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背後的「暗」力量到底是什麼?

2021-02-07 中國新聞網

  觀察

  「雞娃」背後的「暗」力量

  因為媒體的報導,「雞娃」這個詞最近突然火了起來。

  「雞娃」是個網絡用語,是近些年北上廣深等「小升初」競爭相對比較激烈的大城市家長中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意為「虎媽」「狼爸」望子成龍,「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給孩子「報班」、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不停地激勵孩子去拼搏的行為。

  「雞娃」這種行為方式並不是剛剛流行起來,只是每到學期末、考試前或者升學季來臨的時候,「雞娃」更容易成為輿論討論的焦點。

  最初,「雞娃」總是與「小升初」「奧數」相伴而行:孩子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便被家長帶著輾轉於多個奧數培訓班,只為小升初時憑藉厚厚的獲獎證書拿到好中學的入門券。不過,從前幾年開始,教育行政部門就發出了「禁奧令」,同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三令五申,禁止將競賽成績與升學掛鈎。

  從邏輯上推算,沒有了奧數競賽、沒有了競賽成績與升學的掛鈎,「雞娃」就應該消失了。但事實是,「雞娃」一直存在,而且勢頭並沒有減弱。

  那麼,是什麼推動著家長們孜孜不倦的「雞娃」呢?「雞娃」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雞娃」背後一直有一股很強的「暗」力量。

  在小升初這件事上,一直有一明一暗兩條消息線。

  明的一條消息線是官方的,最有代表性的消息包括:「免試就近入學」「競賽成績不得與升學掛鈎」等,而且在越來越嚴的政策管控下,這兩年全國各地「免試就近入學」比例在不斷加大。據教育部去年年底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了98.6%,再加上對校外培訓機構的專項治理及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科競賽活動的控制,擇校熱正在緩解。

  而暗的這條消息線則恰好與官方消息相反,它們多發源於各種培訓機構舉辦的家長說明會或者某些微信公眾號,在大大小小的家長群中被廣泛傳播。這些消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某「牛娃」取得了×××證書+×××證書而被某牛校「點招」、某某學校已經開始收簡歷、某某名校剛剛暗中進行了測試……

  每當看到這樣的消息,「雞娃」的家長便有了更強的動力。但是到底「牛娃」的錄取是否與證書有關誰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牛娃」被牛校錄取了也沒有確切的數據。

  只要「牛娃與牛校」的故事一直流傳,家長們的動力就在。

  既然是暗中流傳,流傳的方式必然也很神秘,「雞娃」的家長們相互交流時通常夾雜著很多「暗語」,比如,「AS」為「奧數」、「BS」即「杯賽」、「奧牛」就是奧數牛娃,「英牛」顧名思義就是英語牛娃,而「奧英混血牛」就是奧數英語都棒的牛娃……

  「初來乍到」者很難一下子看明白這些消息完整的意思是什麼。這種處處存在暗語的語境,也給信息流動設置了門檻,所以,「雞娃」群裡流傳著這樣一個公式:牛娃的成績=爸的經濟實力×媽的情報能力×娃的執行力。可見,「情報能力」在牛娃成長中已經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而「牛娃」則是「雞娃」的家長們的終極目標。

  與「暗語」相輔相成的是,在明面上被禁止的「奧賽」依然存在著,只是「奧數」已經被有的培訓機構和組織機構改名為「思維訓練」,答題變身為了「闖關」,而已經被禁止的競賽活動被包裝成了「研學營」「冬令營」等。

  再加上英語的KET、PET考試,在明暗兩條消息線的作用下,被「激」的孩子苦不堪言。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隨著加入「雞娃」家長隊伍的人數越來越多,「牛娃」的標準也在水漲船高,網上流傳著一張「幼升小」「普娃」「牛娃」對比表,一個6歲「牛娃」的識字量已經達到千字以上,有些「牛娃」的識字量甚至已經達到了四五千字,而按照教育部發布的《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最終達到的識字目標是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

  這種「牛娃」標準的不斷提高,讓「雞娃」的家長們陷入了鬥志昂揚和深深的焦慮中反覆掙扎的境地。

  不過,「雞娃」的家長沒能獲得太多同情票,在常人看來家長自己就是始作俑者,是家長的功利心、攀比心,把分數看得過重的應試心理在作祟。

  家長們也委屈。不少「雞娃」的家長表示,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之所以最終加入「雞娃」大軍,也是一點點被捲入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和糾結。

  有專家指出,隨著我國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已經逐漸進入普及化,而在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過程中,各階段升學考試難度也在降低,尤其是中考,每一分的競爭都很激烈,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家長的焦慮。而這種焦慮一定會向下傳導,甚至有家長從學齡前就開始「雞娃」。

  不過,既然「雞娃」背後有「暗」力量,那麼解決的辦法顯然應該在「明」上做文章。值得慶幸的是,從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正在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改革,正在儘快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鼓勵學校特色發展、堵住非正規的升學渠道等。不過,政策制定、出臺之後,更重要的是落實到位,只有政策真正落實到位,才能逐漸提高家長對政策的信任度,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暗」力量沒有立足之地。

