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盤腿坐上我家炕頭(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這是四川一位普通老人和總書記的對話——

  「您是我們的好領袖,中國人民的福星。」

  「謝謝,我是人民的勤務員,是為人民服務的。」

  這是湖南一位苗族大媽和總書記的問答——

  「怎麼稱呼您?」

  「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總書記的一席話,正是對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動詮釋。

  「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在 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總書記的這段演講飽含深情。

  摸摸棉被暖不暖和,看看帳篷有沒有加厚,嘗嘗農民家裡的水好不好喝,和鄉親們盤腿而坐……總書記在基層考察調研的這些細節溫暖了無數人,也詮釋了什麼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什麼是「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

  春節前夕,我們走訪了總書記看望過的部分普通群眾。

  蘭州城關區「虛擬養老院」——

  「總書記端餐盤給我打飯」

  【2013年2月4日上午,總書記考察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的養老餐廳,仔細詢問「虛擬養老院」的運行情況,給老人們拜年,祝願他們新春愉快、身體健康、安享晚年,並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飯菜,走到72歲的老人楊林太面前,輕輕送上,請他用餐。】

  直到總書記端起盛滿飯菜的餐盤,雙手輕輕遞給楊林太老人時,他還不敢相信:「當時真是太激動了,啥話都沒說出來!」

  楊林太是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名普通退休職工。總書記給他端餐盤的場景,令他終身難忘。

  2013年2月4日,總書記來到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餐廳鴻瑞園店,考察了解社會化養老情況。「總書記剛進門,就笑著跟我們這些老人打招呼。」楊林太回憶,當時在養老餐廳就餐的老人們都非常激動,使勁兒鼓掌,腿腳好一點的老人恨不得馬上擠到總書記面前握手問好。

  一餐飯多少錢?飯量夠不夠?衛生不衛生?老人們的收入怎麼樣?有什麼困難?總書記問得非常仔細,老人們爭先恐後回答。「當時就覺得總書記說的都是實在話,問的都是家常事,親切得很。」楊林太說,他和老人們都覺得心裡暖暖的。

  在養老餐廳鴻瑞園店就餐,四菜一湯管飽,一頓午飯只要五六元,雞蛋羹、土豆燉肉、青菜豆腐,都是老人們喜歡的。不僅如此,還新增了日間照料、老年公寓、法律諮詢等多項服務。午飯後,老人們還可以到餐廳樓上享受艾灸、拔火罐等健康服務,棋牌書畫活動室也一直為老人開放。

  「現在城關區養老餐廳多了,我有時想換口味就去別家店吃午飯。一個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資,日子過得很舒心。」楊林太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楊林太說,這些年咱們老年人生活,總書記一直掛念。「就想說一句,他保重好身體,就是咱們老百姓的福氣!」

  四川蘆山縣——

  「他從我手裡抱過娃娃就親」

  【2013年5月21日,總書記到四川蘆山地震災區考察,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在集中安置了3000多名群眾的蘆山縣體育館,總書記走進一個個帳篷,看床鋪、問飲食、聊健康,詳細了解安置居民生活。】

  那年駱俊誠只有1歲半,對當時的情景已沒有太深的記憶。總書記親吻他的照片,一直放在他床頭。「習爺爺那雙大手,暖暖的!」駱俊誠有些靦腆。

  「娃娃不太能記得了,可我記得清楚。」房間裡飄來臘肉的香氣,外婆程德英操持好一家人的午飯,從廚房走出來,在圍裙上擦擦手,打開話匣:「那時候在帳篷裡已經住了快1個月,心裡有點發慌。沒想到總書記會來災區看望我們,他一來,我們心裡一下子踏實了。」

  程德英回憶,那天下午,她正抱著小俊誠跟人聊天,就聽外面一陣歡呼。「我一看,哎呀,這不是常常在電視上見的總書記嘛!當時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太激動了,像做夢一樣!」

  每天10元錢的補助領到沒有?每人每天1斤口糧發下來了嗎?安置點生活還有什麼困難?「總書記跟大家握手,一點架子也沒有,問得可細啦。他還從我手裡抱過娃娃就親!」程德英說。

