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初六,今天初七。
單從數字上看,初七與初六和初其他沒有特別大的差別。
但初七確實是個特別的日子。
今天,除了各級各類學校,大部分公家單位都上班了。
對很多同志來說,不管願意不願意,年就算過完了。
放假挺好。
知道有些同志年還沒過夠,不是很願意上班。
很理解。
前幾天,一位朋友在簡書上講了個故事。
說今年女兒大學畢業,順利工作,有了時間,一家三口回老家陪老母親過年,在家玩得很嗨。
過完初二,老母親就催他們回城,說別耽誤給公家幹活。
女兒笑著告訴老太太,過年,公家放假,讓他們回家來陪她過年,不用上班,也發錢。
老太太很羨慕地說,公家真好。
老太太這句話,應該是發自內心。
若干年前,父母教導孩子好好讀書,終極目標就是考上個學校,吃公家飯。
當年學習成績最好的同學,初中畢業都考了師範讀了中專。
讀高中還得三年,鬼知道會是什麼結果。
成為吃饅頭的公家人,當年就是支撐農村孩子苦讀最大的動力。
很多農村孩子,當年就是通過讀書,走出了田野,走進了城市,有些還成為挺大的人物。
時間久了,當年曾經很風光的公家人身份也不再那麼耀眼,有些公家人覺得工作生活也不是那麼如意,甚至不如當年那些讀書不好的孩子。
某次聚會,幾個同學聚在一起,酒酣耳熱之後,說起這個問題。
一個當年學習成績一般為人處世靈活現在當了老闆的同學說,你們這些人,是典型的人在福中不知福,你們過得什麼日子,我過得什麼日子。
你們一天八小時,按時上班,到點下班。我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五十天在外面睡賓館。
你們覺得工作不如意,活得很憋屈。我在外面和客戶打交道,大部分時候都在裝孫子。
你們覺得我收入高,我每一分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我的員工給我幹活,我發給他三千,他必須得給我產生一萬的效益。你們幹多幹少,見月發錢,多好。
很多同學很不以為然,總覺得自己要水平有水平,要能力有能力,讀了那麼多書,到頭來,反而不如那些讀書不行的同學活得瀟灑,世道不公。
好像公家虧待了他一樣。
酒醒以後,仔細想想,覺得哪位老闆說的很有道理。
我們感覺待遇低了,收入低了,感到委屈憋屈,很多時候,其實是和別人比,不是和自己的付出和貢獻比。
很多公家單位,特別是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單位,有些部門,有些崗位,收入相對於貢獻,還是相當不錯的。
某次小聚,一位做老闆朋友也說過這個問題,舉了他妻子的例子,在學校圖書館工作,早早評上副高職稱,工作輕鬆鬆松,每月開七八千塊,說她那活兒,如果在他企業上班,兩千也不值,他壓根就不會設這個崗,不會用這麼多人。
不可否認,現在很多公家單位,確實存在人浮於事,論資排輩的問題,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志,可能會覺得自己一些本事得不到發揮,覺得很多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混得比自己還好,不夠公平。
這個問題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問題,確實有水平的同志可以保持離開的能力,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單位去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更大的價值。
你可能會抱怨公家單位的平凡平淡,但你未必然能適應私家單位的狂風巨浪。
對大多數公家人來說,公家其實挺好。
別和別人比,別和自己過不去。
調整心態,想開看開,好好工作,最起碼對得起自己那份工資。
個人體會而已。
不是公家的託兒。
祝上班的同志上班快樂。
記於2021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