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內閣」改組6人底定。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資料照
人民網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機構日前宣布了「內閣」改組名單:懸缺一個多月的「「教育部」長」,由「內政部長」葉俊榮接任,「內政部長」由行政機構發言人徐國勇接任,行政機構發言人由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谷辣斯·尤達卡接任。「交通部長」賀陳旦、「法務部長」邱太三、「財政部長」許虞哲下臺,分別由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吳宏謀、「調查局長」蔡清祥、「財政部次長」蘇建榮接任。此外,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長陳其南,新任「體育署長」高俊雄,「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
葉俊榮擔任「「教育部」長」,可說是這波「內閣」改組的源頭,也最令外界訝異。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對此表示,這樣安排的原因有三:因為葉俊榮具有學術地位、耐性與毅力、理想與創新。
包括這次改組,短短2年出頭,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已經歷經多次「內閣」改組。到底在蔡英文當局裡,哪些位子是「高危險群」,歷經最多次異動?又有哪些文風不動,穩若泰山?
「勞動部」是「內閣」裡最軟的一塊
蔡英文曾說「勞工是自己心裡最軟一塊」,這句話雖然被很多勞工拿來恥笑,但「勞動部」卻因為負責人更換頻繁,意外變成「『內閣』裡最軟的一塊」。
蔡英文當局甫上任,就以大開善門發紅包的方式,化解了華航空服員的工潮,然而如此「大方」所打下的例子,卻使得後來的勞動議題爭議不斷。臺「勞基法」兩度修訂,最後勞方資方都頗有意見,兩面不討好。第一任「勞動部長」郭芳煜,是由「勞委會」基層一路晉升的資深文官,結果被指為「老藍男」而下臺;第二任部長林美珠同樣出身常務官,卻因蔡英文表姐的身份常被人指點,後來因為身體狀況離職。
至於現任負責人,是時任高雄市長陳菊的愛將,外型也酷似「老闆」的副市長許銘春。果然「小花媽」入閣不久,花媽「本尊」也北上擔任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
「教育部」拔管 「換人數」迎頭趕上
臺當局「教育部」之所以迎頭趕上,與「勞動部」並列冠軍,當然是因為今年初開始的臺大校長風波。臺大遴選出馬英九當局時代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擔任新校長,綠營方面隨即發起「卡管」與「拔管」,但是手段之不合理,也不斷遭到外界批評。第一任負責人潘文忠在4月中求去,並且很不給臺行政機構面子地坦言,「管案」是自己下臺主因。
新任負責人吳茂昆,雖然拿出十二萬分配合度,否決臺大的遴選結果,但本身的利益迴避、赴大陸講學等問題,都比管中閔更嚴重,在輿論高度質疑下,最後灰頭土臉下臺。
由於「拔管」爭議未解,臺「教育部長」一個多月沒人敢當,一度傳出賴清德徵詢「立委」管碧玲,結果居然是以往沒有教育行政背景的葉俊榮,出馬「兩肋插刀」。
「金管會主委」 也換到第三個
臺「金管會」首任負責人丁克華,出身財金專業,卻也是被「獨派」點名「老藍男」的一員。上任不到半年,2016年10月就因為兆豐、樂升弊案而下臺,換上地政背景、先前陳水扁當局時代以「打黨產」著稱的高雄銀行董事長李瑞倉,引發一片譁然。去年9月,李瑞倉隨林全下臺,不久轉任中華電信子公司中華投資董事長。
新任「金管會」負責人,居然是「黨產會」負責人顧立雄轉任,本職學能與金融的關係比李瑞倉更遠,更引發外界的質疑。
一直「高危險」的行政機構發言人
綜觀過去,臺行政主管機構發言人不管是在新聞局長兼任時代,或者改制為專任發言人時代,都是高危險群,陳水扁當局八年用了8個發言人,馬英九當局8年也是用了7個,幾乎一年一換。主因是任何部門的爭議,都不免燒回行政機構,而行政機構發言人就首當其衝,因此其政治敏銳度,以及和負責人之間的默契,也就格外重要。而如今蔡英文當局剛剛來到第三年,也換了第三個發言人上場。