  當時已是5月下旬,帳篷裡有些悶熱。程德英注意到,總書記脖子上、後背上都是汗,藍襯衫都溼透了。「我們看著有些心疼,本想遞條毛巾給他擦擦,一激動也給忘了。」

  「總書記到龍門鎮(當時為龍門鄉——編者注)隆興中心校看望孩子們的時候還說,不管是什麼情況,不論是什麼天災人禍,一定不要讓下一代受到傷害,這是我們的責任。」程德英說,總書記講話非常親切,我們心裡巴適得很(當地方言,意為很好很舒服——編者注)。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快5年了,小俊誠一天天長大,災區一年一個變化。地震後3個月,一家人搬進了板房;第二年,老家龍門鎮震垮的房子重新建好了;去年初,為了方便小俊誠上學,一家人又在縣城添置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電梯公寓。不管搬到哪裡,總書記親吻孩子的照片始終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總書記在蘆山對大伙兒講的話,程德英一直記在心裡——我們同舟共濟,一起把安全、美麗、放心的美好家園重建起來。「現在,新家園已經建好了,希望總書記有時間再來看看!」

  沂蒙老區朱村——

  「他掀開鍋蓋又問煤氣價格」

  【2013年11月25日,總書記來到山東沂蒙老區臨沭縣曹莊鎮朱村考察。在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他挨個房間察看,並坐下來同一家人拉家常。總書記說,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讓老區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臨近春節,沂蒙老區一派節日氣氛。

  「總書記來的前一天,村裡下著雨哩。第二天就成了晴天大太陽,好著吶!」2013年11月25日當天的場景,王克昌依然歷歷在目。

  那天,王克昌站在門前,望著胡同口。「總書記見到我,馬上伸出雙手,把我的手緊緊握住,微笑著說,我來看看您老人家。」王克昌說,總書記很樸實,說話也很隨和,「就像家裡來了個親人」。

  一進院,總書記首先察看王克昌家的廚房。「他掀開鍋蓋又問煤氣價格,我告訴他一罐80元,能用倆月。」王克昌說,總書記最關心的就是俺們的生活,他還去看了太陽能洗澡室,關切地詢問熱不熱。「總書記說起話來『慢聲拉話』(當地方言,意為不緊不慢——編者注),都是俺們老百姓聽得懂的實在話、家常話。」

  落座後,總書記拉起了家常。「總書記問得可詳細哩。他呀,三句話不離老百姓!」他告訴總書記,「現在吃得不孬,有米有面,生活沒得說!」

  聽了王克昌當年推著小車往前線運送糧食、物資的往事,總書記指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他叮囑當地幹部,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俺告訴總書記,天天在電視上看他講話、聽他的報告。」王克昌說,臨走之前,總書記又握起他的手,親切地說,祝您老健康長壽。

  「真希望總書記再來!」王克昌說,現在,他依然堅持每天收看新聞聯播,從治國理政、精準脫貧到反腐倡廉,他能說出不少道道。

  「現在國家的政策可得人心了,村裡硬化了街道,蓋了柳編場和梨園,醫保水平和報銷比例都提高了。」王克昌說。

  喀什疏附縣阿亞格曼幹村——

  「他把房前屋後看了個遍」

  【2014年4月28日,總書記來到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託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看望幹部群眾。他走進維吾爾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一一察看起居室、廚房、牛羊圈、果園、農機具,詳細了解全家生產生活情況。】

  春節將至,素有「綠洲明珠」美譽、盛產開心果的新疆疏附縣迎來瑞雪。「總書記從那麼遠來到我們村,就是為了看看大家日子過得好不好。」時隔4年,阿卜都克尤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激動不已。

  「那天,總書記一進門就對我們說,我來看你們,就是要驗證黨的惠民政策有沒有深入人心、是否發揮了作用。」阿卜都克尤木回憶,總書記走進他們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問了一句,家裡的炕熱不熱。「這話讓我們特別暖心!」

