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不是清貧的教徒

2020-12-13 九門胡同

第二節 喬治.桑迪斯:第一個英裔美洲人

本節的主人公是喬治.桑迪斯,英國旅行家、殖民者和詩人,他是約克大主教的兒子。在英國國教中,因為不受羅馬教皇的管轄,只有坎特伯雷和約克大主教是最高級別的宗教人物,當然還是要歸國王領導。

1610年,桑迪斯做了一次旅行,包括法國、義大利、君士坦丁堡、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耶路潵冷只是他旅程中間的一站,並不是專門只來的耶路潵冷。

(桑迪斯像,自網絡)

桑迪斯回到英國後,寫了一部書《1610年開始的旅程》,並把這本書送給當時還是威爾斯親王的查理(後來被砍頭的查理一世)。

1611年,在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授意下,英文版的《聖經》才翻譯出來。

英國國教,也稱安立甘教聖公會教,是介於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一個英國特有的基督教派。起因還是因為教皇不批准亨利八世離婚,逼的亨利八世搞的一個「宗教改革」(並非發自內心的),聖公會教中還有很多天主教的成分,比如聖像和儀式等。所以英國有一批虔誠的新教徒希望清除掉國教中的天主教成分,即所謂「清教徒」,不是說清教徒就是清貧的意思(很多人都亂用這個詞)。

而清教徒又遭到國王的打擊,所以才有了「五月花號」的一百多人冒死去往美洲大陸(1620年),也就是本書中所說的新的耶路潵冷,這才有了後來的美國。

桑迪斯作為維吉尼亞公司的會計也去了美洲,他也參與了搶劫、屠殺當地土著的活動。桑迪斯後來回了英國,說他是第一個英裔美洲人,我也搞不懂是從何說起。

書中還提及了一些同時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但都點到為止。

一,1618-1648年,歐洲還爆發了著名的「三十年戰爭」,數百萬人喪命。書中說是在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戰爭,其實這只是表象而已,實則是法國想爭霸歐洲,最後是天主教的法國幫助新教同盟打天主教同盟。

二,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Bohdan Khmelnytsky),烏克蘭的哥薩克首領,當時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被波蘭和立陶宛(兩國合一)統治著,天主教的波蘭對烏克蘭的東正教非常歧視,引發了波蘭的哥薩克人(跑到烏克蘭的俄羅斯人)的反抗,領頭人就是赫梅利尼茨基,由於他出色的軍事才能,最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脫離了波蘭和立陶宛統治,併入到了俄羅斯。所以赫梅利尼茨基在烏克蘭歷史上算是民族英雄。但是,對於猶太人來說,赫梅利尼茨基就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因為他在反抗波蘭的同時,將猶太人視為幫兇,所以有上萬的猶太人被屠殺。本書作者是猶太人,立場當然就很鮮明了。

三,查理一世與克倫威爾,這是英國史上的大事,可能很多人都清楚就不多解釋了。查理一世可算是第一位經審判而被砍頭的歐洲君主(1649年),至於路易十六,那是144年後的事了。(下圖查理一世像,作者攝於英國華威城堡)

查理一世死後,克倫威爾也不敢稱王,只是發明了一個「護國公(護國主)」, 雖然他是病死的,但他的屍體也沒躲過劫難。

克倫威爾是個清教徒,同情猶太人,書中說他是一個希伯來主義者,清教徒是最早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克倫威爾允許猶太人進入英國,但隨著他的死亡,政策就無法繼續了。

前一篇:《耶路潵冷三千年》導讀32-1B新教徒、方濟會和城牆(下)

