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追鳥人 守望5個月拍白鷺孵寶寶

2020-12-23 光明網

 

  嚴建國

  每天清晨,嚴建國便扛著相機出門了。這是他退休後幾乎每天雷打不動的作息。

  當過兵、下過鄉,也幹過駕駛員,2014年6月退休後,嚴建國到女兒生活的成都市郫都區定居。在接送孫子的閒暇之餘,他決定重拾興趣,當起了攝影師。不久後,他成了郫都區攝影家協會的一員。

  自那以後,街頭山林的風光和社區裡千姿百態的人像都成了他鏡頭中的風景 。2016年,偶然在望叢祠拍到一群白鷺後,他開始將鏡頭對向天空,捕捉枝頭跳躍的精靈,成了一名都市追鳥人。

  進入5月,嚴建國開始常駐望叢祠了。今年3月,嚴建國又一次在這裡拍到了白鷺,這讓他興奮不已。「白鷺的最佳拍攝期是5月份,大大小小的白鷺都在這裡,特別好看。」5月3日,嚴建國在望叢祠觀望之際,發現了棲息樹上的兩隻小鷺探出頭來,一旁的白鷺則溫柔地向其餵食。眼見此景,嚴建國連忙按下快門,記錄下了這一刻。

  白鷺

  1

  從相愛到孵蛋

  望叢祠白鷺全記錄

  在嚴建國「追鳥」的3年多時間裡,他在郫都區內拍下了白鷺、池鷺、夜鷺、慄背伯勞、白領鳳鶥、戴勝、繡眼等30餘種鳥類的身影,其中不少都是當地新發現的物種。而對嚴建國而言,捕捉過程的本身已是饋贈,有時遇上不認識的鳥類,他通過問詢專家或查閱資料來了解其習性;拍到的鳥兒,他則為其製作電子相冊發布在網絡,以此來記錄每一個靈動的瞬間。

  嚴建國「追鳥」的起點,是2016年3月偶然在望叢祠發現了白鷺。

  退休後到郫都區定居的嚴建國,一開始拍攝對象也是風光人像,但初識白鷺的驚喜讓他決心踏上「追鳥」的徵程,「望叢祠的白鷺這麼乖,咋個沒得人來拍呢?」於是,他開始常駐望叢祠,捕捉各種形態的白鷺。

  支撐嚴建國攝影的,除了興趣以外,還有一股子韌勁。「如果當時沒拍到,我就天天去,就不信拍不到。」那一年,嚴建國在望叢祠從3月待到了8月,他用相機記錄下了嬉戲打鬧的白鷺,展翅高飛的白鷺,在樹林裡築巢的白鷺和向父母索要食物的白鷺。他也通過鏡頭,見證了這群白鷺求偶、築巢、孵化、餵食、再到飛走的全過程。

  今年3月,白鷺再一次闖進嚴建國的鏡頭,這讓他感嘆不已。為了拍好白鷺,進入5月後,嚴建國開始常駐望叢祠了。這時正值白鷺的最佳拍攝期,大大小小的白鷺構築成望叢祠一道特別的風景線。「望叢祠的白鷺是小白鷺,有羽冠及胸羽,保守估計應該有近300隻。」嚴建國說,除了白鷺以外,望叢祠還有池鷺和夜鷺。

  不止白鷺,望叢祠的翠鳥也曾點綴過嚴建國的鏡頭。但翠鳥的行跡不如白鷺般好尋,「翠鳥的窩不太好找。」他很遺憾,沒能用鏡頭記錄下翠鳥的生活點滴,還好它翠藍發亮的羽毛曾驚豔過一瞬。

  翠鳥

 

  夜鷺歇枝

  2

  今年的驚喜

  捕捉到戴勝鳥和繡眼鳥

  嚴建國「追鳥」,常常一追就是一整天,清晨便扛著幾十斤的攝影器材出門,直到下午孫子放學時才離開。兩個饅頭和一盒牛奶是他從清晨到午後的能量補給,「想全神貫注地拍,也減少一些上廁所的時間。」