  「總書記戴著一頂我們給的小花帽,他把房前屋後看了個遍。」阿卜都克尤木說,總書記邊看邊問,當他看到後院還有不少空地時,就鼓勵大家發展庭院經濟。「總書記還特別叮囑我,你是村裡的青年農民黨員,要好好帶領身邊的年輕人勤勞致富;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

  忙完手上的農活,阿卜都克尤木招呼記者喝熱茶、吃香饢,他還燒起了爐子,煙火穿過火牆讓整個房子都暖暖的。

  阿卜都克尤木說,2014年他才養了1頭牛,如今他已育肥出欄100多頭肉牛,還在自家院子裡建起了蔬菜大棚,和同村5戶農民成立了幸福田園養殖合作社,種的西瓜、西紅柿、菠菜供不應求。「去年收入6萬多元哩!牢記總書記囑託加油幹,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今後不僅要自己致富,還要帶領更多村民過上好日子。」

  阿卜都克尤木說:「請總書記放心,我們新疆各族百姓一定會像您說的那樣,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努力發展生產。您要是有時間,請一定再來看一看!」

  延邊光東村——

  「他叮囑農村來個『廁所革命』」

  【2015年7月16日,總書記來到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調研考察。在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村民李龍植、宋明玉家裡,總書記盤腿而坐,同村民們親切交談,大家爭著向總書記述說這些年村子裡發生的可喜變化。總書記聽後表示,新農村建設要堅持規劃先行,注重鄉土味道和民族風情,注重補農村的短板、揚農村的長處,努力建設美麗鄉村和農民幸福家園。】

  時隔兩年半,71歲的朝鮮族阿媽宋明玉對當天的場景記憶猶新。「進門脫鞋,盤腿而坐,一看總書記對我們朝鮮族的習俗就非常了解,他拉起家常,一點架子都沒有!」

  潔淨的客廳內,總書記盤腿而坐與他們一家人交談的照片被放在正中央。「我家的客廳,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宋明玉打趣地說。

  「家裡有幾口人?都種了些什麼?收入怎麼樣?總書記問得很細。看出了我的緊張,總書記一直握著我的手,真親切啊!」說起這些,宋明玉滿臉幸福。

  「當總書記聽說村裡很多村民家還在用旱廁時,對隨行的幹部說,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要來個『廁所革命』。」總書記的這句話讓宋明玉印象深刻。

  總書記考察之後,光東村開始大刀闊斧進行「廁所革命」,宋明玉家的衛生間,坐便器、淋浴等一應俱全,屋外還安裝了小型微生物處理一體化設備,汙水經過處理後可用來灌溉農田,產生的廢渣也很少。

  如今,光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旅遊景點,不少農戶以房屋入股的方式加入「農家樂」合作社,還建起了農家旅館供遊客居住。政府投資35萬元,讓水泥路通到了每家門口。

  「期待總書記再來我家做客,我家炕頭一直為他燒熱!」宋明玉說。

  (本報記者汪曉東、魏賀、柴秋實、李家鼎、王沛、宋豪新、胡仁巴)

