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2020-12-12 凌晨媽媽育兒

「雞娃」是最近掀起的一陣育兒新方向,很多家長們都懷揣著滿腔熱情勢要培養孩子成為新時代的「雞娃典範」。

有位北京的朋友說,每到周末,北京的大型商場,都會有形形色色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補習班、興趣班。陪同的家長,則也跟著學習,有時還會斥責孩子,不認真聽課,甚至跟身邊的陪讀家長,分享育兒經驗。

什麼是「雞娃」

如果你對「雞娃」這個詞彙還有些陌生,不妨從「鼓勵」和「引導」這兩個關鍵詞入手,好來一窺究竟。

鼓勵:一部分聰明的家長早就發現,適當的鼓勵和誇讚能有效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暴力教育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教育方式,遠不如在適當的時機給孩子「打打雞血」,他的價值得到肯定學習勁頭更猛,家長也樂得輕鬆。

引導:「雞娃」也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除了鼓勵和誇獎之外,家長們會傾向於給孩子安排很多學習任務和集體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拼搏的過程中取得一定成績。以便於以後整理成「簡歷」,好在日後的競爭中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ps.雞娃是指家長通過「打雞血」督促孩子學習。】

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

在很多人看來,似乎只有進入職場才有「簡歷」的用武之地。殊不知現在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面對各種激烈的競爭,很多名聲在外的好學校招生名額都十分有限,家長們只好用「簡歷」的方式展示出孩子的過人之處。

作為一個合格的「雞娃典範」,簡歷當然是重中之重。小燦的簡歷幾乎被整個小區的阿姨們「傳閱」過,看過的人無不感慨:這年頭,當個優秀的小孩可太難了。

其實不用小燦和家人多說,就能從這張簡歷中看出「雞娃」的自我修養。榮譽一欄填的滿滿當當,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含金量十足的獎項。單是四五年級,小燦取得的成就已經另太多人望塵莫及,這樣的成績怎一個優秀了得?

光鮮的背後,永遠是不為外人道的努力付出。在小燦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想方設法給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斥巨資上口碑最好的幼兒園,騰出專門的房間用來陪孩子完成作業,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簡單的英語詞彙,預習複習簡單的數學常識,背誦古詩更不在話下。

上小學後更是吹響了戰爭的號角,父母每周都給小燦制定新的學習計劃,每天考核所學知識點是否完全掌握,奧數訓練,英文積累更是一刻也不放鬆。每當小燦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總會用殷切的目光和期待的口吻告訴他:「寶貝你是最棒的,我們相信你一定行!」

每個「雞娃」的光鮮簡歷背後,站著嘔心瀝血的家長

這樣完美的簡歷,是一家人的共同努力所成就。可是在「雞娃」越來越被大眾吹捧的當下,我們是否也該思考:當「雞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該警惕些什麼?

1.唯成績論

「雞娃」本就是家長們試圖通過「打雞血」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各科成績。可是一旦家長們都踏入唯成績論的怪圈,孩子的價值體現也將不可避免地趨向單一。

要知道,孩子的童年除了學習還應該有其他同樣美好的東西。如果只以成績論英雄,那些在學習上沒有天賦的孩子們,難道就該低人一等?

我們小區有個孩子,每天都低著頭走路,我本來不認識,後來一位媽媽介紹說,這是我們鎮上一中的高材生,學習成績可好了。就是不愛說話,只知道悶頭學習、寫作業。相比較周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卻活蹦亂跳的孩子們,我覺得他們才更快樂,成績不是唯一,「雞娃」也不能唯成績論。

2.孩子情緒崩潰

鼓勵式教育確實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熱情,但孩子畢竟不是機器很難長期高效保持學習效率。一旦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只一味鼓勵高強度學習,難免會導致孩子情緒崩潰。

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本就弱於成人,所以家長在鼓勵孩子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照顧到他的心理健康。勞逸結合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優秀孩子。