  天空也回饋過他一些驚喜。今年3月,他在成都工業學院第一次拍到了戴勝鳥。戴勝鳥頭頂有醒目的羽冠,平時褶疊倒伏不顯,直豎時像一把打開的摺扇,隨同鳴叫時起時伏,「它好像懂得我的意圖,也明白我的艱辛,擺出它最美的姿態。」嚴建國拍到戴勝鳥的那天,或許有上天眷顧的成分,眼前的戴勝鳥時而高高豎起鳳羽展示著各種肢體語言,時而又從棲息的樹枝飛到樹樁,再飛到草地和路面,「正面、側面和背面均展示於我,拍到了它的各個角度。」

  豐富的視角也讓他自豪不已。那天之後,嚴建國又到同個拍攝地點駐守三天,卻沒能再尋覓到戴勝鳥的蹤跡,聞訊專門趕來的攝影師也撲了個空,「攝友們都說我運氣好,我還挺高興的。」

  在成都工業學院,嚴建國也拍到黑尾蠟嘴雀。初春的清晨,數百隻黑尾蠟嘴雀棲於水面,時而飛起,時而涉水覓食,樣子憨態可掬,非常惹人喜愛。嚴建國便用鏡頭定格住了這一隻只生動的精靈。

  再往前,今年2月2日,嚴建國在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第一次拍到了繡眼鳥。繡眼鳥是雀形目一些體型小的鳥類,白眼圈。體長90-122毫米,嘴小因其眼圈被一些明顯的白色絨狀短羽所環繞,形成鮮明的白眼圈而得名。

  「綠色的羽毛,很乖。」初見繡眼鳥時,嚴建國並不知道這種鳥的名字,隨後上網一查才知道它的種類。這個愛清潔的鳥兒也帶給嚴建國一些快樂,「它喜歡撲水,剛出殼沒多久的鳥兒就由父母背著下水,翅膀一抖掉下去了再爬上來。」

  戴勝鳥

  3

  震撼於巖鷺

  最遠跑到珠海「追鳥」

  為了「追鳥」,嚴建國也做過一些看似瘋狂的舉動。

  2017年,偶然在友人相冊看到拍攝的巖鷺後,他震驚不已。照片中,巖鷺飛躍於浪花間,貼近海面飛行,一陣海浪打過來將其淹沒其間,但不一會兒它又飛了起來,「好強大的搏擊能力!」

  巖鷺是典型的海岸鳥類,主要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島嶼和沿海海岸一帶,「成都沒有。」為了拍巖鷺,嚴建國專程跑到了珠海,用鏡頭記錄下他心中的「搏擊英雄」。

  前前後後拍了三天,嚴建國如願以償地拍到了巖鷺的種種姿態,低空中飛翔於巖礁與浪花之間的巖鷺,飛行時頸部縮成了「S」形,兩翅鼓動緩慢,從容不迫,不慌不忙。

 

  夜鷺

 

  白頭鵯 

  4

  拍下「魚吃荷花」

  成為網紅攝影師

  除了拍鳥,嚴建國也留意生活中的景,去年夏天,他就曾以一組《魚吃荷花》走紅網絡。

  金鱗閃動的草魚圍繞著愛慕已久的荷花,找準時機後躍出水面,激起一池漣漪,張著大嘴騰空而起,撕咬下片片粉白的荷花瓣,那畫面生動新奇,讓人嘆為觀止。《魚吃荷花》一經發布,便在網絡點擊率過百萬。這組照片的拍攝地——成都工業學院九洲湖荷塘也成了全國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來自北京、河南、廣東等地的攝友紛紛趕赴成都,只為親自抓拍到「魚叼花」的瞬間。

  這樣的奇觀也並非偶然發生。嚴建國第一次拍到「魚吃荷花」是在2017年,去年一入夏,他便與攝友駐守在九洲湖,終於再次捕捉到這動人瞬間。通過嚴建國的鏡頭望去,可以看到一隻幾斤重的草魚跳出水面,直撲荷花,叼下一片花瓣後便潛回水中,而後另一隻魚以同樣迅速的節奏叼下花瓣,隨即消失於荷塘。一時間,原本平靜的湖面變得熱鬧非凡,魚兒的每一次騰空都會引來一陣此起彼伏的快門聲。