相關焦點

  • 總書記吃了蒸土豆,還遞給其他人嘗
    村民回憶>村民唐榮斌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總書記吃了蒸土豆,還遞給其他人嘗在駱駝灣村老戲臺以東50米,水泥路邊邁上兩級石階,穿過一個小院,就是村民唐榮斌家。
  • 總書記為我們細算增收帳
    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鄭重宣示。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帶領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戰勝貧困、實現小康,這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壯舉,也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以前都是在電視裡看見總書記到老百姓家,做夢也沒想到還能來我們家,坐在我家炕頭上跟我們嘮家常。」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年多,劉福有還是很興奮。  「總書記和我握了4次手。
  • 臘月二十七,總書記來我家
    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天有人來我家登門拜年,而且還是這麼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    我老伴兒叫何立華,那天我們買完東西,她就在裡屋準備包餃子,我就在院子裡面逗幾個小孫子玩兒。這時候從院子門口傳進來許多腳步聲,好像人還挺多。從門口跨出院子我一看:是習近平總書記!    總書記看見我出來了,朝我抱拳:「給您拜年!」
  •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飽含為民情懷
    從住得了到住得好,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有品位,正是「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正是心裡想著人民,把人民當主人,才使得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始終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思考、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 學習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敬老情懷
    原標題:學習感受習近平總書記尊老敬老情懷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閱兵儀式結束之後,致敬方陣的21輛禮賓車上,坐著老一輩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親屬代表,老一輩建設者和家屬代表,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戰士,老一輩軍隊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範代表。感人的場面,讓無數人淚奔。
  • 【全國兩會大家談】感受總書記兩會「金句」中的家國情懷
    人民領袖參加省市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既是親民互動之舉,又是面對面傳播中央精神的一次良機。不僅參加審議的代表們非常重視,倍感榮耀,新聞通過媒體擴散後,全國人民也高度關注,從總書記「金句」中體會到了大愛與深情,感受到了溫暖與力量。  仔細品味總書記兩會「金句」中的深刻內涵,感受總書記「金句」中的家國情懷,發人深思,讓人振奮。
  • 「人民」在總書記心中的分量
    疫情這場大戰大考,讓世人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鮮明價值堅守,也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分量。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就疫情防控主持召開的每一次會議、作出的每一次指示批示,「人民」都是最突出的一個詞。
  • 感受人民群眾在習近平總書記心裡的分量
    習近平總書記以心系蒼生、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始終惦記人民群眾冷暖,始終為人民群眾福祉奮鬥,在領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宏實踐中極大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帶領全黨書寫著密切與群眾血肉聯繫的歷史新篇章。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出現203次,「群眾」一詞出現43次,充分彰顯出人民群眾在習近平總書記心裡沉甸甸的分量。
  • 從家出發:習近平總書記的「家國情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  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治國先齊家」。跟大家一樣,習近平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大家做出了表率。
  •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理念和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理念和情懷。在地方工作期間,總書記為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等一系列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傾注了大量心血。
  • 一山一水總關情 感悟習近平總書記寧夏行的人民情懷
    初夏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這是總書記今年全國兩會後的首次國內考察活動,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二次來到寧夏。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深情的厚愛 殷切的希望:人民大學舉行「深入學習胡錦濤總書記考察...
    在這樣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人民大學命名組建60周年的時刻,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人民大學,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大學格外關注、格外關懷,並寄予格外期望,給我們帶來極大的振奮、極大的幸福、極大的鼓舞。我自己深深感到,人民大學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
    我是這組系列專題報導第一篇《習近平總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的受訪人。時隔30多年,我一直忘不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和教導。借今天的機會交流3點感受。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指引我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 2021總書記書架上的人民好書
    在2020年最後幾個小時裡,想必很多人都會做同樣的事:在電視機前或對著手機屏幕,翹首企盼總書記發表新年賀詞。2021年的新年賀詞中,總書記說到「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徵途漫漫,惟有奮鬥」……年年都有金句,句句都讓人心潮澎湃。
  • 用中國話語體系抒發為民情懷——《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接與交融,是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的生動範本,更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風範的當代體現。  平「語」,來自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一切為了人民,是我們黨出發的原點,是立黨的「初心」。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價值。
  • ...詮釋對黨忠誠服務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 題: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上的重要講話鼓舞和鞭策廣大中青年幹部  新華社記者  「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是一件大事,關乎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計。」
  • 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2015年元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說,「我們的各級幹部也是蠻拼的」「我要為我們偉大的人民點讚」。「蠻拼的」「點讚」都是網絡上流傳的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習近平總書記用這些語言遣詞造句,撥動了無數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心弦。2014年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索契接受專訪時感嘆「你知道,承擔我這樣的工作,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有一首歌,叫《時間都去哪兒了》。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論述的基本特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我國教育發展實際出發,圍繞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並構建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重要論述的重要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領域的生動體現,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和執政為民的現實需要。
  •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引科技發展方向
    新華社北京9月12日電題:堅持「四個面向」 加快科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引科技發展方向新華社記者「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習近平總書記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提出「四個面向」要求,為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一個時期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
    ,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奮鬥者說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北醫三院分隊臨時黨支部書記王奔:很意外,也很激動!沒想到總書記這麼快給我們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