3.家長過度焦慮

有一句話叫做:每一次「雞娃」的背後,都有至少一位焦慮的家長。面對競爭理解的社會,家長們自然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算沒有優渥的經濟實力,也可以通過教育讓孩子領先他人。

比如我們看到的,家長拿著拖鞋在孩子背後監督寫作業,或者每天把孩子課程塞得滿滿,放學後各種補習班,喘氣都沒功夫,這不是焦慮是什麼?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都壓在孩子身上,妥當嗎?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因材施教。我深以為然,我也認為,教育應該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個人特色出發,綜合考慮並制定適合的學習計劃。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快樂、開心就好,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卻簡單的把個人價值跟能不能上一所好大學?將來能不能賺很多錢?有沒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等等聯繫起來。這還是因材施教嗎?還是「你快樂就好嗎?」兩者本身就是悖論。

培養孩子的三觀、人品、個性,才是教育的初衷,並且讓孩子懂得,家國情懷,懂得尊重體量他們,能實現自我價值,這些才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讓孩子學習到的。而這一切,都是以尊重為前提,尊重孩子的意願以及他的自我發展。

凌晨媽媽來叨叨:

望子成龍固然不錯,但家長穩住心態才是關鍵。畢竟你的焦慮都被孩子看在眼裡,很容易影響到他的學習狀態,太過焦慮往往得不償失。「雞娃」並沒那麼簡單,你有沒有做錯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父母要向孩子道歉?溝通善用「換位思維」,遵循ISA原則跟娃溝通