  轉眼又已入夏,嚴建國說,今年也將一如既往地駐守在九洲湖荷塘,以期再一次拍到「魚吃荷花」的生動畫面。

  嚴建國第一次接觸相機是1980年,那時,他在一家國營廠跟著師傅學習攝影,「那會兒還是架子機。」隨後,他因為工作變動暫離了攝影師的職業,但這門愛好卻未曾丟下,「從第一次接觸拍照後,相機就沒離過身。」時光流轉,他見證了攝影器材的升級換代,自己也從身強力壯的年輕小夥走到了退休的年紀,但這份愛好卻始終未變。

  嚴建國大致估算過,他一年約有300天扛著攝影器材在外奔波,「不想閒在家呀,出來拍拍鳥兒和風景,心情都舒暢了許多。」遇上陰天光線不夠好,他就拍出另一種淡雅美;趕上下雨天,他便找個可以躲雨的地方,哪怕只拍個把小時也心滿意足了。

  除了拍鳥,拍景,他也拍人。有時他將鏡頭對準社區裡的孤寡老人和殘疾人,以公益的形式給他們留下影像;有時他將鏡頭對準每日接送的孫兒,記錄下他的生活點滴和童真童趣。

  鏡頭也成了嚴建國表達感謝的方法。今年4月,嚴建國拍攝了一組特殊的人像——他的妻子和她的朋友們,「平時天天在外拍片,全靠她支持。」

  而對嚴建國而言,攝影這項愛好不僅充實了他的生活,增長了知識和閱歷,也讓他收穫了健康的體魄,「你看我天天扛著攝影器材跑來跑去,就當鍛鍊了。」而那些定格在他鏡頭裡的風景,正是他日復一日奔波拍攝的不竭動力。

  魚吃荷花。

  封面新聞記者秦怡

  圖片由嚴建國提供

[ 責編:王冠蘇 ]

