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為什麼這麼火?看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2020-12-2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北鬥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的賀電中如此評價。

回首來路,不論是先驅者「燈塔計劃」的未果而終、雙星定位系統概念的提出,還是北鬥一號系統從無到有,北鬥二號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再到北鬥三號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穿越激蕩四十餘年,北鬥趟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

符合國情之路 「先區域、後全球」的「三步走」戰略

在北鬥工程誕生之前,我國曾在衛星導航領域苦苦摸索,在理論探索和研製實踐方面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立項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燈塔計劃」作為先驅者,雖然最終因技術方向轉型、財力有限等原因終止,卻如同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國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

1983年,以陳芳允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利用2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來測定地面和空中目標的設想,通過大量理論和技術上的研究工作,雙星定位系統的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來,北鬥是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還是分階段走?當時引發了爭議。最終,「先區域、後全球」的思路被確定下來,「三步走」的北鬥之路由此鋪開。參與了技術路線討論的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後來評價說:「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用戶還集中在國內、周邊,因此『先區域、後全球』的技術途徑更符合中國國情。」

作為解決「有無」問題的第一步,北鬥一號需要花小錢辦大事,驗證系統設計思想的正確性。1993年初,我國提出衛星總體方案,初步確定衛星技術狀態和總體指標,次年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北鬥一號系統於2003年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面對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北鬥二號邁開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早在1999年,我國在研製北鬥一號的同時,就展開了對第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論證。2004年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正式立項研製,隨後導航系統工程被列入我國16項國家重大專項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

站在前兩代星座的肩膀上,北鬥第三步邁得無比自信。星間鏈路、全球搜救載荷、新一代原子鐘等新「神器」閃耀亮相,整體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鬥已經夢想在握。

自主創新之路 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

「『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北鬥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北鬥的研製,是中國人自己幹出來的。」

秉承「探索一代,研發一代,建設一代」的創新思路,中國北鬥始終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堅守拼下累累碩果。

北鬥一號系統原創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方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國際上首個基於雙星定位原理的區域有源衛星定位系統。該星座的短報文服務在國際導航領域獨一無二,在汶川地震等國家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短報文服務作為北鬥的特色,在後續北鬥衛星中保留了下來,為許多國家開展導航衛星研製提供了啟發。

北鬥二號系統突破了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的關鍵技術,實現了星載原子鐘國產化,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建成後,其各項技術指標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該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是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裡程碑,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

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建設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簡稱五院)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國內空白;研發國內首個適於直接入軌一箭多星發射的「全桁架式衛星平臺」,實現了衛星自主監測和自主健康管理;實現了星載大功率微波開關、行波管放大器等關鍵國產化元器件和部組件成功應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為全球組批研製快速組網建設鋪平了道路。

作為國家影響力、威懾力的象徵,北鬥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國GPS系統壟斷局面,增強了我國在國際導航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共同「致富」之路 項目群管理支撐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北鬥始終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在國家支持下,該工程牽引帶動了數百家單位、數萬人團結協作,早已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

在航天領域,五院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航天系統研製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突破關鍵技術、形成系統集成、確保衛星產品高質量的項目群管理方法,全面支撐了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已成為宇航產品工程的新路徑、新思路。

在學科發展領域,北鬥系統的研發直接帶動了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太空飛行器動力學、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技術、空間數據系統、太空飛行器數位化設計等專業快速發展,促進了導航星座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導航信號生成與傳輸、空間微放電機理與抑制、原子物理應用等新興學科的建立。在北鬥系統上使用星座可靠性分析、衛星共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空間應用、國產碳纖維等大量新技術,顯著促進了我國結構材料、微處理計算機、微波器件、電子技術等基礎學科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相關領域裝備的國產化水平,提升了科技產業對前沿技術發展的引領能力。

作為上遊產業,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既牽引了原材料、元器件、製造工藝的發展,又促進了下遊基礎產品、導航終端用戶產品和運營服務產業鏈的形成,為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貢獻。基於衛星導航定位的位置服務已成為新興產業領域。

推開新時代的大門,中國北鬥初心不變,力爭2020年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35年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北鬥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的賀電中如此評價。

回首來路,不論是先驅者「燈塔計劃」的未果而終、雙星定位系統概念的提出,還是北鬥一號系統從無到有,北鬥二號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再到北鬥三號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穿越激蕩四十餘年,北鬥趟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

符合國情之路 「先區域、後全球」的「三步走」戰略

在北鬥工程誕生之前,我國曾在衛星導航領域苦苦摸索,在理論探索和研製實踐方面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立項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燈塔計劃」作為先驅者,雖然最終因技術方向轉型、財力有限等原因終止,卻如同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國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

1983年,以陳芳允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利用2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來測定地面和空中目標的設想,通過大量理論和技術上的研究工作,雙星定位系統的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來,北鬥是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還是分階段走?當時引發了爭議。最終,「先區域、後全球」的思路被確定下來,「三步走」的北鬥之路由此鋪開。參與了技術路線討論的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後來評價說:「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用戶還集中在國內、周邊,因此『先區域、後全球』的技術途徑更符合中國國情。」

