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一門外語要花多長時間?9中的王奕懿說,學波蘭語和烏克蘭語她一共花了21天。學德語花了3個月,學俄語斷斷續續用了2年,英語是從小就學,「現在英語和英語母語國家的人差不多吧,我喜歡英式英語的發音。 」她說有一次代表學校去參加一個世界語言大會,遇見不同國家來的學生她就變換語言,別國的代表愣是分不出她是哪國人。「我覺得歐洲的語系之間很接近,波蘭語和烏克蘭語和俄語很像,不能算學了另一門語言吧! 」她總是只說自己會英語、德語、俄語3門外語。
背電影靜音之後自己說臺詞
與大部分緊張複習中的高三學生不同,坐在記者面前的王奕懿特別地輕鬆,歷次考試都穩拿級部第一的她已經收穫了中國海洋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一本線錄取的自主招生優惠政策。愛上外語,王奕懿說完全是上高中之後的事情。 「以前我只是比較喜歡英語,上高一的時候英語水平也就相當於英語母語國家六七歲孩子的水平,現在高三,看英語原版書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只要別是機械工程這種專業的書。 」說到學英語的技巧,王奕懿總結地很簡單,看英語原版電影、聽英語歌。 「學英語詞彙量很重要,我喜歡英式的發音,所以看了很多英文電影,不只是看那麼簡單,我會背電影,先暫停,一句句背臺詞,再按下靜音鍵,對著演員的口型替他們說臺詞。 」為什麼要背電影?王奕懿說最初只是好玩,後來,這成了她練習口語和詞彙量的好辦法。從《納尼亞傳奇》開始,王奕懿版本的配音就一直沒停過,遇到感興趣的電影,她都要充當配音演員。
偶遇俄羅斯水兵學會說俄語
「9中在語言學習上有優勢,我們高一開了德語選修課,我第一次接觸到德語,一下就被吸引了。 」王奕懿說,要說自己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膽子比較大。 「我比較敢講,敢和外教交流,開始是我找他們,後來他們發現我的英式口音,很感興趣,就變成了他們找我,大家在一起聊天,我說錯的地方他們會馬上指出來,毫不留情。 」高一的暑假,王奕懿在外文書店打工,許多外國人來買書,她便和客人交流起來,他們交朋友,甚至還帶著一個德國旅遊團的客人去爬了浮山。
學俄語的經歷就更加神奇,王奕懿小時候就過了小提琴10級,有一天王奕懿提著小提琴在路邊等人,一個參加中俄交流活動的俄羅斯水兵主動過來問路,王奕懿便和對方用德語聊了起來。兩人交換聯繫方式,常在網際網路上視頻對話,一來二去,王奕懿便自學了俄語,並且對俄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上大學能主修俄語。
在教務處副主任郭清鵬的眼裡,王奕懿是宗卓章獎學金獲得者、校三好學生、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口語單項獎得主,獲歌德學院德語語言水平認證A2級證書、德國歌德學院「Schulen partner derZukunft」全額獎學金。 「因為有獎學金的支持,她被送去德國交流學習21天,就在這21天裡,她接觸了許多國家的學生,順便就學了烏克蘭語和波蘭語。 」王奕懿卻一直說,這不算什麼,因為歐洲語系相通,她很快就能摸出規律,「有時候我不是真的會,而是能猜出對方的意思。 」
還在高三就學完了大一課程
因為學習成績突出,王奕懿獲得了北京語言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自主招生的資格,參加面試的時候,王奕懿的英語口語讓考官為之一振。 「在北京面試的時候,考官原本是靠在桌子上的,一聽我開口說英語,馬上面露驚訝,坐直了聽。」在海大的自主招生中,考官要王奕懿朗讀一段教授寫的文章,結果王奕懿在文章中給教授發現了一處拼寫錯誤,可能是考題錄入電腦的時候打錯了,當場得到表揚。王奕懿報考的北京語言大學俄語專業是個零基礎學科,考生可以不懂俄語,到了大學從頭學起,可王奕懿已經完成了大一的全部課程。「我想大一的時候我能騰出時間來做點喜歡的事情。 」
同學們說,王奕懿是班裡的「全球通」。她經常為同學介紹外國文化特色,使同學們更加真切地了解許多國家的文化。她用自己的行動激勵著同學們,讓同學們相信:「只要喜歡這門學科並為之努力,終有一天會有所收穫。 」
把地圖拼起來才能看出門道
高考備考,王奕懿說自己對英語和地理比較有發言權。 「周圍人在抓緊背英語單詞,我覺得背單詞要把單詞放在句子裡面記憶,比如看到一個生僻的詞,就自己造句,這樣記得更牢。 」王奕懿還建議同學在寫英語作文的時候寫出自己的風格。 「比如有題目是外國友人來青島,你給他介紹哪些景點,大部分人會寫棧橋、五四廣場,你就可以寫寫博物館、奧帆基地。現在時間充足,大家可以準備一些有自己特色的句子,拿給老師修改,然後在考場上讓考官眼前一亮。 」
地理學科,王奕懿說地圖不能單個來背。「把教材裡的地圖找出來,再拿一張世界地圖比較著看,單純看洋流、風向圖會把自己看糊塗的。 」 記者 趙 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