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有委員在提案中建議「縮短基礎教育年限,擴大義務教育範圍」。近日,教育部在官網給予公開答覆。
一
尚不具備條件
我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學制為12年,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其中小學和初中共9年屬法定義務教育階段。
教育部表示,現行學制是經過長期實踐、反覆調整後逐步建立的,符合目前國際上普遍做法,基本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基本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
從我國基本國情來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義務教育普及時間較短,鞏固提高任重道遠。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再到2011年實現全面普及,距今不到10年時間,鞏固普及水平、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從義務教育本身來看
我國義務教育本身面臨結構調整的巨大壓力,一些地方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主體責任還不到位,民辦義務教育佔比偏高,影響了教育公益性。一些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還很薄弱,急需加大投入。
從地方具體實踐來看
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為繼。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堅持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綜上,教育部作出明確答覆:目前我國還不具備縮短學制和將普通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
二
教育學制如何「變」?
近年來,各界圍繞調整教育學制的爭論不斷。
2018年,有人大代表曾提出建議,認為我國目前的中小學學制年限過長,而過長學制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將帶來不利影響,應將我國基礎教育學制縮短為10年、實行10年義務教育、高職和普通大專實行開放式教育。
教育部就此答覆稱,「中小學學制改革涉及面很廣,事關重大,需要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對可能產生的風險等進行預估」。
同時,「縮短學制」的建議遭到部分專家的反對。專家認為「三年完成的課程兩年就念完了」的說法實際上是把教育的任務窄化了,除了課本知識的教學,教育必須強調學生的素養,包括核心素養,教育不能忽視立德樹人的問題。
文章轉自:校長派
點「在看」給我一個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