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公證處公證員正在為群眾辦理業務。 渝北區公證處供圖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文字更是千變萬化,有時一字之差,表達的含義可能就相差千裡。隨著對外經濟的發展,不少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向外拓展業務,市民出國旅遊、年輕人出國留學的也日益增多。而更多的外國人也來到中國,但語言文字之間的差異,使得在交流上出現了麻煩。近年來,涉外公證業務也隨之猛增。
籤約前夕出「小插曲」
不久前,渝北公證處接到一項緊急的任務。委託一方是北歐一家著名的製造企業,最近正在和中方洽談合作,而該企業中國總部就準備落戶在兩江新區。
這對重慶來說並不是一件小事,前期的洽談十分順利,雙方都已開始準備籤署合作協議,以及籌備舉行新聞發布會了。不過就在外方代表拿到協議的文本後,卻提出了異議。
原來,這份10多頁的協議書,是中英文雙語對照的版本,一行英文,下面有一行中文對照。外企代表拿到這份協議後,表示應該用全英文的版本。
外方代表解釋說,中國文字確實「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就可能謬以千裡。如果翻譯稍有疏忽,那麼會對今後的合作帶來影響。因此,外方代表堅持用全英文協議。但中方代表也表示,既然是兩方合作,協議也必須是有兩國文字。外方提出的疑慮可通過公證來解決。
忙碌一天出具公證書
由於籤署協議的地點在重慶,合作的中外雙方於是就近找到渝北區公證處,要求公證處提供「文本相符公證」。
因為第二天就要準備籤署協議,因此留給公證員的只有一天時間。他們先是找到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讓翻譯員對協議的中英文逐字逐句進行核對,發現可能存在異義的地方,就用紅圈劃出。
於是,渝北區公證處又將雙方代表召集到一起,對翻譯人員劃出的幾處紅圈的地方進行商討。最終敲定了中英文的協議版本,公證處也出具了公證書。
最後,雙方順利籤署協議。而這家國外著名企業也落戶到了兩江新區。
近年涉外公證猛增
「到國外留學,國內文憑證件到了國外人家還認嗎?到國外旅遊租車時,人家不認中國的駕照怎麼辦?」渝北區公證處公證員賀川林向重慶晨報記者介紹說,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很多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走出了國門,而更多的外國人也來到中國。中西方文化差異,文字的變化,使得我們在許多事情上都會遇上麻煩。之前提到的關於企業之間合作而產生的公證,只是涉外公證業務的很小一部分。
例如,中國人去國外旅遊需要租車,而國內的駕照,在國外如何租車呢?這就需要提前做公證。
近年來,隨著出國出境留學、探親熱潮出現,涉及公民個人的學歷證明、親屬關係這些涉外、涉港澳臺公證事項成為新的公證業務增長點。
新聞連結
2015年全市涉外公證
同比增長50%
據重慶市公證協會介紹,公證在服務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中體現功能價值與作用。全市公證機構以調節和明晰內陸開放建設中的民事關係與經濟流轉秩序為職責,以保護交易安全、增進溝通、促進交流為己任,為開放的暢通無阻搭建橋梁,為內陸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
2015年涉外公證大幅增長,探親、旅遊、學歷、經歷這些公證事項增幅明顯,全市10餘個公證處涉外公證業務同比增長50%以上。同時,做好了涉臺公證工作,2015年協會向臺灣海基會寄送公證書副本共計2405件,收到副本1191件,辦理涉臺公證書查驗525件,為兩岸溝通與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如江北、渝北、北碚區公證處還為各大新區建設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公證法律服務,為新區建設中涉及的拆遷安置、土地丈量這些工程項目辦理了大量現場監督及協議公證,確保各項建設順利推進。
案例
公證處維護臺商合法權益
市內某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臺資企業,近日,該企業派員工到公證處申辦到臺灣地區使用的企業資格證明、衛生局批覆文件的影印件與原件相符這些公證事項。
據當事人陳述,上述申請事項只有經過公證處公證後,該企業的產品才能在臺灣地區銷售,企業的權益才能在臺灣得以保護。
接到公證申請後,公證員在認真研究後認為,企業資格證明屬於法人或其組織所享有的財產權利證明,根據《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和《協議實施辦法》的規定,企業的資格、資信、法定代表人、授權委託書等公證文書,屬於協議約定寄送副本的範圍,可以向臺灣海基會寄送副本。對於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文,無不宜公開內容的亦可進行公證並向海基會寄送公證書副本。
公證處對市衛生局批文內容可否公開的問題向有關機關進行了核查,最後順利地為臺商出具了企業資格證明、批文影印件與原件相符等7份公證書,從而使該公司的產品在臺灣地區得以銷售,保護了臺商的合法權益,受到了臺商的高度讚譽。
據市公證處介紹,這是根據海峽兩岸達成《海峽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的一項涉臺經濟公證。由於《協議》內容規定得比較籠統、抽象,具體執行起來仍需要認真斟酌。公證員在辦理此類公證時,不僅要從專業的角度考慮問題,還從國家對臺政策、保護臺胞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的高度來考慮,將「涉臺無小事」思想貫穿在整個辦證過程中。
(重慶晨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