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

2020-12-14 澎湃新聞

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

2020-12-10 1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恭賀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

護理部《後疫情時期醫務人員職業倦怠問題分析與對策》、《後疫情時代敘事醫學為醫務人員提供的智慧反思》分別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2020年年會徵文二等獎、三等獎!

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

普陀區人民醫院是一所有87年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加強人文管理、和諧管理,醫院2011年成立社工部,配備專業人員,積極連結社會資源,開展醫務社工服務,改善醫療服務水平。2016年設立「醫友之聲」管理委員會,開展「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的初探,整合醫院內外資源,積極構建良性互動下的和諧醫患關係,讓醫務人員和患者成為一個利益相關、情感相系的命運共同體。

現在

打造有「溫度」的醫院

打造情感相系的「醫患共同體」

通過向社會公開招募遴選,成立由記者、社區幹部、企事業單位、市民等代表組成的「醫友之聲」管理委員會,搭建醫患互動平臺,定期走進醫院、走進病房開展形式多樣的醫患互動活動,加強醫患溝通交流,構建和諧醫患關係。舉辦「道德講堂」42期、「名家課堂」等,加強醫德教育,厚植醫學人文,並運用敘事醫學方法記錄整理成文,彙編出版《天使心路》、《引航》、《牽手》、《力量》(一、二、三)、《戰役之歌》等,醫護人員書寫敘事醫學論文十餘篇。

打造醫防融合的「健康共同體」

醫院與社區共建單位,包括東部醫聯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等深度合作,開展「四季之約--健康科普送萬家」、醫校融合發展、健康樓宇建設等,醫務人員「走出醫院,走入百姓」,通過大型義診、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聽·健康說」科普、傾聽患者心聲等活動,創新健康服務模式、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已開展萬餘次活動,受益人群逾百萬。

打造互幫互助的「慈善共同體」

醫院從幫助患者解決就醫經濟困難的角度出發,成立「於井子博愛慈善專項基金」,整合紅十字會、愛心企業等資源,設立「同心助困•溫暖行動」等10個項目,籌措善款1213249.5餘萬元,已幫助25名患者重新恢復健康。

將來

探索醫患「幸福」之路

打造醫學倫理學教育陣地

醫學倫理學素養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必備品質。醫院秉承「人民醫院為人民,醫患共建共治共享」 的理念,通過加強醫學倫理學會實踐基地建設,加強醫患互動,開展「名家課堂」、「道德講堂」等,有重點、分層次地推進醫學倫理學教育。

開展平行病例病房試點

社工部、護理部、心內科、婦產科多部門聯合,豐富實踐基地內容,積極開展平行病例病房試點,醫生、護士進行敘事醫學實踐,書寫平行病例。

探索敘事醫學科研與教育工作

聘請院外醫學倫理學專家,培養醫院敘事醫學骨幹團隊,積極開展敘事醫學方面的科研探索,同時對同濟大學、青島大學等醫學院校的見習生、實習生及全科規培學員進行敘事醫學培訓,開展敘事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等,不斷提升敘事醫學實踐的專業水平。

