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的遊樂場,有很多的小朋友在玩耍,其中一對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孩子是大約兩歲左右的小男孩,性格稍微有點靦腆。
此時的父子倆分別位於滑梯上一段鏤空的魚骨狀小路的兩端。
爸爸一直鼓勵孩子自己走過來,而孩子呢有點害怕,幾次嘗試都放棄了。
在爸爸的鼓勵下,孩子終於鼓起勇氣手扶著側邊欄走了上去。
整個人走在上面顫顫巍巍的兩隻小手緊緊的抓住側邊欄,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漏下去。
也許是過於小心,當他走到一般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不走了,想掉頭往回走。
這是爸爸一看大事不妙,這豈能半途而廢,於是張口就說:你要是自己走過來,我就給你買像某某哥哥一樣的玩具槍。
孩子終究是抵不住誘惑的,這句話就像給孩子打了一劑興奮劑一樣,孩子不再管腳下滑不滑,有沒有鏤空,加快了腳步咧咧嗆嗆的奔到了爸爸的懷裡。
剛在爸爸懷裡穩定下來,就拉著爸爸的手說,我們去買槍吧。
爸爸尷尬的笑了笑,拉著他走了。
我想這位爸爸肯定會兌現自己的承諾的。
1
父子倆走後,留下了一個陷入深深思考的我。
這個父親在鼓勵孩子的時候,使用了利誘孩子的方法,俗稱賄賂。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做好了,我給你買玩具,帶你去遊樂場玩,等等。」
這是孩子不是在被鼓勵,而是被你後面的條件誘惑了,用物質誘惑長大的孩子,終有一天你的物質不能再滿足他的胃口。
今天是玩具槍可以讓他走過獨木橋,明天呢?
會是一把真槍嗎?
拿正確的鼓勵孩子的姿勢是什麼樣的呢?
2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
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該怎麼回應」的感知力。
按照上面的場景來說,這位父親的正確做法是:
判斷
當看到孩子因為害怕不敢走過去的時候,要判斷一下,這個挑戰對孩子的年齡;;說是不是太大了,如果是太大了,那就要適可而止。
一味的強勢智慧給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更大的負擔。
陪伴
當看到孩子因為恐懼而不敢過去時,父親最先做的就是自己走過去手把手的領著孩子一起過來,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發生什麼危險,爸爸都會永遠站在你身邊無條件的支持你。當孩子感受到這些的時候,心裡的力量感就會增強,也許下一次他就會一鼓作氣走過去了。
言語鼓勵
一種通用的鼓勵公式是:
孩子,我相信你能行 + 肢體鼓勵(擁抱、擊掌、摸頭、拍肩等)
為了恢復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家長不但要用語言告訴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動孩子去嘗試或堅持,更重要的是要與孩子有身體接觸,通過擁抱、擊掌、拍打孩子肩膀或撫摩孩子頭髮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傳達給孩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們恢復勇氣和自信。
放在剛才的場景裡就是:
爸爸走過去抱著孩子說:我相信你能行,你剛才已經走過一半了,只要再加把勁就可以了。
你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是如何鼓勵孩子的呢?
不妨也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