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標題:種植高產大蔥需要掌握什麼技巧?及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三農導語:說到大蔥,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大蔥都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蔬菜。大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調味品,口感香甜,而且大蔥具有解毒和舒張血管等作用,備受什麼人們的喜愛,在我國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在我國廣泛地區都有種植大蔥,具有很廣闊的種植前景,許多種植戶都加入到了種植大蔥這個行業,能夠為種植戶帶來豐厚的利潤。那麼在種植大蔥過程中,需要掌握什麼技巧,可以使大蔥高產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一,科學的種植
在幼苗栽種時,需要先打好定植洞穴,保持幼苗直立栽種,不可以傾斜或者倒序栽種。另一方面還需要注意栽種的深度,不可以栽種過淺,否則就會造成蔥白較短。也不可以栽種過深,不然會使發苗的生長速度變慢,深度最好不要超過蔥心。種植方式最好採取南北壟的種植方法,這樣可以使大蔥得到更多,更均勻的光照,更有利於它的生長發育。
一,合理的澆水
合理的澆水是非常有利於大蔥的生長發育的,大蔥在緩苗期間最好不要澆水而且還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如果下雨出現積水的現象,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雨後排水,因為積水很容易導致大蔥的根部缺氧造成腐爛,等到大蔥的生長期,就可以進行少量澆水,每天澆水1~2次。在大蔥進入生長旺盛期的時候,就需要增加澆水的次數,因為大蔥在這個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加,並且需要配合施肥,來增加澆水量,為了使大蔥達到高產的目的,在這個時期需要澆水7~11次。等到大蔥成熟以後,需要澆水兩次來滿足生長的需要,最後要說的一點是,在採收前的8~10天內可以停止澆水,這樣有利於之後的採收和貯藏,運輸。
二,合理的培土
合理的培土是為了軟化大蔥,防止出現倒伏的現象,提高大蔥的產量和質量。在大蔥生長期需要進行3~4次的培土,一般是在10月份到收穫之前進行,進行合理的陪讀不僅可以預防大蔥出現彎曲和倒伏的現象,而且還可以促進它的生長。培土的時候注意不要埋得過深,在大蔥株高28公分左右的時候,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的厚度在4~6公分之間。等到大蔥株高35~45公分之間,進行第2次培土的厚度,應該在9~11公分之間。在採收大蔥的前18天左右時,進行第三次培土,培土的厚度在9~11釐米之間。需要注意的是,種植戶們在培土時,要保證土壤的溼潤度,但不要過溼,過溼會導致土壤松垮。
四,病蟲害防治
在大蔥的生長期一定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大蔥比較常見的的病害有紫斑病,霜黴病等,蟲害主要有蔥蛆等。做好提前的預防工作,在收穫大蔥後要及時的清除病殘體並銷毀,合理的對田間進行管理,及時排水,保證土壤的乾燥,及時地做好通風工作,控制種植的密度。可以有效的預防病蟲害。如果發生病蟲害時,可以使用藥劑治療,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藥劑可以選用一些複合型低毒殺菌劑,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治療。
小編提醒:大蔥在施肥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氮,磷,鉀的施肥比例,如果一旦失衡就會導致病蟲害發生的機率升高,從而影響到大蔥的品質和產量。如果種植朋友們想要種植出高產的大蔥,一定要掌握以上這些科學的種植方法,並且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就可以達到種植大蔥高產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