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傳版《怪醫秦博士》--小盛第一篇書報

2021-02-14 漫研

應阿汙之邀一起來管理公眾號,寫寫書報,實在是非常榮幸且有趣的一件事情。不過由於出身理科,文筆素來有限,加著最近忙著考試,這書報是一拖再拖,好在阿汙兄弟的一再鼓勵,這兩天終於鼓起勇氣開始碼字,不過卻也突然發現不知道寫啥,從小到大一直以來非常喜歡看漫畫,《灌籃高手》、《七龍珠》、《聖鬥士》、《H2》等等等等,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青春高校熱血系列,最喜歡的作者是安達充先生,非常喜歡他那種乾淨的畫風,不過思來想去之後第一篇還是從新進入手的文傳版《怪醫秦博士》寫起,一直以來都覺得手塚治虫大師的作品在漫畫史上是一座豐碑,大神的作品,內容廣博,題材多樣,不同時期的人生態度,對歷史的拷問,孩子的關愛,人類的人文關懷,生命的讚歌,人性的思考,情感的解讀,從具象到抽象,從宏觀到微觀。。。

言歸正傳,首先說下手冢先生的作品,目前最全的應該是日本講談社前後歷時30年的400卷全集,據聞這是講談社七八十年代出完的300部全集加上九十年代出版的此前未收錄的手冢未完成的遺作,以及手冢的訪談,隨筆,雜文等等100卷,共計400卷!!目前中文版沒有所謂的大全集,目前時報是收集最多的,有226冊,文傳版有220冊,如果把文傳,時報,東販以及正文社記起來,不重複的也就290冊。

文傳版的手冢作品,九十年代中期由香港文傳代理出版,歷時三年多時間。本期主要介紹的是手上的這套文傳版《怪醫秦博士》,先曬曬照:

    文傳版的《怪醫秦博士》從1993年12月到1996年07月,32個月時間,共計22卷。另外從書本上看這三年間的出版信息也豐富了很多,價格也從30港幣漲價到32港幣(其實後期基本是35港幣了,最後1冊估計由於單封面原因便宜了3港幣),嘻嘻。對了,文傳版的書本大小是32K版本。

接下來,從下面的圖表中可以看到《怪醫秦博士》是少有的幾大出版社都共同有發行的:

文傳版與時報版均來自講談社全集22卷,缺了23篇。東販版文庫30捲來自秋田文庫1-16集,含有最多文傳版及時報版未收錄故事的第17集,被東販出成了《怪醫黑傑克特別篇》。香港正文社的17卷版是最標準的秋田文庫版。由於上述原因,就出現了東販版30卷裡有,而文傳版(時報也一樣)沒有的共有7篇:

#124 きみのミスだ!(東販版第05集:「都是你的錯」) ;

#110 デカの心臓(東販版第07集「大個子的心臟」);

#64 おまえが犯人だ(東販版第17集) ;

#122 三度目の正直(東販版第17集「事不過三」) ;
#176 信號(東販版第21集「信號」) ;
#77 ドラキュラに捧ぐ (東販版第27集「獻給吸血鬼」) ;
#154 失われた青春(東販版第29集「失落的青春」) 。
    這裡說句題外話,兩個版本的中文標題名稱都是"怪醫黑傑克",時報版是這部作品首次的中文授權版,也是首次將之前所用的"怪醫秦博士"正名為與日文標題相符的"怪醫黑傑克"。其實說到書名的翻譯,《怪醫黑傑克(ブラック.ジャック、Black Jack)》,臺灣舊譯初始為《怪醫蔣博士》,後來為了避諱蔣家改名為《怪醫秦博士》。
    文傳版的《怪醫秦博士》還是存在港版一直以來的用紙問題,加上發行年代久遠(已經超過了20年),所以市面上好品確實不好找,多數都發黃嚴重,甚至黃裡透黑。從下圖可以看到手上的這套全新首刷也已泛黃。

文傳版的編號從T024到T045,從編號上看也看出文傳對這套作品的重視,前面的T01到T23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飛俠,也就是鐵臂阿童木,小飛俠T001-018,小飛俠別T019-020,小飛俠今昔物語T021-023。不過第一本T024在書脊的設計上,編號略小,從第二本開始重新做了調整。

如果看過怪醫這套書的朋友們可能都會有一個感覺,順序很亂,是因為當年講談社大全集開始逐集出版的時候,怪醫在雜誌上的連載還未結束,配合連載發行的單行版,已經出了一些,估計是為了避免有太多重覆內容,所以感覺起來這套全集的收錄順序比較混雜。怪醫最早刊載於《少年周刊Champion》雜誌,從1973年11月到1983年10月,《少年周刊Champion》共刊載了242個怪醫的故事,在手塚治虫的系列漫畫裡篇幅最長。

文傳版裡面在每一期的或前或後都有刊登本期收錄相關章節的發行時間,我覺得這點超讚!

