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2020-08-05 歷史的腳步聲

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想了許久,因為近年來一直有一個爭議,那就是所謂的「財富密碼」,是不是國外友人皆是如此呢?看完今天文中提到的這個人,相信大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1968年,盧安克出生於德國漢堡,家中有一個雙胞胎的哥哥,中學畢業後他從事了不少工作,後來又進入了漢堡美術學院學習設計,1990年夏,盧安克為了尋求創作靈感來到了中國旅遊,可沒想到短短的三個月中國行,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回國後的盧安克對於中國一景一物都念念不忘,7年以後他選擇獨自一人前往廣西的大山深處支教,一呆就是15年,初來乍到,自然會遇到不少棘手的問題,當時盧安克在南寧一所殘疾學校教授德文,因為沒有就業證,還被有關部門罰款3000元,後來他在廣西一所中學當初中老師,以天馬行空的教學方式教學生英語,可因為沒有提高學生分數,直接被學校開除了。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兩次碰壁,並沒有動搖盧安克在中國支教的決心,他只想投身於純粹的教育事業,不圖名和利,為了夢想,他適當的做出了一些改變,那就是在南寧註冊了一個教育友好協會辦事處,2001年,因為發生了學生無故退學的事情,盧安克就把他的辦事處搬到了廣西東蘭縣的一處村莊裡,那是一個極其封閉的村落,不通公路和電話,村民也只會說壯語。

對於這個到訪的「外來人」,村民大多稱呼他「染頭髮的爛仔」,在不少當地人的眼裡,這個外國人很奇怪,你教一些沒上過學的孩子有啥用?如果考不上大學,還不如不讀,為了解決家長的疑慮,盧安克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而為了讓學生更加輕鬆的學習,他就和所有人一起坐一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寫出自己的故事,還讓他們用自己的文章不斷練習拼音和普通話。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那時的廣西農村生活條件很艱苦,村民習慣了午餐吃飯,早和晚只有一種菜,那就是紅薯葉,但這並沒有讓盧克按退縮,他用心的去適應,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外國人也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久而久之,當地的人們逐漸喜歡上了這個來自德國的小夥,不管他來自哪裡,他確實是用心的在免費教育他們的子女,一眨眼,盧安克就在中國支教了整整十年,這期間他做過不少兒童教育的項目,也和電視臺有過合作,在2006年,他還成為了感動中國的候選人。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2009年12月,盧安克接受了中央電視臺《面對面》的採訪,事後主持人柴進還評價道:「盧安克給人的感覺是深邃的感動,他會讓人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及未來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節目播出後,盧安克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同時另一種不和諧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人質疑他,說不要談教育和留守兒童的問題,你是不是戀童癖啊,可能是無法承受太多來自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在2012年因為家人的不支持和生活狀況的不穩定,盧安克不得不離開了中國。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雖然有短暫的離開,可一個月後他又回到了中國繼續從事兒童教育工作,他自己也曾說:「我不是本國人,但還是要去管一些外來人不該管的事,可能會讓一些人難受,但如果我放棄,我的學生會很難過。」於此同時,盧安克不希望公眾去打擾他,他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從不收取學費的德國小夥,如今過得怎樣了

如今已經沒有媒體報導盧安克的事跡,我們也很難再看到他與孩子一起玩耍的身影,不知他過得如何,不過在2017年有網友在一次活動上見到了盧安克,但他拒絕承認身份,其實這位外國友人的理想很純粹,他不想出名,只想做教育,也希望他的未來能走得更長遠吧。

