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站著一個小學生,看似很矛盾十分不安,徘徊在路口也不回家。於是就跑上前去問他放學了為什麼不回家呢?孩子很委屈的說,因為回家之後擔心媽媽不開心。那麼媽媽為什麼會不開心呢?孩子說因為自己沒有考到100分怕媽媽生氣。我接著又問你每次考試都考100分嗎?孩子說是的。可是自從上了三年級以後就會有90分的情況,慢慢的快樂就少了10分。
從孩子的話中能夠感覺到父母的思想被困在了應試教育的枷鎖中,父母們認為孩子就應該學習,就應該考到一個更高的分數。在父母的眼中分數就是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曾經有人說過,90分和100分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就在於90分的孩子比100分的孩子少了10分的快樂。就像剛才的小朋友一樣,就因為考了90分就不敢回家。
因為孩子知道回家以後就會失去很多享受快樂的機會,而家長的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學習成績的好壞,真的能代表一個孩子的好壞嗎?衡量一個孩子是好是壞,不僅僅要看他的成績,還要通過孩子的品質,教育等多方面去考量。如果只是通過孩子的成績去判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這樣看來就太片面了。從單一的角度出發,也只能是一個學習的機器而已。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明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分數不能代表一切,應該在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同時,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那麼父母為什麼想讓孩子考高分呢?1;首先認為孩子成績好就能光宗耀祖。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學習好能夠改善未來,而且孩子學習好也能夠給家長帶來面子,所以孩子學習成績必須得好。2;其次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學習之外的事情都是不需要做的,似乎學習就是個萬能的,所以很多孩子雖然成績很好,但是獨立能力很差,適應社會能力不強,心理健康程度和道德情操等都非常低能。
3;最後一個學習好選擇才會多,大部分的父母認為學習成績就能決定一切,不用考慮孩子是不是快樂,只要成績好就行了。其實這樣孩子內心得不到幸福,而在社會上也僅僅是知識的較量,往往在意志心理以及做人上都會影響著未來,是否會成功。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清楚,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面對未來的生活和社會時遊刃有餘。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既能感覺到快樂,同時又喜歡學習呢?
1;首先挖掘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學會鼓勵我們的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喜好。一個人有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成為未來的第2個職業。也可以說是未來的重要精神支柱,有的孩子很喜歡看書,可是父母覺得看再多書都沒用。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孩子可以在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事情,可以在書中獲得許多的知識來源。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他的興趣。每個人都希望身邊的人可以鼓勵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既能夠開心又能夠增加信心。
2;其次重視學習成績,但不要看重。雖然現在的教育體系大環境下是應試教育,為了孩子在學校不落後。父母對孩子的成績就看得很重,但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切。只要積極的孩子鼓勵去學習,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同時孩子也願意學習。所以對於孩子的成績我們可以重視,但不要把他看成是一切。
3;不要盲目的去攀比。每個孩子都各有各的長處,不要拿孩子去進行比較,更不要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應該多看重孩子的優點,對孩子進行一些鼓勵。當發現孩子缺點的時候,也應該告訴孩子錯在哪兒,不要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合理的制定一些計劃,只要孩子努力盡力就好,其他的什麼都不重要。
4;學會真正的去關心孩子。現實中有許多的父母都認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其實孩子內心想什麼他們都不知道。所以要經常和孩子聊天,學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知道你是真正在關心他,並且是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問題。不要太過武斷的去下結論,更不要把大人的觀點和意願強加到孩子的身上,才能夠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所以父母不要再把成績看得那麼重要,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不僅要看成績,還要從各方面共同發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