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上榜

2020-12-20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馬麗)「2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聲吶擁有驚人的殺傷力」「引力波輻射真會傷人」等8項「科學流言」上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1.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

流言:春運期間,一則關於充電寶的流言讓很多人擔心,傳言稱「充電寶超過2萬毫安不得上飛機,甚至要被機場沒收。」這是真的嗎?

真相:

國家民航局規定,乘坐飛機僅可攜帶額定能量在160瓦特小時(Wh)以內的充電寶,屬於「三無」產品的充電寶一律禁止攜帶,並且嚴令禁止託運充電寶。所以,正規廠家生產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但只能隨身攜帶,不能託運,而且每名旅客最多只能帶兩個。這一規定主要是根據充電寶的產品特性,因為充電寶最關鍵的零部件就是儲存電能的電芯,主要構成為鋰電池聚合物。國家標準規定,合格的充電寶在加速度衝擊、重物衝擊、跌落、擠壓等實驗中應不起火、不爆炸。但是考慮到鋰電池在高空環境下遇熱很容易引起自燃,所以不宜將充電寶直接放入行李中託運,避免受到擠壓衝撞引發自燃,嚴重威脅飛行安全。

(註:額定能量=標稱容量×標稱電壓,如果充電寶容量標記為毫安(mAh),可將該數值除以1000得到安培小時(Ah)。例如:某充電寶標稱電壓為3.7V,標稱容量為7600mAh,額定能量為:7600mAh/1000×3.7V≈29Wh,符合國家規定。)

2.小孩戴大人口罩也能防霧霾?

流言:霧霾天氣最簡單的防護手段就是戴口罩,但低年齡段的孩子很難選購到合適的口罩,所以不少家長就讓孩子佩戴成人款口罩,自認為起到了防霾效果,這樣真的有用嗎?

真相:

目前市面上的兒童口罩多數不具備防霾功能,即使外出佩戴也很難起到防霾效果,即便給低年齡段兒童戴上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實際佩戴效果並不理想。防護口罩的過濾性能與佩戴方式密切相關,成人的防護口罩並不是為兒童使用專門設計生產的,某些性能指標(如呼吸阻力)是根據健康成年人的承受能力設定的,同時需要使用者在佩戴防護口罩感覺身體不適時,能獨自判斷是否需要停止使用。如果家長為了防霾,盲目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佩戴大人的防護口罩,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或窒息。而且,防護的有效性取決於使用者能在汙染物暴露的環境中持續佩戴。兒童因為天性使然,很難保證口罩與臉部長時間緊密貼合,這樣防霾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空氣狀況較差的情況下,兒童應該減少外出,儘量待在室內,並可考慮在室內採取空氣淨化措施。如果必須給兒童使用防護口罩,家長或監護人應試戴並幫助兒童正確佩戴、摘除口罩,並密切關注兒童使用防護口罩的全過程。

3.聲吶擁有驚人的殺傷力?

流言:自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以來,星爺的電影《美人魚》便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話題熱潮,大小熒幕、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紛紛被刷屏,大有霸屏之勢。其中有一個橋段,一個日本女人用一條小魚做測驗。魚兒在聲吶的震動下,瞬間器官破裂,分崩離析,那場面怎一個血腥了得。那麼問題來了,這聲吶真的那麼厲害?

真相:

聲吶最初是指軍事上用於探測以潛艇為主的水中目標的主動或被動探測聲吶,目前大家把水中的各類利用聲波的設備都稱為聲吶。聲吶的工作頻率一般從百赫茲到十幾兆赫茲,包括聲波和超聲波,但不包括次聲波。超聲波聲吶投放於海洋,起到檢測作用,殺傷力並不大。電影中的聲吶,是超大功率的次聲波聲吶,其威力達到武器級別。某些頻率的次聲波和人體器官固有頻率相近,會產生共振,導致器官變形、移位、甚至破裂,危險時可致人死亡。但目前現實中還不存在次聲波武器,原因是很難產生高能量的次聲波,而且軍事效果又很差。

有人擔心聲吶會影響一些靠聲波辨別方向的海洋生物,從理論上分析,高強度的聲波確實會損傷生物的聽覺器官。因此現代的高功率低頻聲吶都有一個防止傷害海洋生物(主要是鯨類)的設計,就是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先用較小功率發射,生物在感覺到不適的時候就會遠離,然後再高功率發射的時候就不會傷害海洋生物。

4.有裂紋砂鍋傷肝臟?

流言:在天氣寒冷的冬季,砂鍋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砂鍋盛上熱氣騰騰的飯菜,讓人很有食慾。但近日有消息指出,一旦砂鍋出現裂縫,卻極有可能讓重金屬有機可乘,重金屬進入人體積累到一定的量後,將對人體尤其是肝臟的健康造成不可小覷的傷害。但砂鍋並不是金屬廚具,重金屬又從哪裡來呢?

