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夏涵。
今天這篇文章,接著來講 「 如何巧用日語50音圖的順序,來快速掌握和記憶日語動詞活用變形規律 」 這個話題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日語二類動詞和三類動詞,該如何巧妙地記憶它們的活用變形規律。
如果你已經看了上一篇文章 一類動詞| 如何巧用日語50音圖的順序來記憶日語動詞變形規律?呢,那你也許,對於我所講的方法,已經略知一二了。
我們還是先來鞏固一下日語50音圖的順序和讀法訓練吧。這裡的重點在於 「 順序 」 這兩個字。
按 「 段 」 讀
「あ」段:あ か さ た な は ま や ら わ
「い」段:い き し ち に ひ み い り い
「う」段:う く す つ ぬ ふ む ゆ る う
「え」段:え け せ て ね へ め え れ え
「お」段:お こ そ と の ほ も よ ろ を
「 同行錯段」 著讀
「あ」行:あいうえ えおあお
「か」行:かきくけ けこかこ
「さ」行:さしすせ せそさそ
「た」行:たちつて てとたと
「な」行:なにぬね ねのなの
「は」行:はひふへ へほはほ
「ま」行:まみむめ めもまも
「や」行:やいゆえ えよやよ
「ら」行:らりるれ れろらろ
「わ」行:わいうえ えをわを
「滾動」 著讀
「あ」行:
あいうえお
いうえおあ
うえおあい
えおあいう
おあいうえ
あいうえお
「か」行:
かきくけこ
きくけこか
くけこかき
けこかきく
こかきくけ
かきくけこ
「さ」行:
さしすせそ
しすせそさ
すせそさし
せそさしす
そさしすせ
さしすせそ
省略
當然,50音圖還有濁音,拗音等,但是拗音不參與活用變形,濁音裡最主要的是「が・ば」這兩行,所以,我就直接把它們列出來,不在音頻中示範了。
「が」行:が ぎ ぐ げ ご
「ざ」行:ざ じ ず ぜ ぞ
「だ」行:だ ぢ づ で ど
「ば」行:ば び ぶ べ ぼ
「ぱ」行:ぱ ぴ ぷ ぺ ぽ
上面這三種讀法訓練以及50音圖的順序,跟我們最經常見到那種是不一樣。如果你可以把假名熟練到這種程度,無論從哪一行,哪一段,抑或是怎麼打亂它的順序,你都可以輕易的變換的話,那麼下面我要分享的動詞活用變形。
在日本國內的學校文法中,二類動詞被叫做「上一段・下一段活用動詞」。
為什麼日本人要這麼叫呢?
原因非常簡單,你看了下面的這張圖,你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無需特殊記憶。
在學習和記憶二類動詞的時候,我想很多人對於記憶那些 特殊的二類動詞 都特別地苦惱,老師也說,就把它們當作例外,見一個記一個,可是,如果從日本國內學校文法的角度,來看待這些 所謂的特殊的二類動詞 的話,它們一點也不特殊,反而是非常有規律。
比如,如上圖所示,辭書形以 「 iru 」 結尾的動詞,絕大多數是「上一段活用動詞」。因為,當我們豎著寫假名的時候,「い」正好在「う」的上面,所以,日語國內的學校文法,把這類動詞叫做「上一段活用動詞」。上圖中的這類動詞的例子,也全是「い」段上的假名「いきしちに ひみいりい ぎじぢび」+「る」組成。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按 「 段 」 背誦50音圖的好處,它可以讓我們輕鬆的識別動詞的類型。
像「見る」「著る」被看作是特殊的二類動詞,但是如果從「上一段活用動詞」的角度來看,它一點也不特殊,非常符合「上一段活用動詞」的特點。
相對應的,我們再來看一下「下一段活用動詞」。辭書形以 「 eru 」 結尾的動詞,絕大多數是「下一段活用動詞」。因為,「え」在「う」的下面,所以,日語國內的學校文法,把這類動詞叫做「下一段活用動詞」。比如,上圖中的這類動詞的例子,全是「え」段上的假名「えけせてね へめえれえ げぜでべ」+「る」組成。
被看作是特殊的二類動詞的「出る」「寢る」就非常符合「下一段活用動詞」的規律,這樣這些所謂的特殊動詞,其實並不需要特殊記憶。
但是,倒也不是,完全沒有例外,比如「帰る」這個詞,就非常符合「下一段活用動詞」的發音規律,但是它卻是一個一類動詞,也就是日本國內學校文法的「五段活用動詞」。另一個跟它假名一樣的詞「変える」卻是地地道道的「下一段活用動詞」。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詞的發音是不一樣的。「帰る」是頭高形的發音,而「変える」則是一個平板形的發音。
如下圖所示:
知道了如何區分「上一段・下一段活用動詞」之後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類動詞的活用變形。它跟「五段活用動詞」比起來,這是簡單太多了。這裡,我們「上一段」和「下一段」各找一個詞,作為例子來解釋。