原標題:《喜報:醫院「敘事醫學·醫患共同體實踐基地」榮獲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敘事醫學,打造醫學倫理實踐新陣地
    近年來,嘉定區中心醫院為將醫學人文關懷落實到日常醫療活動中,積極推進敘事醫學在臨床中的實踐,通過邀請專家培訓、薦書閱讀、開展敘事倫理查房、舉辦「醫聲醫述」敘事醫學平行病歷徵文活動等,將敘事醫學的理念植入於臨床醫護人員心中。
  • ...倫理實踐基地:打造有「溫度」的醫生 書寫有「情感」的病歷
    12月9日,「後疫情時代衛生健康政策和倫理選擇」學術研討會暨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2020年年會召開,市六醫院「敘事匯」倫理實踐基地入選上海市醫學倫理協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未來,市六醫院繼續致力於將敘事醫學應用到臨床診療服務中,依託六院「敘事匯」倫理實踐基地的成立,促進敘事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發揮敘事醫學的治癒力,為構建和諧醫患命運共同體、為全面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努力和貢獻。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成功召開
    陽光訊(於蓮 記者 鄭亞雷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中國抗疫精神暨醫學人文課程思政建設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提升」系列活動之新編 0013)於11月27日晚舉行,五位嘉賓在主講老師王明旭教授的組織和主持下,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250餘名臨床專業研究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醫學人文課程。
  •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
    弘揚醫學人文精神 構建和諧醫患關係--基層醫院醫患溝通技巧與人文素養培訓班在宜賓市一醫院開班 來源:四川新聞網 更新時間:2018-11-04 10:04
  • 新書| 《身體、敘事與主體性:醫學人類學論集》
    七篇論文有兩篇與大學生的身體體驗和實踐有關,兩篇與生育有關,一篇探討圍繞香菸所產生的話語與身體體驗,一篇涉及醫患糾紛處理中的敘事,另有一篇涉及精神疾病患者社區康復所面臨的困境。在我國,不僅一般公眾對月經諱莫如深,人文社會學界對月經的關注更是寥寥無幾。
  • 敘事醫學:講故事也能治病嗎?
    卡倫對此感到,「只靠科學性醫學是無法幫助患者與失去健康作鬥爭並找到疾病和死亡的意義的。」而患者講述、醫生傾聽等敘事技巧可以拉近兩者的心理距離,只有醫生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了患者的經歷,醫療照護才能在謙卑、信任和尊重中進行。卡倫用「敘事醫學」一詞來表示一種具有敘事能力的醫學實踐,將其定義為「能夠吸收、解釋並被疾病的故事所感動的能力」。
  • ...與醫學實踐高峰論壇暨山東省醫學倫理學學會2019學術年會成功召開
    齊魯網訊 5月18日-19日,國際健康倫理、衛生法學與醫學實踐高峰論壇暨山東省醫學倫理學學會2019學術年會在濟南召開。隨後,山東省醫學倫理學學會成立20周年慶典活動暨國際健康倫理、衛生法學與醫學實踐高峰論壇正式啟動,大家通過觀看視頻重溫了山東省醫學倫理學學會20年的風雨歷程。20年來,學會多次開展醫學倫理學宣講,讓醫學倫理在醫療衛生工作中、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使廣大基層醫療機構積極主動地關注醫學倫理學問題。
  • ...打開醫學的溫度,上海六院教師節邀醫護「說出你的醫學人文故事」
    今天(9月10日)是在第36個教師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舉行「敘事匯」敘事醫學徵文展示活動請醫護人員講述醫學故事,感受醫學的溫度,共度教師節。 「《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篇》中有言,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 醫學人文能分別為醫患帶來什麼?神經外科醫生「用心」作答
    醫學人文精神在醫務工作者的教育、從業過程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此書的出版發行希望促進加深醫患之間的互相理解;同時通過專家、學者、媒體的深刻討論,促進敘事醫學工作在全國範圍內的進一步落實,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醫療從業環境、就醫環境貢獻力量。  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用心:時代所需的大醫之道」。
  • 學習醫學倫理 涵養仁術善心
    醫學倫理的內涵醫學倫理學作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倫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指運用一般倫理學原則解決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發展過程中的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的交叉學科,通過運用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醫學領域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道德問題的一門學問。
  • ...醫院選送論文在 「後疫情時代衛生健康政策和倫理選擇」學術...
    【同濟•新聞】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選送論文在 「後疫情時代衛生健康政策和倫理選擇」學術研討會暨上海… 2020-12-17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消逝的禮讚》:以敘事展現醫學的溫度和努力
    作為《敘事醫學》課程的教學參考書,書中收錄74篇有關「醫學生經歷的死亡」的反思性主題作品,他們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專業碩士研究生、選修《敘事醫學》課程的研究生、護理學專業本科生等(鑑於倫理原則,文中涉及的人物信息有所改編)。
  • 湖南省醫學倫理中心成立並掛靠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本網訊(通訊員 劉星 王潔)12月16日,湖南省醫學倫理中心成立並掛靠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黨委書記張欣擔任中心主任。同期,由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醫學人文研究中心承辦的「湖南省衛健委2020年醫學倫理與管理培訓會議」在長沙舉行。
  • 喜報!普陀區榮獲2020年度上海市全科質控第一名
    喜報!普陀區榮獲2020年度上海市全科質控第一名 2020-12-18 2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問吧精選|協和醫學院博士張迪:為何需要醫學倫理?
    [編者按]:醫學倫理、人文關懷和公共衛生政策,關乎我們的健康體驗、生命安全乃至對死生大事的理解體悟。張迪,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曾參與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倫理問題研究、人與動物混合機體的哲學和倫理學研究、公民逝世後人體器官捐贈倫理問題研究、人體器官分配的倫理學研究等項目。現任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新興技術和衛生政策的倫理學研究。近日,張迪做客澎湃問吧,與網友分享有關醫學倫理、醫改舉措、醫患關係、安樂死等話題的思考,以下為部分精選問答。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在CPA年會上公布精神醫學倫理審查學術標準
    陸林院士首先回顧了精神醫學倫理發展的歷程,從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PA)發布的《夏威夷宣言》和《馬德裡宣言》-規範了精神科醫生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的行為,到2013年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強調了精神障礙患者的自主權,強調了保障精神障礙受試者權益對精神醫學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 美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及啟示
    20世紀80年代,受新的醫學模式思潮及美國醫學院聯合會醫生總體職業教學委員會報告影響[14],不少醫學院校著手修訂本校的課程計劃,一個重點是重視醫療實踐中的醫患關係,向學生傳授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技巧和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1985年,哈佛醫學院開發了新途徑課程計劃,開設病人-醫生課程,實施以病人定向的課程安排[15]。
  • 醫學倫理學(雙色)
    本書共分十三章,分別圍繞著醫學倫理學的概述、發展歷史、基本理論、基本原則、規範體系,臨床醫療、護理實踐活動中的人際關係的倫理原則、倫理要求和醫學科研倫理,以及當前醫學倫理學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和論述。
  • 喜報I 濟南明湖中學榮獲山東省「多元協同育人共同體」實踐基地稱號
    喜 報濟南明湖中學榮獲山東省「多元協同育人共同體」實踐基地稱號近日,由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多元協同育人共同體」實踐基地評選活動落下帷幕經過多輪評比,最終,濟南明湖中學作為濟南市唯一一所中學代表被評為山東省「多元協同育人共同體」實踐基地。
  • 揭秘醫學倫理學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它是運用一般倫理學的觀點、原理和方法研究醫學實踐和醫學發展中的道德關係、醫學行為準則和規範,從屬於應用倫理學。醫學倫理學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徵:第一,理論性。醫學倫理學作為醫德的學科形態,它不僅僅指明醫務人員應當如何,而且還給這種應當以理論上的說明,論證醫德規範體系,科學地闡明醫德的客觀必然性和發展規律性。第二,規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