選擇重點初中還是普通中學,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不同

家有兒子,從小教育他的婚姻觀:女孩好不好,觀察這三個方面

相關焦點

  • 雞娃是個偽命題?
    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哪些學校收簡歷(簡歷如何體現實力),哪些學校鎖區,一貫制學校真的就是法寶?平行分班,蛇形分班,走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這些需要時間積累和往年數據支撐的軟消息你是否有渠道獲取,並且能夠消化理解?自媒體天天刷屏推薦的學校,是升學意義的好學校,還是資金雄厚的金主學校?
  • 「雞娃」背後的「暗」力量到底是什麼?
    觀察  「雞娃」背後的「暗」力量  因為媒體的報導,「雞娃」這個詞最近突然火了起來。  「雞娃」是個網絡用語,是近些年北上廣深等「小升初」競爭相對比較激烈的大城市家長中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虎媽」「狼爸」望子成龍,「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給孩子「報班」、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不停地激勵孩子去拼搏的行為。  「雞娃」這種行為方式並不是剛剛流行起來,只是每到學期末、考試前或者升學季來臨的時候,「雞娃」更容易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
  • 【島妹說】沉迷「雞娃」,不能自拔?
    在雞娃式家長眼中,「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是終極目標。為了這一目標,通過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生升學的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就轉移陣地到小學編程;小學六年級學生雅思8分、鋼琴十級、簡歷寫滿20頁只能算「正常」。
  • 我們為什麼非要「雞娃」
    網絡上「雞娃」這個詞在各大網絡平臺都很熱門,特別是涉及寶寶英語啟蒙的時候,大家問候的話都變成了「一起雞娃」。現在看來不但「雞娃」,而且「雞家長」呀!以前覺得不能太溺愛,不能什麼都給最好的,不讓寶寶成為溫室的花朵。然而現在來看看,只要負擔的起,什麼都想把最好的給她。為了以後她英語學起來容易點,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了英語啟蒙,也是簡直了。前些天,網上流傳床墊有甲醛,義無反顧的拆了,扔掉。為什麼會這樣呢?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教育競爭全球化時代,世界各國都出現普遍的「雞娃」式育兒,大家都在尋找一種最理想的育兒方式。  首先,來測一測你是哪一種?  2.和姐姐相反,妹妹是個典型的芭蕾女孩,是舞蹈學校年終匯演的明星,但在幾個月前,妹妹表示再也不要學芭蕾了,原因是不喜歡了。你會選擇:  A.同意退學。不會強迫她繼續,但希望有一天她會改變注意。
  • 海澱雞娃寒假時間表「火」了,網友卻統一給了差評
    海澱雞娃的家長們,更是走在了所有家長的前列,她們從學前教育開始,對孩子緊抓不懈,各類輔導手段,令人眼花繚亂。在海澱家長的努力下,孩子們的中考、高考成績都不錯,大多走進了重點大學、直到出國留學。長期以來,人們對於海澱家長的輔導方法,也一直在熱烈地談論著,有些家長,甚至將之奉為學習的榜樣!而這段時間,海澱雞娃的寒假時間表,更是刷爆了朋友圈,在網絡上徹底「火」了!
  • 別讓盲目「雞娃」 坑害了你的孩子
    沉默,不愛說話,沒有勇氣自我表達,甚至說「我沒有名字」。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嗎?其實孩子想表達是「我沒有自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知道要成為什麼人,可以有什麼目標。孩子,成為了大人實現某種理想的工具。另一種雞娃代表是那些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的父母。尤其是在近期國家發布了新政策之後:繼體育納入中考後,音樂美術也將正式納入中考成績。
  • 真的要把孩子變成「雞娃」嗎?
    他們不是來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興趣班、補習班。陪同孩子的家長也不閒著,坐在教室後面,和孩子一起聽課,還時不時對板書拍照。課間,有的家長訓斥孩子上課不認真,有的則是和其他家長分享育兒經。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家長把孩子變為「雞娃」的重要誘因。而不輸的標準就是孩子上了多少興趣班、補習班。
  • 雞娃是什麼意思?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如今,「雞娃」已經是家長圈的流行病。每到周末,北京的一些大型商場都會有很多或蹦蹦跳跳、或規規矩矩的孩子出現。他們不是來逛街玩的,而是來參加興趣班、補習班。陪同孩子的家長也不閒著,坐在教室後面,和孩子一起聽課,還時不時對板書拍照。課間,有的家長訓斥孩子上課不認真,有的則是和其他家長分享育兒經。
  • 北京雞娃媽媽必備的寶寶早教app,快來看看吧~