  樊未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雞娃」的自我修養?來看看這份典型「雞娃」簡歷吧!
    什麼是「雞娃」?如果你對「雞娃」這個詞彙還有些陌生,不妨從「鼓勵」和「引導」這兩個關鍵詞入手,好來一窺究竟。鼓勵:一部分聰明的家長早就發現,適當的鼓勵和誇讚能有效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光鮮的背後,永遠是不為外人道的努力付出。在小燦上幼兒園之前,父母就想方設法給他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斥巨資上口碑最好的幼兒園,騰出專門的房間用來陪孩子完成作業,每天固定時間學習簡單的英語詞彙,預習複習簡單的數學常識,背誦古詩更不在話下。
  • 全民雞娃戰, 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雞娃」到底是什麼所謂雞娃,不是小雞仔,而是指用打雞血的方式教育小孩。「雞」作為動詞,挪用了「雞血療法」的典故,生動地形容出這屆家長育兒的瘋狂程度。雞娃的世界,自成一套話語體系。理解雞娃的第一步,是破譯這些只有資深雞媽、雞爸們才懂的暗號。
  • 焦慮的家長在培養「雞娃」,太拼的背後需要資源,也需要全職媽媽
    」這個詞,我們聽過打雞血,雞娃就是被打雞血的孩子,太拼命了,在孩子拼的背後除了需要資源,同時還需要一位全職媽媽,你贊同嗎?隨後她們又聊到了要給孩子報什麼幼兒園,看哪位媽媽了解過。有媽媽說到時候還是得搖號……有媽媽說自己太過焦慮了,天天緊張的不行,其實她家孩子明年才上幼兒園呢!另一波孩子上幼兒園的北京媽媽們在聊,要給孩子報什麼英語課,市面上的課感覺大同小異。有個媽媽推薦了國外的一個課,另個媽媽搜都沒搜到……真是太高級了。
  • 與其主動「雞娃」,不如背後引導
    這兩天刷到一個新詞「雞娃」,不知何意,點進去看才明白原來說的是現在的一種育兒方式,家長們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像打雞血似的,讓孩子不斷的拼搏努力。如果從短期效果來看,可能會實現階段性的勝利,所以「雞娃式教育」才能如此盛行。比如我們經常聽到某某家兩歲的孩子識字上千個,又比如在家庭聚會上,一個小孩子能歌善舞的,博得滿堂喝彩。而家長也沉浸在自己這種教育培養方式的喜悅與自豪當中,從而給孩子報更多的補習班與活動課,以便從小掌握更多的技能,達到我們所謂的贏在起跑線上。
  • 雞娃是個偽命題?
    成都菲媽 成都養娃那些事2020-06-03 22:00:00■【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平行分班,蛇形分班,走班,對孩子有什麼影響,這些需要時間積累和往年數據支撐的軟消息你是否有渠道獲取,並且能夠消化理解?自媒體天天刷屏推薦的學校,是升學意義的好學校,還是資金雄厚的金主學校?入手的學區房卻出現爆倉到底意味著什麼?
  • 都說「暗網」可怕?那麼暗網到底是什麼?
    最近這幾年,「暗網」這個詞彙不斷出現在公眾面前。那麼,「暗網」到底是什麼?並且,很多人認為「暗網」可怕,「暗網」可怕之處就是在哪裡?一、暗網的可怕性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存在著黑市。暗網其實是古代黑市的網絡版——姑且這麼理解。而現代世界各國所禁止交易的商品其實都差不多:不外乎軍火、人口之類的。總之,不能擺在淘寶和京東銷售的東西,在暗網上,可能應有盡有。
  • 【島妹說】沉迷「雞娃」,不能自拔?
    在雞娃式家長眼中,「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是終極目標。為了這一目標,通過高中生劍橋英語5級考試已是某些初中生升學的標配;奧數的區分度不夠,就轉移陣地到小學編程;小學六年級學生雅思8分、鋼琴十級、簡歷寫滿20頁只能算「正常」。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可到底什麼是耐雞娃?這是天生的嗎?感覺跟投篩子一樣,難道必須花了大量時間金錢之後,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那塊料?1 高效的雞娃,是教方法和思維方式;低效的雞娃,是無方法的大量刷題。7 天才兒童有,但很少,大部分的優秀孩子都是學出來的,不是靠天賦和天才,即使非常優秀的孩子,也不過是個孩子,背後一定有特別能堅持,善於發現和鼓勵,非常辛苦的爸媽。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這時候他再去給她報奧數班,學而思,女兒反倒很開心了,覺得學什麼都比拉小提琴好。她們總結出了種種雞娃大法,比如,如何在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情況下做選擇,如何在自己英語不行的情況下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如何讓雞娃變得更好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閱讀、寫作、數學思維、英語路線、時間管理等等。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物理學家可以測量出星系及其他天體被暗物質影響後的運動,但是暗物質的組成依然是個謎。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物理學家已經想出了很多種可能性,包括對應的探測方法。其中有一些是在嘗試解決其他物理問題時產生的,另外一些則來自於對暗物質的專門研究。
  • 別讓盲目「雞娃」 坑害了你的孩子