如果細心的話,你也許已經發現了,在上一篇文章 一類動詞| 如何巧用日語50音圖的順序來記憶日語動詞變形規律? 講 一類動詞 的時候呢,通常開頭的漢字的部分,沒有活用,我們把這一部分叫做 「 詞幹 」,就像英語裡的 「 詞根 」 這個概念一樣。但是,這裡在講,二類動詞的時候,開頭的漢字部分卻沒有被注釋為 「 詞幹 」,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我拿一張一類動詞的圖,來做一個對比吧。
上圖中,左邊一類動詞「飛ぶ」的「飛」是 「 詞幹 」,沒有活用變化,而右邊二類動詞「借りる」的「借り」卻沒有被注釋為 「 詞幹 」。 這是因為,二類動詞是沒有詞幹的,它的漢字部分被看作是活用的一部分。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上面那張「借りる」的圖上去。
我們不難發現,和一類動詞比起來,二類動詞卻是簡單了許多,它的變化,主要集中在詞尾和助動詞上,但這些詞尾和助動詞,卻並不是什麼難點,因為我們在一類動詞那裡,已經反覆見過它們了。這裡,我就省略不說了,我覺得,那幅圖就已經很一目了然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下一段」的動詞吧。
這裡也是相同的詞尾和助動詞,構成相同的5種變形。
還記得,我在一類動詞的活用變形的文章中講過,利用50音圖的順序,我們不僅可以輕鬆掌握5種變形,還可以擴展到10種,那這種擴展對於二類動詞是否也適用呢?
看下圖。
從5種擴展到10種,可以被看作是助動詞的擴展。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在學習順序上,日語動詞的活用變形和日語助動詞,這兩者的學習,可以不分先後,把相關聯的點連在一起學,效率更高。
這又讓我想起另一個點。
語言學裡,對於日語語法的看法,或者叫 「 Approach 」 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大陣營。
有些學者認為,日語也像英語一樣,有著語法結構,他們試圖從這個角度去研究日語;而有些學者呢,則認為,日語是沒有語法的,有的只是 「 詞法 」,他們試圖從詞類以及詞的使用這個角度來研究日語。
我比較傾向於後者,「 詞法 」 這個概念,很符合日語的語言特點。日語的句子的結構並不像英語那樣規整,英語在歷史上吸取了德語以及法語的規範性,寫文章時,英語句子的結構會反過來影響說話者的思維,結構本身也成為所要表達的意思的一部分,成為 「 語用 」 的一部分。
但是相比之下,日語的句子結構,就比較隨意,句子成分的位置也比較隨性。而造成這種隨性的特點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日語的詞。表瞬間性的詞,表持續性的詞,表能動態的詞,表被動態的詞,表自他性的詞,等等,可以說,是詞的性質決定了助詞以及助動詞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詞的性質還決定了句子中其他成分的位置。
那些所謂成百上千的語法條目,其實說白了,是詞的固定用法,或者叫固定搭配,並不是正統意義上的語法結構。
這也正如我們這裡看到的,一類和二類動詞的活用變形和助動詞結合起來,就能夠輕鬆的表達各種意思,而無需什麼規範的句子結構,所以,在學日語的時候,萬不可像學英語那樣,細緻認真的去研究什麼語法,它沒有語法,有的只是詞法罷了。把研究語法的勁頭,用在研究詞法上,你的日語會提高更快。
說的有點遠了,接下來,我們再回到二類動詞的活用變形上。
除了從5種到10種的活用變形進階以外,我還有一個進階,是從活用變形到口語表達。下面,我們用一個二類詞來做個示範。
這裡的口語表達句式,和一類動詞中講到的句式,是一樣的。
那,到這裡,是二類動詞,也就是「上一段・下一段活用動詞」的記憶和進階方法了。
接下來,我們來三類動詞。
三類動詞呢,說白了,就只有倆詞 「する」「來る」。「する」前面可以添加漢字詞,看上去量很多,但是關乎活用變形的呢,其實,就是一個詞「する」。
這裡,我們就不做5種變形的示範了,直接來10種變形的示範。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跟一類不同,「する」在變形的時候,開頭的「す」並不是詞幹,它是活用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直接把「す」活用,變成「さしすせ」+助動詞,來構成各種變形。
跟它的這種活用變形類似的還有 「來る」。
如下圖:
這裡,我們需要把開頭的「來」活用,變成「きくこ」+助動詞,來構成各種變形。
接下來,我們來進階到口語吧。
那,到這裡呢,三類動詞的10種變形的記憶以及進階方法,我們就講完了。
那你可能想問,不是說日語一共有13種活用變形嘛,還有三種怎麼記憶呢?
這三種變形 -「て形」「た形」「使役受身形」- 我們放在下一篇文章中,我會錄一個音頻或者視頻,來解釋「て形」「た形」的音變現象。
最後,謝謝你,堅持看到最後!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