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13歲少年菜刀殺母!3個月3起少年殺母,令人痛思
進入百度搜索,你會發現一大串類似這樣的事件,觸目驚心。僅僅只有3個月的時間內,就出現了3起少年殺死親生父母的事,不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對於做父母的來說,天下的父母都一樣,可憐天下父母心,有些父母可能是教育的方式不當,管教過嚴,可是他們含辛茹苦,為孩子傾盡所有,最終卻落個被親生孩子殺死的下場,無不令人唏噓。養孩子,養大了,養了一個仇人,這是很多家長苦不堪言的心痛。
這種事件頻發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呢?誠然,和孩子的性格、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父母的教育方法等都有關係。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同樣的教育環境,家庭環境,為什麼會養出不一樣的孩子。
3月18號,在江蘇建湖縣,發生了一起慘絕人寰的悲劇。
一個13歲的孩子,竟然用菜刀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聽上去不禁讓人匪夷所思。
因為母親平時對嫌疑人邵某的管教比較嚴厲,在3月16號的晚上,邵某和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一氣之下邵某用菜刀將母親殘忍砍死並且逃跑。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邵某在殺害母親後,就關上門出去玩了,因為沒有去上學,老師一直給其母親打電話打不通。
才抽出時間來家訪看看,結果走到他家門口就發現血跡,才發現這場駭人聽聞的殺人案件。
而邵某殺害母親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母親的管教太嚴厲。
住在被害女子家不遠處的居民王明(化名)對北青報記者說,殺害女子的是死者兒子,13周歲,殺害母親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要錢發生了爭吵。「事發第二天,他們家對門的老人(鄰居)發現門口有血,還拿拖把去拖,沒擦乾淨。」王明說,」小孩讀初一,成績還可以,周一學校有考試,小孩沒去學校,老師就在家長群裡問,後來其他家長上孩子家找他才發現的情況。」
王明稱,被害女子一家從2003年起在該小區居住,女子丈夫姓邵,在外地從事工程監理工作。平日,被害女子對兒子要求較嚴。「這家人住過來十幾年,小孩沒跟對門(鄰居)打過一次招呼。」
衡南縣西面的學塘村,從羅強家的二層小樓出來,抬眼能看見青山、菜地和池塘。屋子裡停著兩具棺木,裡面躺著的,是羅強45歲的母親譚麗麗和51歲的父親羅學勇。
2018年12月31日18時40分許,13歲的羅強用錘子先後將母親和父親錘傷後,逃離家中。羅學勇和譚麗麗最終因傷勢過重死亡。
在這個四口之家,母親譚麗麗患有「先天性智力缺陷」,20多歲的女兒羅雨楊也有同樣的疾病。事發後,羅雨楊穿著黃色的棉衣,站在屋外,目光呆滯,很難用清晰的邏輯講述弟弟殺人逃跑的經過。
按照羅強大伯的說法,羅強殺人後,羅雨楊跑去了大伯家,言語不清的比劃著「出事了」。大伯趕到弟弟家中,看到弟弟和弟媳頭上都流著血,譚麗麗癱坐在裡屋已經失去意識,羅學勇則頭朝窗、斜躺在外屋的水泥地上。
大伯稱,他從羅雨楊那裡了解到,羅學勇遭到兒子錘擊倒地後尚有意識,曾催促女兒趕緊向人求助。大伯確認情況後,讓家屬報了警。
羅強殺人的兇器,是一個握把長約二十釐米的羊角錘,這是他父親羅學勇生前做木匠活的工具。
關於事發當天羅強的行兇動機,據媒體報導,羅強大伯得知出事後,詢問侄女是不是要錢打遊戲沒給?侄女回應他「錢!遊戲!
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林(化名)不滿母親對其約束管教,被皮帶抽打後心生怨恨,用刀將母親殺死。
12月3日,吳林的外公來找自己女兒,一樓被收拾的整潔乾淨,並沒有發現血跡。吳林當時十分鎮定,並對外公謊稱:「媽媽去外面了,沒在家」。
隨後,在鄰居的好心提醒下,外公翻窗爬進臥室,發現女兒渾身是血,雙腳都被砍斷,手腕裡的骨頭露了出來,渾身上下至少20處傷口。隨後遭到逮捕。
12月5日,在裡面呆了短短兩天,因為沒有到達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吳林被派出所釋放。
12月7日,面對記者的鏡頭,「弒母男孩」吳林毫無表情地說到:「我殺的又不是別人,她是我媽啊!」。
當記者問到,以後有什麼打算時,他說:「學校總不能不讓我上學吧」。
12月10日,吳林家長表示想要繼續讓孩子讀書,村裡民怨沸騰,學校家長聯名拒絕「殺人兇手」進入課堂。
12月13日,吳林父親向社會求助,他解釋為:家裡上下至少4位老人,而勞動力也只有他一人。其父希望:
「懇請政府和社會幫忙,幫我將這個犯了天大錯誤而不自知的小孩管教起來。」
這幾起殺母案,究其根本都反映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們總把「棍棒出孝子」掛在嘴邊,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對嗎?小學生弒母案因為母親對兒子的不求上進而暴力相向。到頭來孩子不但沒有改變而是在內心堆積成了怨恨!這件事應該讓那些信奉棍棒出孝子的家長們深思,對於孩子來說,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以及引導,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陰暗壓抑的環境下,無論是內心還是身體都不會健康的。
有人說,小學生弒母案中母親對孩子的教育確實是過於嚴苛了。殊不知,在子女教育中,管教太嚴往往只是背鍋的假象,而背後的真兇其實是母愛和父愛的缺失,以及錯誤的教育理念。
孩子不是一天變成「禽獸」的。我們愛孩子,就要在他出現問題之時,認真分析他的問題,幫助他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縱容,不溺愛,不忽視,多尊重,才能讓我們的愛變成一種健康陽光的力量,驅逐孩子內心的不理解和不體諒。
父母應注重孩子的情緒,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海桑有一句詩: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發洩自己情緒的權利。而父母,就應該注重孩子的情緒,藉此來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有些父母總是缺席孩子的成長,他們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去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當孩子產生情緒時,父母只會感到心煩。
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缺位,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紓解,他們內心的怨氣會越來越重,成績、各種表現也會越來越糟糕。
這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父母缺席、親子關係疏離——孩子成績差、各種表現差強人意——父母批評孩子——親子關係疏離……孩子的內心逐漸變得扭曲,父母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
所以,父母應該要尊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去否定、排斥孩子的情緒。久而久之,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一旦孩子內心發生任何的偏差,父母能夠第一時間從孩子嘴裡得知消息,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