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redible ways to understand Grammar rules
英語語法太複雜?規則太多太繁雜?語法規則外的例外實在太多,難以捉摸?相信很多同學在一開始學習英文的時候都會被英文裡複雜嚴苛的語法規則嚇倒,就算是學了很多年英文的老手也不一定完全通曉精確的語法規則,解釋起來更是異常費力。所以,本期文章就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顛覆傳統,還能有效掌握英語語法的方式,不只省下死記硬背的時間,還能保證您通曉語法的準則,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一.了解語法規則的本質
大部分語法基礎參考書都會列出很多規則,不單複雜,而且很死板,同學要是基礎不穩,背誦起來很費精力。這些語法規則不僅沒有串聯性弱,也缺乏周延性。周延性指的是語法規則的使用彈性。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語法規則只能充當一些小部分的例子的解釋。這樣一來,剛開始接觸英文的同學都會傷透腦筋,因為不知要背誦這些規則,背誦之後反而不知道怎麼運用。這麼下來,有些同學還會反問:背英文語法規則,真的重要嗎?
在開始之前給大家舉個例子,相信大家都熟悉這個很基本的語法規則:英文專有名詞之前不加定冠詞(a, and, the)比如說,James William (名字:喬姆斯·威廉)是專有名詞,前邊不可以加定冠詞。但在這個規則之下還有很多例外,比如說:群島、群山、河流、 海洋、沙漠、地形、雜誌、聯合國……這些專有名詞前邊必須加定冠詞。總結來說,這些例外甚至和非例外的名詞來得差不多,要是全靠背誦,會導致混淆。所以說,要是要完全理解這個語法規則,我們必須回到這套規則的出發點。
二.解密語法中的特例
名詞又分通稱和特稱。就好比說:man (人,男人)是通稱,可以表示任何一個人(或男人);而James William (喬姆斯·威廉)只有一個,所以這是特稱名詞。因為通稱的範圍太大,有的時候我們必須在通稱名詞前面加上一個「限定詞」,也就是所謂的定冠詞(a, an, the)來代稱我們句子中來表示的對象。但是特稱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沒必要加限定詞。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那些例外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這些特例名詞詞組的構成方式是 限定詞 + 形容詞 + 名詞。如果通稱名詞前邊加了個形容詞來修飾,它們就必須用限定詞代指。舉個例子:The United Kingdom (英國) 這個名詞詞組的構成法則就是:限定詞(the)+ 形容詞 (United)+ 名詞(Kingdom)。「Kingdom」 (王國)這個名詞是通稱名詞,但這裡要專指 「英國」, 所以一定要加限定詞 「the」。 更多類似的例子有:The Artic Ocean, The Mesopotamia River, The Netherlands, The Alps, The Sahara Desert, The Great Canyon, The New York Times Paper (簡稱 The Times) 等等。你看得出這規則的本質了嗎?
三、英語語法的基礎概念
從最基本的語言學角度來分析,語法連接的對象是句子,而句子的構造肯定有一定的規則。在學習任何語言的之前,我們必須理解語法的操作本質,原始規則是不變的,而所謂的例外不過是詞彙概念的延伸。那麼這樣一來,有些同學就會質疑,英語的時態語法規則那麼多,總不可能省略成一個概念吧?沒錯,英語語法的時態法則很複雜,很多同學在最開始學習的時候都會一條一條記,訂正的時候會翻書對照,但是因為法則實在太多,例外更多,一時間很難理解不過來。要死深入分析,我們會發現英語語法的時態變化只有四種,其他的好幾種複雜的原則只不過是概念的延伸。只要釐清時態語法概念,就不會因為記不得這些冗長的語法規則而煩惱了。
四、簡化複雜的時態語法
普遍的動詞時態詞組都會有動詞「be」 ( verb 「to be」), 學習語法規則的同學,不難會發現多數法則都有概括「be」動詞。要是在觀察這些語法規則的時候就只是鎖定「be」動詞的形態變化,就理解起來就會相對輕鬆許多。時態主要分成兩種主要的狀態:「be」,簡單式 和「 has been」完成式。相信大家都熟悉這兩個原則:「be+ v (動詞) + ing」 和 「has been + v (動詞)+ en」 。「-ing」和「-en」是補語;「-ing」暗示進行的過程,
比如說:「She is writing the letter.」 (她正在寫信)在這裡即使不在句子裡加上「right now」, 「now」, 讀者也能理解成當下進行的動作。
而「-en」就比較不一樣,不僅暗過程的完結,也暗示一種被動的狀態。舉個例子:「Dinner has been prepared」 (晚餐已經準備好了)暗示一個完成的狀態。就算不加上「just now」,「yesterday」,讀者也可以理解這是過去式的時態。
至於被動的狀態,可以參考這個例子:「Dinner is prepared by Mary. 」 (晚餐是瑪麗準備的。)這個就是被動狀態。
所以說,同學只要清楚句子的語境,是進行式,還是完成式?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以下就給同學們把以上的說法稍微的整理:
(i.)主動進行式:subject + be + verb + ing (主語+動詞be+動詞+補語)
(ii.)主動完成式:subject + has/have been + verb + -en (主語+動詞has been +動詞+補語)
(iii.)被動完成式:subject + be + verb(past tense) + adj (主語+動詞 be +過去式動詞+形容詞)
簡單來說,只要理解句子的時間觀念和動詞形態寫法,在謹記進行式 「be + v + ing」 和 完成式「has been + v + en」,在從主動和被動的切入點分析,英文中語法的時態就可以概括成這兩條法則。
五、學習語法的雷區
在這裡還要提一下大部分人學習語法的誤區,很多同學都會先背誦語法規則,做很多練習題,才來閱讀英文文章。這樣子學習的速度慢,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累。請大家記得,英語語法是一套歸納句子的準則,要是本身的閱讀量不多,會很難理解語法的潛藏規則。所以,規則背不入腦還不是主要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同學本身不熟悉這些句子,要理解文法就更難了。這麼一來就好比背了一肚子的奧數方程式,確才做了幾道練習題,學過的這些知識,根本排不上用場;學多不用,就容易混淆了。
所以,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大量閱讀,寫作,口說英文,把這門語言廣泛的運用在平日的生活中,這樣腦子裡記誦的語法規則才能排上用場。久而久之,同學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詞彙量來建立更加適合自己理解的句子,還可以歸納自己的結論。建議在學習英語大家要積極配合精讀、精聽、泛讀、泛聽的做法,給自己塑造一個學習英文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就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握這門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