相關焦點

  • 《清教徒與講道》|| 為什麼要學習清教徒(一)
    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要來一起分享清教徒的講道及著作,並且希望從中汲取針對於我們今日的牧養講道中當學的功課。現在我們先瀏覽一下將要學習的內容大綱: 1、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清教徒;2、清教徒思想中講道的重點;3、關於教牧服侍的呼召;4、什麼是講道,什麼不是;5、理解聖經和講道前的預備;6、通過清教徒的例子了解講道:(1)根據清教徒的例子看如何講道:A、聚焦於基督的經歷性講道
  • 清教徒的十種生活觀之——教育觀
    克倫威爾派遣官員去到全國各地,確保學生接受可靠的教育。一位當代的歷史學教師這樣評論那個時期,「在幾個方面,共和政體時期是大學研究達到頂峰的時期。」 英格蘭一些最優秀,最有學問的人,是清教徒學校的產物。彌爾頓是目前為止最偉大的四位詩人之一,他是一個清教徒。在神學家,釋經家和傳道人方面,這尤為真切。
  • 清教徒的養育兒女觀
    經文:弗6: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題目:清教徒生活觀 #5: 教養兒女觀我們今天要依靠神的祝福,繼續我們每月一次對清教徒生活的學習。你們還記得,清教徒是在1550年到1700年間大大興旺的英國和美國的基督徒。當然他們在對神話語的認識,或者它在他們生活的應用上並不是完全的,但是他們對此追求所付出的精力和表裡如一,是當代信徒中極少有人能比得上的。
  • 清教徒的教育觀(利蘭·賴肯)
    作者 | 利蘭·賴肯本文轉載自:基督教聖城網 選自《入世的清教徒
  • 歐美歷史—英格蘭清教徒前往美洲的故事!
    切薩皮克灣殖民地起步早,發展快,是英國教徒和天主教的大本營。新英格蘭創辦的時間比較晚,氣候也比較冷,創立者是一群離開英國的清教徒。新英格蘭創辦的時間比較晚, 事已在切薩皮克灣蓬勃發離開英國的清教徒。維吉尼亞殖民地的故展,麻薩諸塞的故事也將正式開始上演。
  • 【0037】靈修神學發展史·5清教徒運動
    但所指的不是這些人在過修院制度式的生活,而是說他們比任何其他傳統的改革派信徒更認真地過聖潔的生活。這種態度是今天我們福音派的人所缺乏的。我們若想在今日的世代有屬靈的更新,可以從清教徒學習很多寶貴的功課。德國的敬虔主義運動亦有相似的地方。事實上,德國的敬虔運動與英國的清教徒運動有很強的內在互動的關係。
  • 十七世紀他與清教徒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
    在1620年清教徒到達普利茅斯之後,隨著新殖民地和城鎮的建立,新英格蘭的清教徒人口迅速增長。在最初幾十年的定居生活中,清教徒與鄰國萬帕諾亞格、納拉甘塞特、尼普馬克、佩科特和莫黑根部落保持著一種不穩定但基本和平的關係。清教徒將每個族群分開對待,用歐洲產品交換美洲原住民的貿易商品。
  • 系統崩潰之清教徒版本的資本主義
    大資本攪動下,引發的社會矛盾是這樣的,本就競爭激烈,生存艱難的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剩下的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帶著悲情,窮其所能,盡顯清教徒主義的商業本質。沒有道德束縛的清教徒主義在美國是主流,因此,每種事物可自由無束地發揮到極端,豪強巨鱷,在這種環境下極易成形,唯利是圖的清教徒主義商業本質,在這裡彰顯的也是窮兇極惡。
  • 【五月專題】勞動、職業與清教徒的革命|城與邦
    清教徒提出的解決方案起步於一個非常傳統的概念:勞動。清教徒認為勞動有助於促使一個人遵循種種社會戒律,不斷培養各種積極的美德,並且克服懶散、奢侈、通姦等等惡行。所以清教徒們熱烈地讚美了同時代勤勞的荷蘭人過著勤勞而有條理的生活。勞動不僅具有世俗層面的價值,同樣還有著重要的宗教含義。清教的牧師將人的勞動稱為宗教信仰的公開告白。勞動是敬畏上帝者自我肯定的行為。
  • 歷史:五月花朝聖者,清教徒為什麼來到新大陸?
    清教徒到達阿姆斯特丹時,兩個分離主義社區已經存在,一個來自倫敦,另一個來自蓋恩斯伯勒,但這兩個團體因意見分歧而四分五裂,1609年,為了尋求和平,清教徒們決定遷往荷蘭南部的萊頓。清教徒為什麼來到新大陸?在荷蘭生活了11或12年後,這群人開始厭倦了在荷蘭的生活。
  • 《清教徒的禮物》:是誰顛覆了美國精神?
    《清教徒的禮物》 作者(美)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 丁丹 譯1620年,一艘捕魚用的小船離開英國港口,整整65天艱苦航行,船上102名清教徒(中途去世一人在遷徙中,組織隨時可能崩潰,看到身邊人一個個倒下,餘下的人會失去理智,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人人都會固執己見,可最終只能聽一個人的……面對這些困境,清教徒們挺了過來,在《清教徒的禮物》作者看來,他們身上蘊含著真正的美國精神,而這,是決定美國興衰的關鍵。什麼是清教徒精神在前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在信仰中,信仰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只會說「信則靈」。
