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人們馴化野生動物都是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的:馴化狗狗是為了打獵、看家、放牧;馴化貓咪是為了解決鼠患;馴化牛、羊是為了提供食物、皮毛、乳製品;馴化驢、馬是為了交通、馱運等工作;馴化雞鴨鵝是為了提供肉、蛋,還能當鬧鐘。後來基本溫飽問題解決了,很多動物都成為了寵物,用來觀賞和陪伴人類。
一般來說,貓咪和狗狗這樣的寵物被人們稱為「伴侶動物」,而牛羊豬、雞鴨鵝這些動物被人們稱為「農場動物」。但是現如今也有許多人把這些傳統的農場動物帶回家裡,當成寵物來飼養,而且這樣的鏟屎官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寵物界的新趨勢。現在寵物界常見的農場動物有這些:
1.鴨鴨
在前幾天網上很流行的寵物人口普查活動中,有不少比較少見的面孔,其中就有鴨子出鏡!鴨子作為農場動物還是很常見的,農村裡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在養,用來下蛋吃或者買來小鴨子養大了以後再賣出去。
絕大部分鴨子都是從綠頭野鴨馴化而來,少部分是從疣鼻棲鴨馴化來的,後面這種鴨子也叫番鴨和鴛鴦鴨,很多動物園、生態園都用它們來進行觀賞。鴨鴨其實很可愛,在農村的土地、泥濘地面上看可能髒兮兮的,但是作為寵物,收拾乾淨了也很漂亮。而且很多羽絨服的填充物都是鴨子的絨毛,所以鴨鴨摸上去的手感應該也很棒!
2.大鵝
大鵝應該很多80、90後小夥伴們的童年回憶,雖然有些回憶可能不是那麼美。因為鵝有個外號叫「社會大鵝」,它們嗓門兒大,還挺兇悍,有時候看家本領比狗子都強。其實大鵝只會陌生人這樣,特別是雄性大鵝,面對入侵者(也可能是客人)它們往往會表現得特別勇敢,抻著脖子忽閃著翅膀沒頭沒腦往前衝,挺厲害的。
世界各地都有大鵝,但它們不是自然物種,也是被人類馴化後的結果。中國的大鵝是從野生的鴻雁馴化而來的,歐洲的大鵝是從野生的灰雁馴化而來的,北美洲有飼養加拿大雁的,也經常被叫成大鵝。野生的鴻雁、灰雁頭上並沒有大疙瘩,我們見到腦殼有包的大鵝都是人類定向選育出來的,所以大鵝們才有些有包,有些沒有包。
3.小羊
羊也是重要的農場動物,而且它們的類型是真的多,有專門供肉的,專門供奶的,專門供羊毛的,樣子也都不一樣,總之品種特別多!當寵物來養的好像大部分是小山羊,可能是毛短好打理吧。我也見過國外有鏟屎官在家裡養綿羊,家裡還添置了紡毛線的工具,積攢起羊毛還能織副手套和圍巾什麼的,優秀極了!
4.豬豬
今年就是農曆的豬年,把豬豬當寵物養的鏟屎官也有很多,今年就是它們的本命年無誤了!國內外都有許多養豬的鏟屎官,它們其實相當聰明,能學會很多指令,胖乎乎的身子也蠻可愛,走起路來搖搖擺擺的,很富態也很喜慶。
關於寵物豬其實還有些要說的,就是這個世界上幾乎沒有傳說中「長不大的豬」,只有某些極端個體和患有侏儒症的豬才長不大,但這也不是穩定遺傳性狀。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就有很多國內外科研人員試圖選育體型小的豬了,當時主要是用來做科研和應用在醫學方面,但是這麼多年來科研人員始終無法培育出體型很小的豬種,就更別說唯利是圖的商人和後院繁育者了。
包括寵物界常見的「香豬」,其實也能長到百來斤或幾百斤,而且香豬是中國培育出來作為肉用的,所謂的「泰國香豬」、「日本香豬」等都是虛假的噱頭而已,香豬是徹徹底底的國產品種。而且寵物界對迷你豬的定義就是成年後不超過三百斤的豬豬,這個範圍內的都可以被叫做迷你豬。
有些賣「迷你豬」的商家會用先天體弱的豬進行父本或母本回交,生出體弱多病但是瘦小的豬豬來賣,而且還會告訴鏟屎官要控制食量。一直挨餓還營養不良的話誰都會瘦,既然養了就應該給它們最健康、舒適的生活,這才是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