從這裡可以看到第一本的第一個章節並不是最早發行的那篇,最早發行的作品是《對換》,發行時間是1973年11月19日,該篇文章收錄在第19本中。

看到這裡就解釋了為啥這套書只有第18本有出了書腰,其實在第18本的時候,是加了作者的後記,查閱了相關資料,手冢全集最初300卷預定的時候《怪醫》只有18卷,所以18卷最後也有完結的後記以及18卷封面大集,19卷第1話其實才是《怪醫》連載期間的第1話。在18卷的後記中,手冢先生也做出了不少解釋,其實怪醫原定只連載五回,由於期間讀者對這個臉上有傷疤的神秘醫師產生強烈的興趣,出版社希望將連載繼續下去,最後共計連載了10年,242個故事。另外,故事中的黑傑克的身世是隨著連載的進行而一點點呈現給讀者。其他角色如貝貝(皮諾可),本間醫生,吉利哥等,也是為適應故事連載的需要而臨時安插進來,甚至黑夾克的銀色頭髮最開始是光線反射,可以說手冢先生在最開始創作時完全未考慮這些因素。另外,手冢漫畫裡面的主角們在《怪醫》中幾乎都有客串出場 。所以如果從前往後閱讀整個22卷的《怪醫》,其實並不能明顯看出故事的發展脈絡。 這裡介紹幾篇推動該書進程的重要轉折: 
第12話:貝貝首次登場 ;
第29話:首次交待主人公黑傑克的離奇身世,本間醫師登場 ;
第50話:首次披露黑傑克的愛情往事,如月登場 ;

第115話:介紹傷疤的由來,黑傑克的母親,復仇 。

據目前掌握到的資料(可能還要做進一步確認),怪醫的18卷首刷發行的書腰應該是文傳版手冢作品中的唯一書腰,可見對該作品的重視,而且該書腰製作非常用心,並不像現如今的那樣,加入了很多宣傳用語,而是整個書腰呈現了怪醫的一生。

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原來1973年在日本是新左翼學運完畢後的第二年,社會充斥著人心的浮躁,在人生低潮期的手塚治虫藉此書作向社會大肆批判,隱晦反諷。主人公怪醫黑傑克是一名黑市醫生,沒有行醫執照,卻常向患者提出巨額手術費,可謂無賴醫師。手塚治虫藉此發洩其對社會的不滿,宣稱現代道德觀「只不過是一層掩蓋事實的虛榮陰霾!」。難怪該作品與永井豪《惡魔人》,池田理代子《凡爾賽玫瑰》並稱為二十世紀70年代三大漫畫作品。

最後補充幾處地方,文傳版的最後一本也就是22冊,是單封面,並不像其他那些都有內外封,這不知道當時出版社是出於哪種考慮。

從漫畫中的畫面也可以看到,二戰後的日本經濟高速發展,路面汽車非常多,還有地下人行通道等。其實有時候從漫畫作品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創作當時的人文地貌,經濟情況,確實很有意思。

《怪醫》中手冢大神通過主人公接手的一系列醫療事件,其實向人們展現了「生命的尊嚴」的意義所在,每個故事也都蘊含了不少的人生哲理。身為醫學博士的手冢先生對人體內部結構的描畫栩栩如生,對病症和事件的選擇也非比尋常,這也是此書非常有意思之處。該書塑造了生命誠可貴的人生觀。包括生命的神聖不可侵犯,包括在主人公眼中的平等、所具有的尊嚴、渴望活下去的信念,都讓人難以忘懷。

最後,這是自己第一次寫的書報,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指教。感恩!!