  • 莎士比亞與清教徒|哄好女王,就可以轉身去撕別人了?
    在莎士比亞生活和創作的年代,說清教徒是英國戲劇界的頭號敵人也並不為過。儘管有以伊莉莎白女王為首的宮廷和貴族支持與喜歡,清教勢力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阻撓戲劇創作與演出。
  • 楊旺:清教徒生活的馬琳
    至於自己,馬琳則設計了一種近乎清教徒的生活:他不抽菸,少喝酒,不玩遊戲,上網也就瀏覽體育新聞。頂多,他會給熟人發幾條黃段子。  但在人尖扎堆的桌球團體,很難說馬琳過得有多愜意。每次名額的競爭,每次規則的更改,每次技術的革新,甚至每次封閉前的減肥,都可能牽扯到馬琳。施之皓曾形容輸給國外對手等於丟了一條命,馬琳則說,為了奧運會,自己丟過七條命。
  • 走進哈佛大學英語聽力01:清教徒和哈佛
    清教徒不僅在美國歷史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同樣在哈佛大學的歷史中也起到了重 要作用。很多清教徒選擇移民到新大陸。 In 1620, a ship named Mayflower left England.船上有102名乘客,其中1/3多的人是清教徒。在接下來的10年中,清教徒 隊伍逐漸壯大起來,並於1628年建立了麻薩諸塞灣殖民地。 Many Puritans had received classic styl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xford University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England.
  • 世界文化史:清教徒的起義,為何導致斯圖亞特王朝失敗?
    (3)人們憎嫌斯圖亞特家族也有宗教上的原因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非常狂熱的安立甘教徒。在蘇格蘭,大部分人是長老會信徒,安立甘教並不流行;在英格蘭,它也不是受所有人歡迎的。我們知道,一些英格蘭人是天主教徒。但是給斯圖亞特諸王最大麻煩的是清教徒。清教徒起初是安立甘教教會的成員—其中一些人始終留在安立甘教教會內,雖然另一些分離出去了,但他們都願意這樣或那樣地在教會內進行改革。
  • 17世紀狂熱的清教徒希望在美洲建立一個自己的耶路撒冷,就是美國
    清教徒與英國國教會在教義上的分歧其實並不大。他們基本上都是加爾文主義者,也就是說,他們都同意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所制定的遊戲規則。因為清教徒(奇異而又恐怖的)基本信仰與英國國教會非常相似,所以歷史學家通常把它們之間的爭端解釋為對權力的爭奪,認為這不過是利益集團政治偽裝成高人一等的假敬虔。但理性主義者和犬儒主義者(也就是說,大部分現代學者)都很樂意把一切動機歸結為理性主義和犬儒主義。其實,真正把清教徒和主流新教區別開來的是個性和舉止。做一名清教徒,意味著成為毫不妥協的狂熱分子。
  • 經典閱讀 ||《入世的清教徒》05第一章:最初的清教徒是什麼樣的人?(5)(音頻&文字)
    清教徒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任何運動都有其標誌性的好惡觀。同樣,我們也可以看出什麼樣的品質行為能激起清教徒最強烈的認同,什麼樣的事情會使他們厭惡。根據清教徒所用的詞彙和其傑作形象,就可以看出清教徒的許多品質。
  • 從清教徒到貴格會:四波移民共同塑造的美國精神
    在新英格蘭西南部的普利茅斯,「五月花號」船上的乘客引入了一種迥異於麻薩諸塞清教徒的文化;即使到了今天,這個小地方的人還稱這裡是「老殖民地」,並且說一種與其他洋基人有微妙差別的英語口音。他們與清教徒有矛盾,就搬得遠遠的,並始終和這個威脅要同化他們的文化保持著距離。到19世紀,馬弗裡克一家找到機會向西部進發。他們的名字被用於沒有打上主人標記的牧場牛,由此在美國語言中變成了特立獨行的同義詞。很多這樣的「馬弗裡克們」在1630年之前移民到美國。
  • 清教徒的禮物|令人仰慕已久的「美國管理文化」究竟是什麼?(上)
    今天,我要向你推薦的這本書是西方學者霍博兄弟的著作《清教徒的禮物》。它的名字聽起來雖然像是一本有關宗教文化的書,但實際上,是一本描述從英國的清教徒移民開始近 400 年來的美國管理發展的史書。市面上,管理書籍非常多,作者霍博兄弟既不是純粹的管理學家,也不是創辦過知名企業的企業家。為什麼,今天我要向你推薦這本書呢?
  • 書摘|帝國軟實力:英國雄霸天下的秘訣在於清教徒?
    Merton(2001)將清教徒與現代科學興起相聯繫,認為清教徒對英國有用知識的增長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英國清教徒發現科學是符合他們的宗教信仰的,同時也是一種踐行其信仰的方式。清教徒包容了科學,部分原因是它「既彰顯了上帝的榮耀,又強化了人類的美德」(默頓, 1973:232)。儘管默頓的論證方法存在問題,特別是例證的方法,很容易通過列舉那個時代很多不是清教徒的科學家的例子而證明默頓是錯的。但他強調了宗教信仰和科學研究之間不斷增加的相互接納程度,特別是清教徒接納和踐行了實驗方法,是英國勝出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