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編者按: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湖北、武漢成為關注的焦點。疫情持續蔓延,國內企業正面臨成本和現金流的雙重考驗,餐飲和酒店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經濟影響仍在發酵,國內各大城市陸續迎返工高峰,哪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會面臨挑戰?又有哪些企業正孕育新機?
2月12日,新浪財經從海爾集團獨家獲悉,截至2月11日,海爾集團整體復工率為52%,有15%的員工居家辦公或遠程辦公。其中,全國海爾工業園區復工報到率為66%,因部分員工需按規定自我隔離,返崗率50%。
海爾集團內部人士表示:「復工生產的產品還是生產物聯網家電,但是以健康家電為主,比如可以實現高溫殺菌的空氣洗洗衣機、殺毒率98%的消毒櫃等產品,這些也是當前市場消費者的核心需求。」
2019年12月26日,海爾集團迎來創業35周年。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第6個戰略發展階段:生態品牌戰略。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截至目前,海爾已有4家上市公司,在全球設立10大研發中心、25個工業園、122個製造中心、106個營銷中心,擁有海爾、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義大利Candy等智能家電品牌;日日順、盈康一生、卡奧斯COSMOPlat,順逛等服務品牌;海爾兄弟等文化創意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海爾集團旗下港交所上市公司海爾電器正在醞釀私有化。去年12月16日晚間,海爾電器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海爾智家正在探討私有化的方案,且若潛在私有化進行,則有可能導致該公司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撤回上市。該潛在私有化是否進行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1月16日,海爾電器再發公告稱,海爾智家(潛在要約人)尚未向公司提出確定的潛在私有化方案。潛在要約人尚未就是否進行潛在私有化作出任何協議或其他承諾,且潛在私有化的細節和條款(包括換股比例和時間表)尚未敲定,該潛在私有化是否進行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陳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