Karen66

2018年08月21日

相關焦點

  • 蚌埠拍賣書報亭惹爭議
    中午時分,書報亭主馬林迎來了今天的第二位顧客。「老闆,這一期的《知音》到了麼?下一期的你幫我留一本啊!」  「下一期雜誌出來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哪裡呢。」馬林輕聲地自言自語。  馬林1996年從蚌埠市第二水產公司下崗。1999年,他和妻子在該市東區區政府附近開了這個書報亭。而今天之後的一周內,這個書報亭就要被拆除,一個嶄新的書報亭將會取而代之。
  • 讓書報亭成為城市文化坐標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關注城市書報亭的話題,引起了眾多烏魯木齊市市民的關注。如今,看到烏魯木齊市街頭報刊亭越來越少,大家期待能將書報亭加入城市規劃。(3月13日《新疆都市報》)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對於文化的熱議過程中有著眾多對於書報亭的觀點。伴隨著城市建設的速度加快,各地在面對書報亭的存廢問題上似乎存在著不同的觀點。
  • 《五靈特工隊》系列二十九:怪博士和隊員們聽小主人講龜仔的故事
    上一章精彩回顧:毛蟲怪蛻變後成了花蝴蝶,在樹間花叢飛舞;植物寶寶們又開始正常聊天了;小主人同學鬧肚子,植物們愛心助力。本章內容概要:植物園來了一位新朋友,小主人菲妮兒給它取名「龜仔」。怪博士和隊員們聽菲妮兒講龜仔的故事,並對龜的生活習性也有一定的研究。
  • 巴黎書報亭:一道堅守「自由、平等、博愛」的風景
    巴黎市政府從2016年開始進行書報亭改造計劃,以每月更新20-25個的速度,至2019年6月,全巴黎20個區近360個書報亭將更新為新型書報亭,另有49個老式書報亭在此期間會得到維修,成為其它文化項目(具體內容還在討論中)的基地。
  • 黃源盛: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本次講座的主題是「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主講人為臺灣輔仁大學法律學系黃源盛教授。講座由本校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擔任主持人,來自本校法學院的蔣楠楠老師及眾多法科學子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伊始,陳景良教授對黃源盛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向與會者宣布黃源盛教授已正式受聘為我校「文瀾學者」講座教授,隨後黃源盛教授便正式開講。
  • 華西博士3年發表46篇SCI排第一16篇論著,這怎麼做到的?
    鄧博士,2011年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自2016年至今,累計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6篇,其中第一作者41篇(是的,你沒有看錯,自己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就有41篇,這可是實打實自己寫的,不像很多人雖然文章數量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共一),共同第一作者5篇,累計影響因子大於120分!!
  • 曾經月入2萬,如今風雨飄搖的書報亭何去何從?
    儘管一度被專家和學者譽為城市的文化符號,但終究逃不過新時代信息浪潮的衝刷,無論你承認與否,書報亭的消失是一種必然。鄭州早在2013年就全部拆除了所有書報亭,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書報亭的省會城市。前世書報亭興起於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書報亭兼具書報售賣和郵亭功能。
  • 瀘州江陽區茜草幼兒園開展廢舊書報捐贈活動
    12月21日,瀘州江陽區茜草幼兒園開展了「生態茜幼,一木環保」廢舊書報捐贈活動。黎明園區進行了繪聲繪色的《小沙子找家》故事演講,金沙園區創編《節約用紙》情景劇表演,梨子園區熱情洋溢的舞蹈《低碳寶寶》讓全園幼兒唱起來、動起來。隨後,各園區幼兒紛紛捐贈出自己從家裡帶來的廢舊書本,並向書報寶寶道別,希望他們能變成嶄新的書報回到我們身邊。
  • 上海百名賣報人集體不說話 呼喚留住書報亭
    曾經隨處可見的書報亭,堪稱是城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如今卻在不知不覺的從我們的城市和生活中消失。近日,藝術家楊燁炘走訪了上海近百個即將拆遷的書報亭,邀請最後一批書報亭主人戴上印有「今天不說話」的口罩,以一天不說話的沉默方式,集體向那個曾經輝煌的書報亭時代道別。
  • 滬上百名賣報人「一天不說話」 呼喚關注書報亭
    不知不覺,曾經那些隨處可見的書報亭,將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人民網上海11月15日電(忻炎 屠知力)11月14日,一位讀者在書報亭挑選報刊。當日,由藝術家楊燁炘發起的大型行為藝術「今天不說話」亮相上海街頭的書報亭。 曾經隨處可見的書報亭,堪稱是城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如今卻在不知不覺的從我們的城市和生活中消失。