相關焦點

  • 女護鳥人肖輝躍:從小愛鳥 為護鳥直懟獵槍
    拍鳥,愛鳥,護鳥,成為了寧鄉妹子肖輝躍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湘第一女「鳥人」,為護鳥直懟獵槍她就是寧鄉妹子肖輝躍,如今已經累計拍攝800餘種不同鳥類的照片,被圈內人士譽為三湘第一女「鳥人」。  從小與鳥類結緣的寧鄉妹子  一身幹練的戶外裝扮,一部鏡頭碩大的單眼相機……看到肖輝躍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酷」。  「小時候聽媽媽說,她幼年放牛、割豬草時總能看到許多白鷺。
  • 攝鳥人網6月10日鳥訊:河南拍鳥之商城縣(1050期)​​​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灣店村可拍白綬帶、藍喉蜂虎◆河南信陽市羅山縣彭新鎮陡山寶可拍白、紅綬帶◆河南信陽市羅山縣白雲山莊觀鳥拍鳥基地可拍藍翡翠◆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靈山鎮董橋村(董寨)可拍白冠長尾雉、朱䴉、鳳頭鷹◆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砬窯可拍白鷺、牛背鷺◆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可拍縱紋腹小鴞◆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棗林村可拍藍翡翠
  • 鯰魚躲在洞裡挑釁白鷺,不料白鷺也是個戲精,鏡頭拍下搞笑一幕!
    鯰魚躲在洞裡挑釁白鷺,不料白鷺也是個戲精,鏡頭拍下搞笑一幕!想要在殘酷的野外生存下去,不光需要有強大的本領,而且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演技,一條鯰魚躲在洞裡挑釁白鷺,不料白鷺也是個戲精,鏡頭拍下搞笑一幕!鯰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魚類。
  • 說的就是這個鳥人
    遊小星玩轉世界說在前面此「鳥人」真的是鳥與人的結合,絕不是粗言穢語,小星用人格擔保據小星考證,這個鳥人梵音名——迦樓羅迦樓羅屬於印度教梵天系神祗,現在,我們打開迦樓羅的履歷表看看他的表現。元/明 玉雕迦樓羅神鳥(5.4cm) 英國私人
  • 《守望都市》四路記者多地聯動,大型網絡直播完美收官
    由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通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央視社會與法頻道和我們都市頻道共同發起的大型網絡直播《一站解紛爭之綠水青山間的訴調溫情》在今天上午十點準時開播,直播時間兩小時,《守望都市》四個客戶端總觀看量超百萬。
  • 夏候鳥·白鷺|白鷺為什麼愛湖南?
    近幾年,龜山80畝杉木林成了上萬隻白鷺棲息的家園。無獨有偶,衡東洣水溼地,湘江內港株洲朱亭鎮等地白鷺也在逐年增多。在湖南,似乎只要有依山傍水的大面積水田、淺灘、小溪,就能見到白鷺的身影。白鷺在湖南廣布,成為拍鳥人們眼中的「菜鳥」,拍鳥人只有在跟蹤拍攝「明星鳥」時才順便給白鷺留下幾張照片。 然而這樣的「菜鳥」卻深深吸引著我。它們跟人類比鄰而居,卻又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超然。
  • 東莞這裡藏了個「白鷺天堂」?是真的!
    據普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東莞共記錄到鳥類268種。到了今年10月份,東莞市觀鳥協會記錄到,東莞鳥類272種。數據顯示,今年鳥類數量比2017年新增了100多種!「新面孔」還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臉琵鷺。
  • Diy自己動手孵小雞
    記得那次回老家的時候,老舅奶奶家養了一大群雞,大公雞、老母雞還有很多小雞仔,幾個孩子就一直追著它們跑,臨走的時候,舅奶奶說送我們一些自家雞生的蛋,我們就欣然接受啦!整個孵化過程中,機器一直不能斷電,如果遇到停電還可以接汽車電源或者短時間的加溫水保溫,因為只要蛋涼了就孵不出小雞啦!
  • 生命教育不是孵孵小雞,而是種責任
    孵小雞不是短期遊戲鄭維慶是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科學老師,從2014年起,他就帶學校「小神農社團」的社員們一起孵小雞。在鄭老師看來,「生命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孵小雞,承擔起保護小雞成長的責任才是最重要的。
  • 十個問題帶你看懂神作《鳥人》
    原標題:十個問題帶你看懂神作《鳥人》有網友說只統計到十四個剪輯點。其實,開頭的星空火球墜落就有剪輯,在瑞根用真槍打自己之後,導演用了一個比較細碎的切換剪輯段落,僅此就十幾個鏡頭。這就把一水的長時間調度鏡頭破了一下,在風格手法上留了點氣口。街頭仰拍的夜景到日景過渡,一些甩接甩的鏡頭,黑場偷換時空,都看出剪輯點的。瑞根空中飛翔後走進劇院門口過渡到首演結束馬丁·斯科塞斯跟觀眾一起走出,用了停機再拍。