相關焦點

  • 30年過去了,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不收學費的德國小夥,現狀如何
    30年過去了,曾在中國山區支教15年,不收學費的德國小夥,現狀如何理想擁抱現實,才能走得更遠!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想,但是如果理想不擁抱現實,不考慮現實條件而去做改變和創造,理想就變得很孤獨,不被別人理解,甚至會破滅。
  • 德國小夥在中國支教10年,不接受採訪,只想做一名教師
    如今,在中國,外國人雖然數量也不少,但在中國,依然只是一滴水落到了海洋裡面,國內的大多數人依然沒有接觸過外國人。但對於廣西山區的一個村子來說,外國人,也就洋人,那就是個帶著孩子四處玩耍的小夥子。盧安克是德國人,很早就來到了中國,成為了一名教師,在中國西部山區,極其艱苦的地方支教了十年之久,而且他不接受採訪,只想做一名老師。
  • 德國小夥廣西大山支教10年,因籤證到期離開,希望能獲中國國籍
    在如今的中國,9年義務教育已經全部普及,從小學到初中,不用交學費也能夠上學,這讓許多山區的孩子都有了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然而,在一些偏遠的貧困山區,依舊有一些人上不起學,或者是教學條件非常差。長期以來,有許多志願者捐錢捐物,到山區支教,幫助這些貧困的孩子。
  • 德國小夥在中國山區支教10年:我沒有感動中國,是被中國感動了
    雖然說在如今的中國社會中,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全面普及了,但由於一些地方的發展水平較為落後,因此,很多學生也不能享受到教育資源的幫助。眾所周知,在大山深處一般都有許多的留守兒童,而由於沒有父母的引領,所以,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的挫折。
  • 德國小夥在中國山區支教10年,卻因教育方式不同遭質疑,後來怎樣
    --雷鋒 在當今的這個世界,似乎國與國之間已經不再存在國界線,很多的外國人都來到中國生活,而中國人也移居海外,地球早已變成了一個地球村。如今的中國早已經成為很多國家心中所嚮往的地方,因為中國已經變得非常的強大了,所以很多西方的人都希望能夠來到東方,探究這個文明古國。
  • 德國小夥盧安克,在中國山區支教十年,被中國精神感動了!
    九年義烏教育已經普及,可是中國很多地方教育還沒有完全跟上,大山深處,還有許多留守兒童,沒有父母陪伴,從小受盡挫折。為了發展鄉村教育,很多大城市的孩子也會選擇到鄉村支教,除了熱心的中國人民,還有外國友人。德國人盧安克就是其中之一。
  • 要在中國山區免費支教30年,能有口飯吃就行的德國教師,現狀如何
    如今中國能夠發展的這麼迅速,當然也和教育是有很大的關係的。而在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實現了義務教育,然而教育資源的分布還是很不公平,有些山區裡面的孩子,非常渴望有老師教他們,因此每一年都會有一些老師甘願去山區支教。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個要在中國山區免費支教30年,能有口飯吃就行的德國教師,現狀如何?
  • 德國小夥3個月愛上中國,花10年為山區支教,沒拿過1分錢的工資
    從古至今,教育都深深地被人們重視,但時至今日,許多老師的教育方法大多都是應試教育,大部分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只是死讀書,為了完成任務而學習,並不是真正熱愛學習,所以那些能夠真正引導孩子們去熱愛讀書的老師可謂少之又少,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我國就曾有一個德國小夥,他在中國山區從事了十多年的支教工作
  • 德國小夥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我沒有感動中國,是被中國感動了
    多年以前,有個德國小夥來到中國,並在中國深山之中找到了他心目中的「家」。 他就是盧安克,一個在中國支教多年的德國人,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付出多年心血。 一、隻身來到中國,投身支教事業 盧安克是一名德國人,1997年,盧安克第一次來中國旅遊,在南京的東南大學,他和中國學生同住了一段時間。
  • 一德國小夥來華深山支教18年,卻害怕感動中國!最後結局怎樣?
    儘管說現在的中國社會,九年制義務教育已經全面普及,但是,由於有些地方的發展水平比較落後,所以,許多學生也無法享受到教育資源的幫助。大家知道,大山深處一般都有很多留守兒童,而且因為沒有父母的帶領,所以,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歷過很多挫折。
  • 德國小夥中國山區支教10年 稱害怕感動別人(圖)