真相:

砂鍋的材料是泥土,而土壤含有某些金屬類物質。砂鍋的表層有一層釉質塗層,當砂鍋出現裂紋的時候,裡面的重金屬就有可能析出。塗層脫落之後,砂鍋裡面的材質就會直接暴露。其中的重金屬如果脫落或者溶解在食物裡面,就可能隨著食物從口中進入體內。因此砂鍋用得越久,這樣的問題發生的機率就越大。

雖然國家對砂鍋內的重金屬含量是有規定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在製作砂鍋時並沒有嚴格控制重金屬的含量。重金屬鉛和鉻,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對肝臟產生損傷,長年累月地蓄積下來就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

5.綠色背景能保護視力?

流言:一直都有這樣的傳言,「把電腦或手機的背景色設置成綠色可以保護眼睛」,但是近日又有綠色光傷害眼睛的流言。電腦背景色還要不要換?這讓很多人糾結了。

真相:

目前還沒有綠色能夠保護眼睛或損害視力的研究結論。之所以我們看看遠處的花草樹木會覺得眼睛很舒服,這主要是因為在長期注視近處時睫狀肌是持續收縮的,遠眺可以緩解它的緊張狀態,和看的什麼顏色、什麼物體並沒有什麼關係。雖然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綠色能使人舒緩鎮定,但對眼球本身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至於綠色光波長較短、損害視力的說法,也缺乏科學依據。電腦屏幕的光涵蓋紅、綠、藍多種不同波長的光線,研究表明,在達到一定時長、一定強度的藍紫光照射下,視網膜會受到損傷。綠光雖然波長與藍光相近,但並沒有研究表明綠光比波長更長的紅光、黃光對視網膜損傷更大。專家建議大家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離開屏幕,起身放鬆一下,眨眨眼睛、看看遠處,儘量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6.高輻射宇宙射線來襲?

流言:近日,微信朋友圈廣為轉發的一則消息稱,今晚12:30——凌晨3:30,極度危險的、高輻射的宇宙射線將會貼近地球而通過。所以,請關掉你的手機,不要讓手機靠近身體,否則可能會造成傷亡或損壞。還提醒公眾「請在谷歌查詢NASA和BBC新聞」。

真相:

一查便知,NASA和BBC並沒有發布過這條預警信息。宇宙射線是來自外太空的帶電高能次原子粒子。這些粒子大部分會受到地球大氣層與地磁場的阻隔,人類正是靠著這兩大保護傘在太陽風與宇宙線的作用下得以生存至今。宇宙射線增強是司空見慣的事件,會對手機通信產生一點影響,但絕不會通過通信設備直接對人體產生危害,公眾沒有必要恐慌。

7.引力波輻射真會傷人嗎?

流言:引力波的探測發現成為2016年初最火爆的話題。一些商人卻以此為商機,出售防「引力波」輻射的衣服、面膜、水果等,價格不菲。有的商品簡介上甚至寫著,「引力波是輻射的一種,而且輻射非常強」。

真相: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就像玻璃杯裡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一樣。我們經常聽到的紅外線、眼睛能看到的可見光、醫院拍片子用的x射線以及駭人聽聞的核輻射,統統都是輻射。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和x射線。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於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比電磁波都要弱太多,根本談不上什麼加緊防護。所謂的「防引力波」商品也只是商家的炒作而已。

8.又說美國人不吃轉基因?

流言:近日,一篇名為《崔永元贏了:美國正式宣布轉基因有毒·為了家人·仔細看看你吃》的文章流傳開來,美國人民「再一次」不吃轉基因了。

真相:

其實美國轉基因技術的專利最多,而且轉基因食品不需要標註是否為轉基因,所以只要種植者不說,沒人知道吃的是什麼。美國駐華大使館曾說過,超過20年來,轉基因作物在美國被廣泛而安全地消費。在一個典型的美國雜貨店裡,大約三分之二的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大部分在美國種植的轉基因作物都用於國內消費。以2015年11月剛剛獲批的轉基因三文魚為例,它是由常見三文魚品種「大西洋鮭」通過轉入來自體型較大的「大鱗大麻哈魚」且含有「美洲綿䲁」抗凍蛋白啟動子的生長素基因而得到的。這種轉基因三文魚的生長速度是普通三文魚的2-3倍,同時能提高料肉比,從而提高產量、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通過漫長嚴格的科學評估,FDA最終認定這種三文魚與非轉基因三文魚在食用安全性和營養方面無區別,它的養殖也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影響。