    其實孩子想表達是「我沒有自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知道要成為什麼人,可以有什麼目標。孩子,成為了大人實現某種理想的工具。另一種雞娃代表是那些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的父母。尤其是在近期國家發布了新政策之後:繼體育納入中考後,音樂美術也將正式納入中考成績。
  • 寒假到了,又到了雞娃與反雞娃的家庭戰鬥季
    雞了娃,娃就一定能學習好?想想雞娃這件事,它其實也是個經濟問題,全家投入了時間成本吧,投入金錢成本以及父母的情感和心血了吧。要花錢花精力,還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家庭這麼做,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這看似不合理或者被稱為「瘋狂」的雞娃舉動背後,其實都是家庭權衡過後的最優選擇。我們的社會發展到今天,高學歷的人也越來越多,本科率的提升就不說了,連以前難得一見碩士博士,現在幾乎要變成入職招聘門檻了。人們整體素質提高了,高學歷的比例提高了不少,所以,學習變成了一件剛需的事情。
  • 黑不可怕,暗沉才可怕!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暗沉?有這些原因!
    當我們的臉上變得暗沉無光時,整個人看起來就是非常的疲憊,甚至沒有精神,難以光彩照人。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皮膚暗沉呢?皮膚暗沉的原因這個是很多女性朋友最為關心的問題。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才會導致出現皮膚暗沉。1、熬夜現代年輕人總是喜歡熬夜的,而熬夜就是導致皮膚暗沉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了。在晚上,不僅各個器官會進行排毒,而且皮膚的細胞也是最活躍的。但是熬夜就會影響到細胞的新陳代謝了,這樣就會導致角質層加厚,出現皮膚暗沉的情況了。
  • 為什麼家長「雞娃」總沒效果?挖掘孩子自身動力才是根本
    我有一個同事,他每天早上上班的時候都非常的疲憊,一聊之後才發現原來他每天晚上都回家「雞娃」。 什麼是「雞娃」呢?全稱是給娃打雞血。原來他們家的孩子正在上小學二年級,為了讓孩子能夠每天放學回家認真完成作業,成績上表現的優秀一些,於是我這個同事每天下班回家後就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盯著他們家孩子學習。
  • 雞娃是什麼意思?孩子打雞血 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
    對於這兩個小孩,現在有個俗稱——「雞娃」。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而家長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雞血可以打一陣子,但不可能打一輩子。
  • 「雞娃」全球化時代 美式「雞娃」VS中式「雞娃」有哪些不同?
    上述兩個問題,選項A是美式「雞娃」,選項B是中式「雞娃」,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激勵方式,即「內驅力培養」和「外力推動」,這也是「美式」雞娃和「中式」雞娃最本質的不同之處。在教育競爭全球化的時代,「雞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 選拔機制引爆超前教育 全民「雞娃」開展「軍備競賽」
    在此背後,是家庭對於課外培訓費用的巨大支出。戩媽告訴記者,孩子從幼兒園至今,每年在課外培訓上花費在20萬元。綜合上海、北京等家長的說法,目前在不算房貸的情況下,基本家庭年收入的50%會用作孩子課外培訓費用,平均每年花費在10萬元的居多。
  • 錦鯉楊超越背後的商業資本力量到底是聞瀾文化還是傳遞娛樂呢?
    錦鯉楊超越背後的商業大佬你們大家知道嗎?她錦鯉背後的資本博弈到底是什麼呢?楊超越背後的資本力量到底是誰呢?聞瀾文化是楊超越的東家,2016年組建CH2女團,CH2女團解散以後,藝人只剩下楊超越了。
  • 喝雞血長大的「雞娃」,最終長成了什麼樣子?
    相似的地方在於,大多數留言中,來自父母或者其他力量的「雞」都給現在的我們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焦慮,迷茫,甚至創傷,它們客觀存在,無處逃避。但也有一些零星的留言,是希望自己當年被「雞娃」、正在「雞娃」,或者給我們提供了雞娃的正面案例。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再「雞娃」的父母,可能也要面臨一個結果
    而我只不過是和孩子死磕二年級的語數英,又算得了什麼?這年頭,不「雞娃」孩子的中年老母親,都快擠不進媽媽群了。果然,「雞娃」這條路上沒有最強,只有更強。什麼是「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為他安排各種學習和興趣班。而高級別的「雞娃」,往往是在孩子一出生就規劃好了以後要走的路。比如,雞娃中的「戰鬥機」——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從小就讓孩子浸潤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小圈子裡。清北只是常規目標,馬術、高爾夫、網球是點綴,全球名校才是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