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逞強,淚在投降,人都在偽裝,習慣了一個人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習慣了深夜裡聽著緩慢的旋律暗自憂傷。
不知道為什麼,人越長大越孤獨,正如歌詞裡唱的: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每天過著匆忙的生活,尋尋覓覓著身邊的一切,似乎在追求著什麼,可追著追著就丟了最初的自己。
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有一種特別的感觸,《突然好想大哭一場》,是啊,問問自己,有多久沒哭過了?多少個孤獨的夜晚;多少個被否定的瞬間;多少個被遺忘的日子,那時候,感覺淚已經到了眼眶,但在自尊面前還是選擇憋了回去。
正如作者黃偉康書中的故事一樣,每個人都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下,每個人都有太多的辛酸和無奈,起著最早的床,坐著最擠的地鐵,卻拿著最低的薪水,難道連發洩的機會都不給嗎?
哭似乎很簡單,但對於成年人來說,卻很困難,小時候因為一個糖而哭鬧半天,也可以因為一句罵而委屈巴巴,那個時候的哭是撕心裂肺,卻又帶著一點可愛,因為你的背後有人在默默安慰你。
真正應了那句話:小時候真傻,竟盼望著長大。看見大人可以做自己的事,可以有花不完的錢,也沒有人天天催他們學習,多麼美好啊!當自己長大後,才發現這些都是小時候看到的幻想。
大人們做自己的事是因為他們不得不做,他們有花不完的錢是因為那是生活的開支,沒有人催他們學習,但生活催著他們要趕快賺錢。
小時候我記得自己是一個特別愛哭的孩子,在我的印象裡,自己一天要因為什麼事哭個幾個小時,第二天眼睛就會腫腫的,後來是上了初中後,就很少因為委屈而哭了,有時候哭怕被別人發現,怕丟人,我想或許很多人都像我一樣,長大了哭的時候怕被發現,被人嘲笑。
書中的故事也如此,作者筆下的人物,都很平常,而哭也是因為一件很小的事,不為別的,可能只是積攢了太久的憂鬱在這一刻爆發了吧。
曾經在一些資料上看到過,淚水可以分泌我們身體的毒素,適當的哭一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雖然說看了這句話,和朋友開玩笑說以後要多哭,但真的在難過面前,還是選擇了逞強,憋回了眼淚。
有一句話叫希望越多,失望就越多,小的時候總是幻想著長大的美好生活,可真正步入了十八歲,又陷入了一陣黑暗,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在我的身邊,這麼一群十七八歲的少年,本該最美的年紀,我們卻一大半活在了煩惱中。
電視劇放映的《二十不惑》,他們追尋著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情,可那畢竟是電視劇,現實哪有那麼多機會,哪有那麼多偶遇,不過是書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最終活在了生活的壓力下。
看完了別人的故事,感悟著書中的道理,哭一場吧,或許就不那麼煩了,聽著憂傷的歌,眼淚似乎已經成珠,可為什麼還是不捨得流下來,這或許是眼淚最後的倔強。
在我二十不惑的年紀,我仍然選擇了忍耐,我害怕哪天會被世界拋棄,我害怕哪天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那個時候,我會不會不顧一切的大哭起來。
好想大哭一場,記得上次哭還是在高考的那段時間,自己每天很迷茫,面對成績,實在沒繃住,和朋友抱在一起痛哭了很久,哭過後,依舊每天奮戰著高考,可到了大學,卻沒有那個和你有著相同目標,陪你發洩痛哭的人了。
這個社會,想哭的人應該有很多很多,但我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選擇了忍耐,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也慢慢變成了這樣一類人。
如果你覺得眼淚真的能釋放自己,那麼你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流一會兒眼淚吧;如果你不敢大聲哭出來,就去遊樂場坐一回過山車,那個時候,只有你自己的釋放,沒有外界的叨擾。
時間總是猝不及防,在最初的年紀,我們笑過哭過,可走多了人生這條路,我們便顯得有些麻木了,麻木到笑需要偽裝,哭需要遮掩,這或許就是一條必經之路吧。
關上書,回憶他們在一瞬間的崩潰,那些積攢了的淚水什麼時候可以釋放一次,也許會在之後的某一天,像他們一樣,因為一件很小的事而哭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