  • 溫州街頭書報亭紛紛改行 兼營服裝修改和微信拉票
    溫州網訊 書報亭,是街頭最常見的文化設施。上世紀90年代,下班路過書報亭買一份報紙、雜誌,是不少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  然而,書報亭的輝煌期早已過去,並紛紛陷入生存窘境。就在前幾天,市區民航路的一家書報亭「改行」賣起了早餐,讓人大跌眼鏡(現已被管理部門叫停)。
  • 開放智慧之門:記我校開放式書報架誕生
    我校的開放式書報架在李亞卿校長的提議倡導下,在其他校領導的關懷支持中適時地誕生了,19個分布在初高中教學樓裡的書報架形成了我校又一道亮麗的風景。 師生們閱讀熱情的高漲,使得報刊架上的雜誌和書籍總是供不應求,常常是一批雜誌書籍剛剛上架即被學生老師取走閱讀。
  • 交大校園書報亭變身「小紅亭」 迎來首批創客
    去年4月,上海交大校園裡的4間紅色書報亭「搖身一變」,成了大學生CEO大展身手的創客中心。   綠色植物「氧吧」、推廣文化演出的校園票務平臺、交大女生文化微空間,首批入駐小紅亭的創業者和創業項目看起來充滿了活力和潛質;而學校也準備將「創業加油站」制度化、長效化,免費為有創業夢想的學生團隊提供創業「練兵場」,鼓勵學生開展創業歷練,幫助優秀創業點子落地,最終成長為真正成熟的公司。
  • 博士帽被摘掉了,你不覺得翟天臨也是怪可憐的嗎?
    北電2月19日作出決定,「撤銷2018屆博士生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除夕之夜,翟天臨在央視春晚上扮演了一名打假警察,沒想到春節剛過,他卻因為學術打假丟掉了博士頭銜。這種變化過於戲劇化了,簡直有些讓人難以置信。說起來翟天臨也是怪可憐的,估計他做夢也不會想到會遭遇如此天壤之別般的變故,且在他的人生歷史上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 精英Nforce6M-A主板"光頭怪博士"都說好
    10年前「網吧」還只是作為個體存在於一些大中城市間,而隨著IT業以及中國網絡普及的飛速發展,網吧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以及城鎮等地生根發芽。而10年後的今天網吧已經作為一個行業存在於整個IT業。並且隨著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國內網吧數量還會不斷增加並且規模化。
  • 第四單元|王偉:中國人撰寫的第一篇人權法博士論文考證
    我並不是人權法專家,不過我有一個學術寶庫——中國近代法科留學生的博士論文。我去年剛剛出版了《中國近代法學博士考》的第二版,這本書是我對中國近代留洋法律博士的一個初步的研究,現在我正在閱讀手頭上已經收集到的中國近代的留洋法學博士的博士論文。我發現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中國第一位近代的法科留學生的博士論文是關於人權法的。今天就向各位學者匯報我對這篇博士論文以及這位第一個人權法博士的初步考證。
  • 博士後與博士的區別是什麼?
    博士後與博士之間有哪些區別?博士後的待遇好嗎?很多小夥伴對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不太了解,為此小編專門整理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吧。博士是最高學位,博士後不是學位,是博士才能做的臨時工。一般來說,博士後是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暫時委身於某個高校或者相關機構過渡一下,等兩年後再去找工作。博士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最高學位,只有博士畢業且拿到學位的人才能稱博士。還在念書、沒畢業的不能叫博士,嚴格來說,應該叫在讀博士生。博士後,全名叫博士後流動科研工作站,不是學位,而是一份工作。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去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2019 屆畢業生發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熱議,在過去近一年之後,近日,這個話題再度被提起。小編發現,當事人鄧漢宇博士,目前已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肺癌中心(胸外組)醫師,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八年制本科生導師。擔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多個SCI雜誌審稿人。
  • 短史記丨希特勒被怪博士控制——送給蔣介石的一份奇特內參
    」①筆者從臺灣「國史館」所藏蔣檔中找到了《希特勒幕後之千餘科學家》這篇文章。那是一篇非常離譜的「陰謀論」文章,其核心主旨,是希特勒被神秘博士給控制了。文章長約3800餘字,講述了這樣一段「事實」:希特勒的德國,之所以能夠創造諸多軍事上奇蹟,戰無不勝,主要歸功於一位「霍斯好弗博士」。