    hi,大家好,我是奧妮媽媽,作為一名海澱雞娃媽媽,這次的乾貨分享我給大家整理自用私藏的一些寶寶早教啟蒙方面的APP。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推薦我手機裡有的幾款內容優質、孩子喜歡的APP吧:5.寶寶巴士兒歌及遊戲:動畫內容非常生動有趣,各類主題,動畫中特別是兒童安全手冊系列,讓寶寶學會認識危險,學會自我保護!遊戲類則可以讓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認知,特別好的一款綜合類產品!6.喜馬拉雅兒童APP:內容超級豐富,多數是聽的內容,包括國學、兒歌、英語、熱門繪本等,辦理會員後還有許多專屬課程。
  • 為何你總是不自覺雞娃?其實我們對孩子的焦慮,並非空穴來風
    雞娃可以說是現在的家長,每個都不陌生的詞語,自從「雞娃」上線以來,「內卷」一詞也開始被家長們熟悉。在這場「贏在起跑線上」,「雞娃」是為了讓孩子寧願有個不快樂的童年,也不想讓他擁有不容易的成年,到「內卷」下誰才是贏家,再次讓雞娃的家長們都更焦慮了。
  • 全民雞娃戰, 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雞娃」到底是什麼所謂雞娃,不是小雞仔,而是指用打雞血的方式教育小孩。「雞」作為動詞,挪用了「雞血療法」的典故,生動地形容出這屆家長育兒的瘋狂程度。雞娃的世界,自成一套話語體系。理解雞娃的第一步,是破譯這些只有資深雞媽、雞爸們才懂的暗號。
  • 寒假到了,又到了雞娃與反雞娃的家庭戰鬥季
    雞了娃,娃就一定能學習好?想想雞娃這件事,它其實也是個經濟問題,全家投入了時間成本吧,投入金錢成本以及父母的情感和心血了吧。要花錢花精力,還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家庭這麼做,說明了什麼?但也正因為這件事如此的常態化,我們更應該抱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不要一說起學習,就立馬和焦慮掛鈎,也不要聽風就是雨的攀比,制定適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學習計劃,分步分段執行。那些傳說中的牛娃,就當做燈塔看待吧,不用攀比,時不時看一眼,就當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
  • 學習實踐半年後,我認為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
    下面進入正題,我認為的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什麼?雞娃能力超強,雞娃歷史悠久,雞娃認識更到位的家長不要笑話我,看不得我的花拳繡腳的三腳貓功夫的,自動屏蔽就好。 比如今年疫情期間,沒辦法考試,很多學校只能靠篩簡歷選學生,這時候提前做了準備的家庭上岸的機會就大了很多。這體現的就是提前規劃的重要性。 其次是儘量搶跑。 我認為儘可能提前搶跑是海澱式雞娃的精髓,因為他們相信努力比天生一個好頭腦更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要忽視了努力的重要性。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不信你看看自己身邊和周圍,雞娃的看不慣佛系的,佛系的不待見雞娃的。我思來想去,抄起孩子們興趣班上過的課,學過的書,越看越搓火啊!我一打卡,老師立刻給我鼓掌,給我點讚,嘖嘖,看看老師這激動的心,顫抖的手,學不好能怪孩子嗎? 看到別人孩子那麼優秀,我連焦慮都不配吧!
  • 雞娃之路: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
    群裡的術語五花八門:素雞、澳牛、牛蛙……這不是什麼田園風情的菜譜,而是圈內慣用的簡寫:素雞即素質教育雞娃、澳牛代表著奧數牛娃、牛蛙則是牛娃的諧音。在這裡,家長們都只有一個共同的目的,給孩子打雞血,讓孩子變成雞娃。有時「雞」還做動詞使用,李虎就曾規划過,可以趁孩子還比較「耐雞」趕緊「雞」一下英語,如果能「雞成」高考水平,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減小壓力。
  • Angelababy自曝是「雞血媽媽」引爭議:別讓盲目的「雞娃」害了孩子
    不少網友指出:這位媽媽也太拼了吧!你可不僅僅是打雞血,是妥妥的「雞娃」啊! 凡事都有度,不要盲目的對孩子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手忙腳亂的把各種知識和訓練一股腦丟給孩子,也不管孩子能否消化,這樣換來的可能只是孩子的厭倦和疲憊。 貳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我家孩子什麼都學不長久,就只會看電視、玩遊戲。
  • 雞娃至上的家長,怎麼就把孩子養「自卑」了?
    大家好,我是黃豆媽,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呀~關於雞娃的相關話題,在媽媽群裡永遠佔據top1,我個人的觀點是認為雞娃一定要,但比起孩子讀過多少本書,做過多少習題,怎樣讓孩子更有興趣地去學,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才是目的。那種強壓式填鴨式的雞娃,還不如不雞,快樂雞娃才是王道。
  • 關於「雞娃」的老生常談
    轉眼又到新州高考(HSC),各群裡免不了有同學討論,有同學表示,移民了也逃不掉「雞娃的命」。一正好《三聯生活周刊》做了雞娃專題,想起我很久以前在國內論壇寫的文章,發到這裡,同正在「雞娃」,準備「雞娃」的家長分享。
  • 雞娃老母親消費圖鑑:你沒有見識過的雞娃世界
    你雞娃,我雞娃,如今有誰不雞娃?那那個人大概率焦慮的不得了。 雞娃要靠什麼雞?錢啊。不管是不是中產,面對娃,只要一開始雞那就分分鐘挖出了整個家庭的金錢潛力,不花不知道一花嚇一跳,原來雞娃老母親人人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