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有很多不一樣類別的愛,有些甚至當事人自己也不知道那就是愛。
你相信嗎?這個世界上的奇奇怪怪的類別的愛,也許有些是我們不知道的,也有些可能是我們能看到的,但是卻觸碰不到的。
《突然好想大哭一場》是一本故事集,集結了作者黃偉康的17個故事,大部分是愛情,有青春、有傷痛,更多的是成長和成熟。
哭泣,是我們每個人無助的時候的一種本能的表達方式,想哭是很成年人心裡隱藏的很深的感覺,只是在白天的職場中、傍晚的家人面前,我們努力在用笑容和語言表達著我們的堅定,我們希望別人相信我們是靠譜的,是可以被信賴的。
哭泣在很多時候,對於成年人來說算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解壓方式吧。所以我們會看到網上陌生人在樹洞的留言,很多人都上來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哭……
現實中的世界,我們就是再艱難也是逃不掉的,面對著自己想哭的世界卻能在哭了之後擦乾眼淚再去勇敢面對,這才是真正的勇敢的人吧。
01異地戀和前任對於愛情的考驗都是異常嚴峻的
芭樂和男友杜辛巴是異地戀,兩個人之間最大的分歧也就是這異地戀造就的。芭樂好像在北京漂一下,可是杜辛巴已經在北京三年的漂泊中累了,要回家去了,於是兩個人就異地戀。
既然是愛著,那就免不了「作」,可是感情也許就在這樣的鬧騰裡,加上距離的作用,讓兩個人終於變成了彼此的前任。芭樂失戀的那一刻,既輕鬆了,又無比憤怒。叫來了3個好朋友吐槽,4個女人一臺戲,戲上全是前任。
這故事真寫實,像不像是我們自己的寫照?戲碼都是一樣的,全是套路。所以看的時候就會分外投入,芭樂,分手了有陷在與前任的感情漩渦裡不想出來的那個勁兒,都像極了我們自己以前拿不起放不下的沒出息。
芭樂甚至想要為前任籌劃一場婚禮,從而讓自己的感情在這裡畫上一個句號。用了套路看到了杜辛巴的未婚妻的照片,芭樂反而有點慌了神:任誰都能看得出來,杜辛巴的未婚妻有點兒像芭樂。
這代表了什麼?難道是杜辛巴還喜歡著自己?芭樂心裡很慌張地小得意,但是事情的走向難道會有所不同嗎?等到最終挽著杜辛巴的手臂走向自己的紀婉彎下身來對著芭樂的耳邊說:「我是杜辛巴的初戀,謝謝你幫助他成熟了。」這個時刻的芭樂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才是那個難堪的替身!這才是徹底的死心。
02未成年人的喜怒哀樂在故事中的表達也恰如其分
人的一生,大概有70%的時光遊走在茶米油鹽間,剩下的30%的時光晃蕩在美好幻想裡。
《追夢人》我看了兩遍,畢竟我也是家有考生的家長之一。故事寫了兩個始終在被大人們比來比去的同母異父的兄弟仇生和小放,兩個人並不知道彼此是親兄弟,只知道家裡大人們會把兩個小孩子比來比去,兩個人都覺得無比沉重。
仇生死的時候小放並不知道,只聽同學們說某某重點中學的高材生死了,小放還發信息給仇生去求證,問是不是你們學校有人死了,沒有收到回音。小放的爸爸說人家仇生早就怕影響學習,不用手機了,然後就是一通噼裡啪啦的開講,小放很煩卻又無可奈何地承受著。
等到最後,仇生的爸爸打電話給小放的媽媽讓她帶小放來看仇生,兩個人還不覺有異常,直到看到死了的仇生的屍體被送回家裡,母子二人呆若木雞,怎麼死的人會是優秀的仇生呢?母親直接暈倒了。
過後小放收到了之前仇生寫給自己的信和留下的手機。對於小放來說,仇生的死帶給他的痛苦就是他也無法解脫的一個心魔,在小放看來,仇生最需要尊嚴。可是自己呢?在仇生離去之後的世界上,自己又需要什麼呢?
小放想不到自己才從手機裡知道仇生就是自己的親哥哥時,已經永遠地失去了他。這人世間,太痛苦了,小放低聲吼叫,心痛不已。人生真的是很殘酷的,知道那些秘密的時刻,背負也是痛苦,卻也無法真正解脫了。
03故事中字裡行間的深情是可以看懂的孤獨
黃偉康的小說以前也看過,在一些文學期刊上,《最小說》《文藝風象》等期刊上偶爾會看到這個作者的小說,文筆很好,也是熟悉青春中成長的痛點和亮點在哪裡的八零後的作家,曾經得到過很重要的文學獎項,算是文字上很有個人辨識度的一個青年作家。
就像這張圖片上說的那樣,非常細膩卻又不失力量,是正處在青春邊緣的作家,回望自己難忘時光的那種敏銳,黃偉康筆下的故事總是和青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也走過那條名叫青春的路,那段路上,有很多難忘的風景,和人。多年之後想起,還會在嘴角泛起笑容的同時內心隱隱作痛的感覺。這才算是真正走過青春吧。黃偉康的文字似乎具有喚醒這種感覺的力量。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