這位醫生後來求助於從事醫療人文教育的尹梅,並諮詢了如何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尹梅表示,近幾年,諮詢、學習如何正確、恰當的與患者溝通的醫生逐年增多,很多醫院也對醫生專門開設了這個課程,從而減少不少醫療糾紛和醫鬧事件。
  • 衛生部長:不收紅包不拿回扣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
    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要繼續弘揚救死扶傷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思想,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腳踏實地服務基層,滿腔熱情地服務群眾。二是要弘揚救死扶傷精神,深入開展「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活動。當前,全國衛生系統開展的「三好一滿意」活動,是新時期我國醫療衛生工作者弘揚救死扶傷精神的重要實踐。
  • 縮小認知差異,方便醫患關係
    一、促使醫療回歸公益性以縮小醫患雙方對醫患關係本質的認知差異:首先,政府應加大對公立醫院的經費投入力度,從而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從體制機制上逐步消除醫患之間在經濟利益上的對立和衝突。通過以上各方的共同努力,促使醫患雙方對於醫患關係的本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縮小認知的差異,為和諧醫患關係的構建提供有利條件。二、換位思考和增進相互理解以促使醫患雙方對醫患矛盾合理歸因:醫患雙方對於醫患矛盾責任主體歸因的不同,會影響雙方從自身角度出發,為改善醫患關係而做出努力的主動性,從而難以形成合力。
  •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
    普陀區人民醫院是一所有87年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加強人文管理、和諧管理,醫院2011年成立社工部,配備專業人員,積極連結社會資源,開展醫務社工服務,改善醫療服務水平。2016年設立「醫友之聲」管理委員會,開展「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的初探,整合醫院內外資源,積極構建良性互動下的和諧醫患關係,讓醫務人員和患者成為一個利益相關、情感相系的命運共同體。現在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 2018年自考醫學倫理學知識點: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醫學領域充滿著未知和變數,針對複雜的患者個體、醫務人員對疾病的認知和醫療技術的運用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即使在醫學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內外一致承認的疾病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症搶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包治白病。
  •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交大一附院評選「人文科室」
    技術與人文是醫學的兩翼,缺一不可。沒有技術,醫學沒有軀幹;沒有人文,醫學沒有靈魂。肝膽外科正是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員工士氣得到提振,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迸發,才促進科室在醫、教、研、人才建設等方面迅猛發展。肝膽人在未來的前行路上,將依舊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為建造和諧溫馨的人文科室而繼續奮鬥。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成功召開
    陽光訊(於蓮 記者 鄭亞雷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活動之新編 0013)於11月27日晚舉行,五位嘉賓在主講老師王明旭教授的組織和主持下,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50餘名臨床專業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人文課程。
  • 醫學人文能分別為醫患帶來什麼?神經外科醫生「用心」作答
    醫學人文能分別為醫患帶來什麼?神經外科醫生「用心」作答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06日 10:08 A-A+ 醫學人文精神在醫務工作者的教育、從業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此書的出版發行希望促進加深醫患之間的互相理解;同時通過專家、學者、媒體的深刻討論,促進敘事醫學工作在全國範圍內的進一步落實,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醫療從業環境、就醫環境貢獻力量。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用心:時代所需的大醫之道」。
  • 醫學心理學每日一練:醫患關係與醫患溝通
    醫患關係與醫患溝通的知識點相比於其他的知識點來說比較散,比較容易抓不住考點。因此中公吉林衛生人才網的老師在這裡給大家將涉及的重點內容進行了如下總結,方便大家更好地掌握,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三、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1.醫患關係的特點(1)明確的目的性;(2)職業性;
  • 醫患關係緊張之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