作為解決「有無」問題的第一步,北鬥一號需要花小錢辦大事,驗證系統設計思想的正確性。1993年初,我國提出衛星總體方案,初步確定衛星技術狀態和總體指標,次年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北鬥一號系統於2003年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面對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北鬥二號邁開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早在1999年,我國在研製北鬥一號的同時,就展開了對第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論證。2004年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正式立項研製,隨後導航系統工程被列入我國16項國家重大專項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

站在前兩代星座的肩膀上,北鬥第三步邁得無比自信。星間鏈路、全球搜救載荷、新一代原子鐘等新「神器」閃耀亮相,整體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鬥已經夢想在握。

自主創新之路 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

「『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北鬥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北鬥的研製,是中國人自己幹出來的。」

秉承「探索一代,研發一代,建設一代」的創新思路,中國北鬥始終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堅守拼下累累碩果。

北鬥一號系統原創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方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國際上首個基於雙星定位原理的區域有源衛星定位系統。該星座的短報文服務在國際導航領域獨一無二,在汶川地震等國家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短報文服務作為北鬥的特色,在後續北鬥衛星中保留了下來,為許多國家開展導航衛星研製提供了啟發。

北鬥二號系統突破了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的關鍵技術,實現了星載原子鐘國產化,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建成後,其各項技術指標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該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是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裡程碑,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

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建設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簡稱五院)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國內空白;研發國內首個適於直接入軌一箭多星發射的「全桁架式衛星平臺」,實現了衛星自主監測和自主健康管理;實現了星載大功率微波開關、行波管放大器等關鍵國產化元器件和部組件成功應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為全球組批研製快速組網建設鋪平了道路。

作為國家影響力、威懾力的象徵,北鬥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國GPS系統壟斷局面,增強了我國在國際導航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共同「致富」之路 項目群管理支撐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北鬥始終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在國家支持下,該工程牽引帶動了數百家單位、數萬人團結協作,早已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

在航天領域,五院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航天系統研製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突破關鍵技術、形成系統集成、確保衛星產品高質量的項目群管理方法,全面支撐了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已成為宇航產品工程的新路徑、新思路。

在學科發展領域,北鬥系統的研發直接帶動了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太空飛行器動力學、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技術、空間數據系統、太空飛行器數位化設計等專業快速發展,促進了導航星座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導航信號生成與傳輸、空間微放電機理與抑制、原子物理應用等新興學科的建立。在北鬥系統上使用星座可靠性分析、衛星共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空間應用、國產碳纖維等大量新技術,顯著促進了我國結構材料、微處理計算機、微波器件、電子技術等基礎學科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相關領域裝備的國產化水平,提升了科技產業對前沿技術發展的引領能力。

作為上遊產業,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既牽引了原材料、元器件、製造工藝的發展,又促進了下遊基礎產品、導航終端用戶產品和運營服務產業鏈的形成,為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貢獻。基於衛星導航定位的位置服務已成為新興產業領域。

推開新時代的大門,中國北鬥初心不變,力爭2020年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35年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相關焦點