相比之下,中國的轉基因專利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管理也更為嚴格。我國新《食品安全法》裡明確規定:「轉基因食品需要按照規定進行顯著標識,未按規定情節嚴重的,將被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所以,在對待轉基因的問題上,不要動不動就拿美國人說事了。

(以上內容選自北京晚報、《科技生活》周刊、《財經》、蝌蚪五線譜、食今不昧微信公眾號等媒體。) 

(責編:馬麗、趙竹青)

相關焦點

  • 消費- 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充電寶多少毫安不能帶上飛機
    充電寶對於人們離不開手機的生活來說,無疑是所有手機的必配,出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手機會沒有電了,但是如果是要坐飛機,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聽聞已經有規定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了,那麼充電寶多少毫安不能帶上飛機呢?
  • 2月「科學」流言榜4條上榜:房間放洋蔥不能防流感
    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為您揭開4條流言的真相  打開蒸鍋蓋兒是多此一舉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的每月「科學」流言榜昨日發布2月榜單,共4條流言上榜。
  • 飛機上可以帶幾個充電寶?什麼樣的充電寶禁止帶上飛機
    現在的電子產品往往都是很費電的,尤其是手機之類的電量非常的不耐用,因此我們出行的時候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帶上充電寶,以防萬一。但是有朋友在乘坐飛機的時候應該都有疑問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什麼樣的充電寶不能帶上飛機呢?
  • 大容量充電寶不能上飛機?
    毫安只是電池容量,充電寶能否上飛機不能以此為標準。記者通過計算發現,常見充電寶基本在手提行李登機的允許範圍內。   「友情提示」受追捧   專門發布航班信息的「@飛常準」近日發布了一條關於「充電寶」的提示:「注意啦!充電寶超過2萬毫安不得上飛機。」
  • 什麼充電寶可以隨身帶上飛機?飛機上允許帶的充電寶分享
    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還是蠻多的,一般10000毫安左右的充電寶都是可以帶上飛機的,但是還是要看它們的安全性能。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安全係數較高的品牌趴,都是可以帶上飛機的!
  • 大容量充電寶不能上飛機? 大部分充電寶可登機
    大容量充電寶不能上飛機?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諮詢了首都機場安保公司負責人得知,充電寶託運或手提登機時,執行民航總局關於攜帶鋰電池的相關規定,這個規定是根據額定能量值(瓦特小時)對電池進行區分的。毫安只是電池容量,充電寶能否上飛機不能以此為標準。北青報記者通過計算發現,常見充電寶基本在手提行李登機的允許範圍內。
  • 充電寶不能上飛機? 民航局:超160Wh充電寶嚴禁攜帶
    本報訊記者胡驊報導: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充電寶作為移動電源成為不少人的隨身必備品。近段時間,網傳大容量的充電寶不允許帶上飛機,對於這一說法,相關人士稱,攜帶充電寶上飛機確實有容量規定,超過160Wh的嚴禁攜帶。  「我之前聽是聽說充電寶不能託運,沒聽說過還有容量規定。」
  • 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嗎,Zendure給你正確答案
    外出辦公除了行李箱,手機和充電寶也是極為重要的,既想要外觀得體又要求充電寶性能強大的話,Zendure移動電源非常適合你,行李箱的外形特別適合旅遊出行在外,和你真正的行李箱顯得相得益彰。那麼有人問了,這種外形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作為一個專門為旅行而設計的充電寶,它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內民航要求充電寶的額定能量不能超過100wh,而Zendure的移動電源均滿足這個安全指標。
  • 充電寶沒有標識 長得再可愛也不能上飛機
    「可愛」的充電寶。成珊珊圖長城網8月12日訊(記者郭洪傑 通訊員張雷)「這個充電寶長得這麼可愛,不能上飛機嗎?」近日,石家莊機場一名旅客向安檢員發起了「靈魂拷問」。8月7日,石家莊機場安檢員在通道內執行引導檢查工作時,詢問一名女性旅客是否攜帶充電寶,該旅客隨即從包內取出2個非常可愛的卡通玩具,聲稱均為充電寶。經過安檢員手工查驗和過機檢查,這2個充電寶均沒有標註額定容量,也無其他有效標識,根據規定不能帶上飛機。旅客當即表示,我的「充電寶」這麼可愛,為什麼不能帶上飛機?
  • 過年回家帶什麼牌子充電寶好,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品牌
    回家路上很多人會帶上一個充電寶備用,那麼問題來了「哪個牌子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呢」?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些可以帶上飛機的充電寶品牌!  1、Nank南卡無線充電寶POW2  在充電寶品質和外觀方面,Nank南卡無線充電寶更是從選材、切割、定型、研磨等一路經過30多道工序,打造獨一無二的輕薄小巧精品機身。Nank南卡無線充電寶POW 採用超薄鋰聚合物電芯10000mAh實標電量,充電寶採用三重散熱設計,不管有線還是無線,都不發燙,並且支持10W無線快充和18W的PD快充,一直受到數碼圈和網紅界的追捧!