    醫患關係緊張不僅影響到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影響到和諧社會的構建,也嚴重幹擾了醫療單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醫療管理部門的工作量和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降低了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形象。重建和諧的醫患關係,維護正常的醫療服務秩序,維護醫患利益,成為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的一項嚴峻的課題。筆者就醫患關係緊張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粗淺地談談個人的一些見解。
  • 傳統儒學文化與醫患信任重構
    醫患信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醫療體系良性循環的先決條件,具有明顯的主體間性、相互性、構建性以及商洽性等特點。然而,近年來,我國醫患信任水平持續下滑,醫患信任似乎出現了空前危機,致使醫患關係緊張,醫患糾紛頻發,這使得醫患信任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並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 蔡建強|醫學與人文關係的幾點思考
    【引用本文】蔡建強.醫學與人文關係的幾點思考[J].中華外科雜誌,2018,56(4):316-317.蔡建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現在,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談論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人文精神到底是什麼?究竟怎麼做才符合人文關懷?大家莫衷一是。其實,人文並非新詞,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其來有自。"
  • 臨床人文精神考點總結
    2.醫學專業精神的三項基本原則及十項專業責任。 (二)醫患關係  1.醫患關係的性質。  2.患者的權利和義務。  3.醫生的權利和義務。  4.醫患溝通的基本原則、內容與方法。 (三)臨床倫理  1.臨床醫療的倫理原則及應用。  2.臨床試驗的倫理原則及應用。
  • 改進工作作風,增進醫患溝通
    本報文登12月9日訊 為進一步增進醫患溝通,保護醫患雙方合法權益,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近日,文登區婦幼保健院邀請威海市衛生健康委特聘專家顏世民進行專題講座,對全體職工進行改進工作作風、增進醫患溝通培訓。
  •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手術臺」上的醫患關係
    此外,百姓對醫學缺乏了解,認為醫院就能包治百病,卻忘記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正常規律;而醫護人員人文知識的欠缺和醫患溝通的不足,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缺乏信任都是導致問題的原因     人民網評論:探索醫患矛盾、醫患關係,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這就是在法治的框架、普通人的範圍內。然而,這種殺醫暴力事件,從一開始就背離了這個基本前提。因為這是赤裸裸的犯罪。
  • 醫學與人文——記西安醫學院實踐教學處曾靜精彩培訓
    2020年12月17日晚,雖是寒夜,西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三樓會議室卻人氣滿滿,西安醫學院實踐教學處教學科科長曾靜來到我院,為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及口腔醫學專業
  • 一封感謝信,書寫和諧醫患關係
    近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收到患者王德芳同志寄來的感謝信,在信中,王德芳同志不僅表達了對千佛山醫院醫務人員在他住院期間給予精心治療護理的感激和讚揚之情,更感謝省衛生健康委培養了醫術好、素質高的醫務人員。小小感謝信,濃濃醫患情。
  • 抓住機會,把醫患間的大愛傳遞下去
    醫患矛盾的發生,折射出醫患之間的信任關係仍待改善。要通過進一步深化醫改,增強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加強對醫生的勞動權益保障,讓醫療資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配置,促進社會公平和醫患和諧。 公立醫療機構回歸公益性是根本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嶽告訴半月談記者,醫患關係時常陷入泥沼,主要是因為互相的信任基礎脆弱,容易發生認識上的偏差,導致糾紛。這次疫情,是醫務人員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的集中展現,也讓不少人更清晰地認識了醫療行為的本質。
  • 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新型醫患關係的建立
    為抗擊疫情,醫患間互相理解,彼此信任,有人說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患關係恢復到了20年前。廣大老百姓看到了醫護人員盡心盡力、奮不顧身,甚至犧牲生命搶救患者的精神。更多人民群眾看清了醫護人員是生命和健康的守衛者,是最忠誠也是最重要的朋友,我們更強烈感受到醫患關係的和諧。正因為如此,當前我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重大的成績,新冠肺炎的防控方案已經傳遞到全世界,醫患之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理解前所未有。
  • 學會傾聽、溝通 上海健康醫學院將培養醫學生醫患共情能力納入教學...
    將傾聽、溝通、分享、反思及文學寫作能力循序漸進地融入到醫學生的職業精神教育,培養醫學生職業擔當和關愛病人的精神、敬畏生命和理解疾苦的態度、善於溝通和醫患共情的能力。在上海健康醫學院近期舉辦的一場「敘事醫學發展與實踐」論壇上,以「醫學責任 敘事賦能」為主題,探討敘事醫學與醫學人文教育之間的關係。這是學校成立五周年暨辦學七十周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來自全國各地78所醫學院校及師生550人通過在線收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