  • 2個月寶寶怎麼拍痰
    當寶寶出現了咳嗽症狀,嘴巴裡面也會有痰液,但是因為自己的器官發育並不是很完全,所以不能把痰咳出來,這樣就會在肺部造成淤積,時間長了還會導致出現呼吸道炎症,那麼2個月寶寶怎麼拍痰
  • 養蠶寶寶找桑葉孵小雞……小學幼兒園素質教育作業讓家長抓狂
    家長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吐槽稱,除了養蠶寶寶,還有不少如孵小雞、捉蚯蚓、廢物利用、做手工等層出不窮的素質教育作業,讓家長感慨:實力坑媽哪家強?素質作業愁斷腸。但今年尤其讓陳女士為難的是,老師布置作業太早,4月份的桑葉才剛發嫩芽,城裡本就不多的桑樹根本湊不齊蠶寶寶們的「口糧」。除了找桑葉,如何養蠶寶寶也幾乎「逼瘋」陳女士。「蠶寶寶每隔1小時就要餵1次,現在放我父母家養,兩位老人家每天早晨5點起來餵蠶。」
  • 白鷺,回清遠了!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清遠市區,除了飛來湖溼地公園,還有哪裡可以見到白鷺?沿著北江北岸飛霞路,驅車來到東城黎塘村附近,循著鴨棚、雞舍、漁塘的蹤跡,伴著一人多高的灌木叢,穿過窄窄的小路,忽而視野開闊起來,看到大片大片的水域和溼地。白鷺,就在這裡「安家」。5月5日,東城黎塘村附近溼地,成群的白鷺在這裡安「家」。
  • 白鷺引擎 5.1.11 發布,集中修複數個 Bug
    白鷺引擎5.1.11版本將於5月7日上線,本次版本的推出是對去年12月份發布的5.1版引擎的一次集中性缺陷修復。同時我們要再一次感謝多位開發者通過Egret社區等渠道提交的Bug反饋。
  • 老師留作業孵小雞 這到底是個什麼操作?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杭州某小學四年級老師布置了一項奇葩的科學實踐作業——在家孵小雞。學生要每天進行觀察記錄、拍照,最終出一張記錄表,寫下總結,不完成就得不到相應的學分,而且學分值相當大。對此作業,不少家長表示不解,實在不能明白這位科學老師的奇葩想法,孵小雞?用什麼孵?孵蛋機器每家去買一臺?被窩裡孵?受精蛋哪裡去買?每天照蛋,你知道蛋會被照死嗎?大難不死的出來了怎麼處置?養著還是直接弄死?真是孵不出來愁,孵出來更愁。實踐是對的,為什麼不能全班一起觀察呢?一臺機器足夠了。非要折騰我們這些家長,用意何在?
  • 《鳥人》:以遊戲方式彰顯精神
    第一幕中的鳥市是人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隨著「鳥人心理康復中心」的建立,一個富有怪誕色彩的「寓言王國」來到了觀眾面前,幽默荒誕的鳥人趣事和關乎人類困境與異化的嚴肅寓言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部雅俗共賞的傑作。  以三爺為首的那些寄情於鳥的「鳥人」,其實迫害著原本自由的鳥,也造成了自己的異化,人囚禁著鳥,鳥也囚禁著人。
  • 愛德華·諾頓艾瑪·斯通主演《鳥人》奧斯卡最佳影片
    《鳥人》這隻怪獸鳥,只是驚鴻一瞥,但是它沒頭沒腦的現身,卻是全片意在言外的主力論述了。墨西哥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鳥人(Birdman)》中埋伏了不少趣味小梗,而且還能搔到好萊塢癢處,投資大亨再有意見,眼看電影名利雙收,往往也只有睜隻眼,閉隻眼了。
  • 對一個男人的最高讚美:你是個鳥人!
    大王叫我來巡山,聽聽三刀侃大山 有時候,對一個男人的最高讚美:你是個鳥人! 據相關數據顯示,百分之三的哺乳動物一生只有一個伴侶,而「忠貞不渝」的鳥類高達百分之九十。
  • 杭州一小學作業是在家孵小雞?家長崩潰:孵不出來愁,孵出來更愁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杭州某小學四年級老師布置了一項奇葩的科學實踐作業——在家孵小雞。學生要每天進行觀察記錄、拍照,最終出一張記錄表,寫下總結,不完成就得不到相應的學分,而且學分值相當大。新華社資料圖對此作業,不少家長表示不解,實在不能明白這位科學老師的奇葩想法,孵小雞?用什麼孵?孵蛋機器每家去買一臺?被窩裡孵?受精蛋哪裡去買?每天照蛋,你知道蛋會被照死嗎?大難不死的出來了怎麼處置?養著還是直接弄死?真是孵不出來愁,孵出來更愁。
  • 十首描寫白鷺的古詩詞,平湖白鷺飛,唐宋詩詞美
    晴天的水塘邊,晨風吹皺了水面,蕩起一陣陣的漣漪,塘邊的柳枝也隨風起舞,只有小樹頂上的白鷺很安穩,鎮定自若地仿佛在巡視著什麼,但是模樣卻顯得很閒散。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郭沫若有篇散文這樣描寫白鷺,「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合適。水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為白鷺有心設計的鏡匣。」古人也愛白鷺,它自由地飛翔,如同漁夫悠閒自得;它安靜地獨立,也像漁翁愜意地垂釣。劉長卿就形象地描寫過白鷺,「秋水寒白毛,夕陽吊孤影」;陸龜蒙也讚美白鷺,「見欲扁舟搖蕩去,倩君先作水雲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