  • 充電寶自燃導致飛機返航,這些東西不能上飛機!(後附最全登機指南)
    9月4日,南京飛廈門的飛機起飛後,因一名旅客攜帶的充電寶起火冒煙並觸發煙霧警告,乘務組按程序處置將火撲滅,飛機返航,並正常落地南京祿口機場。在中國民用航空局今年7月發布的《關於加強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旅客攜帶鋰電池乘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到,短途運輸旅客乘機攜帶的手機、充電寶、電腦、相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中均含有鋰電池,在飛行過程遇到碰撞、擠壓、高溫等情況時極易發生因鋰電池內部短路導致的冒煙、起火。
  • 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嗎?
    充電寶的主要功能是給我的電子產品續航電力時間的功能。現階段的電子產品例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多功能數碼產品等,在續航電力方面目前還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使用需求,經常出現電力不足的尷尬局面。目前我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飛機、火車、汽車、輪船為主,但是在飛機使用充電寶(移動電源)是有具體規定的。
  • 飛機上充電寶自燃,坐飛機,還能不能攜帶充電寶?
    旅遊隨筆(文/在水一方)近日,東航MU2809航班上,客艙突然出現明火,據後來調查,起火原因系旅客的充電寶自燃引起,索性未引起人員傷亡!一:可以攜帶,但有要求一般情況下,乘坐國內的航班,是可以攜帶充電寶,手機,筆記本電腦之類的電子設備的,但是,有一定的要求。1.
  • 不是所有的充電寶都能跟你上飛機
    出門旅行帶上充電寶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不過,以後帶充電寶上飛機前,你可要多留個心。最近,國家民航局接連發布了關於航空運輸安全的相關通知,對航空運輸倉儲、收運和安全檢查等多方面提出要求,並重申打火機火柴禁上飛機、嚴禁攜帶標識不清的充電寶等規定。 超規充電寶不能登機託運 國家民航總局本月14日發布了一則公告,公告再次重申禁止乘客攜帶打火機和火柴乘坐飛機,無論放在手提行李還是託運行李中都不行。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上榜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8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喝牛奶會引發纖維腺瘤等流言上榜。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
  • 手機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普遍不是很好,很多朋友外出時都喜歡帶上一個充電寶。那麼當我們乘坐飛機的時候是否可以攜帶充電寶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充電寶上飛機的一些規定。
  • 中國遊客帶充電寶登機後爆炸,飛機上到底什麼不能帶,你知道嗎?
    1月3日,由中國飛往汶萊的汶萊航空B636航班發生險情,在飛行途中,一名香港遊客攜帶的充電寶突然爆炸起火,短短時間內,機艙內布滿煙霧,附近乘客紛紛起身躲避,隨後兩名空姐拿來滅火器,迅速撲滅火情。幸好由於空乘人員處理得當,飛機上並無人員受傷和直接損失,飛機也按照原計劃準時的降落在汶萊。事情發生以後,不少網友紛紛在網上表示:為什麼這種事情總是出現在中國人身上?這也許和我們的知識漏洞有關,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坐飛機出行,因此不太清楚飛機上到底什麼應該帶什麼不應該帶。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什麼東西乘坐飛機是不能帶的。
  • 你的充電寶能否上飛機? 一分鐘就讓你明白!
    三、嚴禁攜帶標識不清的充電寶。四、嚴禁在飛行過程中使用充電寶。五、嚴禁非個人自用目的攜帶充電寶。  對於違反上述規定者,公安機關將根據情節,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同時,這一規定也適用於航班機組人員。也就是說,充電寶只要符合一定的標準就可以跟著乘客上飛機,但是不能託運。另外如果是幫別人帶(購買)的一個充電寶,或者多個充電寶,也不能上飛機。
  • 南航一航班充電寶冒煙現明火!充電寶到底該如何上飛機?
    齊魯網濟南2月26日訊據中國南方航空官方微博通報,2月25日中午12點,計劃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抵達上海虹橋機場的CZ3539航班,在登機過程中,一名已登機旅客所攜行李在行李架內冒煙並出現明火,機組配合消防和公安部門及時進行處置,未造成進一步損害。
  • 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卻不能託運:終於知道原因了
    為什麼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卻不能託運?6月19日消息,聯想官方解釋,這是鋰電池的鍋。因為鋰電池在受擠壓、高溫或者低溫等極端情況下容易引發危險,而且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氣壓變化大,如果遇上顛簸、行李相互碰撞,而行李艙恰好無人把守,一旦著火危害可以說是毀滅級的。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充電寶都能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