  • 2020北京事業單位科技知識:北鬥三號的前世今生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非法部分涉及內容非常繁雜,生活中的所有知識都有可能是出題人出考題的地方,在今年6月份時我國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使得我國在導航系統領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北鬥系列導航衛星的前世今生。
  • 北鬥在手,扇貝哪裡躲?普通人如何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據悉此次查辦獐子島案的過程中,證監會藉助了北鬥導航定位系統,委託專業機構中科宇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通過獐子島採捕船衛星定位數據,還原了採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進而復原了公司真實的採捕海域,最終揭開了獐子島財務造假手段的謎題。
  • 中國人,為什麼要研製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系統對中國的重要性衛星導航系統,簡單地來說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保證衛星可以採集到該觀測點的經緯度和高度,以便實現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所以擺在中國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使用衛星導航系統,並且是完全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艱難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研發之路面對衛星導航系統的巨大潛力,中國的科研人員並沒有缺席對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究,從「燈塔計劃」開始,就不斷有科學家論證符合中國國情的衛星導航系統。
  • 中科院:北鬥地圖APP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無直接關係
    ­  之前有報導稱,北鬥地圖APP預計5月1日上線,其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 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系統青年科學家徐穎對此事作出了說明。­  首先,北鬥系統是一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跟GPS系統、GLONASS系統和Galileo系統是一個類型的,負責提供位置信息,主要指經度緯度和高度這樣的三維信息。
  • 北鬥衛星導航
    北鬥衛星導航 地圖導航 大小: 36.93MB
  • 手機怎麼查看北鬥衛星GPS信號 能否連接北鬥衛星導航
    自從手機支持北鬥後,使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導航,在導航過程中幾乎沒有提示GPS信號弱,不知道如何連接北鬥衛星的你,可以來看看本文提供的詳細介紹。  手機如何連接北鬥衛星  目前來看,個人手機無法只使用北鬥衛星的信號。手機的定位晶片集成到Soc中,用戶無法選擇使用哪種衛星導航系統。
  • 新書推薦|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原理與應用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原理與應用》教材,伴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的發射,也亦付梓出版。本教材的出版將為我國北鬥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為高校北鬥課程建設添磚加瓦,同時也為北鬥三號衛星組網順利收官獻上一份賀禮。 在教材付梓之際,江蘇萊特對參與編寫的魏浩翰、沈飛、桑文剛等老師,以及東南大學出版社曹勝枚編輯等人表示誠摯的謝意,同時向所有執著的北鬥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用英語怎麼說?
    一、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eiDou為漢語拼音;Navigation,n.導航;英語發音:[ˌnævɪˈɡeɪʃn];Satellite,n.衛星;英語發音:[ˈsætəlaɪt];System,n.英語發音:[ˈsɪstəm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從用剛開始用民用導航至今,我們一直使用的都是美國開放的小部分GPS衛星定位導航。隨著我們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的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用上自己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讓我們一起了解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1994年,中國衛星導航工程獲批立項,我們正式開始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研製,以北鬥星來進行命名。
  • 高德導航是用的北鬥衛星嗎?
    高德導航是否能夠使用北鬥衛星進行導航,完全取決於您的手機是否支持北鬥衛星。大家對於北鬥衛星導航的認識存在著兩個誤區:誤區之一,認為只有北鬥衛星導航地圖才能夠使用北鬥衛星;誤區之二,手機打開導航功能,就一定是使用的是美國GPS進行導航,並未使用北鬥衛星。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誤解,主要是對衛星導航工作原理的錯誤認識。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早在北鬥系統建設之初,中國航天人就瞄準這個目標,制定路線圖、時間表,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衛星導航系統是航天科技高峰,也是複雜巨大的系統工程。
  • 新時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北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實現...
    面對困境逆境,黨中央毅然決策,盡最大力量最大可能建設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從現實國情出發,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先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然後在此基礎上,實施北鬥二號系統建設,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最後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遠方熾熱的夢想點燃心中的明燈和火炬,即便現實環境再艱難再曲折,北鬥系統也從未放棄過成為全球一流衛星導航系統的夢想。
  • 衛星導航原理,北鬥導航到底如何?
    北鬥三號系統採用3軌道設計,分別在距離地面21500千米中圓軌道的3個軌道面、赤道上方35800千米高的地球靜止軌道和同高度的傾斜地球同步軌道部署了24顆、3顆和3顆衛星,5顆試驗衛星,總數35顆。其他3家導航系統衛星都處於中圓軌道,而美國GPS有32顆衛星(8顆備份),俄羅斯格洛納斯有29顆(5顆備份),歐盟的伽利略有30顆(3顆備份)。
  • 別被迷惑了,你手機上的北鬥導航App和北鬥衛星導航沒關係
    7月31日,隨著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正式組網成功,中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也正式開啟了高質量的全球服務。從天眼查公開信息顯示,公司的一般經營項目和北鬥導航相關業務並無關係。根據此款App在蘋果應用商店的描述,它可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多種地圖可供選擇,駕車出行必備工具。應用採用三種軌道衛星提高服務精度,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其次,專注於導航,減少不必要的功能,更簡潔實用。
  • 北鬥地圖APP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兩者之間的不同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從層級上看,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和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是並列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一般由衛星、地面站和用戶終端構成,從定位功能看是提供位置信息,主要指經度緯度和高度這樣的三維信息。
  • 北鬥是個啥?七個問題看懂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屬於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  北鬥的發展經歷三代,北鬥一號系統2000年年底建成,是一個試驗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07年至2012年,北鬥二號系統建成,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用英語怎麼說?
    一、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BDS),英文名: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eiDou為漢語拼音;Navigation,n.導航;英語發音:[nvɡen];Satellite,n.衛星;英語發音:[stlat];
  • 北鬥衛星導航、北鬥地圖和北鬥手機,有何關係?不要再被騙了!
    北鬥衛星導航、北鬥地圖和北鬥手機,有何關係?不要再被騙了!北鬥地圖APP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沒有一丁點關係,在此前北鬥和人民日報都已經給出了官方闢謠。在大家手機上比較常見的導航軟體有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北鬥地圖APP在本質上與他們沒有差別,都是讀取手機本身的定位信息,只不過北鬥地圖利用的是北鬥來進行操作的。我們手機中存在的晶片都支持衛星信號的搜索,所以當我們打開定位服務時,它就會自動搜索衛星,當手機搜索到北鬥衛星提供的信號是反饋的地位信息,就使用了北鬥衛星的導航系統。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覆蓋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
    中國網12月27日訊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今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覆蓋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冉承其表示,目前北鬥系統的覆蓋範圍是中國和周邊亞太地區。覆蓋的亞太地區比較大,南可以到澳大利亞,亞太地區的大部分國家都可以完全使用北鬥系統。
  • 手機如何使用北鬥導航系統?並不需要下載北鬥地圖!
    23號中國發射了第55顆北鬥系統導航衛星,這就意味著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布局已經全面完成。經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中國北鬥已經成為了跟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以及歐洲的伽利略等並列的全球定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