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豆製品都是中國人餐桌上的常客,消費者對「素肉」也不陌生。但從口味、口感上來看,傳統素肉離真肉還有很大差距,且往往需要廚師使用複雜手法才能還原真肉的色澤、外形。
去年以來,明星公司 Beyond Meat 上市首日大漲 163% 的成績刺激了中國市場,讓大眾開始關注「人造肉」這一新概念。同樣使用純植物材料,但新一代植物肉產品運用了新技術,還原度變得更高;在歐美消費者基於健康、環保、動物保護等因素而選擇「植物基」飲食的潮流下,植物肉發展迅速,根據美國植物基食品協會報告,2019 年美國植物肉保持著 18% 的高增速,市場規模短短數年就已成長到 9.39 億美元,佔據美國包裝肉零售額的 2%。
雖然海外新品牌發展強勢,但不可忽視的是,中國本土素食食品工業已經發展數十年,產品也早早銷往全球,「齊善」就是其中之一。成立於 1993 年的齊善已有 26 年歷史,是中國市場上領先的素食產品和服務供應商,且在全球 31 個國家設有辦事處。齊善 2018 財年的銷售額超過 3 億元,在線下擁有直營店鋪 365 家;也在近幾年通過天貓、京東等平臺開展線上銷售,電商銷售每年基本以成倍的速度增長。
齊善同樣十分關注植物肉在中國的進展,並且已經有相關產品和技術儲備,推出了在海外銷量最高的植物肉品類「漢堡牛肉排」。接下來幾個月,齊善也還有數個植物肉產品即將面市,更看好植物肉食品化和零食化的方向。
近日,36氪採訪了齊善市場部高級經理周啟宇,同他聊了聊齊善眼中的人造肉市場邏輯,以及齊善的布局思路。
截圖來自齊善官網
脫離宗教與價值觀,用產品贏得新的消費者
傳統素食消費脫離不了宗教因素,從信仰上切分出了一批嚴格遵守純素的人群,但並沒有改變主體消費觀念與飲食結構。而在中國人的日常飲食中,植物佔比一直較高,這是由於我們擁有大量適合耕種的土地、且人口密集,主要人群以農耕為主而非遊牧為主。
過去,牛主要作為生產資料而非食物,肉也是一種「奢侈」的消費品。植物蛋白的意義尤為重大,我們開發了各式各樣的豆製品,豆腐、素肉、豆皮、豆泡、腐乳等等。「在利用植物上面,中國擁有很好的文化積累」,周啟宇表示,「且在我們的意識裡,本身就有一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衡之道。」
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提升,肉逐漸成為日常化的蛋白質來源。數據顯示,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佔據全球份額近一半;也正由於豬肉需求龐大,此次豬瘟對中國市場帶來了不小衝擊。此外,肉類在餐桌上的角色越發重要,其飽和脂肪含量高,也給一些消費者帶來健康困擾,出現膽固醇超標的問題。
「中國的主流消費群體很少關注宗教,環保、動物保護等因素現在也很難直接驅動大家改變飲食習慣,我們必須脫離宗教與價值觀,用美味、健康的產品贏得消費者」,周啟宇告訴36氪。
三十年前,齊善之所以能從素食市場中跑出,周啟宇認為其中的核心因素也是產品。齊善並沒有選擇完全還原古方,而是在好吃的基礎上,也在營養學上優化素食產品。過去,食素者往往會蛋白質攝入不足,缺乏維生素 B 族與鐵元素,而齊善進行了相應的產品迭代,在營養學上進行優化。
目前,齊善已經擁有 521 款產品,其中 328 款在國內銷售,其他都銷往海外。根據介紹,齊善產品的平均復購率在 60% 以上,而如果是宗教性素食者,復購率往往在 90% 以上,這也驗證了產品本身的優勢。
近幾年來,齊善也發現素食市場逐漸發生改變:
消費人群年輕化。五年前,齊善主要消費者是 35-55 歲中年女性,現在則有 55% 是 25-35 歲的中青年。也正因為人群年輕化,齊善三年前啟動了電商策略,每年成倍增長;線下,齊善還和盒馬、永輝這樣的新零售企業合作,推出定製化產品,也藉以觸達更多消費者。因宗教購買素食產品的需求變化不大,新的消費者是因為植物肉能夠解決痛點才前來購買。這裡的痛點包括但不限於:對動物產品食品安全的擔憂、對健康的擔憂,以及最基礎的,產品足夠好吃。這些人更歡迎齊善的一些零食產品,包括素食肉鬆、素食肉腸等。
截圖來自:齊善天貓旗艦店
國內技術突破不足,企業需要更多投入研發
周啟宇告訴36氪,過去齊善在海外是十分新潮的產品,2003 年齊善與英國零售商合作推出了「植物肉漢堡排」產品,形態和應用場景上與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 等企業的主流產品類似。但自從海外植物基趨勢興起,大量資本湧入並推動技術和產品快速發展,如今海外市場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
而相對應的,由於國內素食產業規模不大、產品單價不高企業利潤低、資本不重視等原因,企業在過去幾十年來都很難有充足資金投入研發,海外反而率先拿出了如今的「人造肉」產品。但隨著去年以來市場逐漸升溫,資本開始研究素食的可能性,周啟宇也認為中國企業有機會、也必須要更多關注技術,齊善也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周啟宇在齊善也負責素食研究院的工作,建立了植物蛋白營養與技術應用中心。研究方向主要有二:1. 植物蛋白的營養吸收率以及對健康的影響,齊善一直在做群體性的營養學觀察和研究;2. 植物蛋白質結構優化,探索怎樣的結構才能使得植物肉還原真肉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齊善目前的產品使用的還是主流植物蛋白,例如大豆蛋白、小麥蛋白、豌豆蛋白、菇類蛋白等,但也在探索和儲備新的蛋白質來源,例如海藻類蛋白和微生物蛋白。
「植物肉有很多優秀特性,我們必須找到需要它的新人群」,周啟宇介紹到。今年,齊善就將重點推進與健身人群相關的產品,即將與上海品牌「七分吃」合作推出新產品。周啟宇同時表示,齊善希望能和更多企業分享並共同探討植物肉解決方案,這個市場需要大家一起來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