    「洋雷鋒」,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來,他與其他人一樣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就是盧安克,一個在中國廣西山區義務支教10年的德國志願者。山裡來了個「洋雷鋒」2001年7月,廣西東蘭縣坡拉村林廣屯來了一個金髮碧眼的外國人。他在村裡以每月10元的價格租了房子開辦學校,給當地失學的孩子上課。當時的林廣屯不通電話,也不通公路,當地人大多只會講壯族方言。人們覺得這個外國人真是一個怪人,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國家,卻跑到中國農村來給學生上課,還不要工資。
  • 非誠勿擾:農村小夥支教山區,年收入不到4千,被女嘉賓深情告白
    在中國的貧富差距的現象非常的大,在一些發達的城市中有很多有錢人,但是在一些貧窮的山區和村莊中,絕對見不到有錢人的身影。在我國的貧困地區有很多,鄉下的農村山區,很多有錢人一直堅持著做慈善公益就是為了幫助他們解決掉貧困的現象,為了呼籲大家捐助貧困山區的孩子,電視臺也出現了很多公益廣告。慈善公益的事情並不是只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完善的,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幫助下改善農村的環境。大家都知道,在貧困偏遠的山區中,他們不僅生活艱苦,他們的年收入也只有幾千到上萬塊。
  • 女子山區支教十餘載 如今患癌無錢打止痛針(圖)
    她在最美好的年華忘卻自我,深入山區支教十餘載,幫助了無數的孩子與村民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嚴 蓉十九年前,剛滿21歲的陳敏莉被一篇報導貧困山區的文章所吸引,告別煩囂都市,從白領麗人變成山區代課老師,去廣東清遠一待六年。
  • 大愛在湘西:「支教奶奶」點燃山區孩子的希望
    同時,她還牽線搭橋,為漵浦山區貧困家庭找到精準脫貧的金鑰匙。六旬奶奶,不遠千裡湘西山區支教1948年出生的周秀芳,是寧波市鄞州區李惠利小學的一名退休教師。2003年,她被一所私立學校高薪返聘後,仍想著要實現自己多年來的支教心願。周秀芳上小學時因家貧交不起學費,父母讓她輟學。
  • 90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山區支教7年 組織全球數百志願者參與
    90後長沙女孩龍晶睛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同時她還有另一個身份——山區支教教師。因為父親從大山中走出,龍晶睛稱自己是「山二代」。17歲那年,她開始到山區支教,這一堅持就是7年。7年間,為了讓外界更關注中國山區的孩子們,龍晶睛和小夥伴們每年都會組織全球各地的志願者回鄉支教,至今已經有數百名留學生在12個村子教過800多名孩子。
  • 連崔永元的稱讚的女明星,熱衷於公益事業,每年都會去山區支教
    連崔永元的稱讚的女明星,熱衷於公益事業,每年都會去山區支教崔永元的毒舌想必大家都是見識過的,但是他也是跟大家揭露了很多娛樂圈的黑幕,也有很多網友對於崔永元耿直的性格很喜歡,像他這樣敢說真話的人不多了。崔永元,1963年出生於天津北辰區,如今的崔永元是一位主持人,也是全國政協委員。娛樂圈的女明星很多,都是各有特色,也有很多的女明星不僅長相好,還是學霸,但是這個女明星卻被崔永元讚不絕口。
  • 老外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拒絕採訪害怕「感動中國」,最後怎樣了
    信念往往是支撐一個人做事的精神力量,有強大信念的人通常同時也具有超越常人的毅力,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環境,能做出常人所做不出的犧牲,所以,有信念的人往往能讓人感到震驚動容,盧安克就是這樣一個人,這位地地道道的外國小夥,在中國的貧困地區支教數十年,不計報酬,不問西東,震撼了許多人的心靈。
  • 德國小夥來中國山區支教10年,因無證教育被勸退?
    中國的教育之史,由來已久,然而對於教育本身的定義,卻隨著時代的改變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到近代以來,教育者首先是有證上位,這成為了最基本的條件。德國一名年輕人前來中國支教近10年,最後卻因為沒有教師資格證被迫離開。
  • 12年前,那位「千裡背瘋娘」上大學的大學生,如今過得怎樣?
    在08年,他的事跡被多家媒體報導,廣為傳頌。12年過去了,如今他過得怎樣?他在今年的教師節,被評為「最美教師」稱號,他用實際行動感染了很多人,激勵了很多人,成為大家的學習楷模。那麼,他到底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當代洋雷鋒,德國人支教中國山區18年,教育理念讓城市人遙不可及
    如今我國的包容性以及開放性越來越強,很多外國人會選擇到我國來發展,來學習,這也讓我國的街頭上可以看到外國人的身影,而支教這個概念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很多人在大學畢業以後,出於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們會選擇到一些偏遠的山村進行支教,而這些曾經去支教過的人,回到城市以後都會感嘆,同時也心心念念著那些曾經支教過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