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名師一堂課·發現身體奧秘」第五講 6個牙科小問題 180名孩子搶著答 沒被抽到的急得直跺腳……(組圖))
●名師: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鄒靜
●一堂課:成都高新區益州小學180餘名學生和家長、老師一起學習保護牙齒
4月1日上午11時,成都高新區益州小學三樓演播廳內,180名孩子高高舉著手,爭著搶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些沒被抽到回答問題的孩子,急得直跺腳。「名師一堂課·發現身體奧秘」第五堂課正在這裡舉行。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主任、博士生導師鄒靜,帶領著3年級4個班的孩子,一起學習怎樣擁有一口好牙,讓笑容更燦爛。
為了上好這課
老師人在英國學習 晚上抽空備課
4月1日上午10時30分,成都高新區益州小學演播廳內,雙眼布滿血絲的鄒靜正在為即將開始的課程做最後的準備。3月29日,鄒靜才從英國學習交流回來,還在調時差。
3月18日,在英國進行交流學習的鄒靜受邀加入本次「名師一堂課·發現身體奧秘」活動。白天,她在牛津大學學習,課件準備全靠晚上休息時間。經常與孩子們打交道的鄒靜,清楚知道怎樣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她專門帶來了6個萌萌的、帶著熊貓帽的「華西牙」玩偶,「四川有新三寶:熊貓、川菜、華西牙,這就是華西牙。我會提6個小問題,小朋友答對一題,就可以獲得一個小禮物。」
「你的嘴裡有多少顆牙?」上課剛開始,鄒靜就拋出了第一個問題。18顆、24顆、32顆、100多顆……孩子們的回答逗樂了鄒靜。「28顆!」3年級2班的郭詩琦大聲回答。「對,我們從6個月左右時開始長牙,2歲半左右長齊20顆乳牙。」鄒靜解釋說,六七歲時開始換牙,直到13歲左右換完所有牙齒,最終長齊28顆牙,「所以人的一生一共擁有28顆牙。」在一片羨慕聲中,鄒靜將本堂課的第一個「華西牙」送到了郭詩琦手中。
為了搶答問題
小朋友衝到第一排 舉手圍著老師「人的一生會有幾副牙?」「第一次看牙醫應該是什麼時候?」「每天應該刷幾次牙?」「如何擁有健康好牙?」……臺下的孩子拼了,每當鄒靜提出新問題,180名孩子都舉手爭著搶答,有的舉了三四次。
從鄒靜提出第一個問題開始,坐在教室第5排、3年級1班的楊敬之就一直舉著小手,希望能被老師抽中。第一次沒被抽到,他沒灰心,繼續舉著小手;第二次,他舉著手站了起來,仍沒成功;第三次,還是沒被抽到……眼看著小夥伴們一個個站起來回答問題,楊敬之急得跺腳。「最後一個問題,我們應該什麼時候開始刷牙?」這時,楊敬之坐不住了,站起來衝到了第一排,與其他十餘名孩子一樣高高舉著小手、圍著老師,希望被抽中。「我知道答案,從6個月開始長牙了我們就應該刷牙。」整堂課都沒能回答問題,楊敬之有點小傷心。
在最後的答疑環節,楊敬之終於如願以償,問了一個自己最關心的問題,「人大約到多少歲,牙齒會掉光光?」成都晚報志願者送上一本成都晚報社筆記本作為小禮品,楊敬之的小臉「陰轉晴」。
·課後感言·
名師:望家長小朋友關注口腔問題「這些孩子的思維太活躍了,提出的問題也很有意思。」鄒靜說,口腔的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今天在近距離觀察這些孩子時,發現他們的口腔問題不容樂觀。」她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更多小朋友、家長更加關注兒童口腔問題,也希望跟隨「名師一堂課」走進更多學校,為更多小朋友送去口腔健康知識。
學生:以後再晚也會記得刷牙
3年級4班的張晞彤曾因牙疼看過牙醫,聽了名師課後,她才知道「從我們6個月長牙開始就該刷牙了」,今後一定要記得「定期看牙醫、每天要記得刷3次牙,每次都要刷3分鐘」。
楊敬之則表示,「一定要愛護我們的牙齒,定期拜訪牙醫,早晚都要刷牙。」
老師:「充滿了新奇感」的課程「名師一堂課邀請專家來給孩子普及口腔知識,引導孩子們更加關注口腔健康。」成都高新區益州小學教務處主任袁華表示,名師所營造的課堂氛圍區別於平時上課,「充滿了新奇感」,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接受方面更加深入,希望「名師一堂課」能繼續邀請其他行業的專家名師來給孩子們上課。
家長:不用再提醒孩子刷牙時間了「這種活動在擴大娃娃知識面的同時,也能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3年級1班陳一嫻的父親陳紅民說,自己經常提醒女兒刷牙時間,「但成效不大,今天這堂課帶給她很大衝擊,相信以後在刷牙時間問題上我們不用再擔心了。」
「我們家長也了解了很多牙知識,讓我們對孩子的牙齒問題更加關注。」3年級2班王楚沄的媽媽吳雪梅表示,「課堂時間太短了,希望以後這種活動能多多開展。」
成都晚報記者 陳利 攝影 黃尚斐
【小知識】
1 第一次看牙醫應該是在6個月大。
2 4歲以下兒童不能使用電動牙刷。
3 定期拜訪牙醫,可以寒假一次、暑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