民進黨二次「執政」的第一任發言人是學者背景的童振源,剛上任就傳出「為了避免獨家、降低我的工作負擔、維護我的生活品質,基本上不再個別回應媒體的詢問」的爭議發言,不僅在野黨同罵,綠營同志也不諒解。2016年9月,就慘遭調離現職,換上「立委」徐國勇。
律師、民代、政論節目名嘴出身的徐國勇,身段相對柔軟,同時永遠第一時間跳出來捍衛政策,成功地把許多針對各部門及部門負責人的炮火,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因此雖然與賴清德並非黨內同派系,但深獲信任,這次升任可以算是對他的獎勵。但是口才便給的徐律師,能不能成功扮演好新角色,還待觀察。
新任行政機構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出身花蓮阿美族,曾任電視臺記者、主播,但過去兩年「立委」任內,主要關注臺少數民族事務,對一般民眾談不上太「露臉」。未來能否擔任這個壓力超大的職務,還有待觀察。
換最多人 叫蔡辦秘書長第一名
臺行政主管機構有四個部門都是第三任登場,但若把範圍擴展到整個「執政」團隊中,更換最多的位置,居然是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蔡英文上任時,邀請自己當初在李登輝時代「國安會」的「前輩」林碧炤出馬,但是上任五個月,就因為「完成階段性任務」而請辭,由副秘書長劉建忻暫代長達七月,到2017年5月才換上「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
今年2月,吳釗燮接任「外交部長」,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卻懸缺未派人,劉建忻又暫代秘書長兩個月,才由高雄市長陳菊北上擔任。若加上「常期代理」的劉建忻,蔡英文入主臺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後,已經有4個人坐過秘書長位子。
總計蔡英文上任以來,3位蔡辦秘書長當中,目前在位最久的吳釗燮,任期長度與兩度暫代的劉建忻差不多,都是9個月。現任陳菊秘書長,必須要當到明年春節之後,才可望成為在任最久的蔡辦秘書長。
「國安會秘書長」走馬燈 堪比「政院」四部門
另一個政壇舉足輕重的「國安會」秘書長,同樣也已經經歷三人:首先由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擔任,一年後由上將退伍的「國安會」諮委嚴德發接手,今年2月嚴德發轉任「國防部長」,再由「外交部長」李大維擔任。
更「有趣」的是,蔡英文當局的這兩大秘書長,其職務很明顯「因人設事」,吳釗燮身為民進黨的外事「一哥」,不管擔任蔡辦秘書長、「國安會」秘書長、「外交部長」,都被認為負責外事;藍營職業外交官出身的李大維,則更是只能負責對外;嚴德發以上將之尊,轉任「國安會」諮委,其實低於官場慣例,但不久就被拔擢為安全系統龍頭,但仍然只能管軍事;陳菊是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但近日對各項施政公然指點,甚至差點接任蘇貞昌的輔選職務,權力顯然遠不只蔡辦秘書長的權限而已。
沒被換的負責人 又是什麼道理?
自兩年前520以來,「內閣」至今尚未異動的部門負責人,包括「文化部長」鄭麗君、「環保署長」李應元、「僑委會主委」吳新興、「原能會主委」謝曉星等。政務委員方面,則有林萬億、張景森、吳政忠。
這幾位「幸運」的部門負責人,之所以能夠不動如山,原因不只一端。其中如「僑委會」、「客委會」,或是工程背景的吳政忠,相對算是「冷門」,不易落入政壇風暴。「文化部長」鄭麗君「根正苗綠」,專業表現也有一定成績。兩年來環保糾紛雖然不斷,身段柔軟的李應元總還能應付。
至於主導軍公教年金改革的林萬億,近來由「大炮」趨於低調的張景森,或是並非核工背景、但是配合反核政策不遺餘力的謝曉星,儘管外界爭議不少,但是絕對「政治正確」,當然也在繼續效力之列。
(責編:劉潔妍、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