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煩惱往往來自於複雜,幸福卻可以很簡單。
《老子》說:「大道至簡」。
人生,懂得這樣活的人,往往會活得更幸福快樂。
1
少點貪婪,多點知足,才會更幸福。
《道德經》講:「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懂得知足的人,不會受恥辱;懂得止步的人,才不會有災害,可以活得更長久。
人們常說知足者富,懂得知足的人便是世間最富有、幸福之人。
貪婪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幸福,因為貪婪是個無底洞。
老子曰:咎莫大於不知足,禍莫大於貪得。
有些人擁有了穩定的生活,進一步想追求安逸;
擁有了安逸的生活,還要追求奢侈的物質享受;
擁有了豐富的物質,還要追求名利和權勢。
人的痛苦大多源於貪念,別讓過多的欲望影響了自己的幸福。
欲望太多,自然感覺不到幸福。
看過這麼個傳說。
從前,有個老太婆,有一日,一位老者走到她家門口,過來討點吃的,老太婆心生憐憫,於是將飯菜給了老者,讓老者吃了個飽,並贈予老者乾糧。
老者為了報恩,老者在她家裡開了一個洞,那個洞每天都能湧出大米。但老者告訴老太婆,那個洞每天只能取一鬥大米,不能多取。說完便走了。
過了一段時間,老太婆靠賣大米開始變得富起來。老太婆便不再滿足於每天只取一鬥大米。有一天,她取了二鬥大米。此後,那個洞再也不出大米了。
欲望是無止境的,只會讓人越陷越深。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常常陷入如此狀態。
擁有了權勢,渴望著金錢;擁有了健康,貪戀著美色......
人生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不知足的人,必定不幸福。
不要因為欲望,就去獲取自己不應得的東西。
因為德不配位,往往會帶來災殃。
漁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隻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後,她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當貴婦人,當了貴婦人,她又要當女皇,當上了女皇,她又要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那條能滿足她欲望的金魚做她的奴僕,這就越過了界限,最終,金魚又讓她變回以前貧窮的樣子。
錢永遠也掙不完,福永遠也享不盡。
常言道:「知足常樂。」
懂得知足的人才會快樂。
他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很珍惜,心懷感恩,不會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更不會嫉妒別人的幸福。
懂得知足的人,在他們心中,擁有即是幸福,知足便是幸福。
明朝時,有一位叫胡九韶的人,他每天都會焚香拜佛,感謝上天給予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看見便笑道:「咱們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飯,又怎能談得上是享清福呢?」
胡九韶緩緩道來:
「一來,咱們在太平盛世,沒有受戰爭之苦;
二來,咱們衣食無憂,有衣穿,有飯吃;
三來,身體健康,沒有病人,沒有犯錯被關到大牢,這樣日子怎麼不是享清福呢?」
知足,才能沒有憂愁;知足,才能內心平靜;知足,才能內心平靜;知足,才能擁有最簡單的快樂。
《增廣賢文》中提到:「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
很多時候,不是擁有得不夠多,而是內心不知足。
哲學家叔本華講過:「我們很少注意我們所擁有,卻總是想自己沒有得到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這種態度是世上令人遺憾的情形之一。」 正所謂,貪婪者常憂,知足者常樂。
做人,拋開過多的欲望,少點貪婪,你才更容易知足。懂得知足,才會幸福。
2
少點攀比,多點知足,才會更快樂。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盲目與人攀比,總是羨慕別人的美好生活,於是自己不惜時間和精力去拼命比較。殊不知,越比較,越痛苦。
有些人常常埋怨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總覺得自己的際遇不如別人。 但其實,人最大的不如意,是不懂知足。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人一旦開始攀比,就註定輸了,因為永遠有人比自己優秀。
與人攀比,是永無止境的痛苦,因為翻過一個山頭,面前還有連綿不絕、更高的山脈。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人羨慕別人能夠住在比自己更大的房子,開著比自己更好的汽車,卻忘記自己心的那份最初的幸福。
人生的煩惱,大多來源於比較。
和比你厲害的人相比,會讓人覺得自卑;和不及自己的人相比,會讓自己驕傲。
凡事與別人相比,會讓自己的心理失衡,迷失自己原本的方向,讓自己本身的優點無法展現。
與人攀比經常是物質上的對比,但它損害的卻是人的心理健康。當我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但確感受不到與之隨來的幸福,主要原因還是,我們總拿自己與那些更好的人相比。一旦沒有比過就在那兒獨自生悶氣發脾氣,導致生活的幸福、美好、成功打了不少折扣。
人們常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比別人強、勝過別人,一味地和別人比較,只會給自己造成無形的壓力和困擾。
生活若比來比去,就會容易比出怨恨與煩惱,比掉自己本應有的一份好生活。
人要想活得好,首先要懂得知足,不做無謂的攀比。
南美洲有一種美麗的小鳥,名叫翠波鳥。
這種鳥有一個奇怪的特性:成天忙於築巢。體長不過五六釐米的翠波鳥,大都有著比自己身體大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巨大巢穴。
為了解開這個謎,有人特意做了實驗。
他捉來一隻翠波鳥並觀察它築巢,這隻翠波鳥建了一個僅能容下自己身體大小的巢後,就停工了。觀察者又捉來一隻翠波鳥,這隻鳥也開始建巢。
沒想到,原先已停止建巢的那隻鳥又開始擴建巢穴。兩隻鳥互相攀比著瘋狂建巢。幾天過後,最先抓來的那一隻竟然累死了。
原來令翠波鳥忙碌不停的原因是攀比。
很多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
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比較考上的學校。
成年後,又要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房子夠不夠大。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面子」而活。
當我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會遠離我們。
放下攀比之心,心裡的壓力也會相應減少,人生自然能過得更輕鬆、滿足。
永遠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多看看自己擁有的一切,懂得知足,一切不平之心就會得到安寧。
有句話說過:「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幸福是珍惜出來的。」
幸福,其實就是珍惜當下擁有,活得恰到好處。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的顏回,就是一個安貧樂道的人。
《論語》中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意思是說顏回住在簡陋的巷子裡,吃喝都很清苦,如果換做別人,會覺得這樣太苦了,但顏回卻樂在其中,體會生活的樂趣。
不攀比,就不會不平衡;沒有不平衡,就會快樂。
不與他人比,好好做自己。
人外有人,比較沒有盡頭,做好自己才是關鍵。
幸福的人,往往會滿足自己擁有的;不幸的人,卻總是看著別人擁有的。
做人,少點攀比,多點知足。幸福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